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选择题41.2018年8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其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锂的元素符号为LiB.锂是第3号元素是因为原子内有3个电子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g2.图甲、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两个视野,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调节粗准焦螺旋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 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3.烧杯①中盛放的是物质M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4.如图所示,若用圆圈表示真核生物(a)、原核生物(b)、草履虫(c)、动物(d)、细菌(e)、青蛙(f),则这些概念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5.科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溶液质量减小B.铜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C.甲中溶液逐渐变蓝D.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6.如图甲所示的装置,A是重15N的空吊篮,小明同学将A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上升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是定滑轮 B.动滑轮重5NC.F为12牛时物体匀速上升 D.第2秒内小明做的有用功是40J7.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8.2021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在西部沙漠中,已经完成了首座钍燃料熔盐核反应堆的建设。钍是一种放射性较弱的银色金属,储量比铀丰富得多。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2,原子序数为90,则钍-23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90 B.142 C.232 D.3129.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B.X的化学式是HCl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10.铜钱草是一种很漂亮的绿色植物,很好养殖,直接插在水中就能存活,它吸收的水主要用于()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D.茎的生长发育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鹰的视力越来越锐利,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深色桦尺蛾在工业污染区属有利变异,但在非污染区属不利变异C.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长期磨练出来的D.自然选择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人工选择使生物满足了人的需求12.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科学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①一个初中生立正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00Pa②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③教室里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A④一个初中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时功率为1000W⑤将一本九年级科学课本从地面捡起放到水平课桌上,则你对它所做的功约为300焦耳⑥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A.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⑤⑥13.当地球在A、D之间运动时,下列出现的情况与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相符合的是()A.赏明月,共庆团圆 B.发红包,守岁迎春C.观花灯,喜闹元宵 D.清明时,踏青插柳14.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B.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C.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为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D.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依次为地壳、地核、地幔16.我国运动员谷爱凌在2022年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一跳奠定胜局,以188.25分的总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如图,由于空气阻力和雪与滑板之间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沿斜坡滑下,获得一定速度后进入水平赛道继续运动,然后从水平赛道末端飞出,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坡上,关于运动员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水平赛道能继续运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B.运动员在水平赛道运动过程中重力不做功C.运动员在飞行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D.运动员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1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反应,观察现象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C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D鉴别硫酸钠与氯化钠溶液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18.插电混动型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它可以连接充电桩给电池充电,汽车运行时电池给马达供电驱动,这种模式称为纯电模式;也可以到加油站加油,利用汽油给引擎(汽油机或柴油机)工作启动驱动,这种模式称为纯油模式。当汽车处于刹车减速状态下,马达又对能量进行回收,给电池充电,所以大大实现节源。如图所示为插电混动型汽车在纯电模式下运行时的能量转换示意图,图甲是正常前进状态,图乙为刹车状态。请仔细阅读,结合所学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A.甲图中的左侧马达相当于电动机,乙图中的马达相当于发电机B.甲图中的左侧马达相当于发电机,乙图中的马达相当于电动机C.甲图中电池给马达供电,电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D.乙图中马达给电池供电,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19.如图所示,将二个形状不规则的磁石块(均有磁性)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为木质材料),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石块a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B.磁石块b一定只受两个力的作用C.桌面对磁石块a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D.磁石块a对b的支持力与b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0.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能呈现蓝色B.b点滴入AgNO3溶液,不可验证盐酸是否存在C.c点所对应x表示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为106.0gD.d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HCl和Na2CO3三种21.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A.远去的帆船先消失的是船身——天圆地方说B.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D.大西洋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海底扩张说22.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C.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23.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D.由于惯性,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4.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25.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二氧化碳和[④]水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6.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甲:NaHCO3、稀盐酸乙:NaOH溶液B.甲:Mg、稀硫酸乙:Ba(NO3)2溶液C.甲:MgO、稀盐酸乙:AgNO3溶液D.甲:Cu、稀硫酸乙:BaCl227.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我们会吃汤圆过冬至。小科发现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针对此现象,小科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烧煮一段时间后的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B.B汤圆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C.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减小28.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__2Fe+3CO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气体B.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2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竖直放置的钢板轨道AB之间,钢板固定不动,物体刚好以速度v向下匀速运动,若要使物体以速度3v沿钢板向上匀速运动,则需要施加的拉力F的大小应该等于()A.mg B.2mg C.3mg D.6mg30.如图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图乙是小灯泡的I—U图像。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暗B.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0.25WC.电压表示数为2.5V时,小灯泡的功率是1.25WD.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灯泡的电阻是25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及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解答】A、锂的元素符号为Li,不符合题意;

B、锂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3,是第3号元素,原子内有3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D符合题意;

故选D。2.【答案】C【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分析题图,图乙是图甲的放大,图甲中要观察的物象在视野中偏左侧,因此首先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然后③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暗,需要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最后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C。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蒸发溶剂时,若由不饱和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若一直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①蒸发溶剂后仍无固体析出,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B、若②为饱和溶液,则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②为不饱和溶液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C、②可能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解答】先将相关概念进行分类:

真核生物(a):草履虫(c),动物(d),青蛙(f)

动物(d):草履虫(c),青蛙(f)

原核生物(b):细菌(e)

故选C。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及各烧杯中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A、乙中为铜与硝酸银的反应,由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64216

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符合题意;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不符合题意;

C、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D、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A。6.【答案】B【解析】【分析】(1)跟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为动滑轮,而固定不动,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为定滑轮。

(2)根据F=G动+G物n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3)根据图乙和图丙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4)根据W=Gh计算所做的有用功。

【解答】A.根据图甲可知,滑片B跟随物体一起上下移动,则B为动滑轮,故A错误;

B.根据图丙可知,在1~2s内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F=10N。根据F=G动+G物n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科学相关概念和已学知识判断。

【解答】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正确。

B:脊椎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C: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C错误。

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C。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解答】钍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90;

故选A。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判断出X的化学式,由各粒子的构成确定分子中原子个数,结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解答。

【解答】A、甲物质化学式为SiCl4,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HCl,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硅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10.【答案】A【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等。

【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促进水分的吸收和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同时能给植物体散热。

故选A。11.【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环境的本领和特色,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越来越多,灰色桦尺蛾越来越少的现象。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桦尺蛾。自然选择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解答】A、野兔的保护色有利于野兔的生存和种族延续,而鹰的锐利目光可以很好地发现隐藏的野兔,利于生存,这些都是在二者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因此,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A合理,不符合题意。

B、在污染区,桦尺蛾的黑色是有利变异,这类桦尺蛾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桦尺蛾的灰色是不利变异,这类桦尺蛾在生存竞争中容易被淘汰。这样通过一代代自然选择的作用,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灰色个体会越来越少,B合理,不符合题意。

C、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C不合理,符合题意。

D、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物不断进化更加适应生存环境,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的需求,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环境,两种选择都会改变基因频率,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2.【答案】C【解析】【分析】①根据公式p=FS分析判断;

②根据公式V=mρ分析判断;

③根据P=UI分析判断;

④根据P=Wt=Gℎt判断;

⑤根据W=Gh分析判断;

⑥根据对心率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10N/kg=500N;

脚掌的底面积大约2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p=FS=500N200×2×10−4m2=1.25×104Pa,故①错误;

②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似,则中学生的体积为:V=mρ=50kg103kg/m3=0.05m13.【答案】D【解析】【分析】春分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是夏至,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结合图解题。【解答】A点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是夏至,D是春分,DA之间就是清明的时节。

故答案为:D14.【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铁具有铁磁性分析;

B、根据对比实验中缺少水这一条件分析;

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D、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要选择燃烧产物为固体的物质分析。【解答】A、铁具有铁磁性,用磁铁吸引可区分铁和硫化亚铁,符合题意;

B、②对比实验可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空气,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用于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A。15.【答案】A【解析】【分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的运动使地球地形发生改变。

(2)从地球自转现象解答。

(3)从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顺序解答。

(4)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解答。

【解答】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A符合题意;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6.【答案】B【解析】【分析】(1)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2)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空气阻力和雪与滑板之间摩擦力的存在”分析。

【解答】A.运动员在水平赛道能继续运动由于她具有惯性,故A错误;

B.运动员在水平赛道运动过程中,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重力不做功,故B正确;

C.运动员在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了;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

D.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因此会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17.【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B、根据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的难溶性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锰分析;

D、根据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A、将铜和铁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中,两金属都不能发生反应,无法判断铜和铁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符合题意;

C、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需进行溶解、过滤、洗涤、干燥,不需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D、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两现象相似,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1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马达的用途。

【解答】根据图甲可知,当汽车正常行驶时,马达驱动汽车车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电动机。根据乙图可知,当汽车刹车时,车轮带动马达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相当于发电机。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19.【答案】C【解析】【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对磁块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4)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

【解答】A.磁石块a虽然与桌面接触,但是并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桌面对a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

B.磁石块b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向下的重力和磁力,故B错误;

C.a和b在桌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则a受到的桌面的支持力和它们的总重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桌面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故C正确;

D.磁石块a对b的支持力作用在b上,b受到的重力也作用在b上,二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2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解答】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

A、a点溶液为部分盐酸反应,溶液中溶质为盐酸、氯化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能呈现红色,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成分为氯化钙、氯化钠,滴入AgNO3溶液,不可验证盐酸是否存在,符合题意;

C、因不能确定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x的值,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Na2CO3两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21.【答案】A【解析】【分析】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有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解答】A:远去的帆船先消失的是船身——地球是球形的,故A错误。

B: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正确。

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正确。

D:大西洋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海底扩张说,正确。

故选A。22.【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分析;

(2)原子中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为不同种元素;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A.甲和丙的质子数都是1,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A错误;

B.乙和丁的质子数都是2,为同种元素,故B错误;

C.甲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相对原子质量:1+2=3;丁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相对原子质量:2+1=3,则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C正确;

D.甲和乙的质子数不同,肯定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

故选C。23.【答案】B【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判断。

【解答】原来气球在上升,当绳子突然断裂后,该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由于此时不受向上的拉力,只受向下的重力,所以合力向下,即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向上的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24.【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能量来自于葡萄糖的氧化反应,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一定的能量

【解答】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正确。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正确。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正确。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与人体体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血液的pH减小,错误。

故选D。25.【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空气中进入叶片的。

【解答】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26.【答案】B【解析】【解答】A、I中NaHCO3和稀HCl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氯化钠、或者未反应的盐酸压入Ⅱ中NaOH溶液,盐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I中Mg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氢气,试管内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镁和稀H2SO4压入Ⅱ中,二者均会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符合实验现象,B正确;C、I中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气体生成,所以I中液体不会进入Ⅱ中,故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I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不会有液体被压入Ⅱ中,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根据该装置的特点,导管是伸入液面以下,所以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可能是:I中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液体压入Ⅱ中,与Ⅱ中的液体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四个选项中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即可选择出正确选项.2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A.A汤圆与锅底接触,它的下表面没有水,即它只受到向下的水的压强,不受向上的水的压强,则不受浮力,因此A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B汤圆静止时,它在水中悬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