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
学教与学
学导练
九年级
全一册
配人教版
单元复习第七单元复习目录01思维导图02易错点透析03重点突破思维导图易错点透析易错点1对可燃物的着火点理解错误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1】“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移走可燃物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很多同学将“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理解为“降低着火点”而导致错误。正解: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答案:C学以致用1.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相同的是()A.高压水枪灭火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A易错点2对化石燃料的理解不透彻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化石燃料的理解不透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同学仅凭某些物质的名称去推断其属类或性质,如对于天然气的认识,误认为它不是化石燃料,以为化石燃料都是固体。(2)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混为一谈。三者虽都是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不同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3)以为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应用在于作为燃料。实际上,把煤、石油、天然气等直接作为燃料燃烧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因为它们经过综合利用,都能转化为具有更大价值的化工产品。(4)认为只有发生燃烧的反应才能够放出热量。任何化学反应的发生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有些化学反应还会直接转化为电能。【例2】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纯净物B.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煤、石油都是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能源D.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易错提醒: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并且在组成上都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正解: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C.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但都是不可再生能源;D.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答案:D学以致用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使用天然气不会加剧温室效应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A易错点3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很多同学认为二氧化碳无毒,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事实上,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环境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从而容易造成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及海平面升高。【例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个指标。下列做法对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用氢气作燃料B.露天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易错提醒: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提倡绿色化学,要从源头上杜绝,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正解:A.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对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A正确;B.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故B错误;C.汽车排放的尾气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故C错误;D.由于煤中含有碳、硫元素,所以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故D错误。答案:A学以致用3.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减缓温室效应,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代替化石燃料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D.提倡使用电动车B重点突破重点1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2020江西)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A.大理石B.小木条C.玻璃D.泥沙B2.(2020海南)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C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B4.(2020福建)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C.火上浇油D.煽风点火A(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分解反应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合理即可)重点2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5.下列各组反应均属于剧烈氧化的是()A.火药爆炸和蜡烛燃烧B.农家肥料的腐熟和气球爆炸C.醋的酿造和食物的变质D.动植物的呼吸和硫燃烧A6.(2020鄂州)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B7.(2020广东)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B8.合理灭火与预防闪爆十分重要。(1)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2)预防闪爆,下列哪些物质飘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闪爆?________。A.天然气B.氮气C.酒精蒸气D.面粉或煤粉B(3)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__(多选)。A.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B.湿毛巾会吸收COC.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AC重点3
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影响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B.甲烷燃烧的产物可导致酸雨C.页岩气、可燃冰不能被大量开采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但也会造成空气污染A10.(2020广州)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水A11.(2020黑龙江)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PM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机械自动化与智能控制考核试卷
- 磷肥生产设备操作规程与故障预防考考核试卷
- 肉牛饲养与生长发育监测试题考核试卷
- 碳酸饮料行业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中药材种植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场环境治理技术考核试卷
- 成人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行业品牌建设的应用考核试卷
- 网络文学虚拟作品收益分成合同
- 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与内容创作者激励协议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2024年笔试考试必做题有答案
- 私人公司用人合同协议
- 江苏南京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0)
- 2025江苏省环保集团(筹)招聘9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二模)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广东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高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DeepSeek1小时快速入门教程学习
- 第7单元 第1课 《自动行驶保出行》 课件【湘科2024版】信息科技 六年级下册
- 脑卒中多学科会诊制度
- 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实施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