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1.19世纪末中日斗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下列事务依据发生依次排序精确的是()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解析:“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指的是1898年8月光绪帝激励上书言事;“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指的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指的是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指的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A.设立京师高校堂 B.废除八股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解析:解答本题,要留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均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答案:B3.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高校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干脆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马上筹办京师高校堂D.筹办京师高校堂已成社会共识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发生于1900年,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中“京师高校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马上筹办京师高校堂,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颁布诏书确定筹办,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答案:C4.《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变更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解析:A项中的“根本变更”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均以报纸为蓝本”过于肯定,故B项错误;从“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5.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的议会制颇为赞许,但在百日维新中并没有开国会、定宪法。这是因为他们()A.不敢彻底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见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立宪D.对封建势力作出了肯定的妥协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见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见,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选D。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安排太轻率了,太危急了,每一个步骤都须要一位强者的志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阅历,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实力,在三个月之内就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状况?(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答案:(1)一般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峻脱离了广阔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阅历,安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基础巩固]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逼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劝慰;另一种却是力图接受外国社会的很多特殊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同等地位应付、反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鸦片斗争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解放斗争解析:鸦片斗争是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的斗争,而中国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第一种反应类似,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行为,试图“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解放斗争属于中国内战,与“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逼”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2.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维新危害了广阔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抗拒解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气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再加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又脱离广阔人民群众,注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答案:B3.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 D.促进了思想启蒙解析:戊戌变法的结局是失败的,因而其并没有挽救到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的结局是失败的,因而其并没有变更中国政治面貌,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就已经引进了西方技术,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其在宣扬改革思想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思想的启蒙,故D项正确。答案:D4.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后,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有上书慈禧要求诛杀康梁的;有跪请太后“垂帘听政”的等等,假如分类,这些反对派应来自()①闲散重叠机构的官员②名列裁撤的绿营官兵③享有特权的旗人④谙习八股的文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戊戌变法中的利益受损者,故都可能是反对派。答案:D[实力提升]5.读图,图中内容是闻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务的评价。这一事务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解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从运动的影响看,特殊是思想上的启蒙作用与戊戌变法最符合,C项符合题意。答案:C6.戊戌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肯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胜利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政提出后,山西省工业发展的史实,体现了戊戌变法对工业发展的影响,选项A是正确的。B项“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不符合史实,C项明显是错误的,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A7.闻名的史学家戴逸依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簇新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起先醒悟过来了,僵硬的四肢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起先醒悟”,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含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C8.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常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理想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悲观,打算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起先转向革命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气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化、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事实上是19世纪60年头起先的中国近代化的接着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材料二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化探讨,应充分吸取以往的阅历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殊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务与人物,既要弄清晰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化、详细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详细发展变更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头起先的中国近代化的接着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解析:第(1)问,抓住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化等领域分别阐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评价标准从材料二中干脆归纳即可;其次小问论证其社会效果可以结合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化方面实行的措施来分析其进步性,同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局限性。答案:(1)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接着实行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教化: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生出国,戊戌变法设立京师高校堂,有利于教化的近代化。(2)标准:社会实践的效果。论证:(进步性)政治方面,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加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改革科举,设立京师高校堂,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同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局限性)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10.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忙、去也匆忙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图1图2图3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1)详细说明“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1暗喻的历史事务及其影响。(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务?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务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忙、去也匆忙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缘由何在?(4)图3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解析:本题以戊戌变法的过程为线索,综合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学问点。第(1)问,考查公车上书的背景与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图文材料即可作答;其次小问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归纳。第(3)问,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从内因与外因两个角度来分析归纳。第(4)问,事实上是要求回答戊戌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答案:(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订购仔猪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数据驱动测试试题及答案
- 退休反聘合同解除协议书
- 房屋换顶合同协议书
- 重点词汇现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所有权与责任在测试中的传递原理试题及答案
- 致胜策略2025年计算机二级VFP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VFP考试学习理念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JAVA复习与应试的最佳方案及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含解析
-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山塘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地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复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2025年教育行业工会工作计划
- 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
- 合规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作业流程考题
- 焊工初级测试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5年高三冲刺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