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24写作(思辨权衡类)思辨权衡类作文指的是,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写作形式,在具体行文的过程中必须厘清概念及概念间的辩证关系;2。针对某个问题的辩证思考。这种类型作文有的需要在兼顾几者多维说理的同时,分清主次详略,突出写作重点。它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1.作文话题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2.大多没有情境化要求,以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3.考生分析质疑,多元解读,思辨能力极为关键。在2015—2024年的高考真卷中,思辨权衡类作文的考查一直是重点。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明显具有的几个命题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对2025年高考的思辨权衡类作文进行备考。一、命题特点:1.连续考查,有由多元思辨向单元思辨变化趋势。近5、6年,思辨权衡类作文出现在了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未曾中断,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作文考查类型。思辨性,有由多元思辨向单元思辨变化趋势。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是三元思辨,2023年全国乙卷的“一枝独秀与满园春色”是二元思辨,但是今年的新高考Ⅰ卷的“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辨,没有多元,可以看作是单元了,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与问题”的二元思辨,但是二元性不是很明显了。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也是对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2.多元视角与综合思考。近年来,高考思辨权衡类作文常从多元视角出发,要求考生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思考。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引导考生从技术发展的正反两面进行辩证分析。此题要求考生既要看到技术带来的时间掌控的便利,也要看到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失去时间主动权的问题,从而促使考生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3.注社会热点与现实生活。命题紧贴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通过具体事件或现象引发考生的思考与讨论。如2022年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引导考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该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还引导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体现了命题的现实关怀和时代感。4.强调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能力。思辨权衡类作文强调考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深入剖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要求考生对“好奇心”这一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并探讨其他可能的驱动力。考生需要分析好奇心之外的其他因素,如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等,并运用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命题对考生思维品质的重视。5.倡导价值观与人文关怀。命题常蕴含积极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我成长。如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该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倡导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体现了命题对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的引导。6.材料丰富多样,设问灵活多变。思辨权衡类作文的材料来源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社会现象、名人名言等,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既有直接设问,也有间接引导。如历年高考作文题,材料选取各具特色,设问角度各不相同,要求考生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直接以一个问题为引导,要求考生展开思考和论述;而2022年全国甲卷则通过《红楼梦》中的情节引入,间接引导考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7.注重语言表达与文字功底。思辨权衡类作文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深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命题常通过字数要求、文体限制等方式,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历年高考作文题均明确要求考生“不少于800字”,且文体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考生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体现了命题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8.从具体到抽象,深化思辨层次。近年来,高考思辨权衡类作文的命题逐渐从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转向更抽象的哲学、伦理等层面,要求考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已从单纯的好奇心探讨转向对探索陌生世界多元动力的深入剖析,体现了命题在思辨层次上的深化。二、2025备考建议:1.深化思辨层次。可能会选取更为复杂、抽象的话题,要求考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展现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平时备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关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2023年全国甲卷的“人.技术.时间”和2024新课标Ⅰ卷的“人工智能与问题”关注的都是科技发展下的人的“异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命题可能会更加关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3.强化批判性思维。可能会通过更加灵活的设问方式,引导考生对既定观点或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能提出自己的批判性。4.注重现实关怀与价值导向。命题将继续紧贴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同时强调积极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既要一心读圣贤书,也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5.提升表达要求。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有更高要求,鼓励考生运用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其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2024年】【2024年】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2023年】一、(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3·上海卷)写作。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2年】【2022年】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2·上海卷)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1年】【2021年】一、(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五、(2021·浙江卷)24.作文。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六、(2021·上海卷)作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0年】【2020年】一、(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二、(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19年】【2019年】一、【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2016年】【2016年】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急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年】【2015年】一、(2015·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二、(2015·广东·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三、(2015·福建·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专题24写作(思辨权衡类)思辨权衡类作文指的是,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写作形式,在具体行文的过程中必须厘清概念及概念间的辩证关系;2。针对某个问题的辩证思考。这种类型作文有的需要在兼顾几者多维说理的同时,分清主次详略,突出写作重点。它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1.作文话题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2.大多没有情境化要求,以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3.考生分析质疑,多元解读,思辨能力极为关键。在2015—2024年的高考真卷中,思辨权衡类作文的考查一直是重点。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明显具有的几个命题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对2025年高考的思辨权衡类作文进行备考。一、命题特点:1.连续考查,有由多元思辨向单元思辨变化趋势。近5、6年,思辨权衡类作文出现在了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未曾中断,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作文考查类型。思辨性,有由多元思辨向单元思辨变化趋势。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是三元思辨,2023年全国乙卷的“一枝独秀与满园春色”是二元思辨,但是今年的新高考Ⅰ卷的“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辨,没有多元,可以看作是单元了,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与问题”的二元思辨,但是二元性不是很明显了。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也是对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2.多元视角与综合思考。近年来,高考思辨权衡类作文常从多元视角出发,要求考生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思考。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引导考生从技术发展的正反两面进行辩证分析。此题要求考生既要看到技术带来的时间掌控的便利,也要看到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失去时间主动权的问题,从而促使考生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3.注社会热点与现实生活。命题紧贴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通过具体事件或现象引发考生的思考与讨论。如2022年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引导考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该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还引导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体现了命题的现实关怀和时代感。4.强调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能力。思辨权衡类作文强调考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深入剖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要求考生对“好奇心”这一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并探讨其他可能的驱动力。考生需要分析好奇心之外的其他因素,如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等,并运用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命题对考生思维品质的重视。5.倡导价值观与人文关怀。命题常蕴含积极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我成长。如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该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倡导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体现了命题对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的引导。6.材料丰富多样,设问灵活多变。思辨权衡类作文的材料来源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社会现象、名人名言等,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既有直接设问,也有间接引导。如历年高考作文题,材料选取各具特色,设问角度各不相同,要求考生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直接以一个问题为引导,要求考生展开思考和论述;而2022年全国甲卷则通过《红楼梦》中的情节引入,间接引导考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7.注重语言表达与文字功底。思辨权衡类作文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深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命题常通过字数要求、文体限制等方式,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历年高考作文题均明确要求考生“不少于800字”,且文体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考生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体现了命题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8.从具体到抽象,深化思辨层次。近年来,高考思辨权衡类作文的命题逐渐从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转向更抽象的哲学、伦理等层面,要求考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如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已从单纯的好奇心探讨转向对探索陌生世界多元动力的深入剖析,体现了命题在思辨层次上的深化。二、2025备考建议:1.深化思辨层次。可能会选取更为复杂、抽象的话题,要求考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辨,展现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平时备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关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2023年全国甲卷的“人.技术.时间”和2024新课标Ⅰ卷的“人工智能与问题”关注的都是科技发展下的人的“异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命题可能会更加关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3.强化批判性思维。可能会通过更加灵活的设问方式,引导考生对既定观点或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能提出自己的批判性。4.注重现实关怀与价值导向。命题将继续紧贴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同时强调积极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既要一心读圣贤书,也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5.提升表达要求。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有更高要求,鼓励考生运用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其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2024年】【2024年】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2023年】一、(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3·上海卷)写作。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2年】【2022年】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2·上海卷)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1年】【2021年】一、(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五、(2021·浙江卷)24.作文。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六、(2021·上海卷)作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0年】【2020年】一、(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二、(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19年】【2019年】一、【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蔬菜种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考核试卷
- 谷物磨制新技术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通信设备专业安全性能强化考核试卷
- 纸制品行业生产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考核试卷
- 通讯设备软件更新与优化考核试卷
- 畜产品加工市场动态分析与竞争策略的制定考核试卷
- 服务标准化与工艺品市场服务考核试卷
- 物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艺术品拍卖实战考核试卷
- 抖音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政策执行合同
- JTT817-2011 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红外图像处理
-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 管线接头施工方案
- 矿井通风与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低压电工考证培训教程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 个人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 第五章 商务谈判的法律规定
- 2024年贾玲张小斐《上学那些事》(手稿)台词剧本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