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4年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名著阅读(其他名著)_第1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名著阅读(其他名著)_第2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名著阅读(其他名著)_第3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名著阅读(其他名著)_第4页
2015-2024年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名著阅读(其他名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26名著阅读(其他名著)在2015—2024年的高考真卷中,除了《红楼梦》之外的其他名著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明显具有的几个命题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对2025年高考的除了《红楼梦》之外的其他名著进行备考。一、整体命题特点:1.直接考查最多的不是《乡土中国》,反而是《论语》。《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分别是部编教材必修上下册的整本书阅读名著,《红楼梦》在历年的真卷中,都有直接考查,但是《乡土中国》却没有获得同样的考查频率,只有2023年的天津卷直接考查了它,《论语》反而多次在真卷中被考查了。2.《乡土中国》虽然被直接考查的不多,但是其实都频繁地间接性考查了。《‌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被直接考查只有一次,多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却与它有关,‌尤其是在理解某些小说和论述行文本时,高考通过这些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和理论。所以,《乡土中国》其实已经在高考题中频繁地考查了,很多题目其实是在以隐性的方式考查《乡土中国》精神内核的。比如信息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中关于乡村、农民、劳动、乡村振兴等内容的,都可以以《乡土中国》思想为背景和知识储备来加强理解的。所以,即使全国卷高考仍然不直接考《乡土中国》,这本名著也是值得认真一读和备考的。3.注重经典名著的深度解读。2023年北京卷对《论语》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解读,考查了学生对经典名句的多维度理解,包括不同学者(杨伯峻与王阳明)的解读差异。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原著,理解并比较不同解读视角,提升文学鉴赏能力。4.跨学科知识融合。在名著阅读题中,常融入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如《乡土中国》的阅读题,不仅考察文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理论的应用。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鼓励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思维。5.强调名著的现实意义。2023年天津卷的《乡土中国》的阅读题,要求学生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分析阅读该书的作用,体现了名著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作用。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6.考查形式多样化。命题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微写作和作文等多种类型,如2023年天津卷的阅读题,要求学生给出阅读《乡土中国》的两条理由,属于开放性论述题。多样化的考查形式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7.注重原著细节与整体把握。命题时常涉及名著中的具体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细节,同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思想内涵。这种命题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精细阅读原著,既关注细节又把握整体,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8.鼓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解读。2023北京卷,王阳明对《论语》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独特解读,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传统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解读角度和思路。二、预测2025年高考考查趋势:1.继续深化对经典名著的解读。可能会选取更具代表性的名句或段落,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所以名著阅读要读懂读透。2.加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名著阅读题中融入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名著。3.强化名著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发挥名著阅读积极的现实意义。4.创新命题形式。可能会尝试更多新颖的命题形式,如情境模拟题、案例分析题等,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5.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见解和看法,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思维,可能更多的以开放题的形式命题。6.强化名著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可能会涉及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名著作品,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阅读基础和更深入的阅读能力。【2023年】【2023年】一、(2023·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2022年】【2022年】一、(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2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2.(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2021年】【2021年】一、(2021·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二、(2021·浙江卷·高考真题)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2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三、(2021·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2020年】【2020年】一、(2020·天津卷·高考真题)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二、(2020·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为本。“敬事”的意思是。2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三、(2020·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12.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13.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四、(2020·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2)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3)请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2019年】【2019年】一、(2019·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注:【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二、(2019·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2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2018年】【2018年】一、(2018·北京卷·高考真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概述:思想:二、(2018·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作者说“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作者那时认为“林野和文学”不可分离,请你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任一部书中,也找到一组这样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理解。专题26名著阅读(其他名著)在2015—2024年的高考真卷中,除了《红楼梦》之外的其他名著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明显具有的几个命题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对2025年高考的除了《红楼梦》之外的其他名著进行备考。一、整体命题特点:1.直接考查最多的不是《乡土中国》,反而是《论语》。《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分别是部编教材必修上下册的整本书阅读名著,《红楼梦》在历年的真卷中,都有直接考查,但是《乡土中国》却没有获得同样的考查频率,只有2023年的天津卷直接考查了它,《论语》反而多次在真卷中被考查了。2.《乡土中国》虽然被直接考查的不多,但是其实都频繁地间接性考查了。《‌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被直接考查只有一次,多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却与它有关,‌尤其是在理解某些小说和论述行文本时,高考通过这些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和理论。所以,《乡土中国》其实已经在高考题中频繁地考查了,很多题目其实是在以隐性的方式考查《乡土中国》精神内核的。比如信息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中关于乡村、农民、劳动、乡村振兴等内容的,都可以以《乡土中国》思想为背景和知识储备来加强理解的。所以,即使全国卷高考仍然不直接考《乡土中国》,这本名著也是值得认真一读和备考的。3.注重经典名著的深度解读。2023年北京卷对《论语》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解读,考查了学生对经典名句的多维度理解,包括不同学者(杨伯峻与王阳明)的解读差异。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原著,理解并比较不同解读视角,提升文学鉴赏能力。4.跨学科知识融合。在名著阅读题中,常融入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如《乡土中国》的阅读题,不仅考察文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理论的应用。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鼓励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思维。5.强调名著的现实意义。2023年天津卷的《乡土中国》的阅读题,要求学生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分析阅读该书的作用,体现了名著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作用。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6.考查形式多样化。命题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微写作和作文等多种类型,如2023年天津卷的阅读题,要求学生给出阅读《乡土中国》的两条理由,属于开放性论述题。多样化的考查形式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7.注重原著细节与整体把握。命题时常涉及名著中的具体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细节,同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思想内涵。这种命题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精细阅读原著,既关注细节又把握整体,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8.鼓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解读。2023北京卷,王阳明对《论语》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独特解读,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传统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命题者通过此类题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解读角度和思路。二、预测2025年高考考查趋势:1.继续深化对经典名著的解读。可能会选取更具代表性的名句或段落,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所以名著阅读要读懂读透。2.加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名著阅读题中融入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名著。3.强化名著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发挥名著阅读积极的现实意义。4.创新命题形式。可能会尝试更多新颖的命题形式,如情境模拟题、案例分析题等,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5.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见解和看法,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思维,可能更多的以开放题的形式命题。6.强化名著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可能会涉及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名著作品,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阅读基础和更深入的阅读能力。【2023年】【2023年】一、(2023·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2022年】【2022年】一、(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2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2.(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2021年】【2021年】一、(2021·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二、(2021·浙江卷·高考真题)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2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三、(2021·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2020年】【2020年】一、(2020·天津卷·高考真题)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要求100字左右。二、(2020·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为本。“敬事”的意思是。2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三、(2020·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12.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13.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四、(2020·北京卷·高考真题)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2)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