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2022版课标】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认知提示:
正确看待明朝强化皇权。解读:《明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学生理解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依据。所以,这一课在明清史及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开篇。为了巩固统治,明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而皇权是君主专制的核心。把明朝加强皇权放到整个君主专制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就会发现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升级时期。明朝皇权的强化程度已使国家失去活力,是整个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开始与表现。因此《明朝的统治》这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明朝君权加强的各项措施,而这些措施主要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并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所以本课设计是以朱元璋为线索,以加强君权为主题,把教材内容整合为四部分:01、打江山——明朝的建立;02、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03、促发明——经济的发展;04、东西方对比——把握时代大趋势。重点自然是第二部分,即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且突出其措施的“非常”之处。难点则为“八股取士”,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取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一次重大演变,但对初一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既复杂又抽象,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浮于表面,得出大而空的结论,学生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设计从明朝一状元的文章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出八股取士的特点。从《明朝主要经济分布》图,逐级设问,引领思考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与原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学情分析】通过前期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为理解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打下基础。但本课重点内容较多,抽象名词也多,需要教师加以解释。另外,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历史问题进行理解分析,但同时也缺乏解读史料的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核心素养】1.通过阅读课本、识读《明朝形势图》,知道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经济发展的概况。(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教材、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多种方式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阅读教材与史料分析探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尝试评价八股取士。(唯物史观)4.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家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弊端。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图片:阅读教材,说一说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夺取天下的?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朱元璋心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一批将才笼络在自己身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礼遇有加。在鄱阳湖大水战中,他以少胜多,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但同时,为了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立的大明王朝。(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自然引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背景。)二、新课讲授目录:(大单元整合)01、打江山——明朝的建立02、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03、促发展——经济的发展04、东西方对比——把握时代大趋势目标导学一:打江山——明朝的建立1、明朝建立的背景:想一想,材料反映了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材料:元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的一首《醉太平小令》所描写的那样:“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讲解:我们一起来分析,请看老师划出来的重点词句:“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意思是元朝末年贪官污吏专权、刑法重、引起了百姓的抱怨,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用钱换钱的社会现象。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是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落实史料运用的核心素养,教会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知道元朝灭亡的原因。)2.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员竭力搜刮民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18,(人物、时间、都城)提示: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设计意图:浏览课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明朝的疆域:PPT出示材料: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磺,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明史·地理志》,结合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疆域辽阔,那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的?(锻炼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过渡: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子目: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目标导学二: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过渡:朱元璋的“以史为鉴”(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实录》卷五十九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们先来看第一则材料,元朝的地方长官掌管了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甚至军国重事,说明地方长官权力过大,威胁到了中央,由此可知,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方分权。而第二则材料里提到“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当时元朝下面的官员不得越过中书向上奏事,导致中书省的长官权利非常大,威胁到了皇权,由此可知,元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朝臣的权利过大。(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设置问题,为学生提高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自然引出朱元璋为解决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由此自然过渡到第二子目。)过渡:此时的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一)官制改革PPT出示材料1: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从材料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提示: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行省的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于是,朱元璋直接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这样一来,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皇权。PPT出示材料2:“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明史》提问:朱元璋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讲解: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以此来监控地方,巩固“朱家天下”的统治。PPT出示材料3: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元史·百官志》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找出材料反映出哪两种权力的矛盾?讲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丞相不仅掌控军国重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说明此时的相权已经威胁到皇权。过渡:朱元璋更加感到不安了,对此朱元璋是如何应对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找出朱元璋的应对措施。材料4:了解胡惟庸案,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丞相。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材料:5: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讲解:根据材料及教材,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突破口,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过渡: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位皇帝,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你知道这位最勤勉的皇帝是谁吗?PPT出示材料6: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明代政治史》提问:废除丞相制度有何弊端呢?讲解:我们看到材料: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说明皇帝直接处理的政务多,工作效率低。因此,朱元璋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讲解:中央方面,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进一步集权,但是他依然不放心,因为军权还没拿回来。于是,他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属于兵部,这样一来,皇帝就直接掌管了军事大权,进一步强化了皇权。(二)培植亲信PPT出示材料1“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宋濂传》提问: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讲解:材料提到了“帝密使人侦视”,结合所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设计意图:教学环节设置环环相扣,培养学生历史思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阶段小结】1.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2.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措施的影响。讲解:我们看到元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元朝通过设立中书省来管理六部,而明朝直接废除了中书省,六部和三司都是各自向皇帝负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明朝的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元朝的中央地方制度,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明朝中央集权的特点。)3、提出问题:明朝初年对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有何特点与利弊?提示:特点: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利:克服了朝臣权力重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性,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给统治埋下危机。【拓展延伸】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提示: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三)束缚思想(官员选拔)1、PPT出示材料: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提问:做为状元的他,文章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以下是三位同学的观点,你是否赞同?甲: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乙:观点独特创新,构思要精妙。丙:文章文体灵活多样。【材料研读】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提示:命题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提示:加强思想控制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4.(多媒体出示材料与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分析归纳八股取士的影响。教师:对于八股取士影响的推断?学生:讨论总结后展示回答:1.消极: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2.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教师讲解: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世界和中国不同时期科技发明数量的对比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明数量远落后于同时期的世界,说明八股取士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再来看第二则材料,从材料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了获取功名,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闭塞了民族的智慧,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由此可知,八股取士不仅禁锢了当时人民的思想,还阻碍了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教师:点评完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引导总结,强调对历史事件要用历史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知,但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要更甚。朱元璋通过加强皇权的诸多措施,稳定了社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标导学三:促发展——经济的发展教师:学习古代经济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学生齐答)。引导学生依次进行学习了解。设问1:观察《明朝主要经济分布》图,归纳明朝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设问2:农作物品种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设问3:棉纺织、丝织、制瓷城市有哪些?设问4:说出明朝有哪些商业城市?设问5:分析商品经济活跃的原因是什么?设问1提示:农业、手工业、商业。设问2提示:PPT出示引进的农产品图片。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物种和原产地),并及时做好标注。教师讲述: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增至4.1亿。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要引进这些作物品种?提示: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设问3提示:展示手工业发展的表格,引导学生完成,掌握明朝时期棉纺织业、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情况。提示: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青花瓷,又称“青花”,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青花瓷产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时达到极盛。设问4提示:商品经济活跃:①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设问5提示:社会稳定、政府重视、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识读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提取及综合分析能力。)目标导学四:东西方对比,把握时代大趋势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时期东西方的发展对比,展示:东方:明朝极大的加强了皇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人们,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整个社会开始充斥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西方:欧洲社会正在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励人们开拓创新。比封建经济更优越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学生阅读了解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从全世界来看,中国开始和西方拉开了差距,逐步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设计意图:中外联系,情感升华,体会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三、课堂总结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从而只得依靠极端手段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说明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明朝经济维续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吃透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七年级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以教材、课程标准为中心、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从而达到本课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与旧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四、课堂检测1.(2022·福建·南靖县城关中学七年级期中)“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我朝”指(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车行合同协议书
- 合同变更协议书范文
- 环保咨询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纸质
- 口罩合同协议书
- 增加合同协议书
- 委托设备购销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字体
- 石材晶面合同协议书
- 品牌服务协议书合同范本
- 个人拍摄合同范本
- 第10课和谐校园共同维护(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04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题摘选后附答案详解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伤口造口进修汇报护理
- 口才与演讲实训教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城市文化)
- 2024年一年级《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 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护理
- 2023路用热拌环氧沥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