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1页
2025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2页
2025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3页
2025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4页
2025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的关系。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分析人类不同文明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公众参与、国际合作在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必备知识梳理1.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历史进程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的________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____农业社会与环境的________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工业社会矛盾越来越______。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谋求实现人与自然的____________(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①资源与环境安全观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________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________;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________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②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根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________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其次推进________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思维拓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1)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2)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3)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2.国家战略与政策(1)意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供给。(2)国家战略与政策领域措施资源领域(以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为例)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________;完善资源运输战略________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环境领域划定______________;强化________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________环境事件推动公众参与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的________意识;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________[特别提醒]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3.国际合作必要性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________的安全为代价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________援助;技术援助和________;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中国在行动我国批准了一系列________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________、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我国提出的建设________、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思维拓展]进行资源、环境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原因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复杂;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或跨区域的影响;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2.我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及典例主要措施典例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可加强战略资源储备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多处石油储备基地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安全运行多年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我国及时成功处置了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推动公众参与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的环保义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设立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国家环保部门在网站上公布环境违法举报电话、信箱等[拓展延伸](1)三大绿色产业的内容类型内容节能环保产业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清洁生产产业清洁生产设计面向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生态设计活动清洁原料实现源头削减污染而实施的原料生产、原料替代、原料减量等活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活动清洁生产装备和产品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装备和产品生产活动,以及改善管理活动和精细管理活动清洁生产服务贯穿产业始终的相关咨询、管理等服务活动清洁能源产业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2)三大绿色产业的联系[典例][2021·北京卷]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4分)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3分)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分)[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第80课时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必备知识梳理1.(1)平衡依赖对抗尖锐和谐共生(2)①可持续威胁区域稳定②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生产方式2.(1)持续可靠有效(2)储备通道生态保护红线环境风险突发环境社会监督3.全球性跨国跨地区他国资金科技合作环境公约高层次生态文明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真题感悟][典例](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