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2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2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2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2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2健康地生活知识点1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传染病非传染病概念由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患者自身组织、器官等结构发生改变或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特点具有传染性和②性

不具有传染性举例艾滋病、流感、乙肝癌症、糖尿病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环节概念举例传染源能够散播③的人或动物

患者或者病原体的携带者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④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举例⑤

为传染病病人治病;隔离病人;杀死、焚烧、深埋患病的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打扫卫生;在环境中喷洒消毒液;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海关检疫;消灭媒介生物(蚊、蝇等)⑥

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不让易感者接触传染病病人;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让易感者去传染病流行地区(2)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4.人体的三道防线三道防线组成功能第一道防线⑦、黏膜

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⑧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及衰老的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5.免疫的类型名称形成时间特点包括的防线举例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对⑨病原体都有效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针对某一⑩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第三道防线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6.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过程(1)作用过程示意图:(2)图解:当[A]侵入人体后,刺激[B]细胞,它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C]。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A]。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7.免疫的功能(1)抵抗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不是越强越好,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反应。

9.计划免疫(1)概念: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原理: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3)举例: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4)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的角度来分析,接种的疫苗属于,接种的抗病毒血清和球蛋白属于抗体。

知识点2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①,简称AIDS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②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首要传播方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致病原理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③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控制方法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应以预防为主说明通常情况下,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知识点3用药与急救1.安全用药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药物分类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①

2.急救(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因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而有生命危险时,要尽快拨打“②”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a.当遇到由于意外事故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心肺复苏主要包括③和④。

b.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按压(C)→⑤(A)→人工呼吸(B)。先做⑥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c.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1/3,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d.人工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⑦法,如图中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正确的排序是⑧。

(3)儿童和成人心肺复苏要点:急救措施8岁以上1岁~8岁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手法用双手掌根用单手掌根按压速度每分钟100次~120次按压深度5厘米~6厘米大约5厘米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吹气法按压与吹气的比例⑨

3.出血和止血时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血管种类血液颜色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图示动脉血管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用手指或止血带在伤口⑩端压迫止血

静脉血管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用手指或止血带在伤口端压迫止

毛细血管红色从伤口慢慢渗出自行凝固止血或消毒后贴创可贴知识点4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健康(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①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②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等。2.现代文明病:又称为“③病”,常见的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酗酒、吸烟、吸毒、染上网瘾、不良的饮食习惯等。(1)吸烟不仅能诱发多种④系统疾病,还有可能会诱发肺癌。

(2)酗酒会使人的⑤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因此要严禁酒后驾车。

(3)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知识点1①病原体②流行③病原体④免疫力⑤控制传染源⑥保护易感人群⑦皮肤⑧吞噬⑨多种⑩特定淋巴抗体抗原抗体抗原监视、识别和清除过敏预防接种结核抗原知识点2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②HIV③知识点3①OTC②急救③胸外心脏按压④人工呼吸⑤开放气道⑥30⑦口对口吹气⑧甲乙丙⑨30:2⑩近心远心知识点4①心理上②心情愉快③生活方式④呼吸⑤中枢神经(2023•重庆)我国研发了多款疫苗帮助人们抗疫,注入人体的疫苗及其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疫苗属于第一道防线,能直接阻止病毒的入侵 B.疫苗属于第二道防线,能直接吞噬病毒 C.疫苗属于抗体,能预防各种病毒感染 D.疫苗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某种传染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2023•威海)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从免疫类型看,下列各项与此相同的是()A.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 B.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解答】解:A、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其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B、胃酸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D、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代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3•日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答】解: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原。A正确。BD、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HPV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D错误。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故选:D。(2023•兰州)安全用药事关生命安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越贵越新疗效越好,病人应首选贵药新药 B.病情好转就可自行停止用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C.非处方药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过期不可服用 D.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解答】解:A、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A错误;B、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B错误;C、非处方药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过期不可服用,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C正确;D、“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D错误。故选:C。(2023•东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解答】解: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A错误;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错误;C、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C正确;D、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D错误;故选:C。(2023•肇源县模拟)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遇到危急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应说明地址及受伤情况 B.与艾滋病患者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C.遇到外伤出血,若血液呈暗红色并缓缓流出,则需要在远心端包扎 D.非处方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解答】解:A.遇到危急情况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重点要讲清楚地址、姓名、病人症状等信息,A正确。B.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所以,与艾滋病患者一般接触(如握手),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遇到外伤出血,若血液呈暗红色并缓缓流出,属于静脉血管出血,需要在远心端包扎,C正确。D.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D错误。故选:D。(2023•银川二模)新冠疫情还未结束,又出现了甲流病毒。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是细胞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B.从免疫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抗体 C.甲流传播的基本环节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注射甲流疫苗预防流感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B、外来的属于抗原,自身产生的属于抗体,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抗原,B错误。C、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C错误。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新冠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故选:D。(2023•固原模拟)研究表明,酗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等。某实验小组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宣传“酗酒损健康,亲人两行泪”。实验过程如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一批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为32次的成年水蚤为材料,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中测量水蚤的心跳次数,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1)水蚤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动物。(2)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3)该实验的变量是,在清水中测得的数据起作用,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取各组的值。(4)实验表明,浓度大于1%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作用。(5)人喝酒后,酒精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是,随后再运往全身。(6)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长期酗酒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解答】解:(1)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生生活,足和触角也分节。因此,水蚤和虾、蟹的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根据在验证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3)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溶液的浓度的不同,该实验的变量是。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指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实验组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因此设置清水这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在科学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往往出现误差,误差并不是错误,误差越小越准确,但是在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误差减小,要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几次,如果重复的数据十分接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科学实验的数据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因此,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各组的平均值。(4)由图中数据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清水)、1%、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30、28、24、22、21、18、0(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实验表明,浓度大于1%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5)饮酒后,酒精在人体的消化系统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再需要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然后由主动脉运往全身。因此,人喝酒后,酒精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是右心房,随后再运往全身。(6)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结果,酒精浓度越高,10秒内心跳次数越低,长期酗酒对心脏的跳动有影响,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023•凤凰县校级模拟)资料分析:材料1:2020年肆虐全国、造成全球恐慌的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空气媒介传播,以及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国内防控疫情趋好,国外却迎来了疫情的大爆发,很多国家缺少医疗防护物质和呼吸机。材料2:在缺乏特效药情况下,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当中意义重大:呼吸机对重症患者进行支持,进行追加氧气提供,能够让病人肺功能获得很好恢复。如果病人肺功能损害非常严重,ECMO能够通过体外循环给病人血液里面进行氧的输入,让病人的肺能够充分休息。如图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疫苗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帮助人体抵抗新冠病毒。目前新冠疫苗已经研发成功,政府鼓励群众注射疫苗以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以上方法属于。(2)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器官——,能将(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融入血液,该气体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处被用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3)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器官——,为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提供了动力。图中的流回血液应该是血。(4)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正常人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营养补充液中一般含有、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最终带给组织细胞利用。【解答】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这是为了保护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被传染的人群,故此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2)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将氧气融入血液,通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3)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由于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因此图中的流回血液应该是动脉血。(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营养物质的可吸收的形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被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因此图中的营养补充液中一般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最终带给组织细胞利用。(2023•同心县校级四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由于国际新冠疫情严峻复杂,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介绍,所有涉奥人员需要在来华至少14天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才可以免除集中隔离,进入闭环管理。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和核酸检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1)新型冠状肺炎的病原体是。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会发挥作用,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道防线。(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它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接种疫苗后可以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这属于人体的免疫。(3)接种疫苗一般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疫苗最先到达心脏的,该途径是血液循环中的。(4)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健康人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属于;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属于;公共场所消毒属于。【解答】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当人体最初感染病原体时,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会发挥作用,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2)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3)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在到达肺部的途径: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部患处。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在到达肺部前至少1次经过心脏,药物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该途径是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属于控制传染源。公共场所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2023•福建)阅读资料,回答问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获得麻疹免疫的母亲,在孕期会向胎儿输送抗体,但这些抗体在婴儿生长至9个月后会逐渐消失。我国计划免疫规定8月龄婴儿要接种麻疹疫苗。近年来,我国麻疹类疫苗接种比例都保持在99%以上。(1)引起麻疹的病原体是。(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划线处属于。(3)母亲血液中的抗体通过和脐带输送给胎儿。给婴儿接种麻疹疫苗会刺激其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免疫。(4)我国实行计划免疫的意义是(写出一点即可)。【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引起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所以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划线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口、鼻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属于传播途径。(3)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营养物质等,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所以母亲血液中的抗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输送给胎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给婴儿接种麻疹疫苗会刺激其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4)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种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没有程序,有计划地给易感人群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我国实行计划免疫的意义有:保护易感人群、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或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等。(2023•威海)有专家预测,2023年6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出现第二个高峰。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该怎样对待呢?(1)分析辨别,第二个高峰是否会出现在6月呢?让我们根据以下事实加以辨别。①我国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去年的12月,我们身边的人当时大都被感染过。②多项研究表明,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衰减,约半年后消失。③第一个高峰时未被感染者,后来陆续被感染。你认为专家的预测是否合理?。支持你做出此判断的事实有(填序号)。(2)明晰原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有人还会“二阳”,即第二次被感染,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通过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3)作出决策。对于有可能到来的第二个高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有人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你的选择更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两个理由。。【解答】解:(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有人还会“二阳”,即第二次被感染,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逐渐减少,导致免疫力衰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继续通过产生注射疫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因此,专家的预测合理。支持判断的事实有:①我国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去年的12月,我们身边的人当时大都被感染过。②多项研究表明,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衰减,约半年后消失。(3)对于有可能到来的第二个高峰,有人选择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延后感染时间,能够减少被感染的次数、病毒的毒性可能变得更弱、感染期间可能有更有效的疫苗或特效药研制出来等,因此倾向于前者;选择不刻意进行防护,不怕被感染,因为,新型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很难不被感染,感染并不可怕,感染了可获得半年的免疫力,因此,倾向于后者。(2023•青岛)脊髓灰质炎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儿童。我国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著名医学家顾方舟(1926~2019)做出了巨大贡献。“糖丸爷爷”顾方舟1957年,顾方舟带领团队开始研究脊髓灰质炎疫苗;1958年,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在国内首先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1960年,研制出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1962年,将液态疫苗改良成糖丸,开始在全国推广;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74岁的顾方舟代表中国在报告上签字;2019年,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1)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如图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表示其遗传物质。(2)目前对脊髓灰质炎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显得尤为重要。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3)科学家使用灵长类动物活组织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而不使用培养基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4)顾方舟团队于1960年研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填“灭活”或“减毒”)疫苗。(5)脊髓灰质炎疫苗进入人体内,作为刺激人体的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免疫。【解答】解:(1)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②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所以,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的原因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4)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就是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糖丸。(5)注射进入体内的疫苗作为抗原,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2023•聊城)近期不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二阳”病例,患病风险仍然存在。根据摘自2023年5月央广网的报道,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关于“二阳”后免疫力是否降低的问题……不论是接种疫苗还是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但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主要是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抗原刺激不够数量,建议接下来要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接种有效性统计表新冠疫苗类型研发/制造接种次数有效性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2针79.34%灭活疫苗国药中生(武汉)2针72.51%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2针91.25%腺病毒载体疫苗陈薇院士团队1针74.8%重组蛋白疫苗智飞生物3针97%(1)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2)人们需接种疫苗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3)请结合图一解释“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的原因是。(4)有人注射疫苗后拒绝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根据资料及表格信息分析,你认为拒戴口罩是否恰当?,理由是(答出一点即可)。(5)疫苗不仅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如图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图中的纳米疫苗属于,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其发挥了监视、识别并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解答】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从上表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这样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从表中数据可知,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5)研究人员利用癌细胞制备纳米疫苗及引发小鼠免疫反应的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纳米疫苗属于抗原,可以激活淋巴细胞,该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清除癌细胞。(2023•株洲)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简称“S菌”)对皮肤肿瘤中的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2)研究者计划改造S菌,探究激活免疫反应效果,研制了几种不同改造的S菌,分别携带不同类型的OVA肿瘤抗原,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防治肿瘤的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的数据,如图1。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填写图1中对应的名称)。(3)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重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解答】解:(1)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属于葡萄球菌属的40多种物种之一,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细菌的结构。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因此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特异性免疫。根据题干图中数据可知,淋巴细胞H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是S菌+OVA片段1、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是S菌+OVA片段2。(3)题图中,同时涂抹两种改造S菌的肿瘤的重量远远低于分别涂抹两种改造S菌的肿瘤的重量,因此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2023•石城县一模)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健康就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B.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无副作用 C.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应该立即拨打110急救电话 D.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解答】解:A、健康就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B、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还是有不良反应的,B错误。C、当你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应拨打“120”急救电话。C错误。D、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D正确。故选:D。(2023•固原模拟)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应对。以下应对突发意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静脉血管出血时按压伤口近心端止血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C.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D.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向周边路人呼救,不能轻易下水【解答】解:A、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流回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A错误。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并拨打120急救电话,B正确。C、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首先是切断电源,如果找不到电源,就应该用干的木棍将他触电的部分敲开,C正确。D、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贸然下水,应立即向周边路人呼救,D正确。故选:A。(2023•固原模拟)政府、学校现已将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积极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广大市民、师生感染的风险。①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②核酸检测。境外人员回国时均要进行核酸检测,一旦发现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立刻被隔离;③开窗通风、定期消毒;④少聚会、少聚餐,推行“公筷、分餐制”;⑤广大民众积极进行疫苗接种;⑥学校建议学生增加营养、积极锻炼身体;⑦学校对入校学生进行测温,如体温超过37.3℃送往隔离室观察。以上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A.①③ B.⑥⑦ C.②④ D.⑤⑥【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①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核酸检测。境外人员回国时均要进行核酸检测,一旦发现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立刻被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③开窗通风、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少聚会、少聚餐,推行“公筷、分餐制”,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⑤广大民众积极进行疫苗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⑥学校建议学生增加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⑦学校对入校学生进行测温,如体温超过37.3℃送往隔离室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⑤和⑥。故选:D。(2023•南召县一模)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免疫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原体都能使人患传染病 B.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C.免疫系统可识别体内异常细胞 D.人体免疫功能越强越好【解答】解:A、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是传染病,而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一定都属于传染病,错误;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错误;C、免疫的监视功能是指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正确;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错误。故选:C。(2023•岳阳楼区校级模拟)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答】解:人体的皮肤、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不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故选:B。(2021•济南二模)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D。(2023•吉安一模)2022年底很多人都到药店购买药物,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合理的是()A.凡是有OTC标志的药物都要备 B.感染新冠后要多服莲花清瘟 C.退烧药要按医嘱开药和使用 D.抗生素可用于消灭新冠病毒【解答】解: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可以从药店直接购买,无需多备,A错误。B.莲花清瘟属于非处方药,要按药品说明书服用,B错误。C.退烧药属于处方药,要按医嘱开药和使用,C正确。D.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D错误。故选:C。(2023•历下区三模)如图表示某抗原侵入人体后,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淋巴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乙为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也随即消失 D.此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解答】解:A、甲为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B、乙为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C、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C错误。D、此图表示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抗体来抵抗该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D正确。故选:C。(2023•黑龙江模拟)“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有关健康生活与急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医上切的“脉”是腕部的桡静脉 B.处方药虽然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C.长期吸烟会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变黏稠,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D.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解答】解:A、中医上切的“脉”是腕部的桡动脉。A错误。B、非处方药虽然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B错误。C、长期吸烟会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变黏稠,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极易出现心血管疾病。C正确。D、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D错误。故选:C。(2023•泗水县三模)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持续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和儿童是流感流行期间的脆弱人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患者独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传播 D.老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解答】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流感的病原体,A错误。B、甲流患者能够传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患者独居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C、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减少传播,C正确。D、老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故选:C。(2023•市中区模拟)下列有关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防控所有的传染病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可预防艾滋病【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防控传染病,但不能有效防控所有的传染病,A错误。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C、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条: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因此,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D正确。故选:A。(2023•单县三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与肠胃疾病发病有关。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社区志愿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 B.餐具消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公众聚餐时使用消毒公筷会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D.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是传染源【解答】解:A、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自带餐具的感染率比不自带餐具的感染率明显低,所以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A正确。B、餐具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是切断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B错误。C、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C正确。D、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可散播病原体是传染源,而未感染者是易感人群,D正确。故选:B。(2023•岳麓区校级二模)“咳咳咳……肺都要咳出来了”。感染新冠后,很多人都有咳嗽、咳痰的症状,甚至在抗原转阴后仍然持续。回答下列问题:(1)当气管、支气管和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炎症时,我们的机体就开始战斗了,此时血液中的细胞会增多。(2)感染新冠后,为了防止他人感染,同学们在采取的以下预防措施中,与其他三项目的不同的是。A.戴口罩B.勤洗手C.隔离在家D.开窗通风(3)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与死亡率,接种疫苗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4)“血氧饱和度”是新冠重症判断的依据之一,它反映了红细胞中与氧气的结合能力,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比较危险,会导致机体器官受损,严重则危及生命,为什么?。【解答】解:(1)白细胞的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