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38干旱区肥岛效应
干旱区肥岛效应
【定义】
荒漠中灌丛影响着土壤养分、水分的分布,进而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和土壤
颗粒的分布不均一性,形成所谓的“肥岛”现象。
研究表明在干旱区“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存在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能够改变干旱荒漠
生态系统植被的组成、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从而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灌丛能有效承接通
过灌丛地表径流和降雨输入土壤的物质和大气降尘、风力携带细颗粒、枯枝落叶等,明显增加灌丛土壤的
养分含量和持水力,促进灌丛的生长和扩大;灌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根系分泌物和灌丛微生物等生物因
素是导致灌丛土壤特性发生变化的另一原因。与灌丛外相比,灌丛内土壤和微生态条件有显著改善,有利
于植物的生存和扩繁,“肥岛”效应的形成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系统养分的转化和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是干
旱区灌木植物利用养分和适应贫瘠环境的主要机制。
【形成机理】
树干径流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土壤水分资源。Mauchamp和Janeau的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将大约50%
的降雨聚集到植物树干。Navar的研究表明:
3种半干旱区半灌木通过树干径流聚集到的雨水是树冠截留的5倍多。研究结果显示,梭梭的树干径流
聚集率为46.4,这是所研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树干径流率相对较大的一种灌木。除了pH值和CO32-,树干
径流中的离子含量明显高于自然降雨的的含量,这因为雨水通过树干淋溶了植物组织上的营养物质、淋洗
了林冠上的尘埃颗粒以及植物和雨水之间进行了离子交换,具体来说就是树皮和叶面给大气沉降物提供了
良好的接受场所,而且树干径流量通常较少,只占降雨量的K—18%,使离子含量出现了浓缩现象。
因此,本研究证实了树干径流是引起干旱区灌木“肥岛”的重要因子,而主根周围低的pH值主要由于
根系通过呼吸释放CO?、根系分泌有机酸、根际微生物活动产生有机酸和CO?等引起。
【消失机理】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作用大于非生物作用是土壤养分在灌丛下富集的重要原因。土壤养分的富集
系数(E)反映了桎柳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就楼柳灌丛下养分的富集效应而言,生物作用
主要表现为桎柳根系将养分吸收到体内,运输到植物地上部,再以凋落物的形式回落到表层土壤的过程。
Arndt等和Gries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研究表明,怪柳所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源自于地下水,而根
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中,距离怪柳主茎越远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越低,表明怪柳冠下
富集的SOC、TN等养分与株柳灌丛的生长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土壤养分在桂柳灌丛下富集
是桎柳的根系引起的生物小循环起了决定性作用。非生物作用则是造成怪柳灌丛下土壤养分富集效应消失
的重要原因。对于肥岛而言,造成养分富集效应消失主要是风沙的作用。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土壤养分逐渐流向
植物冠下,造成冠下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土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的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肥岛
效应”。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下图示意艾比湖流域内某种典型植物“肥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土壤有机碳含量(g・kg-l)
土层深度(cm)
1.该典型植物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灌丛D.热带雨林
2.下列有关该区域"肥岛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冠下凋落物的累积是形成"肥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B.利于改善水土状况,增加植物多样性
C.土壤深层“肥岛效应"表现更加明显
D.植物截留降水作用不利于"肥岛效应"的形成
【答案】1.C2.A
【解析】1.灌丛是指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在气候干燥或寒冷、森林难以生长的地方,常有灌丛分布。
由材料可知,艾比湖是咸水湖,位于新疆,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漫长,典型植被最有可能是灌
木,C项正确。乔木一般生长在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ABD错误。故本题选C。
2.该区域“肥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灌丛等植被可截留降水、减少蒸发、降风滞尘,使冠下土壤水分含量
高于周边,有利于植物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等补给土壤有机质,A项正确、D项错误;“肥岛效应”是
由于它对水分和养分富集能力强,它的大量生长也可能影响别的物种,不一定能增加植物多样性,B项错误;
读图可知,冠下土壤与冠外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肥岛效应”应该是表层土
壤更加明显,C项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灌丛周围的土壤养分向灌丛中心聚集,灌丛中心的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
较灌从周围高,叫肥岛效应。肥岛效应有利于种源聚集,灌木建立后,一些植物的种子在风力扩散过程中
被灌丛截获,为其在灌丛下的定居和发育提供了可能,灌丛下水肥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的萌发和生长。
(23-24高一上•重庆,期末)“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
养分富集现象。读某地灌丛林与周边地区岩层剖面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灌木丛周边地区
3.图中灌丛的特征是()
A.密度极大B.根系发达C.叶片硕大D.花朵肥大
4.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阴雨天气,截留雨水B,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C.晴天遮阳,减少蒸发D.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5.气候和生物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B.湿热地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更慢
C.没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
【答案】3.B4.B5.A
【解析】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灌丛分布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
区灌丛植被的主要特点就是根系发达,B正确。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较少,所以植物缺水,花朵较小,
叶片较小,密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4.根据文本中肥岛效应的定义,其本质是“养分富集”的现象。灌丛在肥岛效应中发挥着晴天遮阳,减少
蒸发,在大风天气,防风固沙,以及阴雨天气,截留雨水,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的作用。将题
干“主要作用”与“养分富集”建立关联,调动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所以灌丛
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B正确。减少蒸发,防风固沙与截留雨水均
不是灌丛对“肥岛效应”的主要作用,ACD错误。故选B。
5.干热地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A正确;湿热地
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更快,B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
物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C错误;生物是土
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
Ao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
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
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二、综合题
6.(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干旱区土地荒漠化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
其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
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
关联模式图。
⑴结合森林的环境功能,从土壤物质组成角度,分析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原因。
⑵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模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过程。
⑶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答案】(1)(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裸地相比,灌丛截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促
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土壤水分;遮阴可以使林地内降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含量偏高;降风滞
尘,截获沙尘,土壤中的矿物质偏高;灌丛枯枝落叶及动物排泄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
偏高,故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
(2)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水源的影响,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
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比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
沙漠化阶段,灌丛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灌丛死亡,植被
由灌丛退化为荒漠。
(3)增加水量补给;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适当修剪灌丛;灌从间裸地
铺设草方格等
【分析】本题以肥岛效应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
心素养。
【详解】(1)材料信息显示“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
从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据己学“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土壤物质组
成主要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富含氮磷钾的矿物质、有机质、合适水分、深厚的土壤,肥
力大”,与裸地相比,灌丛的植被覆盖率高,可以通过防风固沙功能,增加土壤无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
发;可以节流大气降水,增加下渗,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加土壤水分、保持土壤厚度;可以通过调节
气候的功能,能有效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林地内部气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植被及其栖息于
其内的动物、微生物,可以为土壤提供枯枝阔叶、排泄物等有机质来源,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
防风固沙,降风滞尘,能够增加林下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因此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
旷地带。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自然环境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塔里木盆地深
居内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由于灌丛根系较深,草甸根系较浅,灌丛与草甸相比,更容易获得
水分,在灌丛化阶段,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均下降,浅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草甸因缺水逐渐消失,植
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后灌丛进一步吸收消耗地下水,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地下水水位进一步降低,
导致灌丛无法获得充足的水源,难以满足生长需求,灌丛因缺水逐渐死亡,最终演变为荒漠。
(3)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应从增加水量补给或减少水量消耗等角度分析。例如适时适量
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
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
减灌从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从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
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7.(22-23高三上•湖南常德•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天山4棵胡杨林冠形状,经研究证实,胡杨林冠下存在对营养元素的富集效应,即“肥岛现象”。
近年观测发现,天山山区降雪率从19601998年的降低至I2000年以来的有97.5%的冰川
胡杨林冠形状图
⑴描述胡杨林冠的形状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推测胡杨"肥岛效应”中营养物质的自然来源。
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部分学者认为天山胡杨林面积会扩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会缩小,你赞同哪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形状不规则;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稍长的特点。
原因:常年盛行西北风。
(2)胡杨具有降风、滞尘的作用,可有效截留和聚集粉尘及凋落物,使得树干茎流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胡
杨的树叶分泌物、枯落物及其他物质可通过树干茎流和雨水渗透输入土壤;动植物遗留物(如鸟类排泄物、
枯枝落叶)会在土壤表面汇集并分解;树干粗糙层中的微生物活动会产生营养物质等。
(3)观点一:赞成扩大趋势。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热量充足,胡杨生长期延长;气温上升导致高山
冰雪融水增加,为胡杨生长提供了水源,短期内胡杨林面积扩大。
观点二:赞成缩小趋势。理由:虽然短期内胡杨林面积可能扩大,但大量的植物生长会迅速消耗土壤表层
水分,直到融雪补给不足,胡杨林面积又会随之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降雪量降低,冰川萎缩,影
响水分补给,也会导致胡杨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天山4棵胡杨林冠形状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植被特征、土壤特征、自然环境整体
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4棵胡杨林冠形状各不相同,形状不规则;从南北、东西中轴线看,表现为东西
向较长,北向短、南向稍长的特点。形成原因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使胡杨北向枝条
生长受到抑制,东西向枝条得到充分生长。
(2)据材料“胡杨林冠下存在对营养元素的富集效应”可知,“肥岛效应”是指天山胡杨在干旱和高盐环
境中的生长会使周围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增加的效应。胡杨具有降风、滞尘的作用,通过降低风速,有效截
留和聚集粉尘及凋落物,使得树干茎流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树干径流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土壤水分资
源,胡杨的树叶分泌物、枯落物及其他物质可通过树干茎流和雨水渗透输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矿物质、有
机质成分;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作用大于非生物作用是土壤养分在灌丛下富集的重要原因,动植物遗
留物(如鸟类排泄物、枯枝落叶)会在土壤表面汇集并分解;树干粗糙层中的微生物活动会产生营养物质
等,进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等。
(3)观点一:赞成扩大趋势。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热量条件改善,胡杨的生长期延长;气温上升
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分条件改善,为胡杨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短期内胡杨林面积会扩大。
或观点二:赞成缩小趋势。理由:胡杨林生长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虽然短期内胡杨林面积可能扩
大,但大量的植物生长会迅速消耗土壤表层水分,加剧水资源短缺,胡杨林面积又会随之减少;②全球气
候变暖影响下,降雪量降低,蒸发量增加,冰川萎缩,水资源减少,导致胡杨面积缩小。
8.(24-25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会导致冠下土壤养分的差异。土壤养分逐渐流向
冠肉,造成冠肉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冠下"肥岛效应"。融
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先从植物的主干周围融化,并以植物主干为核心,形成不规则的漏斗状融洞。
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图2
示意新疆艾比湖(图1)湿地中某胡杨的林冠地表形状,图3示意该胡杨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单位:cm)o
⑴指出胡杨林下融雪漏斗距离树干较近的方位并说明原因。
⑵简述早春季节,融雪漏斗的形成对胡杨树主干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⑶分析艾比湖湿地胡杨林冠下"肥岛效应”形成的原理。
【答案】(1)西北或北。原因:该地常年以西北风为主,西北(北)为胡杨树的迎风向,积雪厚度大,融化更
慢;西北(北)枯枝落叶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温作用弱,融雪慢;西北(北)阳光照射时间短,温度较
低,融雪更慢。
(2)有利:融雪后,水分下渗增强,地下水位升高;积雪融化,土壤水热条件好,生物数量增加。不利:积
雪融化,病虫害概率增加。
(3)植物冠内郁闭度高,截留降水,减缓(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水分;植物冠内郁闭度高,
可以降风滞尘,增加土壤养分;植物冠层可以遮蔽光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外力对土壤的侵蚀,加
快养分循环;冠下动植物遗留物丰富,土壤表层养分积累多。
【分析】本题以新疆艾比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积雪融化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2、图3可知,胡杨冠下融雪漏斗距离树干较近的方位是北侧(西北侧)。原因:该地
冬季盛行西北风,迎风一侧树冠受到风力的影响大,树冠容易受到风的吹袭而受损,生长受到抑制,而背
风一侧受风影响较小,生长较为茂盛,所以北侧(西北侧)树冠面积小,落到地下的积雪多,林冠下积雪厚
度较大,不易融;根据材料,“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融雪能力会加快,
反之,融雪能力变慢,西北侧林冠下枯枝落叶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保温能力低,积雪不易融化;
此地为我国新疆,西北侧不向阳,接受太阳辐射较少,地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
(2)本题为影响类的题,需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作答。有利影响:融雪后,水分下渗增强,使
得地下水位升高,为胡杨树及周边的生物提供了更充足的水分来源。积雪融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适
宜更多生物生存,生物数量增加,丰富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不利影响:积雪融化后,可能会使隐藏
在雪中的害虫和病菌复苏,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对胡杨树的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3)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艾比湖湿地胡杨林冠下“肥岛效应”形成的原理:植物冠内郁闭度高,能够截留
降水,减少雨水直接对地面的冲击。同时,减缓(减少)地表径流,使更多的水分能够下渗到土壤中,增
加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和养分循环提供了有利条件。高郁闭度的树冠可以降风滞尘,减少
风沙对土壤的侵蚀,并且尘埃中含有丰富的养分物质,能够增加土壤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基
础。植物冠层可以遮蔽光照,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同时,也能减轻
外力如风力、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使土壤更加稳定,加快养分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冠下动植
物遗留物丰富,这些遗留物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养分,使土壤表层养分积累增多,进一步强化了“肥岛
效应”。
9.(23-24高三上•上海,期中)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荒
漠化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
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库布齐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光伏发电治沙等成功经验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样本"。
西北地区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
荒漠化过程
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
(1)荒漠化类型多样,从外力来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
A.水蚀荒漠化B.风蚀荒漠化C.冻融荒漠化D.盐渍化
(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风沙活动剧烈的自然原因。
⑶专家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灌丛化会导致"肥岛效应"(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其土壤肥力
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现象),继而发生草场退化,加剧荒漠化。根据"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图",
完成逻辑框图。
气候灌木因(1)(选草灌木冠下(2)(选择:
变化择:A.需水少原A.根系发达,固定矿物
灌
B.根系发达)获元素B.枯枝落叶,增强
得竞争优势,分丛
化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
布密度增加提
人类
活动
加
灌木大量生长,使得包(选肥
剧
择:A.降水B.蒸发C.下渗岛
荒
D.植物蒸腾)增强,土壤中含效
漠
应
化水量(4)(选择:A.增多B.减
少),植被枯死
①—,②—,③—,④—=(填对应的字母)
⑷与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过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复速度较乙快,分析形成这
种差异的原因。
⑸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为丙地区的绿洲地带荒漠化的防治提一些合理性建议。
⑹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分析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答案】(De
(2)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植被稀疏,多沙源物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积雪融化,地表裸露,
多寒潮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发。
(3)BBDB
(4)甲地是重要农业区,农业活动不合理可能加快荒漠化。甲地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利于荒漠化治理。
(5)河流上下游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断流;改善能源结构,保护植被;节约用水。
(6)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涉及荒漠化类型、荒漠化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
养。
【详解】(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明显,荒漠化类型多样,从外力来看,我国西北
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荒漠化,B正确。水蚀荒漠化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冻融荒漠化发生在高纬度、高
海拔,AC错误。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地盐渍化,盐渍化在我国西北不是主要荒漠化类型,D错误。故选B。
(2)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地方降水
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多沙源物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积雪融化,
地表裸露,多寒潮大风天气,卷起沙尘,风沙活动频发。
(3)根据“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图”分析,灌木因为需水多、根系发达,获得竞争优势,故①
选B;灌木冠下枯枝落叶可以增强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故②选B;灌木大量生长,使得植物蒸腾增加,
故③选D,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故④选B,植被枯死。
(4)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关键是水源,水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乙位于
干旱地区,降水量更少,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风力更大,蒸发强,植被不易存活;甲是重要农业区,农
业规模过大、发展不合理容易发生荒漠化,甲距离黄河更近,引水便利,利于植被恢复,利于荒漠化治理。
(5)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绿洲地带为防治荒漠化应该河流上下游协调供水,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断流,
导致绿洲消失;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砍伐植被,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发展农业。
(6)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其作用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
面去分析。种植甘草能固定土壤,利于植被恢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
游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增加就业,减轻贫困,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0.(21-22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怪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松柳灌丛与沙粒相互作用,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
就景观——松柳沙包。径柳沙包中的土壤具有“肥岛效应”,管花肉玖蓉寄生于多枝松柳的根部,具有重
要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和怪柳沙包O
荒漠化过程
⑴分析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强度变化的原因。
⑵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减少水量支出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⑶你是否赞同在桎柳沙包附近大量种植管花肉族蓉,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答案】(1)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灌从化阶段,灌丛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减少蒸发,冠下土壤水分含
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补充矿物质;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土
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周边。
(2)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丛生长数量;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赞同。可以利用怪柳沙包中比较丰富的养分,防止养分的浪费;药用价值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反对。该地地处沙漠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管花肉灰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
降,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且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分析】本题以“肥岛效应”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荒漠化的防治等相关知识,考
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灌从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肥岛效应指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
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灌丛冠面可起到截留降水的作用,可以增加土
壤含水量;灌丛冠面可以对地面起到遮阴作用,减少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童车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与设备选择练习考核试卷
- 统计学原理与数据分析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考核试卷
- 租书服务的社区阅读促进考核试卷
- 畜禽粪便处理与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考卷考核试卷
-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与保养考核试卷
- 航天器空间光学系统与图像处理试题考核试卷
- 交互式虚拟现实艺术体验运营合同
- 夫妻情感维系协议:全面忠诚承诺及违约责任规定书
- 婚后区块链资产分割与婚姻解除后财产处理协议
- 房屋永久居住权合同范本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DB+3309+T+106-202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分类分级规范
- 主观幸福感量表SWB
- 2024年新正电工技术服务限公司招聘273人(内蒙古)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7)试题及答案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走进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
- DG∕TJ 08-2220-2016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
- 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低段单元作业设计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