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诸葛亮(181—234年),字,号,琅

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

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散文代表作有《》、《》等。曾发明木

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

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

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

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时蜀汉已从狭(xido)亭(今

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

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

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

《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

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

分析形势一一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一一出师目标------归结责任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

五、朗读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

也。

亲贤臣,远小人,止匕/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止匕/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

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潞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己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鹫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

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慢。陛下/以宜自谋,以谄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六、字音字形

崩殂()疲弊()恢弘()陟()罚臧否()

弩钝()以遗()陛()下

妄自菲()薄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夙()夜忧叹行()阵和睦

咨()敢()以彰()咎()

七、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盖追先帝之殊遇()

6、开张圣听()

7、以光先帝()

8、恢弘志士之气()

9、妄自菲薄()

10、引喻失义()

11、以塞忠谏之路()

12、陟罚臧否()

13、作奸犯科()

1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5、不宜偏私()

16、此皆良实()

17、志虑忠纯()

18、简拔以遗陛下()

19、悉以咨之()

20、裨补阙漏()

21、性行淑均()

22、晓畅军事()

23、举宠为督()

24、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5、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6、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7、贞良死节()

28、躬耕于南阳()

2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0、先帝不以臣卑鄙()

31、猥自枉屈()

32、由是感激()

33、遂许先帝以驱驰()

34、后值倾覆()

35、夙夜忧叹()

36、深入不毛()

37、庶竭弩钝()

38、攘除奸凶()

39、斟酌损益()

40、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41、以彰咎()

42、咨政善道()

43、察纳雅言()

44、临表涕零()

(二)通假字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能裨补阙漏«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o

(三)古今异义

①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⑤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皆良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劣得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攘除奸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______

(五)一词多义

1.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2.遗: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效:恐托付不效()

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4.感激: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六)虚词归纳

1.以: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于: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躬耕于南阳()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还于旧都()

之:危急存亡之秋也()

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愿陛下亲之信之()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

之路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陛下以宜自谋,以咨t取善道,察纳雅言。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九、理解性默写: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

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5.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8.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是: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11.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

1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

十、内容理解:

1.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核心是哪一条?

3.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5.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7.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十一、文章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之书的表文。针对当时的局势,言辞恳切,

反复劝勉刘禅,以完成“兴复

汉室”的大业,表现了的优秀

品质。

十二、写作特点。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

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

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

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十三、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1.危急存亡:O

十四、资料补充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及俗语。

1.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2.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名言警句:(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跟诸葛亮有关的故事:(1)三顾茅庐(2)舌战群儒(3)三气周瑜(4)草船借箭(5)

空城计(6)挥泪斩马谡等。

《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181年一234年),字孔明,

号卧龙,琅哪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之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

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时蜀汉已从虢(xido)亭(今

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

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

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

《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

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

分析形势一一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一一出师目标------归结责任

第一部分(『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

六、朗读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

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

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贝旷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浩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鹫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

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慢。陛下/以宜自谋,以潞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六、字音字形

崩殂(ci!)疲弊((bi)恢弘(h6ng)陟(zhi)罚臧否(pi)

驾钝(nildun)以遗(wei)陛(bi)下

妄自菲(注i)薄裨(bi)补阙(que)漏

猥(wei)自枉屈夙(s£i)夜忧叹行(hang)阵和睦

咨(Zl)®(ZOU)以彰(zhang)咎(jiu)

七、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

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殊遇:厚遇)

6、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7、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8、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9、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0、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1、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2、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5、不宜偏私(偏爱)

16、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7、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18、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19、悉以咨之(咨询)

20、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1、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2、晓畅军事(通晓)

23、举宠为督(推举)

24、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5、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26、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27、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28、躬耕于南阳(亲自)

29、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扬名)

3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1、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2、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3、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4、后值倾覆(兵败)

35、夙夜忧叹(早晚,日日夜夜)

36、深入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37、庶竭弩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弩,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

锋利)

38、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39、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0、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1、以彰咎(表明、显扬)(过失)

42、咨政善道(询问)

43、察纳雅言(正言)

44、临表涕零(落泪)

(二)通假字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拣。)

②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三)古今异义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刻、时候。今义:秋季

②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③引喻失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憎恨

⑤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非常感谢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四)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名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名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名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名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名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名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名词用为动词怠慢。

(五)一词多义

1.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4.感激: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六)虚词归纳

1.以: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于: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躬耕于南阳(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

还于旧都(至U)

之: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祎允等)

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蜀汉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的确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

存亡的关键时候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但是,侍卫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在边境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

先帝的特别厚待,想要把它报答给陛下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

之路也。

译文: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的

勇气,不应该自己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臧否:善恶。)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译文:如有作坏事违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

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心思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愿陛下亲近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昌

盛就能够指日可待了。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

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

(1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1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后来正遇之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东吴。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3)陛下以宜自谋,以咨t取善道,察纳雅言。

译文: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啊。

九、理解性默写: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1)开张圣听(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5.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

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n.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

陛下以宜自谋,以咨诚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十、内容理解:

1.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核心是哪一条?

提出了三条建议。

(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核心是:亲贤远佞。

3.作者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