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模板_第1页
初一地理教案模板_第2页
初一地理教案模板_第3页
初一地理教案模板_第4页
初一地理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

桥梁。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我带来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7篇,盼望大家喜爱。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1

一、自学质疑

让同学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国土宽阔,完成以下问题:

1、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有一个国土宽阔的国家,这就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一一俄罗斯。

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

地形比较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暖和。

2、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二、沟通展现

1、读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找出俄罗斯四周的大洋有哪些?

答:纬度范围:50°N-70°N;经度范围:20°E-180°Eo

四周的海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2、再读图7.45“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以下几个小题:

(1)找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答: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

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

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龙注入太平洋。

3、读图7.46"俄罗斯气温柔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问题: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看降水分布状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⑶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4)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三、互动探究

依据以下材料,联系所学的有关学问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_年8月13日,俄罗斯海军的中坚舰妣“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

失事沉没,全世界为之震动,一年后的9月,俄罗斯开头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

材料二:亚欧分界的趣闻

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瓦

里塔季谢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_米左右,是欧亚大陆

上纵贯20_多千米的一道自然界标。塔季谢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觉乌拉

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很多显著区分。考察发觉,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河流往两个

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马河,另一面流向东方,注入鄂毕河,而且向西面

和东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分,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鱼,体呈红色,

如娃鱼、茴鱼。在东面河流中虽然他们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样,如折乐鱼、聂利玛的,

但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依据乌拉尔山脉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它的东西两部分地区

所在的各种不同特点,塔季谢夫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

他的这个看法渐渐为人们所接受。

(1)俄罗斯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哈萨克

斯坦是世界上的内陆国,中国是面积的邻国。

(2)俄罗斯的国土面枳有3/4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但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

家。请说明其缘由。

答: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欧洲,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欧洲。

(3)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东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为

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东欢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四、精讲点拨

1、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消失了东西方

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柔。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

冬季特别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

2、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地区为寒带气候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2

学问目标:

理解世界人II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力量目标: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进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争论法、谈话法、小品表演等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预备]

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预备]:投影仪、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呢?

[活动1]让同学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依据平常的了解绽开争论。并出示幻灯片(资料:

地球上第50亿位和第60亿位居民)

[过渡]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现“世界人II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

信息?老师可以提示同学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

同学分时段,边观看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通过读图,培育同学

综合分析的力量)1998年的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尼日利亚高高高巴西英国德国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同学争论回答

[练一练2]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U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老师投影演示]在同学绘制完柱状图后,老师再用投影图给同学演示绘制过程,使同学

真正把握。

[过渡]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

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4]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发=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

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呢?(投影展现“世界人口分布图”)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

(1)亚洲东部和南部一一自然条件好,农业进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一一工业进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

(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

(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

济条件的关系最为亲密。刍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LI就密。自然条件

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有。

其次课时人口问题

[老师提问]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

请你按一年365.25天,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

世界增加了多少人?引导同学说出对这组数据的想法?(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激发学习的爱好,

调动求知欲)

[活动1]组织同学进行计算竞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附表:

每年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8000万人219028人9126人152人2.5人[结论]世界人口的

增长速度很快。

[过渡]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小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品,内容是反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启发:老师可依据同学的熟悉水平,适当的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

资料,启发同学从世界粮食问题、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去绽开

争论。

[同学表演、老师评价][小组争论、沟通]:各小组成员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口增长过快

所带来的问题的资料进行争论、沟通,以扩展熟悉。(同学小组争论,一方面可实现资源共

享,另一方面可培育同学的团结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略

[质疑]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是不是越慢越好呢?

请你说说对与不对的理由3

[讨论]同学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的削减都不好,也会带来不

少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等。

[过渡提问]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展,请大家想想方法,看看

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引导同学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同学树立正确的

人口观。老师对同学的回答赐予客观评价并加以鼓舞,维护同学的创新意识,培育同学的制

造力量)

[讨论](引导同学阅读教材P69页阅读材料)同学自由发言,老师点评、引导、补充,让同

学明确解决人II问题的措施及目标

[拓展](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1.2、[过渡)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

上很多国家还消失了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城市对农村人口有

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活动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辩题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正方:农村

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进展不利反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进展有利

[同学辩论](略)

[师生归纳]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

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与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也会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带来肯定的压力。

[过渡]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

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

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主要的

几大人种。

四、不同的人种

[活动3]投影展现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生活地区的景观及生活场面的图片一。小组争论、

沟通对世界三大人种的熟悉。(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同学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

同学在交谈中把握新知,并培育同学的表达力量;通过读图鉴别,培育同学综合分析的力

量)[同学自由发言](略)

[活动4]投影展现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和“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以熟悉世界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和分布状况。

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的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浅波状鼻高、唇薄多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西亚黄种人黄色

棕色黑直扁平中等东亚黑种人黑色卷曲嘴唇厚少非洲、大洋洲

[师生归纳总结]世界上的全部人种都是公平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

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卑视和压迫,都是应当遭到

反对并且责备

[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同学共同归纳本节探讨的四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

经济的影响;解决人11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乡村人11涌入城市对城市

进展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科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3

教学过程

一、熟悉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别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

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活动:同学们认真观看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别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

何确定的?

同学:活动,争论等(略)

同学: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争论的结论等等。

:通过刚才的观看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

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同学:

分组观看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别的点、线,争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老师巡察,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提示同学观看中要留意的问题,鼓舞同学介

绍自己的观看结论等。

同学: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

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连续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地球仪表面点和线,争论、思索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同学:分小组活动、争论、分析等。

同学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争论的结果,同学发言(略)。

: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处北面

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熟悉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简单混清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关心

大家区分一下。

老师引导:同学想•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假如把"经"拼音首字母"'拉直

了,看看什么外形?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外形?

同学:听讲、思索,分组连续观看、争论问题。

师生互动:老师巡察,提示同学观看、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

同学:回答问题

同学:领悟"经〃对应的定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平面简图中适用)。

叙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平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

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熟悉一下。

活动:要求同学: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

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预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看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现问题:

L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外形?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叙述:请大家停止争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共享争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外形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由赤道向两极渐渐变短

东西

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

某一个方向移动,由于始终在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

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同学:听讲,思索。

同学:猜想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索争论提出的问题:

老师:提示同学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察,指导同学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同学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很多条纬线。

同学:(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当指示东西方向。

三、熟悉纬度

老师承转:现在我们初步熟悉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基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

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

同学: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很多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

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熟悉这个问题。

活动:观看地球仪,熟悉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足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

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看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认真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示同学

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同学:活动、争论等。

同学:发言等。

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头排列的,那么,0。

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别纬线呢?

同学:发言等。

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识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

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别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

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经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

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连续观看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同学:活动、争论、发言等等。

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

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

点。

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觉,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

分呢?

同学;活动、争论、发言等等。

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

和作为,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例如,北京也许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T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一一赤道,大家观看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

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同学:听讲,记录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学问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陪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学问,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

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

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留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

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柔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

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纳复习旧学问引出新学问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

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5

【课题】七班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熟悉天气与人类活动的

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洁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依据供应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景的影响及爱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加环境爱护意识和,逐步

养成关怀爱惜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

【同学课前预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

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洁分

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

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进展理论,初一同学位于认知进展详细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肯

定依靠于详细事物或形象的规律思维力量,是智力进展和力量培育的重要阶段。同学在生活

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学校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

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同

学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

使同学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熟悉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力量。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关心

同学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同学充分的学习空间,

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同学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

式,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学问,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力量及合作沟通力量。

【板书设计】

简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分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家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缘由

教学重点:

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进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

分布、生产、出口的状况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38——42

导入新课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日我

们就去了解他们的家乡一一撤哈拉以南的非洲。

重难点教学过程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撤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恃点是什么

3、回忆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这里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4、找出主要的国家:尼日利亚,几内亚,刚果,赞比亚,南非等。

5、这里很早就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二战以前,只有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

亚两个独立国家,现在都已经独立。

6、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网、矿立(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7、这块富裕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绚

烂的文化。

8、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有什么关系?

9、上面我们小伴侣的家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

下。

同学漂亮、富裕、奇妙...…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觉这些国家出口

商品有什么特点?

单一商品经济: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羟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撤哈拉以

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很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

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

间进行外贸交易,留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2、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进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在这种不公平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撤哈

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宝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4、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进展非常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伴侣想想方法。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进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

如:科特迪瓦的许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进展比较快的国家。

6、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样覆盖着他们的生活。据

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

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7、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进展,人民生活更难以

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才智,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本区的进

展,摆脱贫困。

总结应用:

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条可持续进展的道路,我们信任撤哈拉以南非洲

的明天会更好。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模板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并能依据当地状况说出1—2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教学重点:

地形类型、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难点:主要地形类型特点、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三、教具:

沙盘、水、小风扇。

四、教学方法:

争论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的家园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而这陆地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种

形形色色的地形构成的。对于这些地形我们的地理学家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字。它们各叫什

么、有什么特点呢?

读图4-48一一4-51思索并分组争论:地形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代表发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依据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

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

丘陵有高有底小

平原地面宽广地表起伏小小

山地较高有明显起伏大

高原极高顶面较大起伏小大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那些地形类型?这些类型对我们家乡经济有什么作用?

分组争论:

代表发言:

老师小结:我们的家乡H勺确有很多矿,开采这些矿对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好处,但是我们

以前的家乡是山清水秀、鱼羊成群。你们的父辈不合理的开发以使我们的家乡上无一片净空、

下无一片净土水中无鱼,自然界已经开头给我们惩处了。合理开发资源还我清山绿水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渡:通过前面我们大家的争论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