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一次整理·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25分】1.下面是小西撰写的活动开场白的正文初稿。阅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7分)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上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永葆清澈之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让我们感受忧国思乡之情。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你是人间四月天》道尽四月春光鲜(yán)、(pīng)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沁园春•雪》气冲斗牛,充满了万丈豪情。

ㅤㅤ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诗歌里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蓄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汇聚着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同学们,让我们遨游在诗海中,(jí)取文化养分。(1)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慰藉______(A.jièB.jí)

②养分______(A.fēnB.fèn)(2)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汉字。(3分)

鲜______(yán)(pīng)______婷(jí)_____取(3)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他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西湖雪后奇景。

B.《月夜忆舍弟》中舍弟是杜甫的弟弟,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兄弟离散。

C.“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是古代“六艺”中的一种。

D.古代官吏因罪降职或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叫“谪”或“左迁”,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三年谪宦此栖迟”中的“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3.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李白《行路难》中①“______,______”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②“______,______”用比喻含蓄地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古诗词也有坦陈心志之意。面对“左迁”,韩愈不惜残年,发出了③“______,______”的呼喊,可见其忠君之心之坚;欧阳修寄情山水,④“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无疑是一种超脱。4.小西要以古诗词意象为主题出一期教室墙报,请你补充相关的内容。(9分)水

“即景畅情”

浮光跃金,①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溯古悲今”

②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月

“思乡思亲”

③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花

“美景乐心”

野芳发而幽香,⑤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冲淡旅愁”

⑥______,⑦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意象

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意象”有这样的特点:⑧______(2分)。【两本经典·名著阅读】【10分】5.名著阅读,回答小题。灯

艾青

盼望着能到天边

去那盏灯的下面——

而天是比盼望更远的!

虽然光的箭,已把距离

消灭到乌有了的程度;

但怎么能使我的颤指,

轻轻的抚触一下

那盏灯的辉煌的前额呢?(此诗发表于1934年6月1日《现代》杂志,为艾青狱中之作)请你选择下列阅读策略中的一种赏析本诗。(3分)

A.品读诗歌意象

B.想象诗歌画面

C.品析诗歌语言6.阅读《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的部分回目,回答问题。(7分)

《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的部分回目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①______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②______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③_______(1)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在回目空缺处选择正确的短语。(3分)

A.大闹桃花村

B.大闹野猪林

C.大闹五台山(2)从上面回目中发现,鲁智深会“闹”:闹了桃花村、闹了野猪林、闹了五台山。每一次“闹”分别体现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任选其中两处,结合内容,简要阐述。(4分)【一位文人·古诗文阅读】【2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丙】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④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⑤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⑥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节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丁】

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通其文】7.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8.下面是关于文言字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字词方法关联点解释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勾连成语法相见恨晚A______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课内迁移法属予作文以记之B______聚族人仅百口查阅字典法“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乎,将近。C______(填序号)【赏其诗】9.“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4分)诗句创作背景渔夫形象探究结果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驾舟访友,即兴唱和从容自适,悠然脱俗④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政治家胸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谪居永州,寄情山水①______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②______③______【识其人】10.【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非……欤/哉”的句式,结合句式特点,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两个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1.苏轼在【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请结合上述诗文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两种表达·诗意写作】(45分)完成本次诗歌学习之旅,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感悟。请阅读以下任务,完成写作。12.下图是一个现代诗创作路径图,请你参考图示思路,仿写一首有关月亮意象的短诗。例如: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由月亮呈现的外在特征是圆的,联想到月亮寄托的内在情思是思念亲人的痛苦。请你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和联想,创作属于你的有关月亮意象的短诗。要求写出诗歌标题,诗歌正文行数自定。(5分)作文。(40分)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字数600-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9月月考答案1.(1)A(1分)

B(1分)(2)妍娉汲(3)期盼后面的,改成;2.C(2分)6.(1)CAB(每空1分)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醉翁之意不在酒4.①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②汉文有道恩犹薄(注意“犹”的书写)

③露从今夜白④旷达乐观⑤佳木秀而繁阴⑥槲叶落山路

⑦炽花明驿墙⑧意象会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5.(1)示例:选择A。“灯”代表光明与自由,表达了身在狱中的艾青对光明与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选择B。诗人身处高墙之内,铁窗之下,盼望光明而不得,追求自由而不能。灯远在天边,象征诗人身处囹圄失去了自由与光明。

选择C。“颤指”,点出诗人内心的情绪到了激烈的程度。“轻轻的抚触一下”,点出对灯的爱,又点出诗人只需要那么“轻轻”的一触,并不渴望许多。“那盏灯的辉煌的前额”,把灯拟人化了,“辉煌的前额”,不仅写出灯的崇高形象,也写出了诗人对灯的赞叹,而这“辉煌的前额”也不可“触”,哪怕是“轻轻的一下”,把诗人热爱灯光,而又不可即的痛苦进一步写出了。6.(1)CAB(每空1分)

(2)示例:大闹五台山:鲁智深被安排在了山西五台山出家。鲁智深旧习难改,一次酒后大闹了五台山。这表现了鲁智深直率、不受拘束、敢作敢当、天不怕地不怕,豪爽鲁莽性格。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听说桃花山强盗要强抢刘小姐成亲,于是拳打小霸王周通,解救刘小姐。此章节表现出鲁智深十分正直,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大闹野猪林: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这里展现的是一个有勇有谋、冷静、心思缜密的鲁智深。7.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8.A遗憾

B同“嘱”,嘱托

C②

9.①清高孤傲,郁闷苦恼

②主政苏州,察看水情(察看水情,感慨民生)

③迫于生计,辛劳艰险

④关注民生疾苦

10.这是一个反问句式,起到加强反问语气来表强调的作用。“岂非命也欤?”意思是,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表达了苏轼对于一直未能见到范仲淹的强烈遗憾之情。“岂非畴昔之愿也哉!”意思是,如果能在他的文集中挂名,能在他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表达了苏轼对范仲淹的极度仰慕和尊崇之情。

11.示例:苏轼这句话高度评价了范仲淹的文治武功和济世情怀,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甲】文中,范仲淹发出“先忧后乐”的治世誓言;【乙】文中,记载他轻财好施,无私资助族人;【丁】诗中,表现了众人皆爱鲈鱼美,而范仲淹关注的则是渔夫的艰辛。所以,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用依靠他的文章来彰显,范仲淹的文章也无须依靠苏轼的《范文正公集叙》来传诵。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丙】嘉祐二年,我参加进士考试到达京师,才知范公去世。已经安葬,欧阳公撰写的神道碑、富弼作的墓碑铭也已传出,我读后悲痛地流下眼泪说:“我知道范公的为人。”大概有十五年却不不能见他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的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开始受到欧阳公知遇,经过欧阳公的介绍又认识了韩琦、富弼二人,他们都以国家的杰出人才来接待我,说:“遗憾你没能认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

唉!范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