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1.学校举行“文化山东”研学活动。小鲁搜集了有关家乡的文化资料与你分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①”,颇具地域特色的齐鲁文化已绵延数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与中原文化②、楚文化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它如同一座zhù蓄着智慧与力量的宝库,A络绎不绝地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文化滋养。在bīn临消亡的边缘时,总能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重新焕发生机。在齐鲁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了B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教诲,至今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各种文化元素C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文化体系。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齐鲁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明的冠冕上,熠熠生辉,令人D叹为观止。齐鲁大地上,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③……可谓是异彩纷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齐鲁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④?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鲁选出正确的一项()A.贮滨huìguànB.贮濒huìguānC.伫滨huǐguànD.伫濒huǐguān(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A.①B.②C.③D.④(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4)文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B.举足轻重C.相辅相成D.叹为观止二、名著阅读。2.来到济南,小鲁了解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王冕因不愿与危素等人为伍,担心遭到报复选择离开家乡浙江诸暨县,逃到山东济南府以卖卜测字和画花卉为生,对其钦佩不已。《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你结合作品的人物,根据相关提示补全表格内容。人物情节点评严监生(示例)严监生临终因两根灯草难以瞑目严监生吝啬成性,是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周进①周进是一个终老科场,迂腐可笑的读书人。胡屠户②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范进范进饱读诗书,却连苏轼这样的大文学家都不了解,闹出大笑话。③匡超人匡超人逼迫妻子回大柳庄乡下,隐瞒自己已婚事实,娶了李给谏的外甥女,导致其原配妻子忧闷而死。④3.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常因为立体多面而令人印象深刻。请根据示例,任选A、B、C项中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其“反差”性格。示例:严监生是一个吝啬到极点的人,他会因为多燃一茎灯芯连最后一口气也咽不下去;他也是一个慷慨的人,扶赵氏为正、托孤于王德和王仁之时,出钱出力足见其用心良苦。A.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B.唐僧《西游记》C.鲁智深《水浒传》三、综合性学习。4.研学中,为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寻找自强不息山东人”,小鲁搜集了下面的资料。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人。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战斗上百次,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右眼视力只有0.3。1957年至1982年,他主动放弃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1982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七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朱彦夫:“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1)品读朱彦夫的感人事迹后,小鲁拟写了上联,请你根据资料写出下联。上联:战争年代,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下联:,(2)你认为“中国当代保尔”“跨越时代的楷模”“永远的战士”这三种称谓中,哪种用来评价朱彦夫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四、名句名篇默写。5.临近考试,小文觉得复习课没有学新课文那么有趣,你可以用《论语》中的(1)“,”来劝说他;学校举办“我爱记诗词”比赛,用意不在评高低奖次,而是认识诗词之美,享受浸润古典文化的乐趣,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2)”最为合适;经过努力攀登,终于到达山巅,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此时会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诗句(3)“,一览众山小”;人生路上,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游山西村》所说(4)“山重水复疑无路,”;与朋友离别,虽有不舍与忧伤,却仍然可用诗句(5)“,”安慰他(她)。五、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仲春郊外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1)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2)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六、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①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②聘币③,已略相类。观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后主非明君也,左右非无谗慝⑤也,孔明所谓请有作奸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所以绳束左右者,非不甚严()。而当时曾无一人敢兴单辞⑥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⑦之疑,何哉?只缘平时心事暴白⑧,足以取信上下故也。(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②耕莘(shē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③聘币:伊尹耕于莘野,汤使人以币聘之。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⑤谗慝(tè):邪恶奸佞之人。⑥单辞:单方无对证之辞。⑦纤芥:细微。⑧暴白:显露、暴露。(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攘除奸凶”中的“奸”“凶”本是形容词,句中用作名词,指的是奸臣恶人。B.【乙】文“已略相类”的“类”与“佛印绝类弥勒”的“类”,意思相同。C.【乙】文作者认为正因为诸葛亮一生不追求财富,先主刘备临终时才能与他推心置腹。D.【乙】文“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一说指的是《三国志》记载刘备得到孔明相助“犹鱼之有水”。(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其也B.则也C.其矣D.则矣(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知识资料卡】倚:①斜靠着。②依附,依仗。③随着,合着。④偏,歪。⑤依托。卒:①步兵。②差役。③死亡。④完毕,终于。⑤终于,到底。⑥突然,仓促,同“猝”。而无一人敢兴单辞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之疑,何哉?(5)内容上,【乙】文中“先主临终”托付从【甲】文中的“”一句中可以印证。写法上,【乙】文作者用类比手法来突出自己的观点,试结合文章举例分析。七、现代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弹(dàn)幕,网络用语,意思是观影时从屏幕飘过的评论。“弹幕”一词本意是射击游戏中密集的子弹,网友们在观看视频时发出的评论,以飞行的形式横穿屏幕,产生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故而得名。材料二:中国弹幕内容消费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性别男63.90%女36.10%年龄24岁及以下73.10%25—30岁14.40%31—35岁2.80%36—40岁2.40%41岁及以上7.30%材料三: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当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对着王朗喊出这句正义之言时,网友们沸腾了,屏幕上被整齐划一的“我的青春又回来了”的弹幕覆盖得严严实实。其实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并无特殊之处,但因为电视剧中演员极具个性的表演,遂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段,大量B站的用户甚至直接空降至第69集35分50秒处,慕名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②不仅如此,四大名著电视剧中众多喜闻乐见的“名场面”,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时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西游记》中红孩儿喊出的“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都纷纷成为了弹幕的热门打卡地。③当“弹幕文化”遇上“四大名著”,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由此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了30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④资深“红迷”孙芳在B站上将《红楼梦》重新“刷”了一遍,而弹幕版让她发现了一些原先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一些穿帮镜头,弹幕先飘过来一行‘高能预警’或者‘前方有穿帮’,接到提示之后果然就看到了,确实挺有趣的。”除此之外,弹幕中一些红学观点的交锋,也让孙芳大开眼界,有网友将脂砚斋批《红楼梦》内容通过弹幕逐一发送出来,甚至《蒋勋细说》的内容也被罗列上来,“很多弹幕其实是对视频内容的补充,看完能增长不少知识呢。”⑤重追经典,给00后的大学生吴萱萱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不同年代的人看同一部经典电视剧,进入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比如,《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都念过什么书,网友发送了满屏的专业课书名。”吴萱萱觉得,弹幕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剧情的二次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而这种流行化解读为年轻观众打开了通向经典的新鲜入口。⑥“起初强迫自己看了15分钟,发现眼睛都是花的;后来坚持看了30分钟,突然发现感觉变了,发现弹幕和视频可以分离了,变成一种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视频便看视频的状态,原来,弹幕是内容的一部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参与感》一书中,这样记录他与弹幕亲密接触的过程。⑦其实,不少观众和他的感受是一样的——各种颜色、密密麻麻的字体刷屏而过,既眼花又心累,但一旦浸入,却有一种群体观剧时强烈的分享感。“发弹幕的时候,总有一种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交流。”90后剧迷朱敏是一名弹幕爱好者,他认为,如果关掉弹幕,观剧的乐趣就失去了一半,“弹幕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感受,发表个人见解,还可以问询不懂的梗,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可以一起吐槽,那感觉真的很爽。”⑧当下,随着弹幕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已从原先的A站B站进入到了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主流在线视频网站,成为了视频网站的标配。事实上,弹幕正走出二次元的小圈子,从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⑨弹幕受到了越多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而弹幕中的很多热词也成为当下的流行语。如“AWSL”(表示激动)、“泪目”“名场面”“妙啊”等弹幕都曾被评为年度弹幕热词。弹幕文化正在成为无数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⑩弹幕文化的兴起,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永昶表示,弹幕是影视作品在互联网传播中的一个新现象,“年轻人欣赏影视作品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赋予意义,嵌入式的情景扮演让他们获得了某一剧中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于是他的弹幕发言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沉浸其中。”此外,弹幕创造的无压力轻社交方式,让网友们在交流中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彼此的语言和想法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当下年轻人用弹幕娱乐化的解读,消解了经典作品的严肃性,让经典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向普通百姓。”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陆远认为,弹幕是多元圈层时代的一种身份标签,承载的是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习惯、审美趣味,可以从中窥见年轻用户的兴趣图谱和社交景象。他同时提醒,弹幕发言并不等于恣意和随便,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行为,同样需要他律和自律,“年轻人需遵守‘弹幕礼仪’,拒绝恶俗内容的传播,而视频平台则需加强监管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弹幕文化健康规范发展。”(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原标题:《年轻人网上热追经典用弹幕的方式致敬“四大名著”》)(1)以下关于弹幕现象的表述与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是()A.弹幕观剧是一种新的网络狂欢。B.弹幕版四大名著成了热门打卡地。C.经典老剧重新走红全在于弹幕的魅力。D.弹幕重新解构了经典,让其与流行文化紧密贴合。(2)阅读文本,分条概括弹幕观剧广受欢迎的原因。(3)简要概括从材料二中得出的结论。(4)选用以下材料中的一则作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述你对弹幕文化的看法(不少于50字)。材料一:新媒体时代,四大名著与弹幕的“相遇”绝不是孤例,而将会越来越多。在技术支撑下,互动化传播形态也在为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新的传播方式让经典流淌记忆与共鸣,也让文化传承从屏幕滑入心田。这也提示着我们,文艺创作要有更深切的精品意识,以求无愧于未来一代代观众的一次次“回眸”。材料二:在面对亚文化的发展时,一定不能忘记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里的警言: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要求:①观点明确,论述合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绽放的梨花李汀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⑪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⑫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⑬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03日第20版)(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所处的美好氛围,温馨和谐,充满盎然生机。B.文章第②段以老人的话“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直接刻画老陈水泥作画的名气之大。C.文章第⑭段写“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叠词的使用既突出了景物之美,又增加了语言的声韵之美。D.文章通过对老陈这一人物细腻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示了他精湛的水泥作画手艺,也表现了他对于家乡的热爱。(2)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①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②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从句式特点赏析)(3)文章善于通过设置悬念展开叙事,请找出文中的两处悬念,并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文章题目为“绽放的梨花”,却用大量的篇幅写老陈用水泥作画,对此你如何理解?八、作文。10.按要求作文。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如果真的睁眼看,你会在一切影像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如果真的侧耳听,你会在一切声音里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自然天地中,在他人故事里,我们常常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进而反观自身。请以“我看到了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综合。1.学校举行“文化山东”研学活动。小鲁搜集了有关家乡的文化资料与你分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①”,颇具地域特色的齐鲁文化已绵延数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与中原文化②、楚文化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它如同一座zhù蓄着智慧与力量的宝库,A络绎不绝地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文化滋养。在bīn临消亡的边缘时,总能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重新焕发生机。在齐鲁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了B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教诲,至今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各种文化元素C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文化体系。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齐鲁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明的冠冕上,熠熠生辉,令人D叹为观止。齐鲁大地上,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③……可谓是异彩纷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齐鲁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④?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鲁选出正确的一项()A.贮滨huìguànB.贮濒huìguānC.伫滨huǐguànD.伫濒huǐguān(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A.①B.②C.③D.④(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4)文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B.举足轻重C.相辅相成D.叹为观止【解答】答案:(1)B(2)D(3)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更体现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上。(4)A二、名著阅读。2.来到济南,小鲁了解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王冕因不愿与危素等人为伍,担心遭到报复选择离开家乡浙江诸暨县,逃到山东济南府以卖卜测字和画花卉为生,对其钦佩不已。《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你结合作品的人物,根据相关提示补全表格内容。人物情节点评严监生(示例)严监生临终因两根灯草难以瞑目严监生吝啬成性,是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周进①周进是一个终老科场,迂腐可笑的读书人。胡屠户②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范进范进饱读诗书,却连苏轼这样的大文学家都不了解,闹出大笑话。③匡超人匡超人逼迫妻子回大柳庄乡下,隐瞒自己已婚事实,娶了李给谏的外甥女,导致其原配妻子忧闷而死。④【解答】本题可知名著情节和评价。第一空:周进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的唯一出路。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后来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账房。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时,多年的心结被触动,但他是童生,不能进入贡院,被看门人的鞭子打了出来。无助地站在贡院门外,周进感到世界对他而言真的一无所有。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倾泻而出。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几乎不省人事。几个商人得知原委后,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感激涕零,表示愿意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第二空:‌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是范进的岳父。在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非常鄙视,称呼他为“现世宝”“没用的人”,并骂他是“烂忠厚没用”的女婿。然而,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称范进为“贤婿”“老爷”,甚至称他为“天上的星宿”“文曲星下凡”。范进中举由疯癫恢复正常后回家的路上,胡屠户一路为女婿低头扯了几十回衣服滚皱。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凸显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的性格特征‌‌。第三空: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第四空:‌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物形象,他从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少年逐渐蜕变成为一个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世俗之人。匡超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对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侵蚀和泯灭‌。匡超人在年少时表现出淳朴和善良的品质。他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尽心尽力,做事勤快,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他在父亲卧病在床时,夜晚陪读,每夜只睡一个更头,表现出极大的孝顺和勤奋‌。然而,随着故事的进展,匡超人逐渐被污浊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开始追求功名富贵,思想发生蜕变。他卷入了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开始变得虚伪和撒谎。例如,他在知县面前告密,帮助知县洗刷冤屈,但被知县误以为是陷害他人;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潘三毫不留情,显示出他的寡情薄义‌。匡超人的变质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他的变化反映了科举制度对文化教育的危害,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深刻影响。吴敬梓通过匡超人的形象,批判了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答案:示例:①周进头撞号板,差点昏死。②范进中举由疯癫恢复正常后回家的路上,胡屠户一路为女婿低头扯了几十回衣服滚皱。③范进是一个为科举耗费一生,被功名利禄所裹挟、毒害的读书人。④功名利禄使得匡超人从昔日纯朴的读书少年变成了贪得无厌、狡诈至极、毫无廉耻的骗子。3.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常因为立体多面而令人印象深刻。请根据示例,任选A、B、C项中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其“反差”性格。示例:严监生是一个吝啬到极点的人,他会因为多燃一茎灯芯连最后一口气也咽不下去;他也是一个慷慨的人,扶赵氏为正、托孤于王德和王仁之时,出钱出力足见其用心良苦。A.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B.唐僧《西游记》C.鲁智深《水浒传》【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特点的分析。A.尼摩船长一方面正义,富有同情心,在锡兰采珠场勇救采珠人;但他也有残酷的一面,当鹦鹉螺号面对战舰的进攻时,他冷酷无情摧毁战舰,夺去船员的生命。B.唐僧一方面善良坚定,关心徒弟,在取经的过程中从不懈怠动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因愚善导致有时是非不分,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轻信妖怪,不听悟空辩解,将他赶走。C.鲁智深一方面很粗鲁,当他得知郑屠户欺辱金氏父女的时候,立刻便要去“打死那厮”;另一方面又很细致,打死镇关西后,他指着尸体说镇关西诈死,“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金蝉脱壳。答案:选择:C。鲁智深一方面很粗鲁,当他得知郑屠户欺辱金氏父女的时候,立刻便要去“打死那厮”;另一方面又很细致,打死镇关西后,他指着尸体说镇关西诈死,“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金蝉脱壳。三、综合性学习。4.研学中,为完成社会实践作业“寻找自强不息山东人”,小鲁搜集了下面的资料。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人。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战斗上百次,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右眼视力只有0.3。1957年至1982年,他主动放弃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1982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七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朱彦夫:“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1)品读朱彦夫的感人事迹后,小鲁拟写了上联,请你根据资料写出下联。上联:战争年代,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下联:和平时期,身残志坚书写人生(2)你认为“中国当代保尔”“跨越时代的楷模”“永远的战士”这三种称谓中,哪种用来评价朱彦夫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解答】答案:(1)示例:和平时期身残志坚书写人生(2)示例:我认为“永远的战士”称谓最恰当。因为他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和平年代里,他还像战士那样战胜病魔和残疾,带领乡亲建设美好家园;退休后还挑战极限书写人生,他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所以用“永远的战士”称呼他最恰当。四、名句名篇默写。5.临近考试,小文觉得复习课没有学新课文那么有趣,你可以用《论语》中的(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劝说他;学校举办“我爱记诗词”比赛,用意不在评高低奖次,而是认识诗词之美,享受浸润古典文化的乐趣,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2)在乎山水之间也”最为合适;经过努力攀登,终于到达山巅,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此时会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诗句(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路上,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游山西村》所说(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朋友离别,虽有不舍与忧伤,却仍然可用诗句(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安慰他(她)。【解答】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在乎山水之间也(3)会当凌绝顶(易错字:凌)(4)柳暗花明又一村(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仲春郊外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1)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2)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飞”“戏”二字生动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由此可见,两句中的动词选用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答案:(1)B(2)两句中的动词都十分精妙:“飞”“戏”“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日里鸟飞鱼戏、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参考译文: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六、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①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②聘币③,已略相类。观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后主非明君也,左右非无谗慝⑤也,孔明所谓请有作奸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所以绳束左右者,非不甚严()。而当时曾无一人敢兴单辞⑥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⑦之疑,何哉?只缘平时心事暴白⑧,足以取信上下故也。(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②耕莘(shē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③聘币:伊尹耕于莘野,汤使人以币聘之。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⑤谗慝(tè):邪恶奸佞之人。⑥单辞:单方无对证之辞。⑦纤芥:细微。⑧暴白:显露、暴露。(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攘除奸凶”中的“奸”“凶”本是形容词,句中用作名词,指的是奸臣恶人。B.【乙】文“已略相类”的“类”与“佛印绝类弥勒”的“类”,意思相同。C.【乙】文作者认为正因为诸葛亮一生不追求财富,先主刘备临终时才能与他推心置腹。D.【乙】文“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一说指的是《三国志》记载刘备得到孔明相助“犹鱼之有水”。(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A.其也B.则也C.其矣D.则矣(3)【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知识资料卡】倚:①斜靠着。②依附,依仗。③随着,合着。④偏,歪。⑤依托。卒:①步兵。②差役。③死亡。④完毕,终于。⑤终于,到底。⑥突然,仓促,同“猝”。而无一人敢兴单辞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之疑,何哉?(5)内容上,【乙】文中“先主临终”托付从【甲】文中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可以印证。写法上,【乙】文作者用类比手法来突出自己的观点,试结合文章举例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BD.正确。C.有误,【乙】文作者认为诸葛亮一生不追求财富只是他能被刘备推心置腹的一个方面体现。原文中提到“只缘平时心事暴白,足以取信上下故也”,更强调诸葛亮平时做事光明磊落,能够取信于上下,才使得刘备对他推心置腹,而不只是因为不追求财富这一点。故选:C。(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运用。对于这道题,需要根据【乙】文的整体语境以及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来判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要关注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以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在古文中,“其”有多种用法,可作代词,代指人、事、物等;也可作语气词,表达揣测、反问等语气。在“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肯发此言”这个句子中,从语义上分析,这里需要一个代词来指代先主,“其”作为代词,理解为“他(先主)”比较合适,表示如果不是先主洞察孔明的真心,他(先主)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则”多用作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承接、转折、假设等关系。在这个语境中,“则”放在第一个括号处不符合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因为这里不是表示承接、转折或假设等关系,而是需要一个代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气词,可用于句末,表示判断、陈述、解释等语气。在“所以绳束左右者,非不甚严()”这个句子中,“也”用于句末,起到舒缓语气、表示陈述的作用,强调对诸葛亮约束身边人情况的一种陈述。“矣”也用于句末,但更多地表示已然、将然的语气,如事情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感觉。在这个句子中,使用“矣”会使句子语气显得过于强调事情的发展状态,不符合此处陈述事实的语境要求。故选:A。(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如果到我死的时候,不让仓库里有多余的布帛,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以免辜负陛下。即断句为: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无一人,即没有一个人;兴,发出;倚,依仗、依赖。句意:而当时竟然无一人敢兴(发出)单方面的言辞来中伤诋毁,后主倚重信任,也最终没有丝毫的疑心,为什么呢?(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甲】文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句明确提到了先帝(刘备)在临死之前,因为了解诸葛亮为人谨慎,所以把大事托付给他。这与【乙】文中所说的“先主临终”托付是直接相关的内容。这里的“大事”指的是兴复汉室的大业,刘备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诸葛亮是他最信任、最有能力承担起这个重任的人,所以将此等大事托付于诸葛亮。能印证【乙】文中“先主临终”托付的句子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作者在【乙】文中把诸葛亮和伊尹作类比,称“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伊尹在历史上是商朝开国元勋之一,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野,隐居乐道,后被汤以币聘之。伊尹不以天下为禄,不受千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诸葛亮在【乙】文中也表现出了相似的品质,如“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表明诸葛亮不追求个人财富,生活简朴,同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通过这种类比,作者突出强调了诸葛亮和伊尹一样,志向远大,有“大节”“办大事”,不以私利为重,所以能取信于人。这种类比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诸葛亮的品质和价值,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通过内容上的呼应和写法上的类比,突出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重要地位。答案:(1)C(2)A(3)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4)而当时竟然无一人敢兴(发出)单方面的言辞来中伤诋毁,后主倚重信任,也最终没有丝毫的疑心,为什么呢?(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作者把诸葛亮和伊尹作比,称“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伊尹不以天下为禄,不受千驷;诸葛亮“不别治生,以长尺寸”,都是突出强调他们志向远大,有“大节”“办大事”,不以私利为重,所以能取信于人。七、现代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弹(dàn)幕,网络用语,意思是观影时从屏幕飘过的评论。“弹幕”一词本意是射击游戏中密集的子弹,网友们在观看视频时发出的评论,以飞行的形式横穿屏幕,产生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故而得名。材料二:中国弹幕内容消费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性别男63.90%女36.10%年龄24岁及以下73.10%25—30岁14.40%31—35岁2.80%36—40岁2.40%41岁及以上7.30%材料三: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当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对着王朗喊出这句正义之言时,网友们沸腾了,屏幕上被整齐划一的“我的青春又回来了”的弹幕覆盖得严严实实。其实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并无特殊之处,但因为电视剧中演员极具个性的表演,遂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段,大量B站的用户甚至直接空降至第69集35分50秒处,慕名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②不仅如此,四大名著电视剧中众多喜闻乐见的“名场面”,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时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西游记》中红孩儿喊出的“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都纷纷成为了弹幕的热门打卡地。③当“弹幕文化”遇上“四大名著”,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由此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了30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④资深“红迷”孙芳在B站上将《红楼梦》重新“刷”了一遍,而弹幕版让她发现了一些原先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一些穿帮镜头,弹幕先飘过来一行‘高能预警’或者‘前方有穿帮’,接到提示之后果然就看到了,确实挺有趣的。”除此之外,弹幕中一些红学观点的交锋,也让孙芳大开眼界,有网友将脂砚斋批《红楼梦》内容通过弹幕逐一发送出来,甚至《蒋勋细说》的内容也被罗列上来,“很多弹幕其实是对视频内容的补充,看完能增长不少知识呢。”⑤重追经典,给00后的大学生吴萱萱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不同年代的人看同一部经典电视剧,进入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比如,《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都念过什么书,网友发送了满屏的专业课书名。”吴萱萱觉得,弹幕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剧情的二次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而这种流行化解读为年轻观众打开了通向经典的新鲜入口。⑥“起初强迫自己看了15分钟,发现眼睛都是花的;后来坚持看了30分钟,突然发现感觉变了,发现弹幕和视频可以分离了,变成一种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视频便看视频的状态,原来,弹幕是内容的一部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参与感》一书中,这样记录他与弹幕亲密接触的过程。⑦其实,不少观众和他的感受是一样的——各种颜色、密密麻麻的字体刷屏而过,既眼花又心累,但一旦浸入,却有一种群体观剧时强烈的分享感。“发弹幕的时候,总有一种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交流。”90后剧迷朱敏是一名弹幕爱好者,他认为,如果关掉弹幕,观剧的乐趣就失去了一半,“弹幕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感受,发表个人见解,还可以问询不懂的梗,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可以一起吐槽,那感觉真的很爽。”⑧当下,随着弹幕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已从原先的A站B站进入到了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主流在线视频网站,成为了视频网站的标配。事实上,弹幕正走出二次元的小圈子,从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⑨弹幕受到了越多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而弹幕中的很多热词也成为当下的流行语。如“AWSL”(表示激动)、“泪目”“名场面”“妙啊”等弹幕都曾被评为年度弹幕热词。弹幕文化正在成为无数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⑩弹幕文化的兴起,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永昶表示,弹幕是影视作品在互联网传播中的一个新现象,“年轻人欣赏影视作品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赋予意义,嵌入式的情景扮演让他们获得了某一剧中人物的视角和立场,于是他的弹幕发言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沉浸其中。”此外,弹幕创造的无压力轻社交方式,让网友们在交流中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彼此的语言和想法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当下年轻人用弹幕娱乐化的解读,消解了经典作品的严肃性,让经典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向普通百姓。”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陆远认为,弹幕是多元圈层时代的一种身份标签,承载的是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习惯、审美趣味,可以从中窥见年轻用户的兴趣图谱和社交景象。他同时提醒,弹幕发言并不等于恣意和随便,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行为,同样需要他律和自律,“年轻人需遵守‘弹幕礼仪’,拒绝恶俗内容的传播,而视频平台则需加强监管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弹幕文化健康规范发展。”(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原标题:《年轻人网上热追经典用弹幕的方式致敬“四大名著”》)(1)以下关于弹幕现象的表述与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是()A.弹幕观剧是一种新的网络狂欢。B.弹幕版四大名著成了热门打卡地。C.经典老剧重新走红全在于弹幕的魅力。D.弹幕重新解构了经典,让其与流行文化紧密贴合。(2)阅读文本,分条概括弹幕观剧广受欢迎的原因。(3)简要概括从材料二中得出的结论。(4)选用以下材料中的一则作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述你对弹幕文化的看法(不少于50字)。材料一:新媒体时代,四大名著与弹幕的“相遇”绝不是孤例,而将会越来越多。在技术支撑下,互动化传播形态也在为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新的传播方式让经典流淌记忆与共鸣,也让文化传承从屏幕滑入心田。这也提示着我们,文艺创作要有更深切的精品意识,以求无愧于未来一代代观众的一次次“回眸”。材料二:在面对亚文化的发展时,一定不能忘记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里的警言: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要求:①观点明确,论述合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解答】(1)ABD.正确;C.有误,“经典老剧重新走红全在于弹幕的魅力”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中第③段“当‘弹幕文化’遇上‘四大名著’,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由此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了30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第⑤段“吴萱萱觉得,弹幕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剧情的二次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而这种流行化解读为年轻观众打开了通向经典的新鲜入口”可知,经典老剧重新走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弹幕的魅力外,还涉及到年轻观众用新的方式去解构和理解经典电视剧,使其流行化,与当下的文化紧密结合。因此,选项的说法不符合文本信息,是过于绝对的表述。故选:C。(2)根据材料三“当‘弹幕文化’遇上‘四大名著’,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由此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了30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材料三“重追经典,给00后的大学生吴萱萱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弹幕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剧情的二次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可知,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质量过硬的经典作品,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根据材料三“发弹幕的时候,总有一种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交流”“弹幕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感受,发表个人见解,还可以问询不懂的梗,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可以一起吐槽,那感觉真的很爽”可知,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感受,还可以询问不懂的问题,有一种群体观剧时的分享感。(3)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弹幕内容消费者男性占63.90%、女性占36.10%,男性所占的比例数比女性要多,中国弹幕用户中“宅男”相比之下占据了多数;24岁及以下的占了73.10%,25—30岁占据了14.40%,而31—35岁、36—40岁以及41岁及以上的只有2.80%、2.40%和7.30%,由此可以看出年轻人为弹幕主力用户群体。(4)此题为开放题,材料一从正面肯定了弹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从反面否定了弹幕的存在。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其中一则材料作为论据进行论述,重点关注论据对论点的支撑,以及语言表达流畅即可。示例:弹幕文化通过互动传播的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经典作品在现代语境下焕发生机。正如材料一所述,弹幕让流传于经典中的记忆与共鸣得以实现,更让文艺创作在代际传承中得到新的关注。因此,弹幕文化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体验层次,还推动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一个值得认同的积极现象。答案:(1)C(2)①用弹幕的方式重新解构质量过硬的经典作品,让其有了当下流行化的解读,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②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感受,还可以询问不懂的问题,有一种群体观剧时的分享感。(3)中国弹幕用户中“宅男”相比之下占据了多数,占63.9%;中国弹幕用户中年龄30岁以下占87.5%,其中73.10%为24岁以下(青年人为弹幕主力用户群体)。(4)示例:我们需要合理对待弹幕文化(观点)。一方面,弹幕可以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觉,给予经典作品新的解读视角;另一方面,弹幕发言绝对不能恣意和随便,年轻人要遵守弹幕礼仪,拒绝恶俗内容的传播;最后,我们需要辨证看待弹幕文化,以防止它控制我们的思想,成为“奥威尔式的监狱文化”,或是流于浅表,只是抖机灵,就像“赫胥黎式的滑稽戏”一样。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绽放的梨花李汀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⑪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⑫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⑬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03日第20版)(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①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所处的美好氛围,温馨和谐,充满盎然生机。B.文章第②段以老人的话“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直接刻画老陈水泥作画的名气之大。C.文章第⑭段写“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叠词的使用既突出了景物之美,又增加了语言的声韵之美。D.文章通过对老陈这一人物细腻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示了他精湛的水泥作画手艺,也表现了他对于家乡的热爱。(2)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①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②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从句式特点赏析)(3)文章善于通过设置悬念展开叙事,请找出文中的两处悬念,并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文章题目为“绽放的梨花”,却用大量的篇幅写老陈用水泥作画,对此你如何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文章第②段老人的话“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是通过老人家的话引出对老陈的介绍,并不是直接刻画老陈水泥作画的名气之大,故该项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①“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首先,体现了老陈对自己手艺的高度责任感和自我要求。结合前句“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可知,他明白自己从事的水泥画创作是一种技艺的展现,而这种技艺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用心程度。他深知只有自己对作品严格要求,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他不满足于仅仅完成作品,而是追求卓越,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这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故这句话表明老陈对水泥作画自我要求严格及精益求精的精神。②“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从句式特点赏析,这句话句式整齐,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两个“刀到”开头,形成了重复和强调的效果,突出了老陈用刀的熟练和果断,以及他精湛的作画技艺。“知深浅”和“景致出”结构对称,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这种句式特点一方面生动地展现了老陈用刀技艺的高超,他能够准确地把握刀的力度和深度,从而创造出精美的景致。另一方面,也使语言对仗工整,表意凝练,音韵铿锵,节奏和谐,且更加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悬念一:“老陈是谁?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