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含解析) (一)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含解析) (一)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含解析) (一)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含解析) (一)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含解析)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

月)(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酹江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翦江月・驿中言别友人①

邓刻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

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

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

孤月。

[注]①邓刻,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

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剃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刻

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

元失败,沦为俘虏c

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

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

朋友之情,家国之悲。

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

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

2.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

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之色"。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解江月

吴潜

暇日登新楼,望扬州于云烟缈之间,寄赵南仲①端明。

半空楼阁,把江山图画,一时收拾。白鸟孤飞飞尽处,最好暮天

秋碧。万里西风,百年人事,谩倚阑干拍。凝眸何许,扬州烟树历历。

应念老子年来,浮名浮利,已作虚空掷。三径才寻归活计,又是

飘零为客。回首平生,惊心双鬓,容易成凄恻。尊前一笑,且由醉帽

欹侧。

【注】①赵南仲,即赵葵。赵葵(1186-1266),字南仲,画家、

诗人,与吴潜同为南宋抗金儒将。此词当赵葵初至扬州时作,吴潜时

知镇江。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景叙事,写出了白鸟孤飞、天高地迥、秋空明净、

长风万里的寥廓景象。

B.“凝眸何许,扬州烟树历历”运用虚写的方法,写出了词人对

友人的思念和牵挂C

C.“百年人事,漫倚阑干拍”这一动作描写和辛弃疾慷慨豪迈的

词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下阕“三径才寻归活计”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进入仕途、

求取功名的向往之情。

4.词人在下陵抒发了多种复杂矛盾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翦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蛋

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

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

残月。

【注】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文天祥领兵拒元,

兵败,于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

四月,他被押往大都(今北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冽。

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冽作词送别文天祥。文天祥写此词

酬答邓制。②“能”,同"恁”,这样。③蛟龙:《三国志•周瑜传》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

池中物也。”④萤:蟋蟀、蝗虫等昆虫。⑤登楼作赋:汉末中原大乱,

王粲南下依附刘表,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怀乡。⑥龙沙,指北

方沙漠。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词作内容分析,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与文天祥《过零

丁洋》比较接近。

B.词人用曹操和王粲的典故,意在抒发作者虽有复国之志,但

理想化为空中之雪的遗憾。

C.词人写自己和邓刻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笑”是对自己身

陷囹圄却无可奈何的自嘲。

D.“去去龙沙"三句,运用叠词、比喻等手法,生动写出词人身

处北方沙漠,频频回望故国的满心眷恋之情。

6.本词格调苍凉悲壮,但并无绝望之气。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

分析词作是如何体现这点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

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杆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

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

凄冷。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赋月以情,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实是借酒来排遣国

土沦落之痛。

B.“一样棋坏”暗喻南宋政权对敌策略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混

乱和失败。

C.“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借助想象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

强烈愿望。

I).这首词文字朴素,不崇雕琢,简浩明快,笔势大起大落,气

韵豪迈飘逸。

8.“啸”是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作者在

词中“倚风长啸”,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扣舷独啸”,请

分析两个“啸”意蕴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爵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南宋]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

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弓I,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间外何人,回首处、铁

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

天明月。

【注】胡世将是南宋的爱国将领,这首词是他代领川陕宣抚使、

统帅陕西诸军时的作品。当时宋高宗赵构派秦桧与金人议和,而胡世

将主战反和,并在陕西屡挫金兵。这首词多处用典:“一范一韩”指

的是抗击西夏的北宋名将范仲淹、韩琦;“间外何人,……”一句指南

宋将领张浚在建炎四年的富平惨败;而拜将台、怀贤阁则与韩信、诸

葛亮有关。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起笔写中原沦丧,英雄无觅,悲怆之情跃然笔端。“北

望长安”句,情感沉痛。

B.“塞马晨嘶,胡笳夕弓I”写金人陈兵边关,战事一触即发;“头

如雪”表现作者忧愤心情。

C.“君门万里,六师不发”写出了南宋统治者一心求和的怯懦,

而作者对此也深感无奈。

D.整首词将历史和现实对照,怀古伤今,着力表现了作者对现

实和未来的失望与茫然。

10.“欹”意为“倾斜、倾塌",“杳”意为“渺远无踪”。请结合

整首词,对“欹”、“杳”两个字的妙处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解江月•和东坡韵题赤壁图

[明]丘浚

黄州迁客,意翩翩、不是风尘中物。一叶扁舟凌万顷,气盖乌林

赤壁。孟德雄才,周郎妙算,到此俱销雪。横江一笑,眼中谁是英杰?

一自两赋成来,山川胜概,倍觉增辉发。鹤梦箫声随水去,只有

声华难灭。静对新图,闲歌古句,竖起冲冠发。何时载酒,江心重溯

流月?

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州迁客”,即指谪居黄州的苏轼;“横江一笑,眼中谁是英

杰?”用问句收束,表现了苏轼的洒脱豪迈,有强烈的感染力。

B.“一自两赋成来,山川胜概,倍觉增辉发”三句,意思是苏轼

的“前后赤壁赋“使山川增色,表达了作者对苏轼文学才华的赞赏。

C.“鹤梦箫声随水去”一句中的“鹤梦箫声”关联了苏轼《赤壁

赋》的内容,“鹤梦箫声随水去”意指苏轼的美好名声巳经消逝了。

D.从题目看,这是首题画词,也是一首和词,和的是苏东坡《念

奴娇•赤壁怀古》,所用词牌“酎江月”就是“念奴娇”的别称。

12.词的末句借用苏轼夜游赤壁之事,寄寓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D2.①意象选择雄壮,气势雄浑。水天空阔、剑气冲天、

扁舟齐发、涛生云灭,给人以振奋之感;②典故运用豪壮,突显豪气。

借蔺相如和诸葛亮的胆识与才华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豪气十

足;③情感抒发悲壮,气冲斗牛。虽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但仍期盼

有人能够雪恨,本词是为好友壮行之词,言辞悲壮,令人动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错,“嬴”并非嬴政,“表达了对建

功立业的企盼之情”错,“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

“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应为借蔺相如身立秦廷,

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气魄和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

种威严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

故选D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气冲斗牛”意思是:形容气势很盛。可从意象选择、典故运用、

情感抒发等角度分析。

意象选择雄壮,“水天空阔”“堂堂剑气.扁舟齐发”“涛生云灭”,

选取长江、长空、剑气、扁舟、江海、波涛等意象,营造了气势雄浑

的意境,给人以振奋之感。

典故运用豪壮「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睨”

“吞”表现了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拜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

气魄:“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走”表现了蜀国丞

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

祥的期望之情,豪气十足。

情感抒发悲壮,“睨柱吞赢”化用蔺相如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表

达自己要进行殊死斗争的决心;"回旗走懿"化用诸葛亮死后吓退司马

懿的故事,表达自己要以死报国之志;“华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本

词是为好友壮行之词,言辞悲壮,令人动容

3.D4.①抒发了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失落愁苦。”回首平

生,惊心双鬓,容易成凄恻”,词人因双鬓已白而心生惊惧,因一事

无成而愁苦凄恻。

②表达了身在官场却向往山林的矛盾心态。词人想“三径归活”

却又“飘零为客”,向往田园却又身在官场。“浮名浮利,已作虚空掷”

中“掷”这一动作表达出自己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心情。

③表现了用豪迈之举对抗无奈现实的谿达心态。尾句“尊前一笑,

且由醉帽欹侧”借词人笑着举酒豪饮、醉倒帽子歪斜的神态描写和动

作描写,反映出作者慷慨豪迈的乐观心态。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