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含答案)
(根据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写)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一页,两页,我如V。()()的厚()狼,tan1
an()()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限()怕,这
种窃读的ziwei()()!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
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shiyi()()我再
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
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人声顶沸恍然大悟踉踉跄跄费寝忘食
浑为一谈小心冀冀人迹罕至花团锦簇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帮团,参。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蓑不胜收。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零隼不声。
D.学习只有特年以怛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
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
素养、文明意识。
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
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B.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才能复课呢?”
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
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
国旅游日”。
6.按照要求默写。(3分)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在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
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相似。
7.综合性学习。(6分)
语文是儿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
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
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
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
条标语。(2分)
(2)【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
动。“风雨”和“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
担”和“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2分)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3)【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
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DUANG”“小鲜肉”“Nozuonodie”等;另一
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用语。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2
分)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8〜H题。(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限,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说(2)愠
(3)省(4)逾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吾日三省吾身”从、、三
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
修养。(2分)
1L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
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16分)
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①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
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掘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
意外。
②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
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
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
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
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
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
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
一种恨。
④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
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一,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
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
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⑤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⑥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
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
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
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
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⑦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
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⑧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
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
目光中滚动。
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⑩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
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
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
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掘喇叭,“有车
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
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文章第⑤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
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4分)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3分)
15.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3分)
16.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
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
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
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
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①那位新同学
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
回到了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
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
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②你的眉
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
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
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
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
“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
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
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
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
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T,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
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
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
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
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
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7.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4分)
①一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一③
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惹无基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
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2
分)
(2)我的眼泪啜沛咽学。(“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2分)
19.选文中的画线句子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
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4分)
选择第句。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两个“好”上,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
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
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
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
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
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
1.饥饿shou贪婪ju滋味适宜
2.顶一鼎费一废浑一一混冀冀一一翼翼
3.A4.C5.C
6.(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1)示例一:读经典书,做文明人。示例二:雅言传承文明,书
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①运用对偶、对比,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
的强烈对比,有很强的警示效果。②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
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3)示例一:赞成在高考中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
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示例二:
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新时代中学生,是文化的传人,应该主动学习并使
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用语。
8.(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9.(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这一
点当老师了。
10.忠信习品德
11.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了我们,复习也是学
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学的知识就会缺
少源头,导致我们没办法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一日我开车至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对一个刚放学的小
女孩握了一下喇叭,结果引起她的仇视,并被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
这件事引起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现象(仇富或炫富现象)的
思考,因为我们无意间的冒犯或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3.(1)我出于安全考虑对小女孩掘了一下汽车喇叭,却引来她
的仇视与咒骂。(2)我无意间的冒犯,伤害了她的情感与自尊,对方
拥有了她没有的,她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对方充满仇视。
14.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目,点明主旨,
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15.运用对比能突出人物形象,例如我好心按喇叭,却招来小女
孩的怨恨与咒骂。突出我心灵震惊之大,突出文章主旨。国外的富翁
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中国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
在别人艳慕的目光中滚动。写出中国炫富一族的心态。
16.作用是: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引领全文内容。含义:
一方面指中国生活相对落后的人们,面对周围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的
举止行为,感到心痛与不安;另一方面指作者对小女孩的表现感到痛
心;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仇富”、“炫富”现象日益突出,人与人
之间的隔阂日益加重感到痛心。
17.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③老师脑梗严重,但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18.(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
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
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
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
19.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
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
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②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
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20.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
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含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派可(qian)狗职(xun)然隘(ai)
B.热忱(cheng)趣味(qu)干涸(he)
C.坍塌(to)溜达(liu)厚雾(bo)
日坦
D.扰乱(rao)匚口贝(ang)灼人(zu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厌倦峭璧宽恕刨跟问底
B.训戒悬崖瘦弱头晕目旋
C.逼迫慷慨安蔚不毛之地
D.恍惚飘荡张扬拈轻怕重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得
心喔肉哪。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摹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
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
深地舒了口气。
D.3月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二丝不单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孝敬父母尽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的美德,我们要
将这一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B.学业水平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C.经过九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推动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5.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纪念白求恩》一文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
面介绍。
B.《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作者是莫顿-亨特,他是美国作家、
心理学家。
C.《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文章着重围绕
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D.《植树的牧羊人》由法国作家让・乔诺创作,文章按照时间顺序,
重点描述了“我”和牧羊人两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巨大变化。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2分)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
精神所感动。
7.仿照前后画线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荫,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一道屏蔽尘世喧嚣的隔音壁,一座构筑人格的
大厦。
8.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
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
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
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的人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
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材料二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
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
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
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
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
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
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
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甲型流感的H7病
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
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
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
最近报告出现了人类感染病例。
材料三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
30分钟或煮沸(100C)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
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⑴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H7N9型禽流感是怎样一种病毒。(3分)
(2)根据上述材料,针对这种病毒,你觉得应如何预防?请列举三
点。(3分)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加点的字词含义。(3分)
(1)非遂旭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不谈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
论述的?(3分)
1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
两句话。(2分)
(二)阅读《照相师》一文,完成14〜17题。(13分)
照相师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②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
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
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可
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
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
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异于常人。
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
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③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瞰?
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
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
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④于是,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
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
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
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
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
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
⑤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⑥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
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
溜了。
⑦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
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
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
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
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⑧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一
样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
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⑨吃过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
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
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惊
喜的光芒。
⑩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
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照相师
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接着,他又
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⑪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
来。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⑫d、茴的脸红了。
⑬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
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
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真的很漂亮!小茴
笑着点头。
⑭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
里合影啊,免费!
⑮卜茴的脸又红了。
⑯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子
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他的
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
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一一照相啦一
__”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4.第②段中画线的两个“焦点”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作
简要分析。(3分)
15.读完全文,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照相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第⑬段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这一情节
有何作用?(4分)
17.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自然引出下文对本文主人公小茴的描写。
B.文中喜欢照相的女孩们和不喜欢照相的小茴形成正反对比,显示出
两种类型的女孩对待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
C.文中第两处画线句运用神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茴害羞的神情,
表现出小茴腼腆的性格。
D.文中主要通过刻画喜欢照相的女孩们,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
主题思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
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
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
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
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
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
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
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
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
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
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
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
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
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
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
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
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
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
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
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
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
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
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
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
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泌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
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8.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
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一_母
亲捞起螃蟹----------------------。
19.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0.第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梦魇的临床护理
- 工程新质生产力
- 邵阳初三联考试卷及答案
- 山西高一文科试卷及答案
- 三中地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 矿山机械企业管理与创新能力考核试卷
- 电光源光生物安全性与健康影响考核试卷
- 家用电器产品创新设计理念探讨考核试卷
- 棉织造行业智能物流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咖啡大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DL∕T 5362-2018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
- JBT 12530.1-2015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评审要求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 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正式版)
- DZ∕T 0248-201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正式版)
- JTG-T 3331-07-2024 公路膨胀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1-国开(ZJ)-参考资料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奇点计划选拔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 工程维保服务内容措施及售后服务专项方案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