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能正确理解“蚂蚱、

漂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默读课文,预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

受文中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理解“闪耀、

承认”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通过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文中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乐园,这个乐园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在这个充满无

穷乐趣的园子里,慈祥的祖父放飞了“我”的天性,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与快

乐。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呢?作者回忆了童年在这个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祖父的园子吧!

(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老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蚱、铲、锄、拴”和后鼻音

“樱、承”。

2.学生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蝴、蚂、蚱、樱、剽等字时,可以结合

图片;学习“逛”等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瞎”等字时,可以用形

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承”等字时,可以放在不同的语义中去理解;学习“拔、

铲、割、拴、锄”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猜谜字歌示例:

逛:小王真悠闲,身边牵条犬。走街又串巷,四处去游览。

形近字歌示例:

瞎:利刀能割让,山谷难胡亮。车来可管辖,匿目重见光。

多义字歌示例:

承:文化要饯承,命令要秉承,重物要把承,客人要应承。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蝴”左部的“虫”不要忘了加上一点,右部的“月”注意横线之间的间距

相等“

“嗡”的“口”位置靠上,高于右下部的“羽”;右部“公”字形扁宽,撇

略收,捺舒展;下面的“羽”长短不一,右边的“习”起笔略比左边的“习”高

一点。

“蚂”左部的“虫”不要忘了加上一点,右部的“马”注意竖折折钩要一笔

写成。

“蚱”左部的“虫”不要忘了加上一点;右部的“乍”注意撇短竖直,横有

长短变化。

“樱”左窄右宽,“木”的最后一笔变为点。

“拔”左窄右宽,竖钩要挺直,撇收捺放。

“瞎”左小右大,注意右部横画的长短有变化。

“铲”左部横画之间的间距相等,右部注意是“产”不是“彦二

“割”注意“害”字有三横,中间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承”的竖钩在竖中线上,三横间距均匀。

“拴”左部窄长,右部撇捺舒展盖下,末横略长。

“瓢”的左右两部分写紧凑;左下部的“示”上横短,下横长。

“逛”注意书写顺序,应先写“狂”字,再写“L”,且最后一捺要长。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胡:蝴(蝴蝶)一湖(江湖)一糊(糊涂)一葫(葫芦)

票:瓢(瓢虫)一漂(漂亮)一瞟(瞟一眼)一飘(飘扬)

马:蚂(蚂蚱)一码(筹码)一妈(妈妈)一玛(玛瑙)

乍:蚱(蚱蠕)一炸(油炸)一咋(咋了)一诈(诈骗)

罗:啰(啰嗦)一锣(铜锣)一萝(萝筐)一萝(萝卜)

(4)多音字。

huang:晃眼明晃晃

huang:晃动摇头晃脑

jin:尽量尽力而为

jin:尽管尽早

jie:结实开花结果

J16:结束蝴蝶结

rldi:劳累拖累

ISi:积累日积月累

累赘果实累累

⑸重点词语释义。

蚂蚱:蝗虫。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①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②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

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存心:有意;故意。

光芒四射:光芒向四处照射。比喻人或事物光亮耀眼,影响很大。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3):写“我”记忆中的园子一一色彩明亮、健康、充满

活力。第二部分(4〜14):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展现了“我”

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15、16):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

的。第四部分(17〜19):写“我”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睡。

2.课文哪个部分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具体讲述了哪些事情?

明确:作者重点描写的是第二部分,回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

的情景。具体讲了以下几件事情: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水;误

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

捉蚂蚱、绑蚂蚱;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3.试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

明确:本文作者通过写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回忆了自己跟随祖父

在园子里“瞎闹”游戏的种种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

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围绕“祖父的园子”写了哪些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写“我”

记忆中的园子;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拥有自由、快乐的童年生

活;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写“我”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

入睡。)其中叙述的重点是什么?(学生齐答: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情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课后同学们可

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的内心感受

是怎样的?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蝴蝶蚂蚱樱桃嗡嗡地飞拔草瞎闹铲地锄草割

掉承认拴着水瓢逛街

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

我们就来具体看看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又有怎样的内心感受。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中心句,这一中心句列举了花园里昆虫的种

类。作者说起花园里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展示着她的富有,那极

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

(2)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者用“胖乎乎”“圆滚滚”来形容蜜蜂,有什

么好处?

明确:把“胖乎乎”“圆滚滚”这些描绘小孩子的词语用在蜜蜂身上,富有

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怎样理解第1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1自然段作者写花园里有各种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一一

“白、黄、大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

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读者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这一切多

么富有童话色彩啊!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拥有这样的花园,确实是值得炫耀的。

(4)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的“明晃晃”一词?

明确:“明晃晃”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印象。整个园子色彩明亮,新鲜

漂亮,活力四射,由此可见作者的喜爱之情。

(5)第3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那棵大榆树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榆树当成人来写,又把发光闪

烁的榆树叶子比作“蚌壳”。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从听觉和视觉入手,生动形象

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2.阅读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一句是中心句?

明确:第4自然段写“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第1句(“祖父整

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是中心句,总起本段。

(2)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5自然段写“我”跟随祖父铲地。

(3)第6〜12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6〜12自然段写祖父给“我”讲谷子和狗尾巴草的区别。

(4)在祖父给“我”讲谷子和狗尾巴草的区别那件事上,祖父共“笑”了三

次:“大笑起来一一笑够了一一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却从来不恼、不批评。正是有了祖

父的慈爱,在他的宽容、耐心的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自在地在园子中纵情

嬉戏。

(5)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

明确: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摘黄瓜吃、追逐蜻蜓和捉玩蚂蚱。这

一段简直是一幅流动的画。“摘”“吃”“丢下”“追”“跑”“采”“捉”“绑”这一

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我”在园子里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不自

在。说明“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也表明了祖父的

爱放飞了“我”的天性。

(6)第14自然段写了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14自然段写“我”用瓢舀水往天空扬。通过语言描写(“下雨啰!

下雨啰!”)展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我”玩够了自己的游戏就去

捣乱,拿水瓢扬水当作下雨,这种自创的新游戏给“我”带来了欢乐。

3.阅读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5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15自然段写园子里的阳光很亮,带来了光明和健康。

(2)试赏析句子“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

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明确:前一句话中的“凡是”表明了太阳的威力很大,太阳的普照给整个园

子带来了光明,使万物健康茁壮地成长。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光明以及温暖

的向往,希望阳光常驻。后一句话通过想象,写园子里的一切好像都是有生命的,

拍一下手,大树会发出声响来应和;叫一两声,站在对面的土湍会回答你的招呼。

这就像一个童话世界,正是孩子喜欢的环境。

(3)第16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16自然段写“我”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4)怎样理解作者对花、鸟、果、虫的自由的描写?

明确:作者寄情于物,表面上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

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不会

过问。实际上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

写来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

如此无拘无束,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教师点拨:

寄情于物就是把人的感情寄托在某一物匕用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

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正确

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含蓄,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

情感;要选择最有助于表达这种情感的事物,予以寄托情感;要充分发挥想象,

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达。

4.阅读第四部分(第17〜19白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8自然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8自然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说明园子里太自由、太

美好了,好像云朵也被吸引了来,想要加入这快乐的天地。

(2)第19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19自然段写“我”在园中玩累了就席地而睡,一切都是那么悠闲、

自在和恬淡。

5.让作者感到快乐的仅仅是园子里的景物吗?

明确:让作者感到快乐自由的,不只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

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意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正是因为有了他的

爱,才有了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6.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明确:作者留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