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模拟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 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2.下图为全国范围内出土的先秦和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统计图。这个图反映出()A.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通使用 B.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C.先秦冶铁技术有较大提高 D.秦汉政府重视推广铁制农具3.唐朝本沿用隋朝州、县二级制,后根据山川地形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这一创新()A.使得行政体系完备 B.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形成C.旨在强化中央集权 D.弱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两税法实行后,出现“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的现象。当时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体现了“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的社会现实。这说明唐朝税制改革()A.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扩大了政府赋税征收的范围C.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D.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5.《明会典》载:“盖西边之藩篱,莫切于诸番,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所以要“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就可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在明朝统治者看来,茶马贸易()A.利于维护大一统政治统治 B.扩大了明朝的统治疆域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6.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国际贸易的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 D.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7.徽州民居多以天井为基本单元构成院落,院落一进套一进,随着人口增加,房子越建越多,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居第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前厅作为礼仪交往场所,是男主人接待男宾的;后堂为女眷儿女活动和接待女客的场所。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徽商崛起成为民居营建的重要推动力B.传统的礼仪制度影响着徽州民居布局C.宗族血缘观念推动徽州民居规模扩大D.体现了窑洞、四合院的徽派建筑风格8.我国于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 B.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C.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D.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9.1618年,欧洲由于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导致了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各方终于在1648年以签订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主要在于()A.形成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B.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C.首次用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D.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10.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英国由于银币存量极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取代银本位制,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如果英国的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只要开动印刷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这说明()A.英镑已失去世界性货币地位 B.货币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C.英国本土黄金资源较丰富 D.亚洲白银已成为世界货币11.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2.下图是梵高1885年创作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描绘了当时底层农民一家人聚在油灯下喝咖啡、吃马铃薯的日常生活。该油画印证了()A.殖民体系的形成 B.洲际物种交流的成果C.艺术题材的创新 D.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13.南丁格尔(1820年—1910年)是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在针对印度的疫病防控上,她主张以立法手段推进村庄卫生改革,还与印度总督达弗林的妻子协作,通过基础卫生教育的方式,改善印度女性的卫生状况。她的言行()A.有利于提高人们公共卫生意识 B.推动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C.得到当时印度社会的普遍认可 D.以卫生教育方式进行文化侵略14.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提高了三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增长了五倍。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A.发展中国家掌握了农业核心科技 B.各国广泛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C.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不断发展 D.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15.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A.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C.加强基层治理减轻财政负担 D.改变政府的工作思路16.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亚投行已向28个国家投资了108个项目。投资最多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孟加拉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投资最多的业务依次是能源类22项(主要集中在孟加拉国和印度)、金融机构类(主要投向多国)和交通运输类(最多的是印度)各18项。这说明亚投行的建立()A.旨在增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 B.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向纵深发展C.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D.缩小了南北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唐时期学校的德性教化思想,自陆贾倡导以教化为本,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后至唐朝走向体系化。陆贾提倡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要求学生“口诵圣人之言,身学圣人之行”。董仲舒主张以“六经”培养德性,国学和乡学都应传授学生儒家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修己安人”之道、承续儒家道统。然而,由于汉唐时期学校规模有限,加之玄学思想的挑战,德性教化思想并未得到全面推行。——李志明《宋代学校课程的德性教化研究》材料二:明太祖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学校课程德性教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法律制度。(6分)18.【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疆屯垦历史由来已久。民国时期的新疆,面对“外有强邻之虎视,内有外蒙之狼贪”,加之协饷断绝,财政困难的局面,民国政府要求“各属荒地招人承垦,安插民户”,并积极招引内地人口垦荒实边。还先后颁布《警察机关员警及眷属生产大纲》《新疆省五年军垦计划草案》,鼓励军、警人员屯垦,减轻政府负担。据研究,到1944年10月,全疆水渠共增至1578道,灌溉农田遍布天山南北,耕地面积到1949年总计增加约6466078亩,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亩产和总产量都大幅提升,同时还兴办了一批近代化农场。经济发展使更多的商人、政客、学生等来往于新疆与内地,在语言、技术、习俗、物质等方面产生深度交融与认同。——摘编自张艾云罗利华《民国时期新疆屯垦与边疆治理研究》材料二1954年10月,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履行特殊使命,这是党中央治国安邦、强化边疆治理的一项战略安排,在新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70年来,兵团充分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的贺信》(1)根据材料一,简析民国时期新疆屯垦的主要原因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促进新疆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当下延续这一举措的有利条件。(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城市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向,中国城市由于受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缺乏来自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群体或精英阶层的内部活动而产生的自发发展现代化的动力,直到19世纪中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才艰难的开启现代化,其它地区变化不大。这些口岸城市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影响》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如天津,1902年设立了工程局、商务局、卫生局等市政机关,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开辟了新区,在新区拆迁大批民房与茔墓,建造商店、工厂、学校、公园、歌舞厅、博物馆、新式住宅,将一些政府机关迁到新区,跨海河修建铁桥及新火车站。批准比利时等外国商人开办发电厂、电灯公司、银行等。同时旧城的环城马路也逐步繁华,天津的近代城市风貌初步展现。——摘编自杨大辛《天津向近代城市的转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因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城市现代化对当时经济和生活的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时间:伊美如姆(前1880~前1845年在位)类型:土地买卖。内容:4“亩”土地,在马哈那灌溉区,它的长边邻接伊里之子孜基隆的土地。从哈瓦腊之子瓦腊德吞手中,沙马什的那迪图女祭司、伊什塔瑞闽之女那巴吞买下了这块地,她对这块地的全价银子感到满意。木样被传递了,交易才算完成。在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向另一方提出异议。他们以沙马什和国王伊美如姆的名义起誓。(证人略)——摘编自李海峰《古巴比伦时期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研究》材料二都方伯淳奉母亲指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山二亩、夏地伍号计伍步,东止方思义自地,西止岭及方文瑞山,北止田旁,南止尖,今将前项山地、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十八界官会七十贯文省,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从出卖之后,一任受产人永远收苗为业。如有四至不明及内外人占拦,并是出产人自行之当,不涉受产人之事。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成淳三年(1267年)三月十二日方伯淳(押)母亲花押汪氏(手指印)遇见交易人李仲日(押)——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土地买卖契约条款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社会订立土地买卖契约的作用。(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A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1)特点:走向体系化;将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以儒家道德原则与规范为德性教化的核心;以学校作为德性教化的主要载体;德性教化思想推行有限。(2)积极作用:从维护君主专制出发,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巩固了明朝统治;将法律与教化结合,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消极作用:明朝法律过于严峻,易激化社会阶级矛盾;法律修订具有封闭性,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变化。18.答案:(1)主要原因:面临外部威胁;政府财政困难;影响:推动新疆地区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状况;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融合与认同。(2)举措: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有利条件: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进步;党和国家对边疆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社会稳定。19.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不平衡;与西方入侵同步;受多种因素制约。因素:西方冲击;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民族工商业发展;政府政策的转变;近代交通发展;通商口岸增多(2)影响:扩大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