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相关知识和其应用(一)_第1页
死因相关知识和其应用(一)_第2页
死因相关知识和其应用(一)_第3页
死因相关知识和其应用(一)_第4页
死因相关知识和其应用(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因相关知识

及其应用(一)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赵军12/31/20241主要内容ICD-10介绍及其应用基础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12/31/20242ICD(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12/31/202431.3应用目的和范围_(1)

对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死亡和疾病数据,应用同一标准进行系统的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

并把疾病诊断和其他健康问题转换成编码,以便于分类检索和统计分析。

应用目的12/31/20244死因统计:常规登记、定点监测、网络报告疾病统计:住院、门诊、医教研、医院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临床、公卫、环境其它:健康预测、卫生经济、医疗保险…应用范围1.3应用目的和范围_(2)12/31/202452.1基本结构及特点

由三卷书组成(类目表、手册、索引)

字母数字编码形式(A00.0-Z99.9)

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

英文+数字+数字+小数点+数字

A00.0分类由22章组成(疾病、损伤中毒等)12/31/20246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诊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异常所见损伤和中毒的临床表现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影响健康状态的因素12/31/202471、每节末尾的三位数安排“其他特指”、“未特指”的疾病/情况;2、.8往往安排“其他特指的疾病/情况”;3、.9往往安排“未特指的疾病/情况”。

编码排列的一般规律_举例12/31/20248用于特殊目的的“U”编码

第一版时用来暂时分配给某些病因不明的新疾病,第二版已正式采用为新的一章。对新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的临时安排(U00-U49)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U04.9

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U80-U89)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菌株(U80)12/31/20249·圆括号() 补充用词

·方括号[] 同义词

·冒号: 上下连接用

·大括号} 前后连接用

·点波折号.- 第四位编码用

·井号# 肿瘤表用

·菱形号

肿瘤表用2.2.3有关符号12/31/2024102.3有关类目星号类目性别限制类目后遗症类目操作后疾患的类目12/31/202411三、三卷书的结构及使用第一卷:类目表第二卷:指导手册第三卷:索引三卷书的联合使用第二版的主要更新内容12/31/2024123.1第一卷:类目表前言三(四)位数内容及类(亚)目表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定义12/31/202413章名称节类范围星归类1传染病寄生虫病21171A00-B990病因2肿瘤7149C00-D480病种3血液造血免疫634D50-D892病因4内分泌营养代谢873E00-E902病因5精神和行为障碍1178F00-F992病因6神经系统1167G00-G9916部位7眼和附器1147H00-H5912部位8耳和乳突424H60-H955部位9循环系统1077I00-I998部位10呼吸系统1063J00-J993部位11消化系统1071K00-K935部位12/31/202414章名称节类范围星归类12皮肤和皮下组织872L00-L996部位13肌肉骨骼结缔679M00-M9912部位14泌尿生殖系统1182N00-N999部位15妊娠分娩产褥期875O00-O990病种16起源于围生期1059P00-P961病因17畸形变形染色体1187Q00-Q990病种18症状体征临床1390R00-R990症状19损伤中毒性质21195S00-T980临床20损伤中毒外因8372V01-Y980外因21影响健康的因素784Z00-Z990非病22特殊目的编码25U00-U990特殊12/31/2024153.1.1三位数类目表及主要内容疾病编码范围

A-R,U

明确的疾病A00-Q99

不明确的症状R00-R99

特殊目的的编码 U00-U99损伤中毒编码范围

S-T,V-Y

临床表现S00-T98

外部原因

V01-Y98非疾病编码范围

Z00-Z9912/31/2024163.2第二卷:指导手册(略)对ICD-10的说明如何使用ICD-10疾病和死亡编码规则和指导统计报告ICD发展史12/31/2024173.3第三卷:字母顺序索引编译说明字母顺序索引的排列基本结构编码号交叉查找12/31/202418传统译名与现译名区别太大的名称:

1、 尘肺-见肺尘埃沉着病

2、 鸦片-现译名阿片

3、 霉菌-见真菌

4、 矽肺-现译名硅沉着病3.3.1编译说明_(11)12/31/2024193.3.2字母顺序索引的排列a,b,c(ch),d,e,f,g,h,j,k,l,m,n,o,p,q,r,s(sh),t,w,x,y,z(zh)第一部分:疾病、损伤的性质第二部分:损伤的外部原因第三部分: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12/31/202420疾病、损伤的性质第一部分可查找的编码A00-R99疾病及不明确的病况S00-T98损伤的性质(除药物中毒)Z00-Z99非疾病原因M800-M998肿瘤的形态学编码12/31/202421损伤的外部原因V01-Y98损伤的外部原因

(除外药物中毒)第二部分可查找的编码12/31/202422第三部分可查找的编码T36-T65 药物中毒和毒性效应X40-X49 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X60-X69 药物中毒,故意自害Y10-Y19 药物中毒,意图不确定Y40-Y59 在治疗中使用药物和生 物制品引起的有害效应

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12/31/202423主导词的排列方法主导词-1级主导词--2级主导词---3级主导词----4级主导词

......(依此类推)病

-肺J98.4

--阻塞性(慢性)J44.9

---伴有----急性-----加重NECJ44.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有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有急性加重12/31/2024243.5三卷书的联合使用第三卷查找编码第一卷核对编码第二卷指导应用12/31/202425

查找编码工作流程第三卷疾病/损伤性质损伤外部原因药物/化学物质中毒否,向下是,在第一部分查编码第一卷核对编码编码结束合适不合适第二卷全程监控是,在第二部分查编码在第三部分查编码否,向下第三节结束12/31/202426四、医学证明与分类规则分类规则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的定义和填写12/31/202427死亡原因的定义4.1死亡原因的定义和填写死亡原因的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12/31/2024284.1.1死亡原因的定义

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原因可以有多个,包括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12/31/2024294.1.2死亡原因的填写

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时,则填写并选择该原因。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时,则应以ICD-10对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基础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并选择根本死因。·只有一个死因时可以直接填写;

·超过一个死因时则需按照

ICD-10的要求填写;

·选择根本死因需按照ICD-10的有关规则、注释进行。12/31/2024304.1.3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单原因统计分析;

·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

·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所有报告的死因均可以被用于进行多原因统计分析。12/31/202431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a)..................................................................................

的疾病或情况*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前因(b)..................................................................................

任何引起上述原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c)..................................................................................

把根本情况陈述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在最后(d)..................................................................................Ⅱ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a)..................................................................................

的疾病或情况*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前因(b)..................................................................................

任何引起上述原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c)..................................................................................

把根本情况陈述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在最后(d)..................................................................................Ⅱ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a)..................................................................................

的疾病或情况*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前因(b)..................................................................................

任何引起上述原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c)..................................................................................

把根本情况陈述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在最后(d)..................................................................................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a)..................................................................................

的疾病或情况*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前因(b)..................................................................................

任何引起上述原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c)..................................................................................

把根本情况陈述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在最后(d)..................................................................................Ⅱ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直接导致死亡(a)..................................................................................

的疾病或情况*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前因(b)..................................................................................

任何引起上述原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c)..................................................................................

把根本情况陈述由于(或作为...的后果)所引起 在最后(d)..................................................................................

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4.2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12/31/202432损伤中毒:疾病:慢支→慢支→肺气肿→意外被撞→意外被撞→颅骨骨折→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4.2.1死因链12/31/202433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 (a) 肺心病 5年

(b)

肺气肿

10年

(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Ⅱ4.2.2填写举例_(1)12/31/202434

死亡原因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a)颅内损伤 1小时

(b)颅骨骨折 1小时

(c)行人在道路上行走1小时意外被卡车撞倒Ⅱ4.2.2填写举例_(2)12/31/2024354.3分类规则总原则(首先应用的规则)选择规则(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顺序(死因链的合理描述)修饰规则(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12/31/2024364.3.1顺序

两个或多个情况前后相继排列于第Ⅰ部分之各行上,每个情况都是记在其上行之另一情况可接受的原因。I (a)xxxxxx

(b)xxxxxx (c)xxxxxx (d)xxxxxx12/31/2024374.3.2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I (a)xxxxxx

(b)xxxxxx (c)xxxxxx (d)

xxxxxx

I (a)

肺心病

(b)

肺气肿

(c)

慢支

(d)12/31/202438使用总原则的必备条件

在证明书第Ⅰ部分的报告内容只存在一个合理的顺序;这个顺序的起点总是第Ⅰ部分的最低一行,而终点是第Ⅰ部分的(a)行。例12/31/202439

4.3.3选择规则规则1:总原则不适用时使用;规则2:总原则、规则1不适用时使用;规则3:使用以上规则后再酌情使用。12/31/202440

规则1_(1)

如果总原则不适用,但存在一个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该顺序的起始原因。I (a)xxxxxx

(b)xxxxxx (c)

xxxxxx (d)xxxxxxI (a)

肺心病

(b)

肺气肿

(c)

慢支

(d)

动脉硬化12/31/202441

如果存在不止一个终结于首先提及之情况的顺序,则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I (a)xxxx和xxxxx

(b)xxxx和xxxxx (c)

xxxxx

I (a)

脑梗死和坠积性肺炎

(b)

高血压和糖尿病

(c)

动脉硬化规则1_(2)12/31/202442使用规则1的必备条件例

在证明书第Ⅰ部分的报告内容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合理的顺序;第一个顺序的起点不一定是第Ⅰ部分的最低一行,但终点是第Ⅰ部分(a)行首先提及的情况。12/31/202443

如果不存在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及的情况。I (a)

xxxxxx

(b)xxxxxx (c)xxxxxx (d)xxxxxxI (a)

肺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