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月测试语文试题2024.12.22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战争对人口最明显的影响是直接杀伤,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古代一些战争的规模很大,死伤人口很多,持续不断的战争更是如此。士兵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青壮年从军,老弱妇孺下田,加上畜力往往被征用,农业生产必定受到影响。士兵从粮食的生产者变为消耗者,使本来就有限的商品粮更加紧张。战场或军队的驻地往往离粮食产地很远,需要大量人力、畜力从事运输,有时沿途的消耗比运达数量要高好几倍。军人和运粮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他们长期离家必然会使配偶减少生育机会,同时使他们的老人、儿童因缺少赡养或抚养而缩短寿命甚至死亡。战争造成的物质破坏,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河道水系和生态环境带来长期影响。战争期间对死亡人畜不能及时掩埋,往往会引起瘟疫流行,增加新的死亡。战争期间如果同时发生自然灾害,后果就更不堪设想。由于行政机构解体、交通受阻、缺乏必要的物资和人力以及统治者无暇旁顾等原因,灾民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济,灾情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从而造成比平时严重得多的损失。而在缺粮的条件下,俘虏和平民生存的希望更小。(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材料二:我在第一章里已说过社会结构应有一定的人口容量。这其实是一切有结构的体系的通性。所谓结构,所谓体系,就是指各分子的存在依赖着别的分子的存在。它们各自据有一定的地位,互相关联,互相维持。社会有结构,因为各个人的生活是互相依赖的,所有的行为是须和别人的行为相配合的。一个结构所能容纳的分子必须有地位安置,不然就格格不入了。社会里的个人并不是堆积而是组合。因之社会的容量受着结构的限制。社会有一定的容量在战时最为明显。战时的动员就是调动社会各部门人口数量的配合。战争是一件临时发生的社会大事,有关生死存亡。每一种战争都需要一种能担负这事务的社会结构。战争里要多少作战人员依着战争的性质、战场的广阔而决定。一定数目的作战部队必须有多少补充的预备部队。这也决定了每一时期要训练多少壮丁。要维持这个数目的军队能在战场上依着计划作战,就得有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工厂里制造军火和装备,有一定数目的农民在田地上耕种、生产粮食,有一定数目的矿丁在矿山里发掘原料,有一定数目的司机在公路上开汽车,在铁路上开火车,在海面上开轮船,在天空里开飞机。……现代的战争必须有详尽的统计和计划。人数的调遣是最高统帅部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战争结束就有所谓复员,这是要把社会结构改弦更张,各部门的人数必须重新加以分配。若是不预先计划,就很容易发生失业的恐慌。这里我们最容易看得明白每一个不同的社会结构有它适当的容量。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出毛病,所谓出毛病就是社会上有许多人不能得到工作,生活发生困难,或是人手不够,社会事业发生停滞。以往论人口的学者很少注意到人口数量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早年的马尔萨斯就是个接受“将错就错”论的人。在他看来,生育是自然现象,人像苍蝇一样会不断地繁殖。人多了食料不够,吃不到饭的人因穷困营养不良而死去,为争食料,大家抢饭吃,发生战争。他于是主张积极性地限制人口,使大家能安居乐业,不必在饥荒、战争中去解决人口问题。但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把人类视同其他动物,也就是说他忽略了人类生活所依赖的社会结构。人口的消长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现象,也不是取决于食料的多寡,而是决定于社会结构的性质。马尔萨斯对于人口的预测没有实现。在十九世纪人口增长极快,而到了二十世纪,在经济发达、食料日增的情形下,西欧各国反而闹人口降落。而中国和印度却始终保持着庞大人口,虽则他们的生活程度已近于生存线。依马尔萨斯的说法,好像人口在可以得到食料的时候,必然会增加,和苍蝇一样;因之人口必然在最低的生活程度上过日子。依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看法则不然。人口的数目是依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的需要而决定的。若是一个结构里需要的人数多、物资少,这结构中的人甚至可以在半蛰的状态中过着不得饱食的生活;相反,若是一个结构只需少数人口就能维持,尽管食料丰富,也不会依几何级数的速率去生孩子的。我在《禄村农田》一书里曾特别重视农作里劳力的需要和分配。在以体力来耕种的技术下,在农忙的季节里即使动员全村的劳力还是不够。换一句话说,为了维持农作的劳力的需要——虽则这需要只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期间——农村里不能不养着大量的人口。在这种人口就是生产动力的经济结构中,地狭人众的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在以蒸汽和电气等作动力、以机械作工具的经济结构中,如现代的西洋,社会结构所需人口的数目降低了,人口渐减的趋势也日渐显著。我在这里固然不能用数字来说明每种社会结构的容量有多少,但是若从这个观点去研究这问题是可以有结果的。(摘编自费孝通《生育制度·社会继替》)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直接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尤其是古代一些规模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给人口带来的伤害就更为巨大。B.士兵都出身于农民,他们从军后不但不能生产粮食,反而还要消耗商品粮,这给国家的粮食储备带来了很大影响。C.复员是指战争结束之后将社会结构改弦更张,并把各部门人数重新分配。复员引起失业恐慌,以至于无法制定计划。D.马尔萨斯一贯认为生育是自然现象,人会不断繁殖,最终因食物缺少而导致饥荒与战争,所以他主张积极性地限制人口。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结构中个人的行为必须与别人的行为相配合,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B.战时社会各部门人口数量配合极为密切,人数调遣十分得当,就可赢得战争。C.纵观历史,可知马尔萨斯的人类因食物不够而引发战争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D.在科技进步、以机械耕种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中,较难出现地狭人众的现象。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比较全面,体现出作者视野开阔、思维缜密的特点。B.材料二驳立结合,既有理有据地驳斥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也阐述了作者的观点。C.材料二第二段运用排比,突出战时作战人员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论证气势。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简要论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4.材料二第三段画横线句子中使用了“很少”“必然”两个词语,请分别简析其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但论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大雪封门徐则臣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①竟然比我还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高考,作文写走了题,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挺有诗意的,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大多一辈子都没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父亲问他:“怎么办?”他说:“我去北京。”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说北京。林慧聪也一样,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冬天下大雪的北京是什么样子;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二叔在北京放广场鸽,定时定点往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给他两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不大管房客。慧聪经常半夜迷迷糊糊摸到暖气片,冰得人突然就清醒了。“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箩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房东是个修自行车的,好几口烧酒,我们就隔三差五送瓶“小二”给他,弄得他把我们当成亲戚,暖气烧得不遗余力。他俩说行。我屁颠屁颠到七条巷子以南。②慧聪也很想和我们一起住。我帮慧聪把被褥往我们屋里搬,他睡宝来那张床。他还带来一只褪了毛的鸡。我们在门外重新给鸽子搭窝,找了一些石棉瓦、硬纸箱和布头把鸽子房包挡起来,防风又保暖。“我一直想到屋顶上去,”慧聪踩着宝来的凳子,悠远地四处张望,“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城。”我跟他说,这地方没什么好看的,除了高楼就是大厦。“我想看大雪把整座城覆盖住。你能想象那会有多壮观吗?”他又回到他的“大雪封门”了。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站在屋顶上我能看见什么呢?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祥和。“下了大雪你想干什么?”他问。不知道。我见过雪,也见过大雪,过去很多个大雪天我都无所事事,不知道想干什么。“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训练鸽子习惯新家,花了慧聪好几天时间。但是鸽子隔三差五在少。我和慧聪追着鸽子跑,跑遍了北京西郊的大街小巷,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白天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放鸽子,出门前、回来后都要清点一遍鸽子。数目对上了,很高兴;少了一只,我们就闷不吭声。慧聪会冷不丁冒出一句:“都怪鸽子营养价值高。我接手时,叔叔说总有人惦记鸽子。”鸽子的失踪慧聪无计可施。鸽子越来越少,让他满怀焦虑。他二叔知道了这情况,警告他说就算把鸽子交回去,也得有个差不多的数。“我的要求不高,”慧聪说,“让我来得及看一场大雪就行。”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大雪的事呢。一次说不准,多说几次总可以吧。鸽子继续丢,大雪迟迟不来。慧聪为了鸽子几近寝食难安,白天鸽子放出去,常邀我一起跟着跑,一直跟到它们飞回来。夜间他通常醒两次,到院子看鸽子是否安全。就算这样,鸽子还是在丢。一月将尽的某个上午,我刚进屋,行健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对我大声说:“告诉那个林慧聪,要来大雪,傍晚就到。”“真的假的?气象台这么说的?”“国家气象台、北京气象台还有一堆气象专家,都这么说。”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看什么都觉得是大雪的前兆。我在当代商城门前找到慧聪时,他二叔也在。“不能干就回家!”③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样,这里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慧聪低着脑袋,都快哭了。“专家说了,有大雪。”我凑到他跟前,“绝对可靠。两袋鸽粮。”慧聪看看天,对二叔说:“再给我两天,就两天。”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落下来。到十二点时,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我们就睡了。上午十点时,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大喊:“快,快,大雪封门!”④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我和慧聪爬到屋顶。大雪后的北京和我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因为雪没法将所有东西都盖住。但慧聪十分满意,他觉得积雪覆盖的北京更加庄严,有一种黑白分明的肃穆,这让他想起黑色的石头和海边连绵的雪浪花。他团起一颗雪球一点点咬,一边吃一边说:“这就是雪!这就是雪!”(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比较详细地交代林慧聪高考作文一事,是因为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并促成了他的北京之旅,故事由此展开。B.林慧聪的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不大管房客,以至于林慧聪经常半夜被冻醒,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她的憎恨。C.虽然林慧聪特别在意鸽子,可鸽子还是越来越少了,他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个没有实现的梦想。D.听说傍晚时会下雪,“我”和林慧聪就一直等到晚上十二点,林慧聪多次出去,也没见着一粒雪星子,可见我们对雪的期待,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竟然”突出了“我”的惊讶程度,说明林慧聪看起来比“我”年轻。B.句子②中的“也”,暗示了林慧聪和“我”的想法一样,彼此都渴望新的友情。C.句子③画出了二叔装模作样时的冷酷无情,也写出了他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D.句子④极富画面感,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林慧聪当时的激奋之情。8.“鸽子”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加以概括。9.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都与鸽子有关,却为何要以“如果大雪封门”为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万章曰:“不识舜不知象①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节选自《孟子·万章上》)材料二: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行则远人斯格。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③,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①象:舜同父异母弟。舜的父亲偏爱象,曾联合象骗舜去修缮谷仓,想借此杀掉舜,舜侥幸逃脱,象看到舜就欺骗他,说自己很想念哥哥,舜很高兴地称赞弟弟象。孟子的弟子万章以此事请教孟子。②校人:古代主管池沼畜鱼的小吏。③啬夫:古代官吏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闻为国A之基B必资C于德礼D君E之所保F惟在G于诚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识,知道,与成语“博闻强识”中“识”含义不同,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识”词义不同。B.罔,指欺骗、蒙蔽,与《<论语>十二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罔”词义和用法相同。C.草泽,本义为“野草丛生、低洼积水的地方”,后引申为“穷僻之地”,亦指“乡野民间”,文中即为此义。D.“弗”作为否定副词,在文中表示对某种情形的否定,可以译为“不”,与成语“自愧弗如”中“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舜是否提前知道弟弟象将要杀害自己,孟子的弟子万章持有疑问,便来请教孟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B.郑国的子产收到别人送的活鱼,命令主管池沼的小吏把它畜养在池塘中,那人却煮着吃了,反而编谎话来答复子产。C.上书之人并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佞臣,便提议太宗用假装发怒的计策来区分群臣,以识别谁正直不阿,谁曲意逢迎。D.魏征在疏奏中着重强调诚信的作用,认为如果君主诚信,那么臣下就不会产生二心,并以晋中行穆伯之例规劝太宗慎于信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2)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14.两则材料都谈到“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圣贤[宋]刘克庄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贤自我修养态度谦卑,而后辈读书人则认为自己才学、胆力兼具。B.读书人以贾谊、陶潜作为评定“圣贤”的标准,诗人对此是不认同的。C.颈联直出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表达了对“取人”“绝物”的看法。D.诗歌批评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警示作用。16.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意思是诗歌像文章一样,表达不宜太直白而应有波澜。请结合这个观点分析本诗尾联的艺术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尤其重视谋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宝土地来招揽他们,如在《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如果“”,齐心协力进攻秦国,那么秦人会食不下咽;《过秦论》中诸侯谋弱秦也是“”以达到招揽读书人的目的。(2)韩愈《赠同游》中“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以物之无情来衬人之有情,在《蜀相》中也有类似的句子:“,。”(3)小明驻足江岸,举目远眺,江水滔滔,不禁想起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两句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精神内耗”这一概念引发网友广泛共情,成为社交平台的“网红词语”。那么,何为“内耗”?原指机器内部消耗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的物理学术语“内耗”被引申为人们反复回味负面想法、导致消极行为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①但在现实生活中,②随着“XXX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句式的蹿红,③让“精神内耗”仿佛成了一个筐,④啥情绪都能往里装。⑤好像只有面对任何事都能表现得云淡风轻、我行我素,⑥就称得上“不内耗”。比如,把处理人际关系一概说成是内耗。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原本是人生的“必修课”,但在社交平台上却常常被误读为一种“精神内耗”。一些自媒体“煞有介事”地罗列了家庭内耗的典型表现,像争吵、冲突、抱怨、责备等,拿捏了普通大众的情绪燃点,让网民很容易对号入座。还如,把为人着想、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说成是内耗。还有人认为,多思无益,(甲),否则就会内耗。但殊不知,“谋定而后动”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智慧,我们往往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精神内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仿佛永不停息地在内心世界里肆虐,搅乱平静,摧毁安宁,留下一片狼藉的疲惫。(乙)?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是有效的办法。通过科普阅读,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哦,香雪》)A.“精神内耗”这一概念引发网友广泛共情。B.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原本是人生的“必修课”。C.一些自媒体“煞有介事”地罗列了家庭内耗的典型表现。D.我们往往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21.下列句子中的“品”和文中加点的“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细细品着茶,感受着茶香在舌尖散开。B.有的人对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却从不反思自己。C.这部电影值得一品,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D.古代官员有九品十八级之分。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多姿多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无不经受着时代大潮的洗礼。有的运筹帷幄,攻城略地;有的耐住寂寞,恪守良心;有的改天换地,勇立潮头;有的甘做人梯,乐于奉献。虽然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但每个小人物都拥有这个大时代;虽然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但终将成长为大时代里的大英雄;虽然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但我们都是大时代里无可替代的存在。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大时代与小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表达你的见解、思考;或展现你的精神、风采;或传递你的期待、襟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2.B3.C4.①“很少”是从数量上对“以往论人口的学者”的限定,说明这样的学者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使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论述文语言的严谨性;②“必然”用语斩钉截铁,不留余地,说明在上述情形下,绝对会出现后面的结果。使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论述文语言的准确性。5.①材料一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是要论证战争对人口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这一观点。作者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多个角度,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战争给人口带来的巨大伤害。②材料二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是要论证“社会结构应有一定的人口容量”的观点。在战争中,国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部门的人口数量相互配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应有适当的人口容量。6.B7.C8.(1)小说的一条明线,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2)情感的纽带,是“我”和林慧聪相识相知并结下深厚情谊的关键;(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9.(1)“如果大雪封门”是林慧聪去北京的关键因素,也是故事得以发生的起因;(2)“大雪封门”是林慧聪的渴望,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追求;(3)“大雪”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大雪封门”变成现实暗示了执着追求最终可以实现理想的主题;(4)“如果大雪封门”是悬念,同时给读者以美好的想象、浪漫而又有诗意的画面感。10.BDF句意: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依托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只在于诚实信用。“为国之基”与“君之所保”是偏正短语作主语,结构对称;“必资于德礼”与“惟在于诚信”结构对称,这样在B、D和F处断开。故选BDF。BA.正确。知道/记/认识。句意:我不知道舜是否知道象将要杀自己呢?/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B.错误。欺骗、蒙蔽/迷惑。句意:不能用不符合其道义的手段来蒙骗他。/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C.正确。句意:我住在民间。D.正确。句意:一年都攻克不下。/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故选B。AA.“对于舜是否提前知道弟弟象将要杀害自己……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错误,“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的是“然则舜伪喜者与”这一问题。故选A。(1)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舍”,放下;“少”,过了一会儿;“攸然”,突然/闲适从容的样子。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诈”,欺诈之事;“行直”,行为正直;“是”,这。14.①材料一侧重指出君子胸怀坦荡,面对合乎情理的欺骗也不随意怀疑,而是对人怀有充分的信任;②材料二侧重谈论君主治国应以诚信对待他人,不可以玩弄欺诈手段。参考译文:材料一:万章说:“我不知道舜是否知道象将要杀自己呢?”孟子说:“哪里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孟子说:“不。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主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子产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主管池塘的人出来了,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来欺骗他,不能用不符合其道义的手段来蒙骗他。象既然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样子来,舜因此真心相信而高兴起来,又假装什么呢?”(节选自《孟子·万章上》)材料二: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所任用的人,我都认为是贤能的,你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如果谁能不畏惧雷霆之怒,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的意旨,那就是奸佞的人。”唐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清澈与浑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广元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中国广电毕节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黄山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天津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中国移动资阳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保山市中石化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中国移动辽源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经典题及答案
- 中国联通贵阳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中国联通黄石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秦皇岛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巡检管理制度燃气版
- 2024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教材模板
- 新生儿洗胃操作课件
- 2024行政办事员职业资格认证理论考核试题
-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中医眼科学瞳神疾病上
-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 欧美钢结构案例-花旗银行中心工程危机
-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中职学校行政组织的模式转型与对策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宣传课件
- 工具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