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_第1页
《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_第2页
《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_第3页
《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_第4页
《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第一、二章检测》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2021·北京延庆期中)“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石蚕的一段话。他主要运用了哪种科学探究的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跟踪法D.测量法2.(2021·独家原创试题)“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几句诗词共同反映的生物的特征为()A.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生物能够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够呼吸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2021·安徽滁州定远联考)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生长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繁殖D.要呼吸4.当我们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做调查时,首先应该明确调查的()①目的②范围③方案④对象⑤样本⑥方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⑤⑥5.(2020·山东济宁中考)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因素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因素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土壤因素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光照因素6.(2020·黑龙江鸡西中考)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受________的影响()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7.(2021·独家原创试题)小明奶奶家养了几只产蛋的老母鸡,按照生物的归类方法,这几只鸡属于()A.植物B.宠物C.家禽D.家畜8.(2020·重庆万州期末)绣球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9.(2020·江苏南通中考)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10.(2020·江西中考)“海岸卫士”——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1.(2021·山东威海乳山期中)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流感病毒感染人体活细胞C.稗草与水稻争夺水分D.根瘤菌存在于豆科植物根瘤中12.(2021·北京延庆期中)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B.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C.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D.作出假设→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13.(2020·陕西中考)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D.大树底下好乘凉14.(2019·四川眉山中考)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观察黄粉虫的分布情况。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A.模拟实验B.对照实验C.直接实验D.检测实验15.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16.(2020·北京中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A.修改实验数据B.认真分析原因C.重新进行实验D.继续查找资料17.(2021·黑龙江哈尔滨五常期末)美丽的哈尔滨,春季丁香满城,冬季冰灯溢彩,它属于()A.城市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19.(2021·山东泰安新泰期中)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A.B.C.D.20.(2021·山东泰安新泰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食物链是不同生物由于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C.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D.能量流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二、综合题2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1)“红杏出墙”是由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能________的特征。(3)红杏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特征来看,红杏属于_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22.(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中)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操作步骤。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两区的鼠妇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表。次数123456A区(只)7679910B区(只)343110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________;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__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3)从题中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4)实验中“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为什么不在A、B两区的中央各放1只鼠妇呢?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束后,该怎样处理鼠妇呢?________________。(6)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这样实验结果会更科学。项目鼠妇数量(只)盖板土壤A区10纸板湿润B区10玻璃板干燥23.(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某农场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是________,除图中的生物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2)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________。(3)请写出图中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4)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5)猫头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蛙和鼠,原因是一些难分解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沿着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24.(2021·山东威海乳山期中)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将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编号小鱼(条)水草(颗)实验结果生态瓶1号412小鱼存活8天生态瓶2号48小鱼存活6天半生态瓶3号44小鱼存活3天半生态瓶4号42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生态瓶5号40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做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是分解者。(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动物就可能很快死亡。(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植物数量。(4)生态瓶1号中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能力比较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法布尔运用观察法研究了昆虫的特征。2.B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3.B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5.C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6.C海豹的皮下脂肪属于储备能源物质,可释放能量用于在寒冷海域中维持体温。7.C家养的产蛋的老母鸡属于家禽。8.B改变土壤酸碱度是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来影响花的颜色,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9.B大雨过后,土壤中因积水而缺少氧气,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即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空气。10.D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说明了生物能适应环境;红树林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11.D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供植物利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生活所需的有机物。因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属于共生关系。12.A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再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13.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其他三项都是生物影响环境。14.B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黄粉虫提供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是除了光照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15.C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16.A在进行科学探究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重新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不能修改实验数据。17.A哈尔滨市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所以哈尔滨市属于城市生态系统。18.B分解者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等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因此丙是分解者;乙可以被甲吃,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19.D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在此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兔,数量最少的是鹰。20.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减少,不能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二、综合题21.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繁殖(3)能生长(4)生物解析:(1)“红杏出墙”是由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红杏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繁殖下一代,这反映了生物能繁殖的特征。(3)红杏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大树,说明红杏能够生长。(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特征来看,红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22.答案:(1)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是光照(3)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4)鼠妇数量太少可能会有偶然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5)把鼠妇放回适宜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6)玻璃板纸板解析:(1)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设想。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A区盖上纸板,不透光,B区盖上玻璃板,透光,明亮与阴暗环境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3)从题中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4)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可能会有偶然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适宜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6)玻璃板透光,如果题图装置用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就会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因此应该将玻璃板改为纸板,这样实验结果会更科学。23.答案:(1)农作物分解者(2)能量流动(3)农作物→鼠→猫头鹰(4)猫头鹰和蛇(5)食物链解析:(1)农作物属于生产者,是题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除图中的生物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