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城尽带黄金甲”——品盛世风采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东方市铁路中学张涛“问渠那得清如许”——探盛世成因目录一、选官之变与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二、中枢之变与新: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三、财税之变与新: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材料一
汉至魏晋的选官制度时期主要选官制度汉代“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方今选举……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二曰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魏晋“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沈约《宋书·恩幸传》1.材料一反映了汉至魏晋中国推行了哪些选官制度?2.这些制度有哪些弊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选拔范围主要集中在士或世家大族;选拔权力主要集中在地方。【自主学习】:学生阅读以下二则材料及课本历史纵横40页,归纳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一、选官之变与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材料二: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阎步克自选集》
3.请根据材料二,分析魏晋时期针对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统治者做了哪些调整?启用寒门士子,增加文化考试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设立武举、殿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一、选官之变与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概况。1、背景:A:士族没落,庶族地主势力崛起,
要求打破门阀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B: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知识小驿站:1、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多年。分童生试:州县级考试,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总共约为777人。2、大宋朝的“榜下捉婿”闻名古今,好多进士出身的大人物,都有被抢的光荣历史:文坛领袖欧阳修,刚中进士即被翰林学士胥偃选为女婿。3、古代培训班创始人:吕祖谦开办的课程有专业的“考前辅导”,对于考生会提前分发一个黄册子,里面收纳了历年科举考试真题和优质答卷。4、千年科举第一榜: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那个坏消息是:当年参加科举的士子里,有许多他熟悉的面孔:弟子曾巩、王回、王向……还有刚认识的苏轼、苏辙。emo......【合作探究】一:根据下面表格及所学内容,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什么创新之处?(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效果?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选官权选拔方式选拔标准选材范围中正官中央政府推举考试门第(分级不分科)考试成绩(分科考试)世家大族为主士族、庶族集权性公平性公开性开放性3、科举制创新之处:集权性,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开放性选拔过程相对公平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进步性: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如西方的文官制度。材料2:美国人施惠廉写了一本,在书中也极度赞美中国的科举制度,推荐美国政府采用。终于,任用制度的改革开始了,首先是从举行考试开始的。——《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帝国--中国与美国》思考2:科举制是否达到长治久安?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精神枷锁。项目英国文官制度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依据教材第41页内容,自主梳理三省六部制演变历程。时期演变内容概况魏晋南北朝:隋文帝时期:唐太宗时期:1、三省六部制演变历程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魏晋南北朝:三省形成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正式确立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唐:不断完善二、中枢之变与新: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三省六部制运行皇帝提交上奏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处理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造。同意后交予审议审议政令起草政令执行政令通过审议封驳思考:如果边疆爆发战事,三省六部制该怎么运作?【合作探究】二:与秦中央官制相比,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创新之处(特点)及意义。
思考:学生阅读教材41页和“三省六部制运行图”,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创新之处与意义。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群相制度,相权三分封驳制度,节制君权职责明确,彼此制约4、意义:3、创新之处: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租:粮食(粟)调:帛或布北魏至唐前期,政府将掌握的无主荒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农民耕种,不许买卖。基础:均田制徭役:成年男子租调制魏晋唐初租庸调制创新:庸,以布、绢代替徭役如何评价以庸代役这一制度?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赋税制度的演变三、财税之变与新: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材料
由于安史乱后出现的民户大迁徙和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唐初实行的户籍制度和均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天宝十三载编民900万户,其中缴纳赋税的课户为530万户。而乾元三年只有193万户编民,其中课户只有78万。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财政出现了严重危机。
——翁俊雄《唐后期民户大迁徙与两税法》民众逃亡&土地兼并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政府财政危机2.两税法实施背景思考:为什么在唐代后期,租庸调制会被两税制所取代?3.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两税法的内容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人丁财产田租、户调、力役、杂税等户税、田税授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旬输月送夏、秋两季放松人身控制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精简税收时间
4、请同学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积极影响: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5、两税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由于土地兼并严重、长期不调整户籍、官吏腐败等原因,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减轻农民负担。
材料:在两税法推行过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中国通史》【合作探究】三根据视频和两税法的创新归纳两税法的历史影响?:说明:两税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度还是的继续改变。材料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政府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康熙年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1711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把丁税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摊丁入亩”。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2005年12月29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本课小结选官之变与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庶族参与政权中枢之变与新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皇权大大加强赋税之变与新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以财产来征税隋唐时期的制度创设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盛世与制度创新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签订汽车销售合同的注意事项详解
- 2025年华国内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2025标准版小产权房买卖合同
- 2025唐人街项目A、B栋主体工程施工合同(执行)
- 《高中课程改革探索》课件
- 《光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分享
- 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 2025年山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文山学院《妇产科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油藏数值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 JJG(交通) 164-2020 塑料波纹管韧性试验装置检定规程
- 幼儿园大班班本课程《大蒜的秘密》
- 内镜室院感培训知识
-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
- 冠心病的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纸箱厂培训计划书
- PBL教学法的应用学习课件
- (完整word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 硅胶产品样品规格书范本
- 注塑模具设计英文参考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