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设备应用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指南TOC\o"1-2"\h\u22040第一章智能设备概述 353111.1智能设备的发展历程 331531.2智能设备分类与特点 312986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 4248532.1物联网技术概述 4221262.2物联网关键技术 414322.2.1传感器技术 4228292.2.2控制器技术 4202572.2.3网络传输技术 580272.2.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194182.3物联网协议与标准 552522.3.1物联网协议 579372.3.2物联网标准 59544第三章智能设备与物联网的融合 6265353.1融合的意义与价值 634893.1.1意义 6200653.1.2价值 6179903.2融合的技术路径 6311333.2.1感知层技术 6292413.2.2网络层技术 6259713.2.3平台层技术 7301523.2.4应用层技术 7171973.3融合发展趋势 7272683.3.1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7260733.3.2跨界融合加速 7327633.3.3安全性需求日益凸显 7114263.3.4边缘计算逐渐崛起 75945第四章智能家居应用 783894.1智能家居概述 759784.2智能家居设备连接与控制 7277424.3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811193第五章智慧城市应用 8144315.1智慧城市概述 9247015.2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环节 9131595.2.1规划设计 9308585.2.2技术支撑 9205835.2.3政策法规 9287215.3智慧城市案例解析 98035.3.1案例一:某市智慧交通 9312405.3.2案例二:某市智慧医疗 10128275.3.3案例三:某市智慧环保 1028622第六章智能制造应用 1041926.1智能制造概述 10162156.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0264596.2.1物联网技术 11234936.2.2人工智能技术 11224236.2.3自动化技术 11157726.2.4大数据技术 1143636.3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1142176.3.1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项目 11180346.3.2某家电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项目 11254536.3.3某食品加工企业智能制造项目 1131929第七章智能交通应用 1264807.1智能交通概述 1278197.2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121347.3智能交通应用案例 1215743第八章智能医疗应用 13302178.1智能医疗概述 13300718.2智能医疗设备与技术 13219498.2.1智能医疗设备 13194998.2.2智能医疗技术 13190248.3智能医疗应用案例 14302118.3.1智能健康管理 14248888.3.2智能诊断与辅助决策 14293428.3.3智能远程医疗 14111518.3.4智能康复 1418109第九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 14150699.1物联网安全概述 1416509.1.1物联网安全基本概念 142649.1.2物联网安全挑战 15147759.2物联网安全策略 1553869.2.1设备安全策略 15140489.2.2通信安全策略 15107859.2.3数据安全策略 15106319.2.4平台安全策略 16137029.3物联网隐私保护 16291529.3.1隐私保护策略 16243189.3.2隐私保护技术 16101309.3.3隐私保护法规与政策 1631416第十章智能设备与物联网的未来发展 16936110.1发展趋势分析 1632597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2445910.3发展策略与建议 17第一章智能设备概述1.1智能设备的发展历程智能设备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中后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逐渐崭露头角。以下是智能设备发展的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这一阶段,智能设备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编程实现简单的自动化功能。代表性产品有计算机、自动售票机等。(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智能设备开始具备联网功能,实现了信息的远程传输和处理。代表性产品有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3)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智能设备技术不断成熟,种类繁多,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代表性产品有智能手表、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1.2智能设备分类与特点智能设备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智能家电智能家电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它们通过内置传感器、控制器和联网功能,实现家庭生活的智能化。(2)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它们具备实时监测身体健康、导航定位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3)智能交通工具智能交通工具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自行车、无人机等。它们通过搭载传感器、控制器和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行驶和远程操控。(4)智能智能是集感知、决策和执行于一体的,如服务、工业等。它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智能设备的特点如下:(1)智能化智能设备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2)联网化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和处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3)个性化智能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4)安全可靠智能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5)节能环保智能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符合环保要求。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种将各种实体物品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术。物联网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物品的远程监控、自动控制和数据共享。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2.2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以下为几种关键技术:2.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用于采集各类环境参数和物品状态。传感器按照功能可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传感器通过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原始数据。2.2.2控制器技术控制器技术是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控制器根据预设规则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物品的自动控制。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等,具有运算速度快、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2.2.3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网络传输技术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方式。无线传输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LoRa等,有线传输技术有以太网、光纤等。2.2.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对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的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旨在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2.3物联网协议与标准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物联网协议与标准应运而生。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物联网协议与标准:2.3.1物联网协议物联网协议是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常见的物联网协议有:MQTT(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一种轻量级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通信协议,适用于低功耗、低带宽的物联网设备。CoAP(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一种为物联网设备设计的简单、高效的通信协议,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也可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2.3.2物联网标准物联网标准是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而制定的技术规范。常见的物联网标准有:IEEE802.15.4:一种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通信标准,适用于低功耗、低速率的物联网设备。6LoWPAN(IPv6overLowpower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s):一种基于IPv6的物联网通信标准,适用于低功耗、低速率的物联网设备。ZigBee: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物联网通信标准,适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基础的深入了解,可以为智能设备应用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章智能设备与物联网的融合3.1融合的意义与价值3.1.1意义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这种融合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状态,实现故障预测和智能维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可以实时获取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提升用户体验: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4)促进产业升级: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实现产业升级。3.1.2价值(1)经济价值: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产业附加值。(2)社会价值: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2融合的技术路径3.2.1感知层技术感知层技术是智能设备与物联网融合的基础,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通过感知层技术,智能设备能够实时获取环境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数据支持。3.2.2网络层技术网络层技术是智能设备与物联网融合的关键,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等。网络层技术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传输至云端,实现数据的远程监控与分析。3.2.3平台层技术平台层技术是智能设备与物联网融合的核心,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平台层技术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3.2.4应用层技术应用层技术是智能设备与物联网融合的延伸,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应用层技术将平台层提供的智能化服务与用户需求相结合,实现具体应用场景的智能化。3.3融合发展趋势3.3.1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为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多可能性。3.3.2跨界融合加速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推动产业间的跨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3.3.3安全性需求日益凸显智能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安全性研究,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成为融合过程中的重要课题。3.3.4边缘计算逐渐崛起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将在智能设备与物联网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边缘计算,可以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系统实时性。第四章智能家居应用4.1智能家居概述智能家居作为智能设备应用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重要领域,其核心在于将家庭生活中的设备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智能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旨在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节能、安全的居住环境。4.2智能家居设备连接与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连接与控制是实现智能家居功能的基础。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连接与控制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如WiFi、蓝牙、ZigBee等。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2)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智能识别、自动控制和个性化推荐,提高用户体验。(4)物联网协议:物联网协议如HTTP、MQTT、CoAP等,为智能家居设备间的通信提供规范和标准。4.3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基础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基础功能,适用于家庭用户。(2)舒适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基础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智能环境监测、智能窗帘、智能音响等功能,提升居住舒适度。(3)豪华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集成多种高端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空调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家居体验。(4)定制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智能家居系统,满足用户特殊需求。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还应关注以下方面:(1)系统兼容性:智能家居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设备接入和互联互通。(2)安全性:智能家居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3)易用性:智能家居系统应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降低用户使用门槛。(4)节能环保:智能家居系统应具备节能环保功能,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节能管理。第五章智慧城市应用5.1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各个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5.2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环节5.2.1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现状、发展趋势和居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需求;(2)绿色低碳,注重可持续发展;(3)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4)数据驱动,提升治理效能。5.2.2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获取城市运行状态;(2)传输层:构建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通道,保障数据传输效率;(3)平台层:搭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为智慧应用提供基础支撑;(4)应用层:开发各类智慧应用,满足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需求。5.2.3政策法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障。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任务;(2)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行业发展;(3)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4)鼓励创新,推动产业升级。5.3智慧城市案例解析5.3.1案例一:某市智慧交通某市通过搭建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控、预测和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获取道路状况、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2)数据融合:将各类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支持;(3)智能调度:根据交通状况,自动调整信号灯、诱导车辆合理行驶;(4)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出行。5.3.2案例二:某市智慧医疗某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医疗平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在线预约:患者可通过平台预约挂号、就诊时间;(2)远程诊断:医生可通过平台对病患进行远程诊断、会诊;(3)健康档案:平台自动记录患者就诊历史,便于跟踪和管理;(4)健康咨询:提供在线健康咨询,引导居民科学养生。5.3.3案例三:某市智慧环保某市通过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获取空气、水质等环境数据;(2)预警预报:根据环境数据,预测环境变化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智能处理:根据预警信息,自动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4)信息公开:为市民提供环境信息,引导绿色生活。第六章智能制造应用6.1智能制造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正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焦点。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6.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6.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通过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等功能。6.2.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生产调度、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2.3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6.2.4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数据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决策支持。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预测、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6.3智能制造应用案例6.3.1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项目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6.3.2某家电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项目某家电制造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6.3.3某食品加工企业智能制造项目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质量追溯,保证食品安全。第七章智能交通应用7.1智能交通概述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作为智能设备应用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重要领域,逐渐成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污染的关键手段。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环境。7.2智能交通系统架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路况、车辆行驶速度等数据。(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数据传输层: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指挥中心。(4)应用服务层:根据实时数据,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导航、拥堵预测、出行建议等服务。(5)监控与指挥层:对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挥调度。7.3智能交通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典型的智能交通应用案例:(1)拥堵预测与导航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对道路拥堵情况进行预测,为驾驶员提供最优出行路线,减少拥堵带来的时间浪费。(2)智能信号灯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红绿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智能停车场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停车场空余车位,为驾驶员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4)车联网应用:通过车载终端与云端数据交互,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行车安全。(5)公共交通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优化线路规划,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6)智能交通违法行为识别与处罚:通过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实时识别,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7)城市交通运行监测平台:集成各类交通数据,为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第八章智能医疗应用8.1智能医疗概述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医疗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逐渐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智能医疗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医疗质量提升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8.2智能医疗设备与技术8.2.1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是智能医疗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智能监测设备: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心电监测仪等,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至医疗平台。(2)智能手术设备:如手术、智能手术导航系统等,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精准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3)智能康复设备:如智能康复、智能康复训练设备等,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8.2.2智能医疗技术智能医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2)人工智能: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医学图像识别、智能诊断、智能辅助决策等功能。(3)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医疗设备、患者、医生等连接起来,实现医疗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优化配置。8.3智能医疗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智能医疗应用案例:8.3.1智能健康管理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帮助用户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8.3.2智能诊断与辅助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病历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辅助医生进行诊断。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肺结节、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8.3.3智能远程医疗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患者、医生、医疗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远程医疗咨询、远程手术指导等功能。例如,在疫情期间,远程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减轻了医疗资源的压力。8.3.4智能康复利用智能康复设备,如康复、康复训练设备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康复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为医生提供康复进展的实时反馈。第九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9.1物联网安全概述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作为智能设备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物联网安全涉及多个层面,包括设备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和平台安全等。本章将对物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挑战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概述。9.1.1物联网安全基本概念物联网安全是指保障物联网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防止系统受到恶意攻击、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等威胁。物联网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安全:保证智能设备在硬件、软件和固件等方面的安全;(2)通信安全:保障物联网设备之间、设备与平台之间的通信过程安全;(3)数据安全:保护物联网系统中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数据不被泄露、篡改和非法访问;(4)平台安全:保障物联网平台在架构、功能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安全。9.1.2物联网安全挑战物联网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数量庞大:物联网设备数量众多,难以统一管理和监控;(2)设备功能有限:部分物联网设备功能较低,难以支持复杂的安全算法;(3)通信协议多样性:物联网设备使用多种通信协议,增加了安全防护的难度;(4)数据隐私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在物联网系统中传输和处理,易受到泄露风险;(5)系统复杂性:物联网系统涉及多个环节,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9.2物联网安全策略针对物联网安全挑战,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物联网安全策略:9.2.1设备安全策略(1)强化设备硬件安全:采用安全芯片、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提高设备硬件安全性;(2)优化设备软件安全:采用安全编译、代码审计、安全更新等手段,降低软件漏洞风险;(3)设备认证与授权:保证设备在接入物联网系统前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授权。9.2.2通信安全策略(1)通信加密: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手段,保障通信数据安全;(2)通信认证: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防止非法接入;(3)通信完整性保护:采用哈希、数字签名等技术,保证通信数据完整性。9.2.3数据安全策略(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2)数据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权限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3)数据审计:对数据处理和访问过程进行审计,发觉并防范安全风险。9.2.4平台安全策略(1)安全架构设计:保证平台架构符合安全要求;(2)业务流程安全:对业务流程进行安全审查,消除潜在安全风险;(3)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安全事件。9.3物联网隐私保护物联网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安全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稳站股份合同协议书
- 简短爱情协议书
- 地铁kpi绩效协议书
- 聚餐经费协议书
- 继续婚姻协议书
- 殡仪馆公建民营协议书
- 肉毒注射协议书
- 道和生发协议书
- 聘用店长协议书
- 贷款配资协议书
-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文档
- 开关、插座、电线检测报告
- 《了凡四训》原文及译文-拼音版
-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 GB/T 3671.1-1996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 GB/T 34646-2017烧结金属膜过滤材料及元件
- GB/T 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部分:通用要求
- 中医十八项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0-38-30
-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及基础操作课件
- 《空中领航》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操作题期末专项练习(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