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与能量》专项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溶解的快,主要因为温度高时A.分子扩散运动加快 B.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少 C.分子间距离增大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大2.课本中所述的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原因是(
)A.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B.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C.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C.BC段汽车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D.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4.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全过程的数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下滑通过的距离是62cmB.秒表读数是35sC.让斜面粗糙一些可以让小车下滑得慢一些D.斜面越陡,小车下滑得越慢5.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跳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D.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温度升高6.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二、填空题7.2012年11月1日,“天宫一号”利用的太阳能属于(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8.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燃料燃烧时的能量转化是9.如图所示,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m;在30~40s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m/s。10.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1.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平均速度为12km/h,若前2/3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10km/h,则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km/h.三、实验题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3)斜面保持较的坡度,目的是:;(4)物体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时,。(填“越滑越快”或“越滑越慢”或“速度不变”)13.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杯中的墨水扩散快.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散开,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靠得很近,相互之间存在,才使得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距小于1nm时才能显现分子引力,所以从分子动理论角度来看,气体温度降低,其分子运动速度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缩其体积分子间隔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将气体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四、简答题14.说一说下面速度表示的含义。(1)33m/s:(2)120km/h:15.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参考答案题号123456答案AABCAC1.A【详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糖在热水中很快溶解,故A正确,BCD错误.2.A【详解】因为高速运动的飞机驾驶员与子弹一起飞行,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子弹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这就是飞机驾驶员伸手抓到一颗子弹的原因.3.B【详解】A.由图象可知,AB段汽车行驶的路程保持不变,汽车静止,故A错误;B.由可知,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C.BC段汽车的路程-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则BC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小车下滑通过的距离是故A错误;B.由秒表指针的位置可知,时间不到30s,故读数是5s,故B错误;C.斜面越粗糙,对小车的摩擦力越大,让斜面粗糙一些可以让小车下滑得慢一些,容易记录时间,故C正确;D.斜面越陡,小车下滑得越快,故D错误。故选C。5.A【详解】A、用砂轮磨刀时,刀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B、陨石克服大气的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C、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D、用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筒内空气和筒壁发生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能量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包括“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能量的转化普遍存在.6.C【详解】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向东运动,说明乙车向西运动;甲车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说明甲车也向西运动,并且速度比乙快,故C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7.一次【详解】解: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8.压缩冲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详解】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其中压缩冲程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做功,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燃料燃烧时是将化学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所以燃料燃烧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点睛】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过两周,由四个冲程组成,分别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和压缩冲程有能量的转化.9.100匀速直线运动5【分析】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求出平均速度。【详解】[1]在s-t图象中,物体前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0-20s为静止。故由图象读出前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2]在30~40s内,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象读出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m,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10.地面云朵【详解】[1]“旭日东升”,研究对象是太阳,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太阳是运动的。[2]“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研究对象是月亮,月亮穿过云朵,是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朵位置发生了变化,月亮是运动的。11.20【详解】根据题意,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3s,由v=s/t知道,汽车行驶全程所用的时间:t=3s/v=3s/12km/h;行驶前2/3路程用的时间:t1=2s/v1=2s/10km/h;走后1/3路程所用的时间:t2=t-t1=3s/12km/h-2s/10km/h=s/20km/h;所以走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s2/t2=s/s/20km/h=20km/h.12.路程时间刻度尺秒表小计时方便大于越滑越快【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2][3][4][5]由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出小车运行的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3)[6][7]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8][9]因为物体从斜面上自由滑下时,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小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而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物体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故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越滑越快。13.热水引力变小变小【详解】解答: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是快慢与温度有关.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散开,是因为它们分子靠得很近,相互之间存在引力;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度越小,压缩气体的体积,分子间隔会变小,从而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将气体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点睛】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分子之间有间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