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观察如图“农民拔出地主立的界碑”;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B.三大改造C.土地改革D.“大跃进”运动2、华盛顿在1783年12月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以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A.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制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3、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C.“废除二十一条”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5、【题文】如图是美国的象征;图中人物的左手托握着美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文献.该文献应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1787年宪法》D.《独立宣言》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伊丽莎白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英雄人物.

错误:____改正:____.7、【题文】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8、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宪章运动.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9、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研制成功___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0、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____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它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见证了中国人的探索,洋务派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上海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抗争,工人在这里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____(判断对错)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____(判断对错)13、20世纪90年代以米,海峡两岸分别授权“海基会”、“海协会”进行商谈和对话,推动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____(判断对错)14、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____(判断对错)1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给英国。____(判断对错)16、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____。(判断对错)17、《每周评论》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阵地,更是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许多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20分)18、进入近代以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不断增强。请回答:(1)阅读下列地图:回答: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地图分析该事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2)二战后,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早在1713年,法国人圣·皮埃尔在《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中就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设想,主张所有欧洲国家缔结一个永久的盟约,制定并服从共同的法律,组建武装部队来保证盟约及法律的贯彻执行。但欧洲统一的理想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才得以基本实现。——《欧洲统一历程》回答:据材料指出,作者提出建立欧洲联盟设想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联合过程中的主要标志性事件。(3)作家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指出:“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回答:指出材料中“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90年代以来,中国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戴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史料类型。(只填序号)①司母戊鼎②《齐民要术》③凯恩斯采访录文献史料实物史料____口述史料____

(2)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图一中1921年后苏俄(联)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并为图二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3)请阐述下面关键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题,共10分)20、【题文】(9分)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有何企图?(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请简述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2分)21、【题文】请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计6分。

⑴写出以上图片中图B;图C各自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简要叙述图A中为解放农奴采取的措施。(任写一点即可)(1分)

⑶图B中日本使团访问欧美国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图C中审阅的文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1分)22、【题文】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几段文字选自近代几部法令,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材料五:这部法令是法国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部法令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

请回答:

⑴材料一这个法令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献出自哪国法令?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分)

⑶材料三中“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宪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谁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2分)

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五则法令有何共同之处?(1分)23、【题文】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2分〕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24、【题文】阅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1分)

(2)图2中“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图3中“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评卷人得分六、列举题(共4题,共36分)25、列举世界殖民主义开始和殖民体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26、《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一书写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容.

。类别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器物层面(1)____李鸿章等制度层面(2)____康有为等辛亥革命(3)____(3)____观念层面(4)____陈独秀等27、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曲在凝聚着历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在司令员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前线,保家卫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____;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每当唱响这首《走进新时代》,我们不免心潮澎湃,“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____(会议)上作出的。28、写出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及后来所达到疆域四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解析】【解答】上图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期间;“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土地改革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故选C.2、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的功绩。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1775年5月,当时英属北美各殖民地举行大陆会议,组建了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司令。之后,华盛顿领导北美(美国)人民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华盛顿辞去总司令的职务。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解析】【答案】A3、A【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口号.【解析】【解答】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故选A.4、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灭亡的有关知识。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吴广起义是第一次的农民起义,反抗暴秦;而项羽的农民军打败了秦军的主力;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故选C。【解析】【答案】C5、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权利法案》颁布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期间,《1787年宪法》颁布于美国建国之初,《独立宣言》颁布于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因此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印度民族大起义.【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人称“章西女王”,她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后壮烈牺牲,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故答案为:

错误:伊丽莎白女王;改正:章西女王.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德国突袭苏联是在1941年6月22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7日,在德国突袭苏联之前,故题目说法不符合史实,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答案】B8、略

【分析】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答案为:

判断:(×)宪章运动.改正:巴黎公社.

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巴黎公社历史地位的准确识记能力.【解析】(×)宪章运动;巴黎公社9、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解析】【解答】据所学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获得专利,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研制成功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

故答案为:

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10、南京【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

(2)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4)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5)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

(6)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7)本题考查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8)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解析】【解答】(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2))1924-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后创建的黄埔军校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可见,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4)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1948年,平津战役爆发,在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5)材料图中显示的是淮海战役中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国民党贪污腐败,背弃人民,丧失民心,所以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6)可从团结人民群众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

(7)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8)如果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应是实现祖国的统一,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合作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程,都是站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立场上思考问题的.

故答案为:

(l)中共一大.

(2)北伐战争(北伐).

(3)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平津战役.

(5)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6)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

(7)南京.

(8)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上海的相关知识.【解析】【解答】据所学知;1842年中国同英国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其中之一就是上海,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的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故答案为:

√.1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解析】【解答】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杭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状况,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故答案为:

√.1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两岸关系.【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米,海峡两岸分别授权“海基会”;“海协会”进行商谈和对话,推动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故答案为:

√.14、×【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解析】【解答】据所学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故答案为:

×.15、×【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解析】【解答】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条约规定英商在华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答案为:

×.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天文历法的认识.【解析】【解答】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就叫夏历.人们测出一年的24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

故答案为:

√.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

×.四、材料题(共2题,共20分)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依据地图中的信息“哥伦布1492年航行路线”“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教材可知,15世纪,为了追求财富,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迦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美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联合。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据材料指出”,可见答案在材料中,阅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依据“《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中就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设想”,可见目的是:争取欧洲永久和平。第二问,结合教材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结合教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成为“地球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适应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积极、务实、合作的态度,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解析】(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目的:争取欧洲永久和平。事件:欧共体成立;欧盟成立。(3)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措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习历史史料的相关知识。历史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文献史料是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故②《齐民要术》是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00多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①司母戊鼎是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访谈采集到的材料。故③凯恩斯采访录是口述史料。

(2)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图一:1921﹣1925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图二: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迅速,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3)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国家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1)文献史料:②;实物史料:①;口述史料:③。(2)图一: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图二: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其他(共5题,共10分)20、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国际格局的演变。材料一中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的原因: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处于“一超多强中”的“一强”。【解析】【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2)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任一点2分);称霸世界(2分)

(3)多极化趋势(1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2分)21、略

【分析】【解析】(1)根据图片分析可以知道B是日本明治维新,C是美国南北战争,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本题写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即可,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出使外国的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4)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参军的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北方。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解析】【答案】计6分。

⑴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

⑵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1分,答对一项即可得分。)

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1分)

⑷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1分)2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权利法案》,该法令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如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材料二文献出自法国的《人权宣言》,之所以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是因为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材料三出自《独立宣言》,“这些殖民地”指北美13个殖民地。材料四“宪法”是指美国1787年宪法,该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总统制。材料五是指《民法典》,它是拿破仑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以上五则法令的共同之处: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或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解析】【答案】计8分。

⑴君主立宪制(1分)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

⑵法国(1分)因为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1分)

⑶北美13个殖民地(1分)

⑷美国1787年宪法(1分)拿破仑(1分)

⑸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或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3、略

【分析】【解析】(1)根据所学,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14世纪的文艺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2)第二次是启蒙运动,在此指导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的是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此题难度不大。【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