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A.阿骨打B.成吉思汗C.忽必烈D.朱元璋2、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③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④江南原有的先进生产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A.秦长城B.汉长城C.明长城D.江南长城4、“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5、下列关于奴隶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人身自由B.可以同奴隶主居住在一起C.是会说话的工具D.奴隶主可以随便杀死他们6、【题文】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社会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7、如图人物,曾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他是()A.魏征B.皮日休C.房玄龄D.李白8、《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A.战国B.西汉C.唐朝D.北宋9、北魏时期,促使鲜卑族从语言、服饰、姓氏到思想观念与汉族日趋一致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大化改新D.戊戌变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制造彩陶。12、隋朝工匠李冰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______(判断对错)13、老子是(__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14、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1)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___________(2)在___________的沉重打击下,唐朝土崩瓦解。(3)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___时期。(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担任地方官,派_________把地方的財赋收归中央。15、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16、把下列帝王和其对应的评价连起来。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春秋时期,晋国被韩、赵、卫三家大夫瓜分。T.正确F.错误18、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贤才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人称房谋杜断。()19、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宋太祖有意采取文武并举的措施。2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元朝。()2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相传,当时的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2题,共12分)22、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仔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反映了唐朝与哪国的交往?图2反映了福建的什么地方有过发达的造船业?意大利旅行家的哪本书,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2)图4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这一政策的影响。(3)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对外政策或行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23、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遗址中的历史】(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都城的名称。
(2)图二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哪一国王迁都到此?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闌师。易又吏利金。用作旜施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请问武王伐纣的“甲子朝”指的是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
【史书中的历史】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4)此史料反映出商纣王时期实行了怎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归纳概括出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6分)24、《佛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宋朝印制的雕版印刷品。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8分)25、唐朝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一魏征(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2)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26、【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到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写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的地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的很重要的教训是清朝时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
(4)材料四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2分)
(5)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上史实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功绩。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成吉思汗,故选B。【解析】【答案】B2、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包括: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江南原有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所以④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解析】【答案】A3、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明长城的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明朝大规模修建长城,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古代,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是秦朝和明朝,但秦长城已大部分损坏,现在保留的是明长城。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4、B【分析】略【解析】B5、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奴隶社会的史实。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可以随便杀死他们,他们不可以同奴隶主居住在一起,故选B。【解析】【答案】B6、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解析】【答案】C7、A【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魏征被唐太宗比作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与魏征的有关内容.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与魏征的有关内容.【解析】【答案】A8、D【分析】题干材料中的“汴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东京;“石炭”指的是煤,“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以历史记载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状况.【解析】D9、B【分析】A.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B.北魏时期;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措施,使鲜卑族从语言、服饰、姓氏到思想观念与汉族日趋一致。
C.大化改新发生在日本。
D.戊戌变法发生在清末。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要从关键词“北魏”入手。
解答本题需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我国最早的文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甲骨文.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历史地位.【解析】√;√1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会制造彩陶的原始居民。学会制造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并且能够在上面刻画美丽图案和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只会制造普通的隐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错误:河姆渡更正:半坡12、略
【分析】赵州桥是隋朝的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赵州桥的知识.
注意李冰与李春这两人是主要贡献的区分.【解析】×13、略
【分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
故答案为:
道.
本题以填空方式考查老子.
本题以老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道1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玄宗后期,朝政腐败,各地节度使权利不断扩大。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史思明也官至范阳的兵马使。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发动叛乱,相继攻下了洛阳、长安等城,玄宗被迫出逃至四川。然而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唐政府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为将,借回纥兵平叛,终于在广德二年(763年)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填安史之乱。(2)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巢起义的相关内容。唐僖宗初年,政治腐败,科敛繁重,灾荒连年,劳动人民无以为生,被迫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领导起义,王仙芝战死后,起义军由黄巢领导,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起义军攻入洛阳,占领长安,黄巢称帝,国号“大齐”,唐僖宗逃往成都。黄巢起义彻底的使腐朽唐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故填黄巢起义。
(3)本题主要考查了五代十国的相关内容。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于此同时,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的继续和发展。故填五代十国。
(4)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故填转运使。
【解析】(1)安史之乱(2)黄巢起义(3)五代十国(4)转运使15、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故答案为: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解析】甲骨文16、李世民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爱新觉罗•玄烨是康熙帝,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李隆基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分析】
本题以连线为切入点;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康熙、唐玄宗的统治.
本题以唐太宗、武则天、康熙、唐玄宗的统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李世民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爱新觉罗•玄烨是康熙帝,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李隆基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家分晋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所以本题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分析】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不是唐玄宗。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故本题错误,故选F。【解析】F20、√【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依据所学知识,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最后的残余政权,统一了全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故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元朝”正确。故选T。【解析】T21、×【分析】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四、识图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南宋造船业和元大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天竺是中国古代对印度一带的称呼。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是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所以图1反映了唐朝与天竺的交往。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福建泉州造船业发达。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2)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图4漫画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这种政策称为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3)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能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所以唐宋经济都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挨打。由此可见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我们要要坚持对外开放。【解析】(1)天竺或印度;泉州;《马可·波罗行纪》。(2)闭关锁国政策;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3)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要坚持对外开放。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夏朝。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2)本题考查商朝。图二为殷墟遗址,从图片中的“殷墟”可知殷是商朝的简称,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据所学可知,盘庚继位前,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宫内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盘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再加上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水患等自然灾害比较少,决定把都城迁到殷。(3)本题考查周武王伐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甲子朝”指的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牧野;武王伐纣的结果是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4)本题考查商纣王的暴政以及后果。据“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可知,商纣王实行暴政,荒淫无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5)本题考查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开放性试题,运用历史观点作答。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时期。【解析】(1)阳城。(2)商朝,盘庚。(3)公元前1046年。牧野。(4)商纣王实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5)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时期五、简答题(共1题,共6分)24、略
【分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错误:《佛经》;订正:《金刚经》.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和活字印刷术区别开.【解析】《佛经》;《金刚经》六、综合题(共2题,共8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因此,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唐太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的意思是国君要听取各种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为此,唐太宗知人善任,广泛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虚心纳谏,从谏如流。(2)本题考查唐朝影响世界的史实。唐朝影响世界的史实有: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先进制度、科技和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鉴真是唐朝高僧,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贞观初年,唐朝杰出的使者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在天竺遍访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根据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解析】(1)唐太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