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垄脵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垄脷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垄脹
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垄脺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垄脵垄脺
B.垄脷垄脹
C.垄脵垄脷
D.垄脹垄脺
2、5.
声音对人体,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噪声对人的危害极大,噪声污染决定于(
)
A.声调的高低变化B.响度的大小C.音色的不同D.声波的杂乱无章3、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4、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A.甲B.乙C.丙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城市夜空的光柱。
B.
城市夜空的光柱。
C.
公路转弯镜中的像。
D.
透过鱼缸看到水中的鱼6、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
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判断(
)
A.d
一定小于f
B.d
一定大于2f
C.d
一定大于f
小于2f
D.d
可能大于2f
也可能小于f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恒定,由于某个电阻发生故障,电压表的读数减小而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如果两只电表都可看作理想电表,则可能是()
A.R1断路。
B.R1短路。
C.R2短路。
D.R3短路。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鈭�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隆芦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录脳>v脪脪
B.两物体在15隆芦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录脳<v脪脪
C.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
末相遇,且0隆芦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9、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B.C.D.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的物距u=15cm
所成的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f>20cm
C.将蜡烛移动到25cm
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m
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11、一个实心木圆柱体和一个实心铜圆柱体竖直静置于同一水平桌面上,他们质量和高度均相等,则它们()A.体积相等B.重力相等C.对桌面的压力相等D.对桌面压强的比值等于其密度的比值1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子中装有的水越多,敲击时所发声音的音调越低B.下雪后感觉万籁俱寂是因为雪的疏松多孔结构吸收了部分声音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
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15、如图所示为2018
世界杯梅西点球被扑出的画面,守门员用手把足球扑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守门员的手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16、当你对着动圈式麦克风说话或唱歌时,声带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传播到膜片,使膜片及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线圈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变化而变化的______,线圈在运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17、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
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A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和F3.
其中最大的是______。
(2)
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
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
为1.6N
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
此时的木块A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18、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______,还可以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___.19、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
度,则反射角为____度。如果长时间就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镜片是____透镜的眼镜。20、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午后,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____现象.21、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在方格中填入合适的透镜。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图_____。(
选填“甲”、“乙”、“丙”)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23、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阿基米德.______(
判断对错)
24、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25、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26、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请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3题,共24分)27、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8、一个R=8Ω的定值电阻与一段电阻丝串联接在U=12V的电源两端;现已知电阻丝实际消耗的功率为P=4W,且知道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低于8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求:
(1)电阻丝的电阻R是多少?
(2)通电10分钟;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29、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解:
垄脵
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垄脷
自来水管“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垄脹
露珠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垄脺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
物态变化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垄脵垄脺
.
故选A.
(1)
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
(2)
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认识自然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二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解析】A
2、D【分析】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我们把物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结合本题的题意,具体做出判断.我们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主要指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波杂乱无章的噪声.
而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和音色的好坏不是判断噪声的标准.
故只有D
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D
3、A【分析】【分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解析】【解答】解:
A;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属于科学发现,故A正确;
BCD;属于自然界的一般发现;不属于科学发现,故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A.4、C【分析】【分析】已知三个正方体是由同种物质制成的,如果都是实心的密度都相等,密度不同的就是空心的;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然后可求它们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解析】【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
则它们的体积分别为:
V甲=(1cm)3=1cm3,V乙=(2cm)3=8cm3,V丙=(3cm)3=27cm3;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ρ甲===3g/cm3,ρ乙===3g/cm3,ρ丙==≈1.3g/cm3;
不相同的是丙;所以可以肯定丙是空心的.
故选:C.5、A【分析】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A;城市夜空的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公路转弯镜中的像;属于凸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透过鱼缸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A.【解析】A
6、D【分析】解: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如黑色的光线)
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
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
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
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
故选:D
题目中光斑可能是点光源的像;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光斑。
根据凸透镜作图做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时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根据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得出答案。
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和点光源放在焦点上进行比较,得出光线会聚后大致的位置。
点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情况。
点光源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折射光线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会聚在主光轴上的光路,判断光屏上光斑的情况。
凸透镜成实像时,折射光线到达实像位置,如果没有光屏承接,眼睛是看不到的,并且折射光线会继续向外传播,这点学生容易忽视。【解析】D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C【分析】
如果R1断路,R2、R3串联,则R2分得的电压减小,R3分得的电压增大,因此通过R3的电流增大;因此符合题意;
如果R1或R3短路,则电流表和R3或R1均被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故不合题意;
如果R2短路,则R1、R3并联;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为零,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解析】【答案】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即两个仪表均正常的情况下,R1、R3并联后与R2串联,电流表测量R3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2端的电压;
然后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改变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8、AC【分析】解:A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隆芦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录脳>v脪脪
故A正确;
B;甲物体在15隆芦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
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不是在20s
末相遇,0隆芦20s
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AC
.
(1)
在s鈭�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
在s鈭�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
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4)
根据图象读出0隆芦20s
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本题考查了由s鈭�t
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解析】AC
9、BC【分析】解:如果是s鈭�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
与t
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
的射线,如图C
.
如果是v鈭�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
故选BC.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鈭�t
图象和v鈭�t
图象.
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
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解析】BC
10、CD【分析】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u=50cm鈭�15cm=35cm
由于像距小于物距,因此所成的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物距u=35cm
像距v=70cm鈭�50cm=20cm
由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5cm>2ff<20cm<2f35cm+20cm>4f
解得:10cm<f<13.75cm
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25cm
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40cm
刻度处;物距u隆盲=50cm鈭�40cm=10cm
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正确.
故选:CD
.
(1)
由图可以看出像距和物距;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
(2)
根据成像的特点;结合物距;像距以及物距和像距之和与焦距的关系可以确定焦距的范围;
(3)
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以判断光屛的移动方向;
(4)
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成像特点.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及对应的物距、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判断出焦距的范围.【解析】CD
11、BCD【分析】【分析】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两圆柱体的体积;
由G=mg可以比较重力关系;然后比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
应用压强公式分析答题.【解析】【解答】解:A、由ρ=可知,V=,两圆柱体的质量m相等,ρ铜>ρ木,则V铜<V木;故A错误;
B;两圆柱体质量m相等;由G=mg可知,它们的重力相等,故B正确;
C;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两圆柱体重力相等,它们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故C正确;
D、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ρgh;两圆柱体高度h相同,对桌面压强的比值等于其密度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BCD.12、AB【分析】解:A
瓶子中装有的水越多;敲击时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下雪后感觉万籁俱寂是因为雪的疏松多孔结构吸收了部分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
C;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Hz
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隆忙
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时,大量的声波进入小孔后不能反射出来,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3)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隆芦20000Hz
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是超声波;
(4)
声速的大小因介质的性质而异.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隆忙
的空气中速度为340m/s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应用,要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弄清声音的应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解析】AB
13、ABC【分析】【分析】(1)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途径进行防治;(2)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见到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此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的影响因素及噪声的控制,属于基础内容,难度不大。【解答】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故A正确;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B正确;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故C正确;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BC。【解析】ABC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30003000【分析】【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隆脕4s=2s
该处的海深:
s=vt=1500m/s隆脕2s=3000m
故答案为:3000
【解析】3000300015、运动状态;相互【分析】解:
守门员用手把足球扑出;足球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守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对守门员施加反作用力,所以守门员的手感觉疼。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
(1)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垄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垄脷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明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解答此题。【解析】运动状态;相互16、振动;空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分析】解:
动圈式麦克风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人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膜片,使膜片以及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故能产生感应电流,线圈在运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话筒是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电流的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析】振动;空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7、F3;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1.6【分析】解:(1)
甲乙两图的压力相同;乙图比甲图接触面粗糙,所以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
乙丙两图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图比乙图压力大,所以丙图的摩擦力大于乙图的摩擦力;
又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摩.
因此F3
示数最大。
(2)
甲乙两图的压力相同;乙图比甲图接触面粗糙,所以可得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
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
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6N
故答案为:(1)F3(2)
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3)1.6
(1)
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并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
比较甲乙两图;找出相同的量和变化的量,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3)
若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与拉力大小的变化无关。
此题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两个影响因素,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析】F3
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1.6
18、略
【分析】解: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墙壁和重锤线是平行的,墙壁是竖直的,否则墙壁不竖直.如果桌面或窗台跟重锤线是垂直的,桌面或窗台水平.
故答案为:竖直;水平.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制成重锤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
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根据重力的方向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解析】竖直;水平19、55;凹透镜。【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以及长时间近距离观察,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等知识。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5鈭�35^{circ}则入射角为90鈭�鈭�35鈭�=55鈭�90^{circ}-35^{circ}=55^{circ}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反射角也是55鈭�55^{circ}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答案为:5555凹透镜。光的反射定律、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的掌握和应用;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
【解析】5555凹透镜。20、折射;反射【分析】解: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因为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所以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现象;
午后;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此题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析】折射;反射21、丙【分析】【分析】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解答】甲乙: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是凹透镜;丙: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丙。【解析】丙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2、√【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23、√【分析】解:古希腊物理学家;哲学家阿基米德最早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发明了用于排水或灌溉的螺旋式水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是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名言.
故答案为:隆脤
.
根据对常见物理学家及其成就;名言的掌握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史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基米德的主要贡献与名言.【解析】隆脤
24、×【分析】解:根据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究结果可知;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可直接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地球自转方向的了解,属基本的常识题,难度不大.【解析】×25、√【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次坐飞机1200字10篇
- 机场跑道混凝土养护的特殊措施
- 环保科技领域研发成果证书(8篇)
- 清明有感作文模板(8篇)
- 中山大学自主招生个人特长展示范文
- 我们的篮球赛话题讨论作文8篇
- 康复护理系统化操作指南
- 五年级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计划
- 2025年高考英语作文邀请信评分技巧
- 2024年度江苏省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市政工程实务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GB 34914-2021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
- 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四章电学测试
- 机电顾问服务建议书1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造价综合定额答疑汇编2022年11月更新
- 科学发展观基本解读(完整版)课件
- 基坑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 夜间施工专项方案
-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压死救活技术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