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四大题型】
【人教版2019]
►题型梳理
目录
知识点1: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
【题型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4
【题型2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9
【题型3利用光滑桌面上两车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5
【题型4利用等长的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
►举一反三
知识点1: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一、实验思路和方法
①实验条件的创造: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因此,在做验
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o
②物理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设计实验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均沿同一直线运动,简
称一维碰撞。选取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碰撞,分别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mz,碰撞前后的速度也、v\
和V2、V21=分别计算出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检验加1%+根2“2=租1%'+根2"2’是否成立,若成立即
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四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数据测量
①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②速度的测量:利用公式〃=M,式中△久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垓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
的时间。
(2)实验过程
利用轻质弹簧、细线、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通过在滑块上添加
已知质量的物块来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①情境1:质量不同的两滑块,“一静一动”碰撞。
②情境2:两滑块追碰、相向碰、碰撞后分开。
③情境3:两滑块挤压弹簧后用细线连接,烧断细线后两滑块分开。
④情境4:两滑块碰撞后,撞针插人橡皮泥中,使两滑块连成一体。
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让质量为如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从轨道末端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
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再把质量为机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从位置C处由
静止滚下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
相同,飞行时间就相同,由x=可知,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射程之比。
【注意】①入射小球的质量mi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加2o
②入射小球的半径等于被碰小球的半径。
③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方案三:利用光滑桌面上两车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长木板的一端垫有小木块,可以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以平衡摩擦力。使两个小车均能在木板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小车1前端贴有橡皮泥,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让小
车1以速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置于木板上静止的小车2相碰并粘在一起,之后以速度也继续做匀速直线
运动。
测得小车1(包括橡皮泥)质量为如,小车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加2,若表达式码%=(mx+m2)v2
成立,则A、B两车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方案四:利用等长的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两个直径相同的小球,用天平测量A、B的质量分别为〃小加2;用两条等长的细线工分别将A、B悬
挂在同一高度,且自然下垂时两球恰好相切;将A球向左拉起,使悬线与竖首方向夹角为。时由静止释放,
与B球碰后,测得A球向左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a,球B向右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0,实验中角度的测量使用量角器。
若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表达式m/o=-爪1%+根2〃2,小球摆动过程,
机械能守恒,有加由乙(1—cos6)=诏,m^L(1-cosa)=,n12gL(l-cos£)-|m2V2
联立解得叫“一cos8—m2A/l—cosp—m^l—cosa0
【题型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1】(23-24高一下•四川绵阳•期末)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气垫导轨上放置
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P和Q。
U)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用气垫导轨的目的有o
A.保证两个滑块碰撞时是一维的
B.喷出的压缩空气减小滑块速度
C.使滑块与导轨不直接接触,减小噪声
D.减小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2)测得P、Q的质量分别为叫和啊,左、右遮光板的宽度分别为4和出。实验中,使两个滑块之间的
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用细线将两个滑块连接,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
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4、G;用题中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用
4、t[、d[、d2、加]、"^)o
(3)若左、右遮光板的宽度相同,第(2)问中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可简化为一
(用题中字母表示)
,d,d,()生=也
【答案】(1)AD(2)y-3
4t2
【解析】(1)使用气垫导轨能保证两个滑块碰撞时是一维的,且减小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
实验误差。
故选AD。
(2)两滑块被弹簧弹开后的速度分别为
%,2
若动量守恒则满足
加[巧—冽2y2=0
即
4d?
mxm2
’2
(3)若左、右遮光板的宽度相同,第(2)问中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可简化为
m1m2
%’2
【变式1-1](2021•辽宁•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某探究小组用图示装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图
中的气垫导轨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光电门1工光电门2
滑块]吩滑块2/
(1)实验探究小组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步骤:
①该小组测出了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已知两滑块上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滑块1通过光电门1
的挡光时间为公咽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加2,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加3;
②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町,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加.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采用气垫导轨的原因是;
②本实验探究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其验证等式为o
(3)另一实验探究小组采用了上一小组的装置,并采用了新的方式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如图
所示,两个滑块用细线连接且静止,中间有一个压缩到最短的轻质弹簧。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
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小t2.滑块1的质量为风,滑块2的质量为叫,则动量守恒应满足
的关系式为=
【答案】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实验误差鲁=鲁+答=0
【解析】(2)①[1]使用气垫导轨使两滑块能沿导轨做直线运动,保证了两滑块碰撞前后在同一条直线上做
一维碰撞,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②⑵设遮光条宽度为d,则滑块1碰撞之前的速度
d
V,=——
△k
滑块1碰撞之后的速度
d
v2二——
滑块2碰撞后的速度
d
v=——
3M
探究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验证等式为
加14=加+冽2V3
即
mxdmxd+m2d
A:A,2A,3
化简得
m
mi_mi_1_2
A%AZ2A%
(3)[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满足的表达式为
0=一刃1匕+m2V2
加%1=m2V2
滑块A、B的速度分别为
dd
代入可得
mxd_m2d
4,2
变形得
mJ?-m2tl=0
【变式1-2](23-24高二下•陕西渭南•期末)某学习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滑块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
恒。
(1)用天平测得滑块A、B(均包括挡光片)的质量分别为%、机2;
(2)用游标卡尺测得固定在滑块A、B上的挡光片的宽度为小
(3)为了将气垫导轨调节为水平状态,在接通充气泵电源后,导轨左侧放一滑块并推动滑块,滑块通过两
个光电门时,与光电门1、2相连的计时器测得的挡光时间分别为0.07s、0.06s,则应将导轨右端
(选填“调高”或“调低”),直至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两个计时器显示的时间相等;
(4)滑块B放在两个光电门之间,滑块A向左挤压导轨架上的弹片后释放滑块A,碰后滑块A、B均一直
向右运动。与光电门1相连的计时器的示数只有一个,为J与光电门2相连的计时器的示数有两个,先后
为72、明则碰后滑块A的速度大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成立,则说明滑块A、B碰撞
过程中动量守恒。
——dm.m,m.
【答案】调高-
【解析】(3)[1]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与光电门1、2相连的计时器测得的挡光时间分别为0.07s、0.06s,
可知滑块在导轨上向右做加速运动,即导轨左高右低,则应将导轨右端调高。
(4)⑵滑块A碰前的速度为
d
v=—
碰后速度为
d
v'~h
(5)[3]滑块B碰后的速度为
d
匕工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有
m^v=加I%+m2v2
联立可得
m,
—L=——「
%%3t2
【变式1-3](23-24高一下•吉林白城•阶段练习)物理小组利用频闪照相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的试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300g和200g
②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③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④把A、B两滑块放到导轨上,并给他们一个初速度,同时开始闪光照相,闪光的时间间隔设定为加=0.2s。
照片如图:该组同学结合实验过程和图像分析知:该图像是闪光4次摄得的照片,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
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第一次闪光时,滑块B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A恰好通过x=70cm
处;碰撞后有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请问:
01020304050607080/
IIIICxcm
1>八八/卜八
BBA]国
////////////////////////////////7//7///////////////7//////
(1)以上情况说明碰后(选填A或B)物体静止
(2)设向右为正方向,试分析碰撞前A的速度为m/s,碰前B的速度为m/s,两
滑块总动量之和大小是kg-m/s,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之和大小是kg-m/s,以上
实验结果说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答案】(1)A(2)-10.50.20.2
【解析】(1)由照片可知,照片中A物体只有两个位置,则说明碰后A物体静止。
(2)口][2]碰撞发生在第1、2两次闪光时刻之间,碰撞后A静止,故碰撞发生在x=60cm处,碰撞后B向
左做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K,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图可知
v'=--^m/s=-Im/s
B0.2
碰撞到第二次闪光时B向左运动10cm,所用时间为
则第一次闪光到发生碰撞所有时间为
,=A,——=0.1s
则碰撞前A的速度为
v=--m/s=-lm/s
A0.1
碰撞前B的速度为
v=——m/s=0.5m/s
R0.1
[3]碰撞前两滑块总动量之和为
p=/nAvA+/MgvB=-0.3x1kg-m/s+0.2x0.5kg-m/s=-0.2kg-m/s
则碰撞前两滑块的总动量之和大小为0.2kg-m/s;
[4]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之和为
p'=mBVg=-0.2x1kg-m/s=-0.2kg-m/s
则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之和大小为0.2kg.m/s。
【题型2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2】(24-25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试)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完成“验证动量守恒定
律实验”,用天平测得A、B球的质量分别为%和%2,。点是轨道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点,M、P、N为三
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测出P、N与。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1)实验时A球的质量一定要大于B球的质量的原因是o
(2)为正确完成本实验,A球每次(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斜槽(填
“需要”或“不需要”)确保光滑。
(3)某次实验时测得A、B球的质量之比㈣:%=2:1,则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关系式$2=(用
邑、S3表示)成立时,可证明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
【答案】(1)避免A球碰撞后反弹(2)需要不需要(3)心+些
2
【解析】(1)实验时A球的质量一定要大于B球的质量的原因是:避免A球碰撞后反弹。
(2)[1]⑵为了保证小球每次抛出时的速度相同,A球每次需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但斜槽不需要确保
光滑。
(3)设碰撞前瞬间A球的速度为%,碰撞后瞬间A、B球的速度分别为匕、%,根据动量守恒可得
m1%=冽1匕+m2v2
由于两球在空中下落高度相同,下落时间相等,则有
加]v。/=+m2v2/
可得
=mxSx+加2s3
由于g:吗=2:1,则当满足关系式
=^i+y
成立时,可证明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
【变式2-1](23-24高一下•河南南阳•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球碰撞过程的动量守恒:水平
桌面上固定末端水平的斜槽,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槽末端与斜面体顶端等高且无缝对接,进行如
下操作(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
a.先让质量为叫的小球1从斜槽上适当高度由静止释放,从末端平抛后落在斜面体上,记录落点位置尸以
及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至P点的时间为%;
b.再将质量为加2(㈣>加2)的小球2静置于斜槽末端,让小球1再次从斜槽由静止滑下,碰后两球均落在
斜面体上,分别记录小球1、2落点位置W、N以及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至M、N点的时间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实验,小球1、2的直径应满足4d2,步骤6中小球1再次释放的高度应步
骤。中释放的高度(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验证等式成立即可(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答案】(1)等于等于(2)吗玲=加由+m2t2
【解析】(1)[1]⑵保证正碰使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均沿水平方向,且保证小球1两次下滑到斜槽末端时的速
度大小相等,故小球直径应相等,两次释放高度也要相等;
(2)小球飞离斜槽后做平抛运动,有
1,
广清广
x=vt
tan。=—
x
解得
v=g-t-------
2tan。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叫Vp+m2vN
即
瀛飞端J,端
mx
化简可得
m/o=m/i+m2t2
【变式2-2](23-24高一下•四川凉山・期末)如图所示,用下面实验器材可以验证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
是否守恒。图中。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尸、N三点是小球地面上的平均落点。
\\\H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r
OMPN
(1)为完成这个实验,除了测出小球的质量外,还需要测量一;(填选项前的编号)
A.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B.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力
C.从两小球相碰到两球落地的时间t
D.小球如单独滚下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和两小球如、根2碰撞后各自飞出的水平距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前的编号)
A.该实验无需调节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
B.实验选取的小球一定是两个半径相等,质量不等的小球
C.应该选质量小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D.如果每次入射小球都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那落点应该在同一点,所以只需做一次实验就可确定落点
从而测出水平位移
(3)学生在实验中,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mi/gm21gOM/cmON/cmOP/cm
20.010.010.1040.0230.15
为了达到“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目的,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用上述表格中的物理
量符号表示)。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O
【答案】(1)D(2)B
(3)mtOP=mtOM+m2ON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小球从水平抛出到落到地面的时间相等,可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则无
需测量8、h、t;
故选D。
(2)A.为使小球离开轨道做平抛运动,保证出射速度水平,所以轨道末端必须水平,故A错误;
BC.为使小球发生正碰,半径必须相等,为防止入射小球碰后反弹,则入射小球的质量必须大于被碰小球
的质量,故B正确,C错误;
D.实验需多次进行,避免偶然误差,故D错误。
故选Bo
(3)[1]设入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打,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为匕,被碰小球的速度为匕,根据
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满足
mtv0=加]匕+m2v2
则可得到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本实验中碰撞前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位
移相同,则时间相同,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t+m2v2t
可知若测量的物理量满足关系式
mflP=m10M+m^ON
则代表动量守恒。
⑵将表格中数据代入有
20x30.15^20x10.10+10x40.02
则可知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变式2-3](23-24高二下•安徽•阶段练习)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验证两个小球在斜槽末端碰撞时
的动量守恒。A、8为两个直径相同的小球,质量分别为叫、加"且叫〉机2。实验时,接球板水平放置,
让入射小球A多次从斜轨上E点静止释放,平均落点为6;现把被碰小球3静放在斜槽末端,再将入射小球
A,从斜轨上E点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并多次重复,分别记录两个小球碰后的平均落点"1、”
(1)为了确保两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实验前必须调节;如何操作:;
(2)某同学认为若叫〈吗,同样也能很好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选填“正
确”或“错误”);
(3)图甲中。点为斜槽末端在接球板上的投影点,实验中,测出。耳、ON1的长度分别为西、马、
退,若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题中给定的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图乙中,仅改变接球板的放置,把接球板竖放在斜槽末端的右侧,。点为碰前8球球心在接球板上的
投影点。使小球A仍从斜槽上£点由静止释放,重复上述操作,在接球板上得到三个落点〃2、巴、N〉
测出。河2、OP〉长度分别为%、%、力,若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
题中给定的或测量的物理量表示);若两球碰撞为弹性碰撞,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外、%、力表
示)。
【答案】(1)斜槽末端水平将小球放置在斜槽末端任意位置均能静止,则说明已调节水平
根।根।加2m\加7
(2)错误(3)叫了2=叫石+加户3(4)~r==~i=+~r=—=—+—
,为V-Vi力力必
【解析】(1)口][2]为了确保两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实验前必须调节斜槽末端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
方法是:将小球放置在斜槽末端任意位置均能静止,则说明已调节水平。
(2)某同学认为若叫〈吗,同样也能很好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碰撞后入
射球会反弹,其速度不方便测出;故为了防止碰撞发生反弹,需要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3)小球从斜槽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小球下落的高度相等,则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相等,设为。,碰撞前小球A的速度为
,。十
碰撞后小球A、小球B的速度分别为
XxX.
两球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有
加1%=加/+冽2%
整理得
吗/=m]X\+m2X3
(4)[1]设。5的距离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碰撞前小球A有
12
%=清/2
X
匕一£
碰撞后小球A、小球B有
1%1%
2v2V
乂二;g。,4=-,y3=-gt.,5=~
两球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有
mV
m{v3=加之4+25
整理得
mxmx+m2
后仄6
⑵若两球碰撞为弹性碰撞,则满足的表达式为
1212^12
-miV3=~m>V4+m2V5
整理可得
mxml+m2
%%必
【题型3利用光滑桌面上两车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3】(22-23高三上•四川雅安•阶段练习)天立的同学借助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长木板的一
端垫有小木块,可以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以平衡摩擦力,使两个小车均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
车1前端贴有橡皮泥,后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让小车1以某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与置于木板上静止的小车2相碰并粘在一起,之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
为50Hz,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已将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标在图上。
橡皮泥
小车打点计时器
长木板
2
纸带
小木块
(1)图中的数据有48、BC、CD、DE四段,计算小车1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匕=m/s,计
算两车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应选段。
日BCBE
卜11.00小17.12,卜13.75小1两Hcm
(2)若小车1的质量(含橡皮泥)为0.4kg,小车2的质量为0.2kg,根据纸带数据,两小车碰前的总动量
kg-m/s,碰后两小车总动量___________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
可能是o
(3)关于实验的操作与反思,下述说法正确的是o
A.实验中小车1必须从静止释放
B.若小车1前端没贴橡皮泥,不影响实验验证
C.上述实验装置不能验证弹性碰撞规律
D.上述实验装置能验证弹性碰撞规律
(4)如果在测量小车1的质量时,忘记粘橡皮泥,则所测系统碰前的动量与系统碰后的动量相比,将—
(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答案】1.712DE0.6850.684针孔与纸带之间有摩擦C偏小
【解析】(1)[1]碰前的速度应选3C段的平均速度
BC0.1712
v,二--------m/s=1.712m/s
T0.1
故填1.712;
⑵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两车碰撞后的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
应选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故填
(2)[3]碰前的动量
px=机]匕=0.4xl.712kg-m/s=0.685kg-m/s
故填0.685;
[4]碰后的速度
0.1140,
v,=---------m/s=1.140m/s
20.1
因此碰后的动量
p2=(吗)v2=(0.4+0.2)x1.140kg-m/s=0.684kg-m/s
故选0.684;
[5]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针孔与纸带之间有摩擦,故填针孔与纸带之间有摩擦;
(3)[6]A.实验中小车1不能从静止释放,平衡摩擦力后如果从静止释放小车1,小车1所示合力为零,小
车1将静止在长木板上,不能完成实验,故A错误;
B.若小车1前端没贴橡皮泥,碰撞后两车不能粘在一起,不能测出碰撞后小车2的速度,会影响实验验证,
故B错误;
CD.上述实验两小车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机械能不守恒,该装置不能验证弹性碰撞规
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7]设橡皮泥质量为,碰童过程中应满足
m
(“4+A机)/=(〃4+2+Am)v2
如果在测量小车1的质量时,忘记粘橡皮泥,则碰前动量测量值
Pi测=加盟
碰后动量的测量值
P2»i=(〃71+切2)马
显然
--Am(v1-v2)<0
因此所测系统碰前的动量小于系统碰后的动量,故填偏小。
【变式3-1](23-24高二下・四川泸州•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装置完成以下两次探究实验。
(1)将打点周期7=0.02s的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左端,将木板左端垫高使得小车在木板上恰能做匀
速直线运动。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小车B的碰撞端装有橡皮泥,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得小车A
的质量机a=0.50kg,小车B(包括橡皮泥)的质量机8=0.25kg。
给小车A向右的初速度使之与小车B碰撞,碰撞后两车连接成一个整体,纸带打出的点迹如图乙所示,若
已知0~2之间的间距x/=2.00cm,5〜7之间的间距xz=1.28cm,则碰撞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kg-m/s,碰撞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力为kg-m/s,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二者相等,则说明碰撞过程满足动
量守恒定律。(结果保留2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将小车B撤下去,在小车A右端安装拉力传感器,轻绳左端系在拉力传感器上,右端通
过定滑轮下端连着祛码和祛码盘,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拉力传感器的读数为凡小车左端打出的纸带如图丁
所示,该图中若已知0〜2之间的间距如,5〜7之间的间距M,小车A(含拉力传感器)的质量为优,若满
足公式(用F、X3、M、T、加表示)则动量定理得以验证。
2
【答案】(1)0.250.24(2)10FZ=m(x4-x3)
【解析】(1)口]碰撞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Pi=加A%=加A^7=0.25kg-m/s
⑵碰撞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p2=(mA+mB)v=(加人+=0.24kg-m/s
(2)若动量定理成立,则有
F-5T=mv6—mv1
_%
v二—
62T
即
FST=m---m%-
2T2T
整理得
2
10FT=m(x4-x3)
【变式3-2](22-23高三上・江苏扬州•期中)某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撞针橡思泥P\打点计时器
长木板rJL/Z一
图1
(1)关于橡皮泥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小车的质量
B.在两车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撞坏小车
C.若在两个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贴上尼龙搭扣(魔术贴),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2)关于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P能静止在木板上
B.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应将小车P由静止释放
C.与小车P碰撞前,小车Q应静止在木板上的适当位置
D.加祛码以改变小车质量再次实验,必须再次调整木板倾角
(3)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已将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标在图
上。则小车尸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D、后I
<--------------------------►<-------------------------------------►<-------------------------►<--------------------►
x=12.18cmx2=16.26cm%=12.35cmx4=10.80cm
图2
(4)测得小车P的总质量为他,小车Q的总质量为加2,图2中/3、BC、CD、DE四段长度分别为王、x2、
马、无4,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5)某同学发现系统碰后动量的测量值总是大于碰前动量的测量值,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2)C(3)1.63(4)叫声=(叫+加2)七
(5)木板倾角过大(碰前小车Q具有沿轨道向下的速度)
【解析】(1)[1]在碰撞过程中,橡皮泥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碰撞后两车粘连在一起。
故选C。
(2)[2]A.实验前应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P能在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小车P匀速运动,故释放时需有一定的初速度,故B错误;
C.与小车P碰撞前,小车Q应静止在木板上,保证碰撞前速度为0,且位置要适当,保证可以测量出小车
P的碰前速度,故C正确;
D.加祛码以改变小车质量再次实验,不需要再次调整木板倾角,故D错误。
故选C。
(3)[3]碰撞前的速度应该选择8C段求平均速度,则
丫=三=1&26-I。-2mzs»1.63m/s
t0.02x5
(4)[4]匕为碰撞后二者的运动距离,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加]V=(加1+加2)/
解得
mxx2=(加1+m2)x4
(5)[5]由上述可知
m{x2=G"i+m2)x4
若系统碰后动量的测量值总是大于碰前动量的测量值,则说明碰撞前Q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故碰前小车Q
具有沿轨道向下的速度。
【变式3-3](2024•江苏•二模)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轨道和两辆相同规格的小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该小组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所受阻力正比于小车重力,然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步骤如下:
挡板n甲车_乙车
匚一U__蟹轨道豆豆2,
祛码占占占占彩卷尺7K平轨道
①在小车上适当放置磋码,分别测量甲车总质量mi和乙车总质量m2;
②将卷尺固定在水平轨道侧面,零刻度与水平轨道左端对齐。先不放乙车,让甲车多次从倾斜轨道上挡板
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甲车停止后车尾对应刻度,求出其平均值X。;
③将乙车静止放在轨道上,设定每次开始碰撞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甲车车尾与水平轨道左端刚好对齐,测
出甲车总长度(含弹簧)心由挡板位置静止释放甲车,记录甲车和乙车停止后车尾对应刻度,多次重复实
验求出其对应平均值XI和X2;
④改变小车上祛码个数,重复①、②、③步骤。
甲车乙车
jkwwwwlI
1516171819202122232425
Cl)由图可知得£=cm;
(2)实验中,在倾斜轨道上设置挡板以保证甲车每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其原因是;
(3)若本实验所测的物理量符合关系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则验证了小车碰撞前后
动量守恒;
(4)某同学先把4个50g的祛码全部放在甲车上,然后通过逐次向乙车转移一个祛码的方法来改变两车质
量进行实验,若每组质量只采集一组位置数据,则该同学最多能采集组有效数据;
(5)实验小组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碰撞前瞬间甲车的动量总是比碰撞后瞬间两车的总动量略大,原因
是_。
A.碰撞过程中弹簧上有机械能损失
B.两车间相互作用力冲量大小不等
C.碰撞过程中阻力对两小车有冲量
【答案】(1)20.00(19.50-20.50)
(2)确保每次甲车尾部到达水平轨道左端时速度相等
(3)m}-m}+m2-D(4)3(5)C
【解析】(1)刻度尺估读到0.1mm,甲车车尾与水平轨道左端刚好对齐,测出甲车总长度(含弹簧)工为
20.00cm(19.50~20.50);
(2)在倾斜轨道上设置挡板以保证甲车每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其原因是确保每次甲车尾部到达水平轨
道左端时速度相等;
(3)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所受阻力正比于小车重力,即/=幻留,甲车停止后车尾对应刻度,求出其平
均值我,则甲的初速度为
%=J2a/=42•左g-o
由挡板位置静止释放甲车,记录甲车和乙车停止后车尾对应刻度,多次重复实验求出其对应平均值X/和X2,
则碰后的速度为
匕=12%再=,2%.网
v2=y/2a2(x2-£)=yj2.kg•(x2-£)
由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有
ml+m2yj(x2-L)
(4)两辆相同规格的小车,即质量相同,而甲车上装上钩码后与乙车碰撞,为了防止反弹,需要甲的总质
量大于等于乙的质量,则最多能够转移2个钩码两车的质量就相等,算上最开始4个钩码在甲车上的一组
数据,共可以获得3组碰撞数据;
(5)碰撞前瞬间甲车的动量总是比碰撞后瞬间两车的总动量略大,则碰撞过程有外力作用,即碰撞过程中
阻力对两小车有冲量;故选C。
【题型4利用等长的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4】(23-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试)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
主要步骤如下:
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地产预售合同范本
- 外线拆除施工协议合同
- 外卖店铺转让协议合同
- 售后服务居间合同协议
- 土地鱼池承包合同范本
- 家政卫生协议书合同书
- 国际商务咨询合同范本
- 培训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外墙保温装饰合同范本
- 培训学校聘任合同范本
- 江西省委社会工作部2025年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版中国胃癌诊疗指南解读(全文)
- 2025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设备采购安装全流程管理规范
- 咨询方案类收费指导意见
- 2025至2030小型越野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云计算应急响应方案
- 计生科应急预案(3篇)
- -T-CAPA-11-2024《女性阴道松弛症诊断与治疗规范》
- 海上风电桩基施工技术实施方法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