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2诗歌表达技巧

12.考情探究•

1.考点分布

(2024年•新课标I)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

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年.新高考全国H卷)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

分析。

(2022年•新高考全国n卷)15.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①形式上,主客观题兼有。

②方式上,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

行鉴赏;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

③内容上,(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篇章构思。

【备考策略】

1.归纳整理:整理归纳课内诗歌重点鉴赏内容,提升感悟力。

2.专题研究:进行专题研究,掌握系统知识。

3.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考点梳理卜

一、基础知识

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使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

巧的分析鉴赏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点,主要

障碍是对一些表达技巧界定不准,区分不清,赏析不到位。另外,作答其他题型,

常需结合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所以对诗歌表达技巧考查的综合性较强。

1.表达技巧一览表

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达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互文、设问、反问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反

衬)、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用典抒情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

描写手法

节描写、视角变化、白描、通感(视、听、味、嗅、触)

比兴、象征、对比、对照、衬托、渲染、铺陈、想象、联想、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倒装、首句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

结构技巧

入、过渡衔接、伏笔铺垫、首尾呼应、抑扬结合、重章叠句

2.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中要求,明确鉴赏的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还是结构

技巧;分清鉴赏的范围是某个字、某句诗,还是整首诗;弄清答题的数量是一种、

一些,还是最主要的一两种。

②整体把握诗歌,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鉴赏分析。

③赏析语言要将诗歌的意境阐述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力求优美通

畅。

3.易错点剖析

[01]不能结合诗句分析。

技巧一般能答出来,往往没有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直接回答情感。

[02]记忆不准,不能用专有名词回答。

只是笼统解说手法,不能精准作答,要加强对各种技巧的理解与记忆。

二、重点解读

考点精讲01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事物

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如:“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

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

温柔。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和《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案】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

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形象地表达了渐生

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形象地表达了国恨

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二)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或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其作用是为了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

现得更形象、生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

小梅二首(其一)》]诗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

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

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了极点。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鹏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案】此句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说卷帘间,“春愁”像鸟儿一样被放

飞出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具体可感。

(三)借代

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

抽象、特征代本身等。其作用是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句用“绿”和“红”

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词人的感伤情怀。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闽州(今四川阖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

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第二联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觉和

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四)夸张

夸张即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

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

江红•写怀》)词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极言

华山之高,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信念。

(五)对偶

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其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一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上句写昭

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杨柳①

萧绎②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注]①折杨柳:古乐府诗题,初多用于写士卒辞家出征,后内容不限于此。

②萧绎:南朝梁代梁元帝。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山如莲花般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

修辞手法,以莲花喻山,以明月比水,尽显山之明丽,水之清素。描绘出一幅明

丽清幽的山月美景,诗人以乐景写哀情,与下文写猿声清哀、游子思乡形成反差,

倍增其哀伤之情。

(六)双关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双关是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如:“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与“思”同音,表

达了相思之深。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

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

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

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都被刻画了出来。

考点精讲02常见表现手法

(一)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

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作用是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鹃

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

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粮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同“锚”。铁锹。

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案】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

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

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二)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是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诗句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天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藁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f6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藁(zh©n)藁: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

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

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

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三)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

现的事物。

作用是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

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集中描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田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

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达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

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四)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作用是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杜诗中一连出

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再如: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诗中从观看者的神态动作来烘托

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①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

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衡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词人晚年退

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衡皋:长满杜衡的沼泽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

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

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并序》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

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烘托。都用月夜的美景来烘托歌声与乐声。《琵琶行并序》写琵

琶女弹奏结束时“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幽静的氛围烘托音乐让人沉醉;而此诗

以江月、清辉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②侧面描写。都用听众的反应来表

现歌声与乐声的美妙。《琵琶行并序》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乐声打动人心,

此诗以“听不尽”来写渔歌所具有的吸引力。

考点精讲03鉴赏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

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一、描写手法

(一)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

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

如:“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

篌。”(李贺《李凭箜篌引》)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优美

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

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的神奇

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戏题牡丹

韩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阳。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注]经营:指蜂儿于花间盘旋采蜜。

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侧面描写,第三联通过描绘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来表

现牡丹的美,尾联通过写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来表

现牡丹的美。

(二)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

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

如:“父耕原上田,子副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

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批判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针对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长忆西山

潘I'fl®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注]①潘间: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

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寺隐畜养

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答案】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

一句是近景、小景。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

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

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

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

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这两首诗主要表达方式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

“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

“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

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

(四)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即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鸣涧》)第二句极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月出”“鸟鸣”则是以动写静,

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心境的闲适、夜晚的静谧以及春山的空寂。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呈蒋薛二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编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缢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加

以赏析。

【答案】动静结合。该联集中笔力描摹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

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

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

(五)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的描写与

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凡是写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以及设想之景的均为

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

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

为虚。

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李煜《望江南》)“还似……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

虚写,与词人当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

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注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

简要说明。

【答案】同意。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

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

旅情形被词人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

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六)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

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

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

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鸟飞绝”“人踪

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

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

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

续叫船回家,也是点。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

的暮春之景。

(七)多感官综合描写

诗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凡是诗

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

(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需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需考虑

嗅觉。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曼江碧波荡

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满山青翠欲滴,遍布似火的朵朵红花。江、山、花、鸟

四景,分别被赋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再

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从多感官侧面烘托

了夜雪之大。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行①

王禹倒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芥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诗人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

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颔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

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

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语”,

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

二、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指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

包括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

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

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其三)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涅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河涅:涅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

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出将

士们义无反顾、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古诗词中,

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

或先写景后抒情。

如:“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啼。”(李华《春行即兴》)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所写的虽尽是绿草、

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

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抒发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此诗

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

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颔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

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

(三)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

带有人格化的色彩。用于“咏物诗”,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

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如:“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涵的真理,即立身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

度自信。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Qid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

(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

无门”)的悲伤情怀。

(四)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

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

作用是深沉蕴藉,发人深思。

如:“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

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

写了六朝曾经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

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迁莺•晋师胜观上①

李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没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

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犹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犹水之战”。前秦

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沈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

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写“观

水之战”有何用意。

【答案】词人写“犹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

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借此

劝谕南宋统治者要树立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

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侮。

(五)用典抒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

怀。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本处用事作典,这三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词人借赞刘

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词人抗金的主张和恢

复中原的决心。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过春风十里,尽葬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化用

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养麦青青”,写

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眼前之

景昔盛今衰的感慨。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

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

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中无巨鱼代指世上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

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

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精讲04鉴赏结构技巧

(一)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

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

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针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骋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骋:

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

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

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描,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

尤其不易。

(二)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

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

明。

如:“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

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

“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针对练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峨嵋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①争得:怎得。②峨崂(xle):指山峦。

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

开端吻合。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

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做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

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

构谨严,浑然一体。

(三)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或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王昌龄《闺怨》)此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

面才写她的“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描写,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

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西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

排挤、压制和迫害。

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

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欲抑先扬。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

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

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四)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

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乃

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阙汨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佃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

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

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春风”喻当权者,以“花枝”喻贤才,借

春风吹折桃杏的花枝这种平常小事,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和佞臣所容而蒙冤受贬

的怨愤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

(五)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句处于诗歌结尾,表明诗人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吟出了和权贵抗争

的心声。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

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

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典出《新唐书•苏

味道传》,指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

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

场的庄严宣誓,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

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之念的思想感情。

(六)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

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

术效果。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

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

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

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针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

了湘水女神。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古山名,

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以景结情。诗的前面大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女水神的哀怨之

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给读

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典例引领

(2024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禳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原第15题.下列对这首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