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夯实基础)—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恩格斯的名字是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全球化时代中更为复杂难解的困境和难题,我们是多么需要向这位毕生致力于资本批判和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探究的“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语)请教,他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和隆重纪念的伟人!资本批判的复杂性在于,不仅要厘清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机制,更需要从理论上勾画和建构起资本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力量“布展”的逻辑及其“抽象一具体”体系。这是最为艰难的思想创造,也正因为如此,《资本论》的写作成为马克思毕生最重要的工作。遗憾的是,尽管完成了《资本论》大部分初稿,并于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但直到1883年去世,马克思也没有完成第二、三卷的定稿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他对资本逻辑和体系结构的揭示并未完整地呈现出来,而这一工作是由恩格斯来完成的。恩格斯以毕生无私的付出,资助马克思的生活,配合和协助马克思的工作,晚年又以近乎双目失明的代价整理亡友的手稿。诚如列宁所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资本批判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构,更需要将其转化为变革资本社会的实践。但变革资本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相反,它充满艰难和坎坷。为此,恩格斯特别重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方式和途径问题。他与马克思超越一般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深刻之处在于,基于对无产阶级改变自身命运、变革资本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这种人的解放不是生命个体的短期行为,而是一场漫长的社会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总体与局部之间、长远与短期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犬牙交错,充满了矛盾,致使革命之路极不平坦。为此,恩格斯晚年特别注意到,“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理论,如果直接引入实践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而他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革命策略的调整。恩格斯去世后,资本主义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多变化。诸如过去单纯的私人占有出现了社会化趋势,分配方式上普遍施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中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怎么看待这些“积极”的变化与恩格斯所进行的资本批判之间的关系呢?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状况可以看作是恩格斯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深远的后续效应。假如没有他对资本历史发展轨迹或运行逻辑的揭示、对资本社会化扩大的趋势的预见,人类的发展就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发状态,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和手段对资本进行调控和规范。而20世纪后期以来“消费社会”“数字资本主义”的来临,不过是资本所带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趋势的最新体现。在此意义上,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而在实践层面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20世纪的发展和波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军突起,展示了勃勃生机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不仅解决了中华民族长期贫困和落后的问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更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显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摘编自聂锦芳《恩格斯诞辰200年:致敬不朽》)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时间的延伸,也是空间的拓展,标注的是世界范围、世界影响、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引领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为破解“中国问题”提供行动指南,也不断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从而成为引领中国与影响世界双向推进的科学理论。环顾当今世界,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历史性衰落。政治极化、贫富分化及各种社会认同危机不断引发混乱与动荡,全球治理面临系统性危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这就依然需要我们向恩格斯请教,像他那样时刻关注这个世界,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给以科学的回答。同时,若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优势,就必须在伟大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引领中国发展的强大威力,不断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和坦诚的大国担当,牢牢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人类道义制高点,鲜明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全新主张,为破解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提供了有效思路,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航船指明方向。(摘编自何毅亭《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面临全球化的困境和难题时,我们可以从革命导师恩格斯那里寻找答案。B.无产阶级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调整革命策略来应对人类解放这场社会运动。C.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诸多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恩格斯进行的资本批判产生的后续效应。D.要在变化的时代中塑造优势,赢得主动权,可能就要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本论》对资本社会的逻辑与体系的揭示和完整呈现,是马克思、恩格斯伟大友谊的见证,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B.变革资本社会并非易事,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不仅需要理论建构,更需要将理论转化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C.人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发状态,实现对资本进行调控和规范,证明了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仍然不可超越。D.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政治极化、贫富分化及由此引发的混乱与动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衰落的直接原因。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B.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C.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D.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班级读书会上,同学们就“为什么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艾伟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古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古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②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息息相关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福建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任职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正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人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③严复作为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在一定意义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④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林尹民、林文、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于战斗中受伤被俘,从容就义,葬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⑤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附近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战役。后果当然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福州和宁波成了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千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老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⑥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⑦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杭州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⑧杭州有一个传统,即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葬在西湖旁,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位于孤山路1号的林社。⑨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看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⑩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个总占地40多公顷的老街区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但仍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末尾说“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C.林启死后,杭州人与其后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体现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D.文章围绕着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等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富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之处,突出了它们的相同之处。C.交代了杰出人才的际遇,指出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内涵。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目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的结尾写道:“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上书韩王李斯昔秦、韩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注】。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齿寒。”今秦王使臣斯以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节选自韩非子《存韩》)【注】此言韩为诸侯之先锋。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臣斯愿A得一见B前进C道愚D计E退就菹F戮G愿陛下有意焉。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中国”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的“中国”相同,均指中原地区。B.文中“攻关”的“关”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关”均指函谷关。C.“唇亡齿寒”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现在作成语,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D.文中的“袭”与后文“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中的“袭”意思相同,均指袭击。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认为,韩国反复无常,辗转难测,天下怨之,所以杜仓担任秦相后才调兵遣将来攻打韩国。B.观古今,不少人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赂秦。本文中天下共割韩地给秦国也是赂秦的一种形式。C.烛之武劝秦伯退师,李斯谏韩王接见自己,都体现了二人从对方立场出发进行劝谏的高超艺术。D.奏疏多随事谏诤,务求实效,李斯针对韩王不见自己发表议论,目的是劝说韩国不要助赵攻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秦、韩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2)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14.韩国不同的对秦政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请结合文本第一段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16.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逐客书》中,作者开宗明义,申明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3)樊哙在鸿门宴上勇闯项王军帐,怒斥项王,迫使项王“未有以应”,他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李斯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臣,秦帝国建立之后李斯为秦帝国兼并六国成功后的大统一做出巨大的贡献。秦始皇所有政绩中①________。秦始皇沙丘病故之后,李斯更是肩负着维系帝国的重大责任。李斯后来违心地接受了赵高篡改始皇遗诏的政变。在利益的权衡之中,他同意了赵高的阴谋,保住了自己的相位。但是,伴随着赵高日益嚣张的权势,李斯最终还是惨死在赵高的屠刀之下。李斯虽然想保住大秦帝国,想保住自己的相位,但是,最终②_______。这是李斯的悲剧!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将会面临着一场考验。所有考验的本质其实只有一条:③________。我们所说的每个人,毫无例外也包括了政治家。李斯作为秦帝国的丞相,逾越一个政治家的底线,导致了赵高阴谋的得逞,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选择应该选择的是勇敢,选择不该选择的是怯懦,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愚蠢,放弃该放弃的是睿智。李斯如果能够坚守“奉主之诏,听天之命”的原则,不放弃一个政治家的道德底线,他会走到被杀这一步吗?王立群《政治家的道德底线——谈李斯之死》有删节1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习主席多次强调“合作”的重要意义,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合作新辉煌。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C.科学家已经建造了大型“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奇异物质。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与妻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时隔100多年,重读《与妻书》,仍然让人①_______________,这种力量来源于真情实感和文学品位。被称为“百年情书”、写出了从“吾至爱汝”到“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的心路历程的《与妻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接地气、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原来英雄也和普通人一样,在面对儿女之情和革命豪情的抉择时也会纠结;但纠结后他们不愿②_______________,甘愿兼济天下,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文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留白。《与妻书》不只是情书,更是“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的时代缩影,是引导读者主动反思历史的媒介与契机——关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关于辛亥革命,关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种种实践……这类革命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软历史”,③_______________地塑造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心理,涵养着读者的历史使命与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青少年难道不更应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使命?《与妻书》提供了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的思路——减一些过分拔高,少一点大面积“灌输”,多一分以事实启发人。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了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于2021年去世。一百多年的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可能就要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将确定表述误为不确定。由材料二第2段“同时,若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伟大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可知,原文说的是“必须”而非“可能”。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更需要将理论转化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张冠李戴。由材料一第3段“资本批判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构,更需要将其转化为变革资本社会的实践。但变革资本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相反,它充满艰难和坎坷”可知,是“资本批判”转化为“变革资本社会”的实践。C项,“证明了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仍然不可超越”范围扩大。由材料一第4段“在此意义上,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可知,选项范围扩大。D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衰落的直接原因”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2段“环顾当今世界,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历史性衰落。政治极化、贫富分化及各种社会认同危机不断引发混乱与动荡,全球治理面临系统性危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可知,选项说法强加因果。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项和D项强调实践性,属于材料一主体部分的观点;B项强调人民性。三项均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根据材料二第1段首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可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材料二的主旨,故C项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4.答案:(1)首先交代写作对象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进而论述了恩格斯对资本批判的理论构建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探索;(3)最后论述了恩格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由第1、2段可知,材料首先交代了写作对象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由第3段“资本批判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构……它充满艰难和坎坷。为此,恩格斯特别重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方式和途径问题”可知,第3段论述了恩格斯对资本批判的理论构建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探索;根据第4段“恩格斯去世后,资本主义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状况可以看作是恩格斯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深远的后续效应”和第5段可知,第4、5两段论述了恩格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5.答案:(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的继承和发展。(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国和影响世界双向推进的科学理论。(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的继承和发展。由材料二第1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引领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从而成为引领中国与影响世界双向推进的科学理论”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国和影响世界双向推进的科学理论。由材料二第2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航船指明方向”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6.答案:B解析:“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夸张地点明……”错误。文章只是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引出要写的内容,并没有夸张。7.答案:B解析:“点明了它们的不同之处”错误。文中“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强调它们的相同之处,没有点明它们的不同之处。8.答案:①形象生动,“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②醒目,既点出了地点,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读者以指引。③揭示了主要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费美之情。解析: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首先看标题本身的特点和内容。“灵魂”是抽象的不可见的,“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在福州”点明了地点,“遇见杰出的灵魂”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中传达出的情感。“杰出”是对福州名人的高度评价,体现他们的影响和历史功绩之大,“遇见杰出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9.答案:①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②不畏牺牲,忧国忧民。③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解析:“中国之心”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可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内涵。由“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人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严复作为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可知,文章列举的沈葆桢和严复等人,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由“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从容就义”可知,不畏牺牲,忧国忧民。由“林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他开启了杭州现代教育的先河”可知,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10.答案:B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臣斯愿得一见”是主谓句,“臣斯”是主语,“见”是谓语,“前进道愚计”省略了主语,是另一个句子的谓语和宾语,故应在B处断开。“前进道愚计”省略主语,“前进”“道”是连续的两个动作,“愚计”是宾语,故应在E处断开。“退就菹戮”省略主语,“就菹戮”是动宾结构,故应在G处断开。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意思相同,均指袭击”错误。“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的“袭”指沿袭;“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的“袭”指袭击。两者意思不同。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李斯认为,韩国反复无常,辗转难测,天下怨之”错,这不是李斯的观点;“攻打韩国”张冠李戴,由原文“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可知,调兵遣将攻打的不是韩国,而是楚国。13.答案:(1)从前秦、韩两国合力齐心,因为不互相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国家敢来侵犯。(2)如果不听从我的计策,那么韩国的祸患一定要发生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昔:从前。勠力:合力。莫:没有人、没有国家。(2)听:听从。必:一定。构:形成。14.答案:①事秦: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②背秦:国迫而地侵,兵弱至今。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1段内容可知,韩国对秦政策主要是事秦和背秦两种。事秦:由“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可知,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背秦:由“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可知,国迫而地侵,兵弱至今。【参考译文】从前秦、韩两国合力齐心,因为不互相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国家敢来侵犯。像这样已经好几代了。以前五国诸侯曾经互相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韩国,秦国派出了军队来援救韩国。韩国地处中原,土地还不到一千里,但它之所以能在天下与各诸侯国并起并坐,君臣都得到保全,是因为它世世代代都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作用啊。过去五个诸侯国一起来攻打秦国,韩国反而联合诸侯,并充当先锋。各诸侯国因为士卒困乏,力量耗尽,没有办法,只好退兵。后来杜仓做了秦国的宰相,调兵遣将来报各诸侯国的仇,秦军首先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对此十分焦虑,说:“韩国认为秦国是不义的,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共同危害天下各国。后来又背叛了秦国,率先成为先锋来攻打函谷关,韩国就是一个地处中原、反复无常、变化莫测的国家。”各诸侯国就一起割取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座城池来向秦国谢罪,因此解除了秦军进攻的威胁。可见韩国曾经背叛秦国才一次,国家便受到威胁,国土便遭到侵夺,兵力衰弱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赵国想聚集士兵,(突然)向秦国发起进攻,派人来韩国借路,说是要去攻打秦国,但他们势必先经过韩国然后才进攻秦国。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受寒。”现在秦王派遣我李斯来到韩国却不能见到大王,我怕您身边的大臣又要沿袭过去奸臣的计策,使韩国再次有丧失领土的祸患。臣李斯如果不能见到大王,请让我回去禀报,那么秦、韩两国的邦交一定要断绝了。臣李斯希望能见大王一面,到您面前陈说一下我愚拙的计谋,然后退出来接受碎尸的刑罚,希望大王把我的这个要求放在心上。现在把我杀死在韩国,那么大王不能够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从我的计策,那么韩国的祸患一定要发生了。秦国如果出兵而不再停止前进,那么韩国的政权就令人担心了。(等到)臣李斯暴尸在韩国的街头,那么即使想考虑我这贱臣的愚拙忠诚的计谋,也不可能了。等到边境残破,国都坚守,战鼓、战铃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然后才采用我李斯的计谋,那就晚了。况且韩国的兵力,各诸侯国早已熟知,现在却又背叛了强大的秦国。韩国如果抛弃了城邑,又让军队打了败仗,那么在内部造反的叛军一定会袭取城邑了。大小城邑都陷落了,那么民众就流散了,民众流散,那就没有军队了。韩国如果坚守城邑,那么秦国一定会派遣军队来包围大王的一座大城,使它的道路不能通行,那么它的困难就是必然的事了,即使出谋划策,那形势也无法挽救,大王身边的大臣们的计策根本没用,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如果我李斯说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希望大王能够让我侥幸地在您面前把话说完,才交给狱吏处死也不迟。现在我这出使的大臣都不能和大王对话,那么韩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得而知了。那秦国就一定会在解除赵国的祸患后,把兵力转移到韩国,希望大王能再次审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才给我判决。15.答案:A解析: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故选:A。16.答案: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解析: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结合,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使用汉代窦宪大破匈奴,刻石而还的典故,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得胜而归的心情。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17.答案:(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逐、窃、幼、谨、礼。18.答案:B解析:A项表示“强调”,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讽刺或反语。19.答案:1.都有李斯的一份功劳2.连自己的生命也保不住(连性命都保不住)3.坚守底线还是放弃底线解析:根据第一段中李斯“辅佐”“巨大贡献”等行为和“更是”这个副词,可以推出李斯为大秦作出了巨大的“功劳”。根据第二段“李斯最终还是惨死在赵高的屠刀之下”信息和横线之前“但是,最终”等转折得出的结果,可以推出“性命都保不住”的信息。第3处横线要填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物理个性化辅导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演练
- 《Communication Workshop 1》教案七年级上册初中英语
-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 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 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加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B卷)
- 快递店铺转让合同协议
- 员工协议安全合同协议
- 欠款分割协议书范本
-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
- 二次函数的实践与探索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双方私下领养孩子协议书
- 轨压阀打开故障原因
- 风力发电收购协议书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JT-T-1227-2018滚装船汽车理货作业规程
-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研究
-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范本
- 个人拍摄合同范本
- 《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预警体系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