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九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I)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单

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单问

题。

教学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课时划分:3课时左右

统计...........................2课时左右

制作贺卡......................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lo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

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

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

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

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下向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

198515901995203

眼1430323437

2322212D

完成下面两个统计图。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人n/0入臬地区域使人u统计国

I

5c.

3C

20

1C

o------

198519901995*2000—病

人R/K人某地旦乡村人。见计四

I

30

X)

10

°1985'一海方书而*20004*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

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

并的?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某地区域.乡人口统计图

口城慎

人就/万人二乡H

1985199019952000耳石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哪年城铁人口艇靛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谈多?哪年最少?

(3)哪耳威乡人口总数最多?哪耳靛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稳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第二课时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

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中乙两个停车,当车和j今别t历;比绽$十芟小3下.

年国d年大安年货车

V281264

J2A1O73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匚口中冷年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稳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106页做一做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课题: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问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

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

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

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

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

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

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一一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

案的意识c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

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课时划分:3课时

沏茶问题....................1课时左右

烙饼问题......................1课时左右

“田忌赛马〃....................1课时左右

第一节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

数学优化思想。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

题,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良好意

识,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

教具、学具准备:

六张沏茶工序卡纸片(假设干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游戏导入

试一试,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教师点评,引出“同时”

二、活动体验,设计方案

1、自学例2思考下面问题

(1)沏茶需要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2)沏茶的工序这么多,哪些事情要先做?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你打算怎

么做?

2、设计方案

(1)在小组内拿出信封里的工序卡纸片摆一摆,设计出一种尽快让客人喝上

茶的方案,并计算出整个过程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

(3)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请学生用工序卡纸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4)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案。

(5)添画箭头,完成流程图。

(6)小结:做一件事情,在考虑好先后顺序的根底上,用同时来做几件事的

方法,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二、深化理解,稳固拓展

1、稳固练习

过渡语:小明的妈妈送李阿姨出门了,小明的肚子“咕咕"叫起来,于是,

小明想露i手,尽快将饭烧好,让妈妈回来吃上可口的、热乎乎的饭菜。

洗电饭煲:1分钟……洗米:2分钟……煮饭:20分钟

烧青菜:3分钟……烧鱼:9分钟……烧汤:5分钟

想一想:小明应该怎样合理安排以上事情,尽快将饭烧好?

2、在上一题的根底上,添加信息“烧肉8分钟”,拓展延伸。

3、总结:生活中,学习中可以采用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安排时间。

四、举例生活,提升“合理’

1、想一想生活中、学习中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

2、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1)、芳芳衣袋里装着一本?脑筋急转弯?,放学后在车站坐着等车时拿出来

看,

(2)、晨炼时,军军边跑步边背英语单词。

(3)、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4)、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蜘蛛仅>>。

3、在学习交流的根底上,教师归纳总结:有时几件事情可以同时做,有时却

不可以,所以我们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一定要讲究科学。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和小明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

谈谈自己的收获?

2、做导学练案“自我测评〃

六、板书设U

沏茶问题

洗水壶(1分)一接水(1分)f烧水(8分)一沏茶(I分)共11分

I

洗茶杯

找茶叶

第二课时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H3页的例题1和例题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

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

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

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

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

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拟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

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

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

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

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

的方案比拟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

以同时做?

比拟: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稳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第三课时课题:出忌赛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

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田忌本场

胜哲

第一上等下等齐王

场马马

第二中等上等田忌

场马马

第三下等中等田忌

场马马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出忌所

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

唯•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稳固新知

1、数学游戏:

A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

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

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那么

B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

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

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

2022年下学期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方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C1702有学生53人,本班学生中优秀生约有15人左右,中下生约7人左右,中

等生占大局部。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

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

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但本班大局

部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型新颖的问题,不懂去寻找正确的方法

解决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出

第川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公顷与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

4、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一优化复习目的、意义:

三、复习目的、意义:

1、复习总目的: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进一步稳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本册教材总的要求:

(I)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认识自然数,掌握卜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

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

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

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00公顷,会进行一些有关面积单位的简单计算。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拟角的

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的特征。

(7)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条形统

计羽答复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

的能力。

四、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五、课时安排:

多位数的认识3课时

乘法和除法3课时

空间与图形2课时

统计1课时

综合练习3课时

六、复习措施:

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认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

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

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

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稳固知识。说,对于

练习中有美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

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拟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稳

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

能力,了解学生的缺乏,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

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稳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到达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制订人:楚娟

2022年1月4日

第八单元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

一步稳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空间观念、统

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

学目标。

课时划分:5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乘法和除法------------------------2课时左右

空间和图形------------------------1课时左右

统计------------------------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课题:”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的第1—4题;教科书第121页练习二

十一的第1题、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稳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

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

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翻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

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

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拟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

2674002000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一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9000000470000002022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

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1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016500100350020O53002025C9200O2509000

63096070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题。

第二课时课题:“乘法〃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18页的第5、8题,教科书的第121页练习二

十一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稳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

能灵活应用因数和根的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

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乘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

2、翻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130X5=2X380=150X6=18X3=23X4=7X13=460X

2=7X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9X103%720X12心315X72弋408X18〜209X292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15X39=585150X39=15X

390二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245X27=530X48=509X50=802X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

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总复习9.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题。

第三课时课题:”除法〃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第6—10题,教科书的第121、122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稳固所学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

能灵活应用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

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除法笔算的方法,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除法〃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除法。

2、翻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4-60=360・40二2404-60=800・40=

4204-60=544-3=604-30=2504-50=72004-

90二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处543+902350・68%455・70处

678+80p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商。

792+24=333964-12=1584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948-38=2496・47=43254-48=3276—84二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

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板书:路程・时间二速度

3)总复习10o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o

第四课时课题:“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11、12题,教科书的第122、123页练

习二H^一的第9、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

网络。

5、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翻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