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469第一章检测技术基础 229261.1检测技术概述 2159031.1.1检测原理 3186871.1.2检测技术分类 321362第二章传感器技术 4140961.1.3传感器定义及作用 4140201.1.4传感器分类 4239841.1.5传感器特性 4178621.1.6温度传感器 4189801.1.7压力传感器 4198681.1.8湿度传感器 4322971.1.9流量传感器 5137141.1.10位移传感器 516261.1.11速度传感器 5308241.1.12加速度传感器 522718第三章自动化仪表原理 5105401.1.13传感器 6257981.1.14转换器 6265531.1.15显示器 6185051.1.16控制器 62643第四章自动化仪表系统 7310311.1.17概述 7115111.1.18检测环节 7292151.1.19传输环节 772581.1.20控制环节 781321.1.21执行环节 84241.1.22报警环节 8671.1.23设计原则 875611.1.24设计内容 8104071.1.25应用领域 95103第五章信号处理与转换技术 9194181.1.26概述 960801.1.27信号分类 9302871.1.28信号处理方法 9318271.1.29概述 1030391.1.30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1093091.1.31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10168161.1.32信号转换技术在自动化仪表中的应用 1016578第六章自动控制系统 11235761.1.33定义与分类 11100801.1.34基本组成 11309421.1.35功能指标 1122621.1.36PID控制 12123611.1.37模糊控制 12178691.1.38神经网络控制 12276101.1.39自适应控制 12264551.1.40预测控制 121959第七章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1369941.1.41概念 13152751.1.42发展历程 13238081.1.43技术特点 13298391.1.44CAN总线 13294821.1.45Profibus总线 14163051.1.46Modbus总线 14308541.1.47HART总线 14195761.1.48LonWorks总线 142113第八章仪表系统调试与维护 14218151.1.49调试目的 14142941.1.50调试内容 1551591.1.51调试步骤 1542491.1.52调试注意事项 15197831.1.53维护目的 1537421.1.54维护内容 15317781.1.55维护步骤 1661241.1.56维护注意事项 1627842第九章仪表故障诊断与处理 16138401.1.57概述 163581.1.58仪表故障诊断基本原则 16280511.1.59仪表故障诊断常用方法 17129761.1.60仪表故障诊断流程 17107231.1.61传感器故障处理 1716281.1.62执行器故障处理 17106621.1.63转换器故障处理 17227401.1.64显示仪表故障处理 18303621.1.65控制系统故障处理 1830730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834291.1.66产业发展前景 19170271.1.67挑战 19第一章检测技术基础1.1检测技术概述检测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它通过特定的传感器、仪器和设备,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测量和控制。检测技术具有准确性、快速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的特点,为各类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工到自动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第二节检测原理与分类1.1.1检测原理检测原理是指将被测量对象的某种特性转换为可观测的信号,并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到被测量对象的状态、参数等信息的过程。常见的检测原理包括:(1)物理原理:利用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将被测量对象的特性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等。(2)化学原理: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将被测量对象的特性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等。(3)生物原理: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分子的特性,将被测量对象的特性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等。(4)统计原理: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到被测量对象的特性。1.1.2检测技术分类(1)按照检测对象分类:(1)物理量检测:如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2)化学量检测:如浓度、成分、酸碱度等。(3)生物量检测:如细菌、病毒、蛋白质、基因等。(2)按照检测方法分类:(1)接触式检测:直接接触被测对象进行检测。(2)非接触式检测:通过一定距离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3)在线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实时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4)离线检测:在非生产过程中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3)按照检测设备分类:(1)传感器:将被测量对象的特性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等。(2)仪表: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和记录。(3)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号对被测对象进行自动控制。通过以上对检测技术原理与分类的阐述,可以看出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将更加完善,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章传感器技术第一节传感器概述1.1.3传感器定义及作用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它是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着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关键作用。传感器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1.4传感器分类传感器按照被测量的物理量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1.1.5传感器特性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包括: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分辨率、滞后等。这些特性决定了传感器的功能和适用范围。第二节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1.1.6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红外传感器等。其中,热电偶和热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温度测量,红外传感器则主要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1.1.7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测量压力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力敏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1.1.8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测量湿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等。湿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空调、气象、农业等领域。1.1.9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是测量流体流量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磁流量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涡街流量传感器等。流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等领域。1.1.10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是测量位移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磁电式位移传感器等。位移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1.1.11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是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磁式速度传感器、光电式速度传感器等。速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1.1.12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力敏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振动分析、运动控制、导航等领域。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将不断进步,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自动化仪表原理第一节自动化仪表概述自动化仪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检测、转换、显示、控制等功能,为生产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自动化仪表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转换器、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协作,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自动化仪表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自动化仪表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和占地面积,提高了系统的紧凑性。(2)精度高:自动化仪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3)灵活性:自动化仪表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生产环境,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生产线的需求。(4)可靠性:自动化仪表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工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5)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表逐渐实现智能化,具备故障诊断、远程监控等功能。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1.1.13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化仪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检测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信号。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感测元件:感测元件是传感器的基础部分,它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感受被测物理量的变化。(2)信号转换:感测元件将感受到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等。(3)信号放大: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传感器内部通常设有信号放大电路。(4)信号输出:经过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仪表的下一级处理模块。1.1.14转换器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如420mA、010V等。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信号调理:转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线性化等处理,使其满足标准信号的要求。(2)信号转换:转换器将调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1.1.15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仪表的测量结果,其工作原理如下:(1)信号接收:显示器接收转换器输出的标准信号。(2)信号处理:显示器内部对标准信号进行处理,如计算、报警等。(3)显示输出:显示器将处理后的结果以数字、图形等形式显示出来。1.1.16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仪表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信号接收:控制器接收传感器和显示器的信号。(2)控制算法:控制器内部采用PID、模糊控制等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3)控制输出:控制器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调节。第四章自动化仪表系统第一节自动化仪表系统的构成1.1.17概述自动化仪表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检测、控制、报警等环节,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自动化仪表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检测环节(2)传输环节(3)控制环节(4)执行环节(5)报警环节1.1.18检测环节检测环节是自动化仪表系统的首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获取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等信息。检测环节主要包括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1)传感器:将非电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变送器: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1.1.19传输环节传输环节负责将检测环节获取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环节。传输环节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1)有线传输:通过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信号传输。(2)无线传输: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1.1.20控制环节控制环节是自动化仪表系统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检测环节获取的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调节。控制环节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1)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控制指令。(2)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调节。1.1.21执行环节执行环节是自动化仪表系统的输出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环节的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执行环节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执行器,如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1.1.22报警环节报警环节是自动化仪表系统的安全保障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提示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报警环节主要包括报警器、显示屏等设备。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1.23设计原则(1)实用性:自动化仪表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生产实际需求,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高效。(2)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安全运行。(3)可靠性:自动化仪表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4)经济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1.1.24设计内容(1)系统总体设计:确定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等。(2)传感器选型: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3)控制器设计:根据控制策略,设计合适的控制器。(4)执行器选型:根据控制指令,选择合适的执行器。(5)传输环节设计:根据信号传输距离、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6)报警环节设计: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需求,设计合适的报警系统。1.1.25应用领域(1)工业生产:自动化仪表系统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农业生产:自动化仪表系统在农业灌溉、温室种植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城市基础设施:自动化仪表系统在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环保监测:自动化仪表系统在环境监测、污染源治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5)医疗卫生:自动化仪表系统在医疗设备、实验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第五章信号处理与转换技术第一节信号处理基础1.1.26概述信号处理是自动化仪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滤波、变换、估计等操作,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的信号转换和仪表控制提供基础。1.1.27信号分类(1)按照信号的性质分类:(1)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时间信号,如温度、压力等。(2)数字信号:离散的时间信号,如计算机处理的信号。(2)按照信号的维度分类:(1)一维信号:一个自变量的信号,如时间序列。(2)多维信号:具有多个自变量的信号,如图像、音频等。1.1.28信号处理方法(1)滤波: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于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滤波器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两大类。(2)变换:变换是对信号进行数学变换,以便于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变换方法有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3)估计:估计是根据已知信号的部分信息,推断未知信号的方法。常见的估计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4)分析:分析是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参数估计的过程。常见的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第二节信号转换技术1.1.29概述信号转换技术是将一种信号转换为另一种信号的过程。在自动化仪表领域,信号转换技术主要涉及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1.1.30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1)采样:采样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采样过程中,需要确定采样频率,以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2)量化:量化是将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量化过程中,需要确定量化位数,以满足信号精度的要求。(3)编码:编码是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代码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自然二进制编码、补码编码等。1.1.31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1)数模转换器(DAC):数模转换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关键部件。DAC的工作原理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2)滤波器:在DAC输出端,通常需要加入滤波器,以消除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谐波和噪声,提高信号的平滑度和准确性。(3)放大器:放大器用于放大转换后的模拟信号,以满足仪表输出信号的要求。1.1.32信号转换技术在自动化仪表中的应用(1)信号调理:信号调理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隔离等操作,以满足后续信号处理和转换的需要。(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信号转换技术,将各种物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计算机处理和分析。(3)控制输出:控制输出系统通过信号转换技术,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4)通信接口:信号转换技术在通信接口中起到关键作用,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号匹配和传输。第六章自动控制系统第一节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33定义与分类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使其达到预定的功能指标。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开环控制系统:系统输出量不直接反馈到输入端,控制作用仅取决于输入信号,如简单的人工控制器、程序控制系统等。(2)闭环控制系统:系统输出量通过反馈环节返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形成偏差信号,再经过控制器进行调节,如常见的PID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等。(3)复合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相结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功能指标。1.1.34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1)被控对象:需要控制的物理系统或设备,如电机、锅炉等。(2)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核心部分,如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3)反馈环节:将系统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形成闭环控制,如传感器、变送器等。(4)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实际操作,如电机驱动器、阀门等。1.1.35功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稳定性: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后,能够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2)精确性:系统输出量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大小。(3)响应速度: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4)调节能力: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适应能力。第二节常用自动控制策略1.1.36PID控制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它通过对偏差信号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实现系统的调节和控制。PID控制器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易于实现。(2)调节功能好,适用范围广。(3)参数调整方便,易于优化。1.1.37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它通过模糊化处理输入信号,建立模糊规则库,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适用于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系统。(2)控制规则易于理解,便于专家经验的应用。(3)调节功能好,鲁棒性强。1.1.38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自适应能力强,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2)学习能力强,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调整控制参数。(3)泛化能力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1.1.39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的控制策略。它能够使系统在不确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功能。自适应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适应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2)控制功能稳定,鲁棒性强。(3)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1.1.40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策略。它通过对系统未来状态的预测,优化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预测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控制功能优越,能够满足高功能指标要求。(2)对模型精度要求较低,适用于非线性系统。(3)调节速度快,实时性好。第七章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第一节工业现场总线概述1.1.41概念工业现场总线(IndustrialField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它将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与控制室内的监控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控制。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具有高度集成、可靠性高、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1.1.42发展历程工业现场总线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在我国,工业现场总线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1.1.43技术特点(1)高度集成:工业现场总线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减少了布线,降低了系统复杂度。(2)可靠性高:工业现场总线采用冗余通信机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3)实时性强:工业现场总线能够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4)抗干扰能力强:工业现场总线采用专用通信协议和抗干扰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第二节常用工业现场总线技术1.1.44CAN总线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总线是一种基于消息优先级的通信网络,具有高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CAN总线主要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多节点通信,通信距离可达1km。(2)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多种传输介质。(3)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1.1.45Profibus总线Profibus(ProcessFieldbus)总线是一种国际标准化的现场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和工厂自动化领域。Profibus总线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多种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2Mbps。(2)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3)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互换性。1.1.46Modbus总线Modbus总线是一种简单、易用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Modbus总线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主从式通信,通信速率可达1Mbps。(2)采用ASCII或RTU编码,易于实现。(3)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1.1.47HART总线HART(HighwayAddressableRemoteTransducer)总线是一种基于贝尔202电话线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HART总线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模拟和数字信号传输。(2)通信速率可达1200bps。(3)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1.1.48LonWorks总线LonWorks总线是一种基于LonTalk协议的现场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楼宇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等领域。LonWorks总线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多种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25Mbps。(2)采用自由拓扑结构,易于扩展。(3)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互换性。第八章仪表系统调试与维护第一节仪表系统调试1.1.49调试目的仪表系统调试旨在验证仪表设备及其相关系统的功能、功能和可靠性,保证其满足工艺和生产要求。通过调试,及时发觉并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为仪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1.1.50调试内容(1)仪表设备调试:包括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设备的调试,保证其输出信号准确、可靠。(2)信号传输调试:检查信号传输线路的连通性、抗干扰性,保证信号传输稳定。(3)控制系统调试:包括PLC、DCS等控制系统的调试,保证其控制逻辑正确、运行稳定。(4)监控系统调试:检查监控设备的显示、报警等功能,保证监控效果良好。(5)通信系统调试:包括串口、网络等通信接口的调试,保证数据传输正常。1.1.51调试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调试工具、设备是否齐全,确认调试方案和调试流程。(2)设备调试:按照设备调试要求,逐个进行调试。(3)信号传输调试:检查信号传输线路,保证信号传输正常。(4)控制系统调试:根据控制逻辑,逐步进行调试。(5)监控系统调试:检查监控设备,保证显示、报警等功能正常。(6)通信系统调试:测试通信接口,保证数据传输无误。1.1.52调试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调试规程,保证调试过程安全、可靠。(2)记录调试数据,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3)对调试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二节仪表系统维护1.1.53维护目的仪表系统维护旨在保证仪表设备及其相关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保障生产安全。1.1.54维护内容(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仪表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信号传输线路维护:检查信号传输线路,防止线路老化、破损,保证信号传输稳定。(3)控制系统维护:定期对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升级,保证控制逻辑正确、运行稳定。(4)监控系统维护:检查监控设备,保证显示、报警等功能正常。(5)通信系统维护:检查通信接口,保证数据传输正常。1.1.55维护步骤(1)设备维护:定期对仪表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更换损坏部件。(2)信号传输线路维护:检查信号传输线路,修复破损部分,防止线路老化。(3)控制系统维护:对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升级,优化控制逻辑。(4)监控系统维护:检查监控设备,修复故障,保证正常运行。(5)通信系统维护:检查通信接口,排除故障,保证数据传输正常。1.1.56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维护规程,保证维护过程安全、可靠。(2)记录维护数据,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3)对维护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九章仪表故障诊断与处理第一节仪表故障诊断方法1.1.57概述仪表故障诊断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仪表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诊断流程。1.1.58仪表故障诊断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诊断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2)系统性原则:将仪表故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分析故障原因和影响因素,保证诊断结果的全面性。(3)动态性原则:在诊断过程中,要关注仪表故障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诊断策略。1.1.59仪表故障诊断常用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仪表的外观、运行状态等,初步判断故障原因。(2)询问法:向操作人员了解仪表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和过程,为诊断提供线索。(3)测量法:利用仪表测试设备对仪表进行功能测试,找出故障点。(4)分析法:根据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5)比较法:通过对比正常仪表与故障仪表的功能参数,找出故障原因。1.1.60仪表故障诊断流程(1)故障现象调查: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等,为诊断提供基础信息。(2)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3)故障点定位:通过测量、观察等方法,找出故障点。(4)故障处理: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故障总结:对故障原因和处理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故障的预防提供借鉴。第二节常见仪表故障处理1.1.61传感器故障处理(1)检查传感器外观,排除因外部因素导致的故障。(2)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判断传感器是否损坏。(3)检查传感器连接线路,排除线路故障。(4)更换损坏的传感器,进行校准和调试。1.1.62执行器故障处理(1)检查执行器外观,排除因外部因素导致的故障。(2)测量执行器输入信号,判断执行器是否损坏。(3)检查执行器连接线路,排除线路故障。(4)更换损坏的执行器,进行校准和调试。1.1.63转换器故障处理(1)检查转换器外观,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2 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四制2024
- 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化2025年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报告
- 2025年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法规研究报告
- 物流行业变革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物流行业物流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报告
-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
- 2025年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投资风险控制与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海洋能发电2025:技术创新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报告
- Module7 Unit2说课稿2025-2026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实体招商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增强现实领域的预研报告
- 气候变化与健康课件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招聘社区工作者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器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肺结核课件完整版本
-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学生版)
-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 船员培训体系与技能提升研究-洞察阐释
- 知名地产集团设计管理执行手册
-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8章大学生求职应试技巧
-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