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工作报告撰写手册TOC\o"1-2"\h\u22490第一章:总论 3303841.1工作报告概述 3216331.1.1报告定义与目的 395371.1.2报告内容与结构 3268421.1工作报告概述 3243721.2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3206472.1农业生产情况 3304602.2农业结构调整 4274872.3农业现代化进程 445423.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99773.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4218743.3农村金融改革 4107514.1农村基础设施 4197414.2农村公共服务 4326084.3农村社会保障 4235404.3.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229284.3.2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477754.3.3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286704.3.4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205244.3.5助力乡村振兴 520714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 5188254.3.6现状分析 548854.3.7调整方向 5287784.3.8政策建议 5281424.3.9现状分析 5108914.3.10发展路径 6133494.3.11政策建议 6318004.3.12现状分析 6194004.3.13建设重点 688184.3.14政策建议 722613第三章:农民增收 7110604.3.15概述 7118884.3.16农民收入来源构成 7258244.3.17农民收入变化趋势 797484.3.18概述 815674.3.19增收途径 8182954.3.20政策建议 8147774.3.21概述 8286724.3.2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9220654.3.2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9143364.3.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91824第四章:农村改革 9263754.3.25改革背景 978554.3.26改革目标 9297094.3.27改革措施 10142424.3.28改革背景 10142844.3.29改革目标 10216964.3.30改革措施 10273884.3.31改革背景 10206564.3.32改革目标 1159644.3.33改革措施 1118813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164814.3.34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11197954.3.35农村教育发展策略 117054.3.36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1313034.3.37农村卫生发展策略 12265494.3.38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1243794.3.39农村文化发展策略 1214023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2151974.3.40背景与意义 12315514.3.41保护措施 1318814.3.42治理目标 1386374.3.43治理措施 13288454.3.44发展现状 13232834.3.45发展措施 1417037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4218704.3.46扶贫政策概述 14186674.3.47主要扶贫政策 1437204.3.48扶贫措施 15123224.3.49脱贫攻坚目标 15153444.3.50脱贫攻坚任务 15120014.3.51成果巩固目标 1567674.3.52成果巩固措施 1513401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650694.3.53概述 16258624.3.54组织架构 16320164.3.55工作职责 16170284.3.56建设措施 16305614.3.57概述 17325934.3.58民主选举 1744394.3.59民主决策 17177804.3.60民主管理 17295714.3.61民主监督 17121114.3.62概述 17313434.3.63廉洁自律 17277004.3.64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17290324.3.65建立健全防腐机制 1757484.3.66加强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 1831949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 18120244.3.67现状分析 18306594.3.68治理措施 1847834.3.69现状分析 18267374.3.70化解措施 1882724.3.71现状分析 1918414.3.72建设措施 1914656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9308244.3.73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19242254.3.74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955894.3.75城乡融合发展 19296464.3.76挑战 20193504.3.77机遇 20148064.3.78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20282234.3.79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0296204.3.8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32184.3.81深化农村改革 21第一章:总论1.1工作报告概述1.1.1报告定义与目的三农工作报告是一份全面反映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情况的官方文件。本报告旨在梳理过去一年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未来工作方向,为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提供依据。1.1.2报告内容与结构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总论、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村社会事业。总论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报告概述、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以下为报告内容结构:(1)总论1.1工作报告概述1.2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2)农业发展2.1农业生产情况2.2农业结构调整2.3农业现代化进程(3)农村改革3.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3农村金融改革(4)农村社会事业4.1农村基础设施4.2农村公共服务4.3农村社会保障第二节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4.3.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粮食生产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4.3.2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三农工作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4.3.3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农工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4.3.4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农工作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村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可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3.5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发挥农村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3.6现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农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科技含量不高。4.3.7调整方向(1)优化作物布局,提高粮食产能。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配置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能。(2)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发展绿色农业,保障生态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3.8政策建议(1)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业。(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3)优化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附加值。第二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3.9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间协同度不高;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资金支持不足。4.3.10发展路径(1)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2)推进农村产业布局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保障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满足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需求。(4)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益。推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4.3.11政策建议(1)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资源优化配置。(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环境。(3)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第三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3.12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建设水平较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4.3.13建设重点(1)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条件,提高农村交通便捷程度。(2)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需求,提高农村供电质量。(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3.14政策建议(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源。(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水平。(3)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摸索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章:农民增收第一节农民收入来源分析4.3.15概述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节主要从农民收入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农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4.3.16农民收入来源构成(1)种植业收入: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销售收入。(2)养殖业收入:包括家禽、家畜、水产等养殖业的销售收入。(3)农业服务业收入:包括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服务业的收入。(4)非农产业收入:包括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非农产业的收入。(5)转移性收入:包括政策性补贴、社会保障、财产性收入等。4.3.17农民收入变化趋势(1)种植业收入: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的提升,种植业的产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收入波动较大。(2)养殖业收入:养殖业收入波动较大,受市场价格、疫病、政策等因素影响。(3)农业服务业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收入逐步增加,但整体规模较小。(4)非农产业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非农产业收入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5)转移性收入:政策性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第二节增收途径与政策4.3.18概述本节主要从政策、产业、市场、技术等方面探讨农民增收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4.3.19增收途径(1)政策支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2)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3)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拓宽农民销售渠道。(4)技术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5)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4.3.20政策建议(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标准,保证农民政策性收入稳定增长。(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4)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5)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第三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21概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4.3.2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逐年扩大,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2)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短期、季节性为主,稳定性较低。(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技能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4.3.2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1)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信息不对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3)社会保障缺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易受到侵犯。4.3.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素质。(2)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的权益。(4)加强劳动权益保障,维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第四章:农村改革第一节土地制度改革4.3.25改革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现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成为新时代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4.3.26改革目标(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率。(2)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民增收。(3)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4.3.27改革措施(1)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2)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创新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5)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4.3.28改革背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财产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当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权益不明确、交易不活跃等。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明晰产权,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3.29改革目标(1)明晰农村产权,保障农民财产权益。(2)促进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4)增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4.3.30改革措施(1)完善农村产权登记制度,明确产权归属,保障农民权益。(2)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产权流转和交易。(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4)加强农村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第三节农村金融改革4.3.31改革背景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服务不足、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等。4.3.32改革目标(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2)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3)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降低金融风险。(4)推动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4.3.33改革措施(1)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3)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4)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5)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稳定运行。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一节农村教育4.3.34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师资队伍逐步壮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4.3.35农村教育发展策略(1)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学校硬件水平,保障教育教学需求。(2)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3)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农村学生全面发展。(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助力农村产业升级。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第二节农村卫生4.3.36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4.3.37农村卫生发展策略(1)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2)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效率。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4)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节农村文化4.3.38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市场逐渐繁荣。4.3.39农村文化发展策略(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保障农村文化活动需求。(2)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3)培育农村文化人才,提升农村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发展。(4)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有序发展。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4.3.40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4.3.41保护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边界,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2)强化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4)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农村环境治理4.3.42治理目标农村环境治理旨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村容村貌整洁度等。4.3.43治理措施(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2)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环境。(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功能。第三节生态农业发展4.3.44发展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民环保意识不足等。4.3.45发展措施(1)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需求,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大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建立生态农业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民利益。(4)加强生态农业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5)提升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第一节扶贫政策与措施4.3.46扶贫政策概述农村扶贫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乡村振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旨在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4.3.47主要扶贫政策(1)财政扶贫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金融扶贫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优惠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贫困人口的融资成本。(3)产业扶贫政策: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4)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5)健康扶贫政策: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4.3.48扶贫措施(1)实施精准扶贫:以贫困人口为核心,精确识别贫困原因,因户施策,保证扶贫政策精准发力。(2)推进扶贫项目:加大扶贫项目投入,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3)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高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保证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第二节脱贫攻坚任务4.3.49脱贫攻坚目标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4.3.50脱贫攻坚任务(1)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通过发展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多种途径,保证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3)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证生态安全。第三节脱贫成果巩固4.3.51成果巩固目标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人口返贫。4.3.52成果巩固措施(1)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觉返贫风险,采取措施防止返贫。(2)持续发展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3)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促进其稳定就业,增加收入。(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5)深化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推动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节村级组织建设4.3.53概述村级组织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3.54组织架构(1)村组织:村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负责全村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2)村委会:村委会是村级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3)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组织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4.3.55工作职责(1)村组织:负责全村的建设、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全村经济社会发展。(2)村委会:负责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落实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3)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保障村民合法权益。4.3.56建设措施(1)加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负责人。(2)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提高村组干部素质。(3)加强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4)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第二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3.57概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3.58民主选举(1)依法进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保障村民选举权。(2)严肃选举纪律,防止选举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4.3.59民主决策(1)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2)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保障村民参与决策的权利。4.3.60民主管理(1)加强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2)加强村务监督,落实村务公开制度。4.3.61民主监督(1)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发挥监督作用。(2)加强对村级组织工作的监督,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第三节基层风廉政建设4.3.62概述基层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3.63廉洁自律(1)加强风廉政教育,提高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2)严格执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廉洁自律规定。4.3.64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1)严肃查处发生在基层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的纪律。(2)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4.3.65建立健全防腐机制(1)建立健全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2)加强对基层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腐败现象发生。4.3.66加强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1)加强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提高风廉政建设水平。(2)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风廉政建设队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第一节农村社会治安4.3.67现状分析农村社会治安是衡量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农村黑恶势力尚未彻底根除,影响农村社会秩序;农村治安管理力量不足,制约了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有效开展。4.3.68治理措施(1)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农村治安防控能力。(2)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充实农村警务室警力,提高农村治安管理水平。(3)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增强农村社会治安的法治保障。第二节农村矛盾化解4.3.69现状分析农村矛盾化解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生态环境、婚姻家庭等方面。这些矛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4.3.70化解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对农村矛盾进行定期排查,及时发觉和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度文化课件
- 2025年中国手动封压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应急电源照明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酚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多功能擦地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地暖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启动电容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双轴立体仿型车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卧室家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包氟塑胶O型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与日志
- 杭港地铁施工培训课件
- PBL项目化学习教学课件
-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课件
- 蓝色卡通风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天文知识科普宣传
- 电磁感应与电磁能量转化实验
- 面部整骨培训课件
- 小班儿歌:水珠宝宝
- 全国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变形记》教学展示课件
- 保安服务标准及工作流程
-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各章思考题答题要点及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