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与保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3489第一章农业生产资料概述 3117891.1农业生产资料分类 3137121.1.1种子和种苗 3145611.1.2化肥和农药 394241.1.3农膜和农业设施 3299661.1.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3100201.1.5农业机械和工具 3193631.1.6农业技术和服务 311021.1.7保障粮食安全 493501.1.8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284501.1.9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22131.1.10增加农民收入 426166第二章种子使用与管理 435101.1.11种子选择 4233221.1.12种子处理 5308391.1.13短期保存 5236061.1.14长期保存 5225641.1.15种子质量标准 578801.1.16检测方法 6193951.1.17检测时间与频率 629074第三章肥料使用与保管 6111531.1.18肥料种类 697861.1.19肥料作用 6316131.1.20施肥原则 7118841.1.21施肥方法 7138681.1.22肥料储存 7213011.1.23肥料保管 723915第四章农药使用与保管 8246421.1.24农药种类 8253491.1.25农药作用 8107101.1.26农药选用 8218311.1.27农药施用 8193841.1.28农药残留监测 9217001.1.29农药储存 9124051.1.30农药保管 917683第五章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9111601.1.31概述 9308751.1.32各类农业机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017421.1.33操作前的准备 10224451.1.34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084711.1.35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10177851.1.36日常维护保养 11308191.1.37定期维护保养 11229471.1.38维修与故障处理 1131066第六章灌溉与排水管理 11316171.1.39灌溉设备选择 1136121.1.40灌溉设备使用 1251921.1.41灌溉制度 12277041.1.42灌溉方法 12306501.1.43排水设施 12253931.1.44排水管理 1224328第七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13144021.1.45土壤性质 13286801.1.46土壤分类 13167131.1.47物理改良 13232881.1.48化学改良 14163841.1.49生物改良 14110991.1.50土壤保护 14184041.1.51土壤利用 143249第八章病虫害防治 1431981.1.52病虫害识别 1425981.1.53病虫害诊断 1589501.1.54农业防治 15185271.1.55生物防治 16227911.1.56化学防治 16294591.1.57综合防治策略 1653321.1.58预防为主策略 169237第九章农业废弃物处理 1631211.1.59概述 16307091.1.60分类方法 16223561.1.61具体分类 17257001.1.62物理处理方法 17169221.1.63化学处理方法 17181731.1.64生物处理方法 1761921.1.65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759311.1.66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18194401.1.67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8154101.1.68农村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85292第十章农业生产资料法律法规与标准 18206561.1.69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18186151.1.70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法律法规体系 18100111.1.71农业生产资料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1962651.1.72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标准体系 19161121.1.73法律法规与标准执行的重要性 19151741.1.74法律法规与标准执行的措施 19第一章农业生产资料概述农业生产资料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农产品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本章将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分类和重要性。1.1农业生产资料分类农业生产资料种类繁多,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1.1种子和种苗种子和种苗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种子和种苗。优质的种子和种苗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1.1.2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品,用于补充土壤养分、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1.1.3农膜和农业设施农膜和农业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膜主要用于保温、保湿、防虫等,农业设施包括温室、大棚、灌溉设备等,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1.1.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是养殖业的重要投入品,用于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报酬和养殖效益。1.1.5农业机械和工具农业机械和工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以及锄头、铲子等农业工具。1.1.6农业技术和服务农业技术和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重要性1.1.7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资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和供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1.1.8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资料的应用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农业机械和工具的使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1.1.9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的科学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1.1.10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资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助于农民增收。第二章种子使用与管理第一节种子选择与处理1.1.11种子选择(1)选择原则种子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种子。(2)抗逆性: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抗虫、抗倒伏等抗逆功能的种子。(3)产量与品质:选择产量高、品质优的种子。(4)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生育期的种子。(2)选择方法(1)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农业科技书籍、报刊、网络等资料,了解各种作物的种子品种及其特性。(2)咨询专家:向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等请教,获取关于种子选择的建议。(3)试验示范:在本地进行小面积试验,观察不同品种的生长表现,选择表现良好的种子。1.1.12种子处理(1)种子消毒为防止病虫害传播,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化学消毒:使用敌克松、多菌灵等农药进行拌种。(2)物理消毒:利用太阳光、紫外线等进行照射消毒。(2)种子浸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促进幼苗生长,可进行浸种处理。常用的浸种方法有:(1)清水浸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时间为46小时。(2)激素浸种:使用生根粉、吲哚乙酸等激素进行浸种。(3)种子催芽在播种前,可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常用的催芽方法有:(1)温水催芽: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保持水温在2025℃。(2)湿润催芽:将种子放在湿润的沙子或布上,保持湿润。第二节种子保存方法1.1.13短期保存(1)干燥保存:将种子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2)冷藏保存:将种子放入冰箱或冷藏柜中,保持温度在05℃。1.1.14长期保存(1)干燥保存:将种子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种子湿度。(2)冷藏保存:将种子放入冰箱或冷藏柜中,保持温度在10℃以下。(3)冷冻保存:将种子放入冷冻柜中,保持温度在18℃以下。第三节种子质量检测1.1.15种子质量标准种子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纯度:种子纯度应达到国家标准。(2)净度:种子净度应达到国家标准。(3)发芽率:种子发芽率应达到国家标准。(4)水分:种子水分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1.1.16检测方法(1)纯度检测:通过观察种子形态、颜色等特征,判断种子纯度。(2)净度检测:通过筛选、风选等方法,检测种子净度。(3)发芽率检测:采用发芽试验方法,检测种子发芽率。(4)水分检测:使用水分测定仪或烘干法,检测种子水分含量。1.1.17检测时间与频率(1)检测时间:种子收获后、播种前、播种后等关键时期。(2)检测频率:根据种子质量状况和保存条件,定期进行检测。第三章肥料使用与保管第一节肥料种类与作用1.1.18肥料种类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根据其来源、成分和作用,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绿肥、厩肥等,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多种作用。(2)无机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具有快速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3)复合肥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组成的肥料,如氮磷钾复合肥、氮磷复合肥等,具有综合补充作物所需营养的作用。(4)生物肥料: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如菌肥、生物有机肥等,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等作用。1.1.19肥料作用(1)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肥料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2)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3)促进作物生长:适量施用肥料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抗逆能力。(4)提高作物产量:合理施用肥料,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业产值。第二节肥料施用方法1.1.20施肥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2)平衡施肥:遵循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平衡原则,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供需平衡。(3)适时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求,合理安排施肥时间。(4)安全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防止土壤污染和作物药害。1.1.21施肥方法(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基础营养。(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求,适时补充肥料。(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喷洒在作物叶面上,迅速补充营养。(4)滴灌施肥:通过滴灌系统,将肥料溶液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三节肥料储存与保管1.1.22肥料储存(1)选择干燥、通风的储存场所,避免潮湿、高温环境。(2)肥料堆放时,应保持堆放整齐,便于管理和取用。(3)不同种类的肥料应分开堆放,避免混合污染。(4)肥料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1.23肥料保管(1)肥料包装应完好无损,避免受潮、污染。(2)肥料仓库应安装防火、防盗设施,保证肥料安全。(3)肥料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验,保证肥料质量符合标准。(4)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肥料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上报,保证肥料安全保管。第四章农药使用与保管第一节农药种类与作用1.1.24农药种类农药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化学制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制剂,如苯并咪唑类、嘧啶类、三唑类等。(3)除草剂:用于防治杂草的化学制剂,如三氮苯类、脲类、有机磷类等。(4)激素类农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制剂,如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利等。(5)杀鼠剂:用于防治鼠害的化学制剂,如磷化锌、敌鼠钠等。(6)其他农药: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1.25农药作用(1)防治病虫害: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上的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2)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防治病虫害,降低因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3)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因病虫害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药安全使用1.1.26农药选用(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2)了解农药的毒性、药效、残留期等特点,选择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3)参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1.1.27农药施用(1)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保证施药安全。(2)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避免在高温、潮湿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药。(3)采用合适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拌土等。(4)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1.1.28农药残留监测(1)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保证农产品安全。(2)严格遵守农产品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第三节农药储存与保管1.1.29农药储存(1)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储存场所。(2)保持储存场所清洁卫生,防止农药污染。(3)按照农药种类、性质和有效期分类存放,保证农药安全。1.1.30农药保管(1)妥善保存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便于查阅和使用。(2)定期检查农药质量,发觉变质、过期农药及时处理。(3)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4)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第五章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第一节农业机械分类1.1.31概述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农业机械,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本文根据农业机械的功能和用途,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机械:包括播种机、移栽机、施肥机等。(2)土壤耕作机械:包括犁、耙、旋耕机、松土机等。(3)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割晒机等。(4)农产品加工机械:包括磨粉机、榨油机、碾米机等。(5)农田水利机械:包括水泵、喷灌机、滴灌设备等。(6)农业运输机械:包括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平板车等。(7)农业植保机械:包括喷雾机、喷粉机、烟雾机等。1.1.32各类农业机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种植机械:用于完成播种、移栽、施肥等作业,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2)土壤耕作机械:用于土壤翻耕、松土、平整等作业,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收获机械:用于农产品的收割、脱粒、运输等作业,提高收获效率,减少农产品损失。(4)农产品加工机械:用于农产品的磨粉、榨油、碾米等加工过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农田水利机械:用于农田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作业,提高农业产量。(6)农业运输机械:用于农产品的运输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提高运输效率。(7)农业植保机械:用于病虫害防治、施肥、喷药等作业,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第二节农业机械操作规程1.1.33操作前的准备(1)熟悉农业机械的功能、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2)检查农业机械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件是否牢固。(3)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水等是否充足,电气系统是否正常。(4)保证操作环境安全,无杂物、障碍物。1.1.34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2)保持农业机械的清洁,及时清除灰尘、泥土等。(3)操作时,注意观察农业机械的工作状态,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停车检查。(4)遵守安全距离,防止发生意外伤害。(5)按照农业机械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各种附件和工具。1.1.35操作后的收尾工作(1)清洁农业机械,擦拭油污、泥土等。(2)检查农业机械的零部件,紧固松动处。(3)补充燃油、润滑油、冷却水等。(4)将农业机械停放在指定位置,做好防护措施。第三节农业机械维护保养1.1.36日常维护保养(1)检查农业机械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件是否牢固。(2)清洁农业机械,擦拭油污、泥土等。(3)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水等是否充足,电气系统是否正常。(4)检查农业机械的工作功能,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1.37定期维护保养(1)按照农业机械的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润滑油、过滤器等。(2)检查农业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等关键部件。(3)检查农业机械的电气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4)检查农业机械的附件和工具,保证其完好无损。1.1.38维修与故障处理(1)发觉农业机械故障时,及时停车检查,找出故障原因。(2)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排除故障。(3)在维修过程中,保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4)维修完成后,对农业机械进行试运行,保证其恢复正常工作。第六章灌溉与排水管理第一节灌溉设备选择与使用1.1.39灌溉设备选择(1)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灌溉设备。常见的灌溉设备有喷灌、滴灌、微灌等。(2)喷灌设备:适用于大面积、平坦的土地,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滴灌设备:适用于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等,能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4)微灌设备:适用于小块土地、家庭农场等,具有投资小、操作简便等特点。1.1.40灌溉设备使用(1)保证灌溉设备质量,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调试和维护。(2)合理布置灌溉管道,避免管道损坏、漏水等现象。(3)定期检查灌溉设备,发觉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高温、干旱时段进行灌溉,减少水分蒸发。第二节灌溉制度与方法1.1.41灌溉制度(1)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实行定时、定量灌溉,避免水分浪费。(3)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1.1.42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适用于大面积土地,通过渠道将水引入田间,使水均匀分布在土壤表面。(2)喷灌: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分布在作物表面。(3)滴灌:将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4)微灌:将水以微细水滴形式喷洒到作物表面,适用于小块土地。第三节排水设施与管理1.1.43排水设施(1)根据地形、土壤条件,合理设置排水渠道、排水井等设施。(2)排水渠道:分为明渠和暗渠,明渠适用于地面排水,暗渠适用于地下排水。(3)排水井:用于收集和排放多余水分,防止土壤积水。1.1.44排水管理(1)定期检查排水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避免排水设施堵塞,及时清理渠道、井口等部位。(3)根据气候、土壤湿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排水频率和强度。(4)加强排水设施维护,保证排水效果。(5)建立完善的排水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土壤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第七章土壤管理与改良第一节土壤性质与分类1.1.45土壤性质土壤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它决定了土壤的肥力水平和作物生长条件。土壤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组成,包括沙粒、粉粒和黏粒。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团聚体状况,包括单粒结构、团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等。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孔隙度和根系生长。(3)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指标,它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微生物活性以及作物的生长。(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植物残体、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保水性和透气性。1.1.46土壤分类根据土壤性质和形成过程,我国土壤可分为以下几类:(1)沙土:质地较粗,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2)黏土:质地较细,保水保肥性好,但通透性差。(3)沙质土: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通透性较好,保水保肥性适中。(4)壤土:质地适中,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都较好。(5)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水平高。(6)红土:质地较粗,通透性较好,但肥力水平较低。第二节土壤改良方法1.1.47物理改良(1)深耕翻土:通过深耕翻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根系生长。(2)覆盖作物:在土地上种植覆盖作物,如绿肥、牧草等,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3)墒情管理: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状况。1.1.48化学改良(1)调节土壤pH值: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提高养分的有效性。(2)施用土壤改良剂:施用有机肥、微生物制剂等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3)土壤消毒:利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治土传病虫害。1.1.49生物改良(1)种植绿肥: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2)利用微生物:接种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3)植被恢复:恢复植被,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环境。第三节土壤保护与利用1.1.50土壤保护(1)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梯田、等高耕作、植被恢复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合理利用土地: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3)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农业,减轻土壤污染。1.1.51土壤利用(1)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2)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3)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第八章病虫害防治第一节病虫害识别与诊断1.1.52病虫害识别(1)病害识别病害是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生理因素等引起的生理障碍和病变。病害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观察: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判断是否出现病变。(2)病原体检测:通过显微镜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3)环境因素分析:分析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因素,判断是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虫害识别虫害是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害虫取食、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虫害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害虫形态特征:观察害虫的体型、颜色、花纹等特征,判断其种类。(2)危害症状:观察植株受害部位的症状,如叶片破损、茎干蛀孔等。(3)发生规律: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如发生季节、发生区域等。1.1.53病虫害诊断(1)病害诊断病害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现场诊断:结合症状观察、病原体检测和环境因素分析,初步判断病害种类。(2)实验室诊断:通过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害种类。(2)虫害诊断虫害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现场诊断:结合害虫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初步判断害虫种类。(2)实验室诊断:通过害虫解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确定害虫种类。第二节防治方法1.1.54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用抗病、抗虫能力较强的品种。(2)轮作换茬: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4)改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1.1.55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病毒、细菌、真菌等,防治病虫害。1.1.56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药剂: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2)适时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防治,降低损失。(3)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第三节病虫害防治策略1.1.57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2)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3)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1.1.58预防为主策略(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入和扩散。(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水平。(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治。(4)建立病虫害防治档案,总结防治经验,不断提高防治效果。第九章农业废弃物处理第一节农业废弃物分类1.1.59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人体健康和资源利用产生负面影响的物质。农业废弃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是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基础。1.1.60分类方法(1)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农作物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农村生活废弃物等。(2)按性质分类:可分为有机废弃物、无机废弃物、有害废弃物等。(3)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可直接利用的废弃物、需经过处理才能利用的废弃物、不能利用的废弃物等。1.1.61具体分类(1)农作物废弃物:包括秸秆、叶片、根茎、果实残渣等。(2)畜禽粪便:包括猪粪、牛粪、羊粪、鸡粪等。(3)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包括农药包装废弃物、化肥包装废弃物、农膜等。(4)农村生活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生活污水、废旧农具等。第二节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1.1.62物理处理方法(1)堆肥法: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2)压缩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压缩,减小体积,便于运输和处理。(3)筛分法: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筛分,分离出可利用和不可利用部分。1.1.63化学处理方法(1)焚烧法: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焚烧,减少体积和重量,但需注意焚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2)消化法:利用微生物分解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1.1.64生物处理方法(1)好氧发酵法: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好氧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2)厌氧发酵法: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或供暖。第三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1.65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于喂养牲畜。(3)秸秆生物质能源: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炭等。1.1.66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1)畜禽粪便肥料: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2)畜禽粪便饲料: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饲料,用于喂养牲畜。(3)畜禽粪便生物质能源:将畜禽粪便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炭等。1.1.67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避免环境污染。(2)农膜回收:对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减少环境污染。(3)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对化肥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1.1.68农村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厨余垃圾处理: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特色小镇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太阳能海水淡化项目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企业名称社会责任报告2023-2025年行动报告制药装备
- 先进员工表彰大会颁奖词
- 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规范治疗方案
- 幕墙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案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指南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 武术套路教学设计及练习指导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营救小羊中班课件
- 跟岗干部管理办法中组部
- 乐理知识入门教学课件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跨境电商股权分配协议范文
- 法律与道德教学课件
- 三甲医院影像科管理制度
- 归档病案无纸化管理制度
- 安徽省专升本英语词汇表词汇表
- 争创文明班级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