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壹
贰
叁
肆五【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公式:①结合诗句,逐句简要翻译、解读②刻画了一位……(两个四字词)的诗人/主人公形象。(2)请分析主人公的心情。答题公式:①结合诗句,对抒情句、涉及情感的诗句简要翻译、解读②刻画了主人公身为……(身份,可以视情况省略),……(两个四字词)的心情/志向/抱负等。题型解读:解读步骤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从整体意境到个别意象;从标题、身份、时代背景,到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剖析性格特征。应特别注意的是,此类题目有对诗人进行介绍的注释、对时代背景进行解读的注释一定对解题有意义,此外,还要分析人物的社会意义,有特别意义的,一定要点出。
例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诗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景物形象(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答题公式:①对诗句中的意象简单解读、串连②带给读者的感受/特点:清冷、凄清、悲凉、雄壮……(一个四字词或两个两字词为宜)(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公式:①时令(如果有,务必点明)+意象+感受(四个字以内)②刻画了……的图景/画面,抒发了……的感情。(3)这首诗中有哪些典型意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答题公式:①意象+典型意象涵义+感受(四个字以内)②抒发了……的感情。题型解读:这类题目对于语文积累有很高的要求,提升的诀窍在于多读诗歌鉴赏文章,同时熟记常见的典型意象含义。此外,三种典型题目中,单纯询问景物的题目,一般不需要涉及景情关系和情感阐释(如第一种题型),如果涉及画面、意象、表现、表达等等词语,就需要答景情关系和情感/象征阐释。黄叶:凋零。松柏:挺拔傲岸。梧桐:凄苦悲伤。柳:送别留恋;竹:气节。菊:隐逸高洁。梅:坚强勇敢。兰:高洁。牡丹:富贵。东风:希望美好。西风:落寞惆怅。霜: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露:人生短促。云:漂泊自由。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子规:悲惨凄恻。草:荒凉离根。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雁:孤独音信。沙鸥:飘零伤感。江水:时光流逝。烟雾:朦胧迷惘。春风:旷达欢愉。常见意象例题: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上片“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案:①通过“铁马”、“营壁”、“楼船”、“风涛”等意象,描绘了金军入侵,南宋军队抗敌的紧张战场战事场景;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暗含作者渴望杀敌报国之情。(4)分析诗歌中景物蕴含的感情。答题公式:①通过描写……(景物概述)+意境氛围;②表现出……的情感。(5)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答题公式:①较为全面、概括地描述图景+氛围特点;②形成了……的意境+解释(可以省略解释)。(6)请从景情关系/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简要分析。答题公式:①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②描绘了……(景物概括)+分析关键意象和词句;③抒发/寄寓/表现了……的感情。描述意境的答题用语归纳: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远、朦胧渺远、空灵高远、苍凉悲壮、优美近人、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肃杀萧条、衰败孤寂、壮丽秀美、清新淡雅等。题型解读:上面三类题目都涉及了景情关系这个考查要点。对于这类题目,首先应当分析诗歌的意象,先用自己的话把图景描述出来,切忌直接抄袭原诗。同时注意,对于诗歌涉及的典型意象和主要景物,必须在概括中加以提点。其次应当概括诗歌中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使用两个双音节词加以总结(下面会对这类词语进行归纳)。最后,如果诗歌中涉及明显的写作手法或在题目中直接询问景情关系、写作手法,就必须点明表达景情关系的写作手法。这类手法包括四种: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③情景交融、④以景衬情。判断方法如下:如果诗句中有直接表现感情的词语、句子,那手法就是借景抒情;如果诗句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那就是寓情于景;若情感与景色交织一体,则为情景交融;最后,如果存在以乐景衬哀情的情况,就属于以景衬情。此外,在手法中,还可能出现比兴的手法,或可答为“以景起兴”。如果全诗仅上片或前二到四句出现景色,后半部分以叙事等为主,则属于这类手法,其作用在于以景喻人、喻事,营造意境,加强情感。例题:满庭芳·碧水惊秋(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①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②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3.事物形象:象征、托物言志诗(1)本诗是如何借助……展示诗人的抱负/形象/感情的?答题公式:①本诗展现了……的……的形象(总括);②结合诗句,选择关键特点解读;③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赞扬/抒发/歌颂……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早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雪未消”之喻,展露出早梅的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品质;②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鉴赏诗歌的情感问法: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何种情感?总括答题公式:①以……之景/物+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②总括:表达了因……而产生的……的情感。(视情况而笼统回答或分联、阙分析)题型解读:相比鉴赏诗歌的人物、景物、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情感要求更高,需要一定的思维步骤,一般来说,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分析是比较稳妥、全面的:作者(身世、经历、年代、注释内容)→标题→意象→典故→手法→整体感受。其中,在这里回答的情感,尽量使用带有定语的双音节词,使之具体化,如“因遭受贬谪而产生的愤懑不平之感”。常见的诗歌类型与其表达的情感关系如下: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愤、山河飘零的痛苦、久别家园的乡愁;送别诗:不舍、互勉、理想志向的吐露;
闺怨诗:(注意诗人性别、用词风格和典型名词暗示)闺中怀人、少女怀春、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幽怨;此外,如果是男性诗人所作,很可能是因遭到贬谪放逐、君王弃用、久不得志,而假借女性之口抒写的失意、愤懑、郁郁不得志、对报国的渴望之情;最后,若是男性诗人所作的征妇诗和一些具有明显社会代表性的闺怨诗,往往是表达对战争之苦、君王暴政的痛斥和对百姓的怜悯同情;田园山水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美的赞颂和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变迁、时节变易的感慨;咏物诗:表达自己的志趣、赞颂某类人群的品格;咏史诗:(注意地点、典故和特殊意象)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怀才不遇的愤懑、自比古人,意欲建功的报国之志、讽喻现实,表达对君王暴政的不满、百姓困苦的关切;羁旅诗:离别、思想、怀人之作,其表达的往往是思乡怀亲(友)之情,也有羁旅异乡的孤独苦闷。例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全诗分析,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①本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②后两句中,“望”字写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又”字则表达出对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埋怨,将亡国之恨展露无遗。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要素须包括:明确指出表达技巧+结合原文分析如何使用该技巧+该技巧如何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首先,我们来辨析一下“表达技巧”这个概念。如上图所示,当题目中问“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其范围在诗词中一般包括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三个部分,有时还会特别考察与结构作用有关的知识;若问“写作手法”,则仅包括狭义的表现手法,包括类比、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等。鉴赏诗歌的语言结构作用类(1)……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答题公式:①结构作用+分析;②写作、修辞手法作用+分析。(2)本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题公式:……层。①第一层的结构和手法;②第二层的结构和手法;③第三层……题型解读:这类题目中重要的考察点在于结构作用。与散文、小说类似,诗歌往往在首、颔、颈、尾联中各有分工,或在上下阕中有层次划分。其中,开头部分的作用包括六种,即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作铺垫/伏笔;④照应题目;⑤点明时节、环境等背景;⑥隐含……感情。这些作用不可能同时全部出现,但是可能有所组合。其次,如果就全诗中部进行提问,多半为承上启下,从…到…自然过渡(如从写景到抒情,从怀古到讽今)。最后,对于结尾部分,常见作用包括四种: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本已叙事、抒怀结束,不该再次跳回景物,但笔锋一转,景物收尾,无疑是这种作用);③总结全诗,照应题目/开头;④特殊写法: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在这里对特殊写法作以解读,一些诗人在诗尾转换视角,从写景至写己、抒怀至写景(即以景结情)、叙今至怀古,往往起到了增添情趣/丰富层次,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以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有何作用?答案:①为杜鹃的出现作了铺垫;②渲染了孤苦悲戚的气氛,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凄苦的心境奠定了基础。例题:2.表达方式类(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2)本诗在表达上有何特色和技巧?(3)如何从……(表达方式名)的角度鉴赏本诗?答题公式:点明表达方式+描写/抒发/记叙/评论的内容概括和分析+目的(表达某种情感/突出表现……等)题型解读: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明确表达方式的设问范围,熟记表达方式的常见种类。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四种,在诗歌中,此类题目往往涉及描写和抒情。当题目询问表达方式时,我们不只要点出表达方式的类型,还要具体地指明运用的技巧,这才是考查的核心。以下对表达方式类题目的答题范围作以归纳。例题: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侧面表现夜雪之大的。答案:A.作者主要运用侧面描写和多角度描摹的方法,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B.从“衾枕冷”起笔,通过触觉,写出天气寒冷,为写雪作了铺垫,也是从侧面表现雪大天寒;C.“窗户明”是视觉表现,仍未见雪,但已见雪反射的光线的明亮;D.最后落笔在听觉,“折竹声”正是夜雪压断了竹枝,衬托夜雪之大。3.狭义的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1)本诗是如何描写……的/抒发感情。(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3)请鉴赏……(4)本诗…联有何作用/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答题公式:点明手法+手法的形成+目的(表达某种情感/突出表现……等)题型解读:这类题目的出题中往往有“简要分析”、“鉴赏”、“说明”等字眼,对于这些用词要特别注意,其目的在于暗示学生对手法形成加以准确的解读。特别在这里点明,就是因为这类题目在试卷统计中往往呈现为丢分重灾区。此外,这类题目中还要区分涉及手法的数量,从而确定题目的答法。对于6分题目,若有两个以上的手法,那么手法形成的分析可以摘要点睛即可。如果无论如何只能找到一个手法,就要特别注意详细说明手法形成,并且指出在本句中、全文中各自的作用。最后,上述的四种问法,都可能不止要求回答狭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也要兼顾在前面讲到的表达技巧、结构特点,不可顾此失彼。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简要分析“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①本句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对比的手法。②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愉快的情趣。作者借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自己凄凉之感对比,表现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例题:1.炼字练词类(1)请简要分析诗中的“X”字/词好在哪里。(2)“……”是全诗的诗眼,请分析本诗是如何围绕……展开的。(3)“X”字历来为人称道,但也有人认为,换成“X”会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题公式:(1)(2)字面含义+深层蕴意+画面/氛围/情感等的作用(3)亮明态度(好/不好)+原词含义+新词含义+其中一个的优势(即深层含义的独特之处)题型解读:一般而言,待鉴赏的字词都有多重含义或者一语双关,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既写出……又寄予/暗含/暗示……之意”等方式点明表面含义和深层蕴意。以下是几类常见的答案方向: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壮、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他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白居易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梅。①摹声或摹色或摹形态,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生动可感,给人以想象、联想的空间,赋予艺术魅力。(形象美)②使音律和谐,富有节奏感、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记账实操-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区别
- 2025建筑工程基桩质量监督委托检测合同
- 2025双务合同中合同解除权的适用
- 2025租赁合同逾期付款注意事项
- 2025电子邮件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 2025南京房屋买卖合同模板
- 2025简化版民间借款合同样式模板
- 2025商场租赁合同协议
- 2025标准煤炭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加工合作合同
- 《ERP总体介绍》课件
- 企业利他培训
- 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升学 护理类 专业综合模拟卷(4)(四川适用)(原卷版)
- 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洞察分析
- 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农村街道电网改造合同范例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高校实验室耗材管理制度
- 绿化 保洁合同范例
- 零售店员工管理
- 《通信概论》课件 任务1 4G网络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