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清单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考点演练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5/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2.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的综合利用;知道甲烷的性质。
4.了解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
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能源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源。
第1页共22页.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反应。
(1)
(2)(或空气)
条件
(3)
(三者,否则不能燃烧)
A.,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
现象B.,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究
结论C.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实
验
热水的作用:①,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
【易错提醒】
(1)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
(2)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方法举例
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原理,只要,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
(1)清除等;
灭火的方法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2)隔绝(或空气)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
(3)。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
【易错提醒】
(1)以上方法使用一种就能灭火,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
(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可改变。
第2页共22页.
知识点3燃料燃烧的调控
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
产生的热量;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1)燃烧时要有;
(2)燃料与空气有。
【易错提醒】
燃气灶做饭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有黑色固体出现的原因:。
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将炉具的进风口“”,增大空气的进气量。
知识点4灭火器
1.反应原理:利用浓溶液与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
2.常用灭火器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
(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扑灭等物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
(灭火时不留下)
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
3.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若火势大拨打火警电话;若火势不大,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选
择
将或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
知识点5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
而引起爆炸。
或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
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以防止发生爆炸。
防爆注意事项(1)、油库、、纺织厂、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
第3页共22页.
(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并打开窗户通风,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星或火花的操作。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
违章操作。
消防安全标志
爆炸的用途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知识点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酒精燃烧放热
(1)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
(2)化学性质:
(3)乙醇属于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可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2.与水反应放热:
3.其他的放热反应:、与盐酸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等。
4.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的使用;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知识点7化石能源
1.煤和石油
煤石油
特点混合物、能源混合物、能源
主要含元素,还含少量的氢、主要含元素
主要成分
氮、氧、等元素
炼制原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变化利用不同,通过蒸馏使各成分分离(变化)
焦炭、煤焦油、(主要含氢、煤油、柴油;沥青;石蜡
炼制产品
气、一氧化碳、甲烷)
2.天然气(主要含元素,主要成分是),是较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输的是。
化学式
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第4页共22页.
可燃性:(发出火焰)
化学性质燃烧现象及产物检验:产生明亮的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
内壁出现,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主要成分
制备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
主要成分。
可燃冰优点,,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
缺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引发和。
【名师拓展】
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
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
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
知识点8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能源燃烧煤、(二者引起酸雨)、、等。
产生的污染物汽油、、和。
提高、改进,;
减少化石能源的推广使用;改进脱硫设备;用代替煤;
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
汽车。
优点: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
新能源的氢气制备:锌与稀硫酸:
开发和利用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其他能源、、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典例1】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
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5页共22页.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
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
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
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变式1-1】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
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
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
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
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
【变式1-2】1.“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空间站内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1,
地面实验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
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C.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不相同的
►考点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典例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第6页共22页.
A.B.
C.D.
【变式2-1】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Ⅰ:分别持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
过一会儿熄灭。
实验Ⅱ:利用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
燃烧。
(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
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变式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第7页共22页.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实验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原理。
►考点三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典例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变式3-1】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
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
(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
(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打开
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
(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变式3-2】如图,利用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可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第8页共22页.
A.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温度必须相等
B.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考点四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和方法
【典例4】《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增加可燃物
B.降低松木的着火点
C.增大松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提高松木周围的氧气浓度
【变式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大燃气进气B.汽油喷成雾状
C.架空木柴D.煤块变煤粉
【变式4-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于是对燃烧的调控展开
了系列探究。
【活动一】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小组同学点燃甲、乙两支同样的蜡烛,取一只小烧杯罩住甲蜡烛的火焰。比较发现甲蜡烛火焰变小,小
烧杯底出现,说明甲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
(2)可燃物完全燃烧对节能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写出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第9页共22页.
取三种不同形态的铁,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不同形态的铁铁丝(卷成螺旋状)铁丝棉铁粉(用注射器喷出)
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__________快速燃烧,产生微弱的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上述实验中,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是;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得出结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
【活动三】探究不同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
该小组同学按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
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4)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5)图2是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兴趣小组分析图2对比曲线(填
A、B、C、D、E五点间组成的曲线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的结论。
(6)图2中曲线CD段氧气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考点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典例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变式5-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第10页共22页.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变式5-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六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典例6】“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处理措施
错误的是
A.厨房管道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C.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
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
【变式6-1】“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B.电器着火用水喷淋
C.面粉加工厂禁止烟火D.高楼着火乘坐电梯逃生
【变式6-2】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
►考点七化石能源
【典例7】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煤变石油”的新技术!以下有关煤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属于纯净物B.可用石油产品发电
C.石油主要含碳元素D.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变式7-1】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焦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
【变式7-2】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
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为:
第11页共22页.
一定条件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CO+H2OCO2+H2,CO2+H2O=H2CO3)
(1)煤和石油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
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2OH)B.乙醇(C2H5OH)C.尿素[CO(NH2)2]
(3)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
(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考点八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典例8】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
是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SO2的产生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C.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变式8-1】“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储量丰富,
燃烧热值大。可燃冰的开采极其困难,勘探不当,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我国的“可燃冰”开采
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认识可燃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
B.构成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D.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
(2)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9H2O,其结构如图1示,该结构中平均34个H2O分子
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CH4或H2O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与H2O分子个数比是(填最
简整数比)。
第12页共22页.
【利用甲烷】
(3)二氯化碳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2为甲烷转化为二氯化碳酰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甲与不足量O2反应时可生成乙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属于化合反应
D.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变式8-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
层破坏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受煤样成分(表1)、燃烧温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影响。按温
1200℃、氧气浓度为20%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煤样燃烧时SO2瞬时浓度(ppm)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如图1。
火力发电厂控制SO2的排放主要采用脱硫工艺。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
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
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会发生进一步的脱硫反应。
燃煤电站掌握SO2等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就可对煤炭的燃烧方式及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火力发
电的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原文作者书江涛、周一工、李东雄,有删改)
成分%
CH2O灰分挥发分SN
煤样
褐煤24.8118.9223.8432.430.521.88
烟煤43.982.8224.6428.560.841.4
贫煤53.161.1331.1214.591.621.73
第13页共22页.
无烟煤67.841.5122.428.231.871.26
表一煤样的成分分析
注: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的剩余残渣
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出除水外的气态物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火力发电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2)表1的煤样中含碳量最高。
(3)增压反应炉里首先发生“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任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共有3种
B.只通过一次化学反应就全部完成炉内脱硫
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都达到最高值
D.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也就越高
►考点九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典例9】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
(1)灰氢:由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
催化剂
(2)蓝氢:通过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成,发生的反应为CH4+H2OX+3H2。则X的化学式为。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电解水时,与电源(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氢气。
【变式9-1】2024年,辽宁产的宝马牌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
第14页共22页.
A.石油B.风能C.太阳能D.沼气
【变式9-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地热能C.石油D.天然气
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
实验是
A.B.
C.D.
3.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
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第15页共22页.
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
4.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
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
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5.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氢气
6.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
A.煤B.秸秆C.氢气D.石油
7.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8.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有低污染、低能耗、低噪音,是现在环保出行的新
选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B.为体验更好的驾驶感,选择大排量汽车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
9.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B.
C.D.
10.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第16页共22页.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丁中X、Y可以是下列选项中的(填字
母)。
A.X是20℃水,Y是白磷
B.X是40℃水,Y是白磷
C.X是80℃水,Y是红磷
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气体,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甲烷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
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
(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写一种即可)。
1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
道天然气。
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
要将灶具的进风口(填“调大”、“调小)。
②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填“甲”或“乙”)图位置
第17页共22页.
③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条件
(3)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
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D.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2.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
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D.含有碳元素
3.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
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
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潮汐能B.可燃冰C.海底石油D.海底煤田
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
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第18页共22页.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
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
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
6.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
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
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
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
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
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
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
第19页共22页.
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
8.成都市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下列做法不符
合这一理念的是
A.建设低碳场馆B.使用清洁能源C.推广绿色交通D.就地焚烧秸秆
9.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Ⅰ.古代打火机——火折子
火折子(如图)使用草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S)等,用火点燃后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竹
筒帽盖上时,内部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就能使它复燃。
(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吹气使火折子复燃的原因是。
Ⅱ.煤
《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
(3)“毒气”俗名为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CO等气体。在CO燃烧过程中,理论上,n个O2分子
与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
(4)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
A.煤B.氢气C.石油
Ⅲ.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________。
A.酸雨B.臭氧空洞C.温室效应
(7)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g水。
(8)“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结构如图,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武汉合资企业更迭名称及法人合同须重新签订
- 初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济南监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础消防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氧化镉项目商业计划书
- 第三方协议书签了后离职
- 工艺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 3月护理三基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螺二芴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仓储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危机处理考试试卷
- 2025年辅导员能力大赛笔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高管享受分红协议8篇
-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考前模拟题(含答案)
- (南开中学)重庆市高2026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风电场智能运维系统研发与应用报告
- 2025-2030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与下游需求市场预测研究报告
- 福建成人高考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年)解读课件
- 2025年营养指导员考试模拟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