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意象,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范畴,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烙印,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意象是审美主体通过“观”“味”“悟”三重审美体验,创构出的主客统一、心象交融的审美形态。自20世纪以来,朱光潜、张世英、叶朗等学者不断致力于意象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论述,引领意象理论从传统向当代转型,实现中国审美批评的创新发展,彰显传统意象理论的当代价值。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早期,中国传统美学就很重视“意象”,老子贯通“道”“气”“象”的哲学观念,《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论衡》的“礼贵意象”等,促使意象理论逐步成熟,构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底蕴。及至《文心雕龙》提出“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一词正式演化为专门的审美范畴。此后,意象理论在中国古代诗、书、画等审美品鉴中广泛运用。与西方写实美学中的“摹象”概念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包含“观象”“味象”“悟象”三重审美体验。所谓眼见为“观”、体察为“味”、心化为“悟”,“意象”的生成呈现为由视觉至心觉不断深入、内化的审美感知过程。它不要求艺术家逼真地再现客观世界,而是将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在心灵世界相融合,统一于艺术本体,生成和谐统一、物我归一的审美形态。美是物象、事象和艺术品经由主体悦目、悦耳和赏心,或震撼心灵创构而成的意象。在心的感化下,主体与客体实现了统一,情与景实现了交融,它超越表象,直通心意。由此,“意象”拥有了天人合一的本体性、情景交融的整合性、超脱表象的超越性,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特征。诗论中的“赋”“比”“兴”,绘画中的“气韵”“神似”“留白”,书法中的“神采”“风神”,音乐中的“乐象”“和声无象”等,均是对中国意象精神的理论化、体系化表述,是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等学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资源,提出“美是意象”等一系列学说,认为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比起其他的美学范畴来,更为本质、更为重要。由此,他们以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为“养料”,使中国意象理论面向世界、面向当代转型,实现了“意象”涵蕴的当代重释,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朱光潜在《谈关》《文艺心理学》等著作中,对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进行了现代性解读与阐释。他提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认为意象是“形象的直觉”。不仅赋予“意象”美的本体论内涵,还将它置于审美心理学的维度,探索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路径,为中国学界打开了意象理论当代阐释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逐渐深入中国意象美学的研究领域。张世英认为,海德格尔强调“隐蔽”和不在场的东西对于“敞亮”和在场的东西极端重要:正是“隐蔽”和不在场的东西才使得一个存在物之“去蔽”和出场成为可能,这颇有一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在现象学视域下,“意象”同样具备这种“去蔽”的审美特征,恰如中国古代诗歌中所氤氲着的不可穷尽性和不在场性的审美意象,为主体的想象驰骋留下空间。此时‘意象超越了表象’超越了二元对立。由此,张世英找到了中国意象理论与西方现象学的契合点'实现了对西方主客二元论美学的超越和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重构。叶朗同样以现象学理论阐发意象。他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对美之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即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叶朗认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流派的观点,将美视作一种整体存在,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意象生成统摄着一切:统摄着作为动机的心理意绪(‘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统摄着作为题材的经验世界(‘烟光、日影、露气’‘疏枝密叶’),统摄着作为媒介的物质载体(‘磨墨展纸’)也统摄着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美感。”换言之,“美在意象”,它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叶朗将意象视为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的交融,亦从现象学视角实现了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重构。由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以心理学、现象学两条理路,不断探寻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如今,中国意象美学研究已呈现一派灿然景象。朱志荣、彭锋等学者接续前辈,继续推进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深化与丰富,更是对其当代价值的挖掘与创构。(摘编自李新《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意象,是审美主体创构出的属于中国美学思想核心理论范畴的一种审美形态。B.老子等中国早期的思想家已经开始了“意”和“象”的关系的思考,但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意象理论。C.意象的生成除了要再现客观世界外,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要将外在客观世界和内在心灵世界相融合。D.意象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特征,意象理论在书法、绘画等审美品鉴中广泛运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总述意象理论的当代阐释、意象的源流发展及内涵,再列述学者对意象理论的具体阐释。B.第一段从意象的地位等大处着眼,引出20世纪以来学者对意象理论的当代阐释,行文自然不突兀。C.第二段分三个阶段介绍意象理论的发展过程,采用对比论证论述早期中国传统美学对意象的重视。D.第四段承上启下,又突出了意象更加重要,阐明了学者们引领传统意象理论向当代转型的原因。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气韵”“神似”“留白”等中国意象理论也需要了解它们的源头、发展过程和去向。B.意象是情与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统一,可见诗歌中人物的活动并不属于意象的审美范畴。C.意象是“形象的直觉”,当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上升到理智阶段,则不会伴随形象的直觉。D.在审美过程中,“隐蔽”和不在场的东西是极端重要的,所以意象的“象”是可有可无的。4.朱光潜和叶朗对意象理论进行当代阐释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中国学者关于意象理论的当代阐释,对我们实现传统理论的当代转型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家李娟牛、羊、骆驼、马——大家都只是吃草而已。放牧也似乎是极简单的事。早上把大家赶出去,晚上再赶回来就可以了……若真这么想就傻了!世上哪有不带智慧和精细规则的生产方式呢?除非从小就生活在牧人的家庭,否则要掌握这门技术实在太难了。就算大学开设了放羊的专业,就算读上四年书也没有用的,再往下读研读博,还是没有用。我问居麻:“为什么骆驼要赶着回家,牛却不用赶?是不是牛知道回家的路,骆驼不知道?”居麻说:“它咋不知道!它不回来嘛,是那个,草多得很嘛,又不怕冷。”这个解释令我很费了些心思。为什么草多了就不回家了?难道草少了就回家了吗?草少了应该更加努力地四处寻找顾不上回家才对啊。还有,那个“不怕冷”又是怎么回事?这荒野四下里不都一样冷吗?在牲畜里,最怕冷的是牛和山羊,然后是马。但牛和山羊都住着有顶的圈棚,就马露天过夜。我问居麻:“为啥马没有房子?”答日:“因为马没有肚子。”……这个,更费思量……不过,这些问题很快就弄清楚了。前者是说骆驼贪吃,一出去就不想回家。虽然穿有抗寒的毡衣,不怕在荒野过夜,但它们喜欢到处蹭痒痒,万一衣服在外面挂坏了或挂没了,不及时回家修补的话,会冻坏的。后者是说马没有胃部,是直肠子,消化得快。所以不能关起来,必须得由着它不停地吃,不停地拉。怪不得有句话是“马无夜草不肥”。据我观察,在所有牲畜中,牛的眼神最好。记得转场途中,深夜降临之后,马安静地磨着牙,嚼着夜草;羊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等待天亮;骆驼也静卧如山;只有牛,一只接一只开始鬼鬼祟祟地行动了。它们先靠近我们栖身的帐篷边翻找食物,拱踢炉子。弄得四处悉悉窣窣。又渐渐地越走越远。到了凌晨三点,大家起身。喝完茶后,男人们拆临时帐篷,往骆驼身上绑包裹箱笼,加玛打包被褥和厨具,我则去赶牛。羊马骆驼都卧在原地不动,就它们走出半公里外了。不知为何,小牛永远比大牛长得好看。不晓得好看在哪里。经过我仔细观察,原来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脸部的侧影——小牛的鼻梁是塌下去的,大牛是隆起的。但是长得漂亮又有什么用!小牛最可恶了,它们清楚我只有一个人,而它们有三个。于是一追赶,它们就往三个方向跑。每次追小牛,都累得我肝脏供血不足,肚子也饿得特别快。回家一定要大吃一顿……虽然只是小牛,犯起犟来谁都莫可奈何。我双手攘着它的屁股推啊推啊,拼了命也只能推一两步远。,居麻出馊主惠:“你骑上去嘛,一骑上去它就听话了。”口吻极郑重,害我差点当真。姜是老的辣,牛是老的贼。当我举起棍子追打时,大牛会先瞟一眼我的棍子,根据其粗细来判断是否需要反抗。而小牛不管三七二十一,梗着脖子斗争到底。并且无论输赢都统统当成是自己的胜利。气死我了。后来发现,追牛时,不能对直了猛追。那样只会把它越追越远。要讲究策略,先若无其事地往另一个方向走,让它慢慢放松警惕。等走到足够远的地方再慢慢绕着圈子走回来,一直绕到它的正前方——这才追!而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费尽千辛万苦把它们感到东面沙梁后的荒野深处,再转身回家。可等我到家,它们也到家了……只好重新再赶。骆驼们则是逍遥派的,无组织,无纪律。要不怎么这一整个冬天里,路过我们地窝子近来喝茶的茶人们,十个有九个都是出来找骆驼的。从没有听谁说出来找牛找马。并且所有牲畜里,只有骆驼的身上会醒目地写有主人的电话、姓名和村落等联系方式。可见,它们不但能瞎跑,还会跑很远。新什别克两年丢了三峰骆驼。大约丢怕了,每天都严密监控骆驼的动向,比我家监控花脸小公牛还要严密。并且每天傍晚都不辞辛苦,坚持赶骆驼回沙窝子过夜(我家的骆驼几天才赶回来一次)。赶回来后,把它们其中一条前腿的大腿和小腿折起来绑在一起,令它们一整夜只能跪卧着。就算站起来,剩下三条腿,晾它也跑不了多远。放羊的话,慢悠悠跟着羊到处走就是了。而赶骆驼,则得不停地纵马奋鞭,上下奔突,骂爹骂娘,斗智斗勇。骆驼这家伙也怪,存在内部分歧似的,总搞自由活动。不像牛羊马,总是同类相聚,走哪儿都一搭儿。除了逍遥派,骆驼们还应划入丐帮门下。当一群骆驼摇摇晃晃走过来,看吧,个个穿得破破烂烂,补丁迭补丁……哎,谁叫骆驼那么大的个子呢,哪有整块的布给它们缝衣服。于是全用旧棉衣旧毯子拼拼补补。而骆驼们一点也不爱惜衣服,总是在地上打滚。沾了一身稀牛粪后。又站起来在同伴身上蹭痒痒,再把别人的衣服也弄脏。骆驼干的坏事还有老往羊群里跑。尤其是在大家最忙乱的傍晚时分,有个家伙硬要跟着羊群一起入圈!它可能喜欢羊吧,但羊显然不喜欢它。本来大家光老实实排着队往圈里走着呢,猛然间给这个天降神兵搞得秩序大乱。它还装糊涂,越是赶它,越是舒舒服服就地卧倒,把羊圈堵得结结实实。若是再赶,它干脆侧身一躺,跟死了一样,身子拉得直直的一动不动。骆驼虽然讨厌,也有可爱之处。尤其是那么大的骆驼却长着那么小的耳朵!和其他牲畜不一样,马是一直散养的。我一直搞不清楚马的管理方式,只知道家里的坐骑每天傍晚都会给开个小灶——戴玉米口罩。除了作为坐骑的马,体弱的“少先队员”和产奶的母牛根据各自的脸型大小,也都拥有各自的口罩。马在戴口罩时分外配合。如果我系得有点歪,它就偏着头提醒我:右边太松!那么大一匹马,可每次却只分给人家一小把玉米。居麻说今年草好嘛,能省就省点。万一变天了,又有了灾情,家里的四麻袋玉米说不定还不够呢。居麻还说,在迷路的时候,牧人会松开马缰,让马自行前进。为什么马认得回家的路呢,因为它最惦记玉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马一到家就赶紧给喂玉米,不能让它失望。再说了,马多辛苦啊,放羊全靠它。最后来说羊。可羊有什么可说的呢?虽然羊才是游牧生活的重心,它们却永远像配角一样忍耐又沉默。关于羊,居麻说:“山羊怀孕五个月,绵羊怀孕六个月。绵羊最贵能卖到一千决一只,山羊能卖到五六百。”就这些。对了,羊的个子太矮,难免目光短浅。当羊群整体移动时,中间的羊永远也搞不清楚状况,只知跟着瞎走。只有走在边缘的羊才能看清周遭形势。尽管如此,边缘的羊还是边走边想方设法往羊群深处挤。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只有山羊胆子大,永远走在最前面。作为领头羊,转场路上,在通过悬空的吊桥或狭窄的悬崖路面时,只要把山羊赶过去了,绵羊们无论多么害怕,也会低头慢慢跟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居麻对“骆驼”“马”等疑问的解答和赶牛时给我出的主意,都让我很怀疑,我一直不信任他。B.在赶牛的过程中,小牛喜欢犯犟,大牛爱耍聪明,总是得和它们斗智斗勇,这让我很厌恶它们。C.在这些牲畜当中,骆驼是非常不“安分”的,它们贪吃、乱跑,还特别地不爱干净一总是脏兮兮的。D.羊本应是牧民生活的重心,但是由于它们隐忍又沉默,都喜欢消失在“多数”中,才不被重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破烂烂,补丁迭补丁”等外貌描写,既写出了骆驼体型较大的特点,也可以直接看出当地牧民生活的贫困,物资匮乏。B.“马多辛苦啊,放羊全靠它”,可见牧民把马当作忠实和可靠的帮手,既流露出对马的同情与关心,也表达了感谢与依赖。C.文中多处写到居麻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形象较为鲜明,富有生活情趣。从居麻的语言中我们能了解牲畜的一些习性。D.茶人找骆驼,新什别克监控骆驼,骆驼蹭痒痒、堵羊圈等描述,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地写出了骆驼的“讨厌”。8.文章以“大家”为题,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9.在人们的印象中,牛是温顺的。而本文却写牛与我“作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罔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三说秦孝公,前二说不听,后一说用者:前二,帝王之论;后一,霸者之议也。夫持帝王之论,说霸者之主,虽精见距;更调霸说,虽粗见受。何则?精遇孝公所不欲得,粗遇孝公所欲行也。故说者不在善,在所说者善之;才不待贤,在所事者贤之。马圄之说无方,而野人说之;子贡之说有义,野人不听。吹籁工为善声,因越王不喜,更为野声,越王大说。故为善于不欲得善之主,虽善不见爱;为不善于欲得不善之主,虽不善不见憎。此以曲伎合,合则遇,不合则不遇。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能进有补赡主,何不遇之有?今则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节选自《论衡·逢遇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因民A而教B不劳而成C功D缘法E而治者F吏习G而民安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通过,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的“因”意思不同。B.让,责备,与《苏武传》“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相同。C.善,认为……好。意动用法,与成语“善始善终”的“善”用法不同。D.见,表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的“见”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要重振秦缪公的伟业,因此西入秦国,求见秦孝公,想有一番作为。B.秦孝公打算变法,却有顾虑。商鞅劝他不要怕天下人非议,秦孝公最终任用了商鞅,实行变法。C.王充认为,秦孝公先前不认可商鞅,不是商鞅的观点不好,而是实行“霸道”更符合孝公的心意。D.按照世俗的观点,贤人如果想被赏识重用,需献上合乎君主心意的东西,自身能力如何不重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吹籁者工为善声,因越王不喜,更为野声,越王大说。14.王充认为贤人要想得到重用就要“以曲伎合”。材料一中商鞅被任用的过程,是否符合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冯判官①高适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注]①本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高适第一次出塞期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天”“地”,因“碣石”“辽西”“渔阳”“蓟北”而富有地域特色,苍凉辽阔,用词简洁凝练。B.颔联上句写出了关山险峻,下句则描绘了雨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限悲伤。C.“才子”是对冯判官才能的肯定,“正渴贤”表明将军渴望贤才,预示着冯判官将要受到重用而大展宏图。D.“翩翩”是想象冯判官在幕府担任书记时举止潇洒的样子,“遥知”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肯定与祝福。16.本诗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动静结合,与前面的“归帆”“残阳”等一起呈现出开阔旷远的意境。(2)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登泰山记》中,姚鼐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地描绘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终归一河的景象。(3)古诗中常有借江水与月亮来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缓解我国青少年与儿童近视现状的问题已经A。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青少年与儿童的近视状况尤为严峻。6至18岁的学生群体近视人数大幅度增加,其中超过半数已患近视。在近视人口中,约10%可发展为高度近视,而因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0讲-功和机械能(模拟检测)-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解析)
- 关于诚信经营的演讲稿
- 生态监测方案及技术路线
- 酒店改造方案
- 外包加盟方案价格策略
- 晋升培训专员述职
- 知到《海岸与海洋灾害(天津大学)》智慧树网课完整版章节测试答案
- 2026届甘肃省白银市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 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同步练习
- 2025年书法艺术教育互动直播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
- 商场活动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2025江苏海氧深冷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9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蛙泳课件教学课件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精编】给我CKD-我将改变全台湾:台湾慢性肾病照护体系建立与其课件
- DB44-T 2171-2019河道淤泥固化处置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Conners氏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量表)
- 特高压钢管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DZ400、500、550使用说明书
- 大航海时代4霸者之证地图坐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