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第9课劝学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学不行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留意各种形式的学习,也留下了很多成语、古训,如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都是劝人勤奋学习的名句。对此,荀子《劝学》中就有很多经典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讲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讲坚持不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是讲专心专一。赏古诗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终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懊悔。诗歌借物言理,认为一个人假如不趁着大好时间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奢侈,等到年老时懊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逝,激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出言警策,催人奋起。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学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修养也是不断培育与提高的过程。所谓“善假于物”,即擅长学会利用前人积累的学问和阅历,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更要专心专一,锲而不舍。[运用角度]“积累”“专心”“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善假于物”等。腹有雅量气自华我宠爱门外的那条河。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间,将全部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澄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接着和顺地滋润农田。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倾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稳走过黑夜里的山路。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怪宰相不能早日发觉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指责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树碑立传,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犹如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坚净居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潇洒、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斗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雅量,让一个民族矗立东方!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选自高考满分作文)[佳作赏析]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起兴手法。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化,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超群的语言驾驭实力。这也是获得读者青睐的一个主要缘由。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华”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显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作者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剧烈的感染力,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写作借鉴]1.学拟题作者化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句拟题,紧扣文章中心“雅量”,使内容清晰,又富有文采,读来朗朗上口,很吸引人的眼球,值得学习。2.学起兴文章开头借鉴《诗经》常用的起兴手法,先言河流雅量,以引出下文所咏的人之雅量。这种手法有创建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的作用。运用该手法须要与所咏之事有必定的联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关联。3.学分析争论文的分析争论贵在有针对性。其次段扣住“直视错误的大气魄”“虚心倾听的大胸襟”分析“雅量”的含义,为提出论点“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做好了铺垫。4.学叙述争论文中的叙述贵在精确、概括。叙述是为争论服务的,精确是说叙述的角度要选择精准,必需扣住后面的争论角度,不允许旁逸斜出;概括是说叙述语言力求简洁,不能太过具体。5.学过渡第七段是过渡段,由历史人物论据过渡到当代人物论据,由一种对他人宽容的雅量过渡到一种自身虚心的雅量。奇妙地运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严谨,文意连贯。6.学论据本文选取了三个论据,两个从个人的角度,一个从国家的角度,分别论述雅量对包涵他人、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角度选择典型。【考点点击】省略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别句式,学习中应予以重视。【技法点拨】文言特别句式——省略句一、基本概念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二、抓住特点,识别类型1.省略主语主语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样的,为了避开行文的啰唆,可将后一个主语省略。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衔远山”前省略主语“洞庭湖”,可依据前面一句“在洞庭一湖”推想出来。(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样的,为了避开啰唆,可将前一个主语省略。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度”前省略主语“公”,可依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想出来。(3)对话省。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当交代清晰对话双方之后或对话者人名已在前文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可以将作主语的对话双方省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依据上文“今日之事何如”推想出来。2.省略谓语(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样的,为了行文简洁,可将后一个谓语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舞”后省略了“为乐”二字,可依据前文的谓语“为乐”推想出来。(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样的,为了行文简洁,可将前一个谓语省略。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可依据后句“刑人如恐不胜”的谓语推想出第一个“如”后省略谓语动词“恐”。(3)共喻省(据文意省略)。依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谓语。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蒲松龄《狼》)依据上下文,可推想出该句的谓语为“遇”,“遇到”的意思。3.省略宾语(1)省略及物动词后的宾语。如:遂拔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遂拔”后省略动词“拔”的宾语“之”,也就是剑。(2)省略介词(“与”“以”“因”“为”)后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与”是介词,而“谋”前面省略了宾语“之”,即项羽。4.省略兼语“使”“令”“命”“召”“俾”和“拜”“除”等一些动词后,一般来说,应当有兼语(通常是“之”“其”)与之搭配,但这个兼语却没有出现。如: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使”后省略兼语“其”,代指扶苏。5.省略介词文言文中介词“于”“以”等常常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补语或状语时,介词往往被省略。如:赐之彘肩。(司马迁《鸿门宴》)“赐之”后省略介词“以”。6.省略量词数词后面量词通常省略。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跪”前省略“条”,“螯”前省略“只”。三、方法指导1.分析语法,今为古用首先查找句中的谓语动词。然后分析谓语动词前半部分,如没有陈述对象,就是缺少主语。再分析后半部分,若是及物动词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成分,有可能省略宾语;出名词、代词而不是宾语,就有可能省略介词。2.抓住关键,驾驭类型所谓关键就是省略句中每一类型的突出特点。从词性上讲,动词(及物动词“使”“令”类、“封”“拜”类)、介词、数词等;从句式上看,结构一样的句子、对举性质的句子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3.瞻前顾后,联系语境文言文中有些省略,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就能推断出省略的成分。【典题共享】(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报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愿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奉法,律不行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抓住关键词“奉法”“枉”“无复”。(2)句抓住关键词“辄”“屡”“歌”。“侵入平原界辄死”是省略主语“蝗虫”的省略句。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行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B.君子生非异也C.吾尝跂而望矣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A项,“”通“煣”,使动用法,使弯曲。B项,“生”通“性”,资质、禀赋。D项,“有”通“又”。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B.而闻者彰彰:清晰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D.而绝江河绝:横渡解析:“须臾”应为“片刻”的意思。答案:C3.下列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而寒于水于:介词,比B.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递进C.善假于物也也:助词,表推断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在这里解析:而:连词,表修饰。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行以已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答案: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方,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运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更流畅,反映了荀文争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解析:“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理解不正确,应是“凭借了外界条件”。答案:C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变更人的秉性。(2)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成天思索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擅长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高校教化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南昌高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这一措施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从校方看,推行“学生自主保洁”的目的,是想“增加高校生主子翁意识和责随意识”,是要“立德树人”。这听上去很美,却与高校生的思想相识有肯定的错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自己动手扫厕所、倒垃圾,与道德品质关系不大。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于从小有剧烈专业分工意识的一代人,有这样的想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看,“学生自主保洁”遇到这样的窘境,其实是③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具体语境,①处与后面的“是否自己动手……”连接,应是就学生主体而言的,即“在学生看来”;②处与前面的“对于从小有剧烈专业分工意识的一代人,有这样的想法”相连,明显是认同上面的内容的,所以填“也的确可以理解”;③处放在最终,概括这种现象,即“一种观念的冲突”。答案:(示例)①在年轻学生们看来(或“在学生看来”)②也的确可以理解③一种观念的冲突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①,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行,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需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注】①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答题时留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的标记性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更等。句中“通率”是“性”的谓语,不能断开;“瓦石”是后句的主语,不能断开。答案:B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B.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徴”“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C.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征”。D.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解析:C项,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尽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志向追求。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假如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暴鳞的。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兴奋,认为他多管闲事。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肯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解析:A项,种上松树并不能表达他隐居不仕的志向追求,只能表明他志向高洁、渴望成才。答案:A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留意直译,留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1)或:有人;鄙:瞧不起;于:介词,引出对象;取于询:状语后置。(2)伏膺:自叹不如;一咏一吟:吟诗作赋;北面:不如我。答案:(1)有人宠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