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1.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C.火星车集热器采用纳米气凝胶1nm=108mD.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凝华形成的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再放入病人的口腔内,这是为了()A.消毒 B.加快蒸发C.避免水蒸气液化 D.避免凉着病人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个别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能发声②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传递信息③大象利用超声波进行彼此间的交流④关闭门窗,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下列对他加速下滑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他是静止的 B.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减小C.受到惯性作用持续下滑 D.动能增加,机械能也增加5.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10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A(不吸水)放人容器中,物块A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A.当物块A放人容器中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B.压力F的大小为0C.当物块A与水面相平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0D.物块A的密度为0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a、b为其两端点).闭合开关S,当滑片P在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1A,R2消耗的电功率为1W;当滑片P移动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2A.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6A C.R1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7W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7.如图甲、乙所示,是某人分别用两种方式挑着同一物体行走时的情景。其中(填“甲”或“乙”)图较为省力。如果用实验的方法对该情景进行探究,那么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填“动力臂”或“阻力臂”)和阻力一定时,动力和(填“动力臂”或“阻力臂”)的关系。8.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使物体在竖直方向以1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动滑轮重100N,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W。(9.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cm2,深度为10cm的杯子装满水时,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为10.如图是盐城某小区的电能表,此时电能表显示的示数为,该电能表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为W;只将一电吹风接入该电路,通电10min时,观察到该电能表转了300r,所耗电能为J,该电吹风的电功率为W。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1.如图所示,光源Q发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在墙上显示出一个光点。①画出光源Q在平面镜中的像;②画出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标出墙上光点M的位置。12.按照图1所示的电路图,完成图2所示的实物连接.13.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一男孩正在荡秋千,请在乙图中画出男孩所受力的示意图。14.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请将小球动能最大的位置涂黑。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几个发光二极管按“T”字形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光源高度为4cm),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如图1所示。老师将这个探究实验分成两个实验小组,第1小组采用焦距为f1=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按表一中的物距依次进行实验。第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实验序号物距u像距v像的高度/像的虚实130152实像220204实像3158实像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实验序号物距u像距v像的高度/像的虚实430202实像524244实像6156016实像(1)表一中有个数据忘记填写了,根据,可知这个数据应该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数据中的物距与像距关系及像的大小,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个凸透镜,当他们成实像时,,像距越大,像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与像距关系及像的大小,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像距越大,像越大。(4)相比“F”形光源,用“T”形光源做实验的缺点是:。(5)根据表一和表二数据分析,如果表一中第1次实验完成后,光源和光屏不动,用焦距12cm的凸透镜替换焦距10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模糊不清,这个时候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又会接到清晰的像。(6)凸透镜成虚像的时候,像距和像的大小与物距和焦距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由于虚像光屏接收不到,所以这个问题老师和同学们想采用光路图的形式来研究。老师先帮同学们完成了光路的一部分,如图2,BB'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点光源A的虚像,请你利用光学作图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画出凸透镜的右侧焦点F的位置(7)由光路图得到启发:凸透镜成虚像的时候,焦距一定,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物距一定,焦距越,像距越大,像越大。16.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1)请你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帮助小刚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并画出正确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实验过程中,小刚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15Ω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他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或“变小”),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3)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结论是:。17.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仔细观察图1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的关系;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法.(3)如图2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填a或b)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18.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发现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请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9.2023年6月6日下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出坞,当它从长江驶入大海时,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为什么?20.如图“探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是怎样比较钢球动能多少的。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1.如图所示是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油量表,R是滑动变阻器,工作过程中浮标通过杠杆带动金属滑片从R的一端滑到另一端(1)油量表是由表改装而成(2)当油量减少时,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R两端的电压将。(3)若电路中起保护作用的电阻R’损坏,替换时误用了一个较大的电阻,则会导致油量表的测量结果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2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中国70周年大阅兵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祖国70华诞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巍峨的天安门前红旗飘扬,宽阔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举世瞩目!激昂的旋律中,铁流滚滚,气势如虹。32个装备方队以崭新阵容接受检阅。一辆辆坦克披坚执锐,一枚枚导弹昂首向天,其中地空导弹可以根据热源自动追踪敌机,东风−41核导弹彰显大国的实力。激昂的旋律中,雄鹰突击,雷霆万钧。11个空中梯队以各种队形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教练机梯队从天安门广场上空掠过时,拉出浓艳悠长的彩烟带,向祖国母亲献上诚挚的生日祝福。“飞机拉烟”的原理是:将高沸点的液体拉烟剂注入吊舱,通过氮气加压的方式,将烟剂从拉烟喷嘴“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高温燃气,形成的蒸气遇冷后凝结为雾,从而形成彩烟。第一次亮相的轰−6N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是一款国产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标志着空军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能力全面提升。古老沧桑的中华民族,久经风雨的伟大祖国,在这场举世关注的阅兵盛典中焕发出新的胜利,我们倍感自豪。(1)天安门前迎风飘扬的红旗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红旗能够红光。(2)在装备方队中的低空导弹可以根据热源自动追踪敌机,原理是导弹前端的探测器可以探测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强度不同,实现自动追踪的。(3)关于“飞机拉烟”的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A.拉烟剂先熔化再凝固B.拉烟剂先汽化再液化C.拉烟剂先升华再凝华D.拉烟剂汽化需要放热液化需要吸热(4)若在观众席正上方飞行的轰−6N飞机发出的声音,经过2s观众能够听到,则飞机到观众席的距离为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A错误;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由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B错误;C:1nm=10-9m,C错误;D: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凝华形成的,D正确。故选D。【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根据机械运动概念分析火星车的运动情况;单位换算需要掌握两个单位之间的倍率;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根据变化前后的状态分析物态变化名称。2.【答案】C【解析】【解答】A项消毒错误,排除;B项加快蒸发错误,排除;C项避免水蒸气液化正确,当选;D项避免凉着病人错误,排除。

【分析】小镜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牙齿和口腔内部的情况,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由此可知,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避免口腔内水蒸气液化附着在小镜子表面从而影响观察。3.【答案】D【解析】【解答】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错;②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②对;③大象不利用超声波进行彼此间的交流,③错;④关闭窗户,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④对。

【分析】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①错,排除AB;关闭窗户,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④对,所以该题选D。大象使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包括声音、身体语言和化学信号等,但它们并不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4.【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则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小明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

C.小明由于重力作用而持续下滑,故C错误;

D.在下滑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小明的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B.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C.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D.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5.【答案】A【解析】【解答】物块A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物块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N,A正确;压力F的大小为0.4N,B错误;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A与水面相平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不是0.2×103Pa,C错误;物块A的密度为不是0.9×103kg/m3,D错误。

【分析】物块A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体积4.0×10−5m3.,浮力的计算公式是:

F浮=ρ水gV=1.0×103kg/cm6.【答案】C【解析】【解答】当电流表示数0.1A时,滑片在b处,R2最大阻值接入电路,R2消耗的电功率为1W

根据P=UI,得R2两端电压U1=1W/0.1A=10V,根据欧姆定律R2=10V/0.1A=100Ω

当电流表示数0.3A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1.8W

根据P=UI,得R2两端电压U2=1.8W/0.3A=6V

因为电源电压不变且是串联电路,所以电流表示数0.1A时,电源电压U=10V+0.1*R1电流表示数0.3A时,电源电压U=6V+0.3*R1

得R1=20Ω、U=12V

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其电阻为0,电压表示数为0。

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值I=U/R1=0.6A,最小值0.1A,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5A,A选项错误;

电压表示数变化为12V,B选项错误;

R1消耗的电功率变化:0.1A2*20Ω-0.3A2*20Ω=7W,C选项正确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12V*0.5A=6W,D选项错误

【分析】由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由P在某一端点时电流0.1A,接着当滑片P移动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可知0.1A时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b端处;由P=UI计算P在电流表示数0.1A和0.3A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用串联电路电阻关系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压和R1;计算P在a端和b端时电路中电流和变阻器两端电压;由P=UI计算R1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7.【答案】甲;动力臂;阻力臂【解析】【解答】第1空,考察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省力杠杆为图“甲”,填“甲”;第2空填“动力臂”;第三空填“阻力臂”

【分析】根据图中,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为费力杠杆;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动力臂和阻力一定时,研究动力和阻力臂的关系。8.【答案】350【解析】【解答】拉力做功的功率用公式P=FV计算,其中P表示功率,F表示拉力,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填“350”

【分析】如图,动滑轮另一端系在地上,系地段拉力f=G=300N。拉力F=(f+G+G')/2=350N,V=1m/s,则P=FV=350N*1m/s=350W.9.【答案】2【解析】【解答】水对水杯底部的压力可以通过公式F=pS计算,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1×103kg/m3×10N/kg×0.1m=1×103pa,F=PS=1×103pa×2×10-3m2=2N

故填“2”。

【分析】水对水杯底部的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F=PS计算,其中,F表示水对水杯底部的压力,P表示水对水杯底部的压强,S表示水杯底部的面积。10.【答案】4353.6kW⋅h;8800;【解析】【解答】第1空、4353.6kW⋅h;第2空、8800;第3空、3.6×105;第4空、60011.【答案】【解析】【解答】

【分析】①做光源Q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Q’,Q’就是光源Q在平面镜中的像②链接Q’与光源Q发出一束光经平面镜的交点,并延长至墙上的点M,M就是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标出墙上光点。12.【答案】【解析】【解答】

【分析】判断电路图,灯泡L1、L2为并联,开关S在干路、S1控制L1、S2控制L2,把两个电池并联,然后根据电流从正极流出依次连接即可。13.【答案】【解析】【解答】

【分析】男孩所受力分析,此时男孩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重力竖直向下,拉力沿绳子方向。14.【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解答】从a点摆至b点的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b点摆至c、d点的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减小,则铁球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所以动能最大的点在b点,如图所示:

【分析】从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15.【答案】(1)光路可逆;30(2)物距越小(3)1、4(或3、6(4)无法比较出像与物体左右是否相反(5)远视(6)(7)小【解析】【解答】(1)根据光路可逆,第3组实验空着的像距一栏和第1组实验的物距一栏相等,故该题第1空填“光路可逆”第2空填“30”;(2)对比实验1.2.3物距越来越小,但像距越大,像的高度也越大,故该空填“物距越小”;(3)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所以要在表1中找物距和表2中物距相同的实验序号,则是1、4一组,3、6一组,故该题第1空填“1、4或3、6”,第2空填“焦距越大”;(4)主要看“F”“T”二者的区别,很明显“T”左右对称,若成像左右相反“T”形光源则分辨不了,故该空填“无法比较出像与物体左右是否相反”;(5)焦距12cm的凸透镜替换焦距10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加上远视眼镜(凸透镜),故该填“远视”;(6)过A点作AE平行于主光轴交凸透镜于点E,连接A'E,延长A'E交主光轴于点F,F就是凸透镜的右侧焦点;

(7)由(6)图可知,物距一定,焦距越小,F点左移,则物距一定,焦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故该空填“小”【分析】(1)光路可逆原理是指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光路传播,那么光线将会沿着与原来相同的路径传播。这意味着,如果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并让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那么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将会出现一个放大的虚像。如果将凸透镜翻转过来,并将光线从另一侧射入,那么光线将会在物体上聚焦,形成一个实像。序号1的像距15cm,序号3的物距15cm,满足光路可逆原理。(2)对比实验1.2.3物距分别30cm、20cm和15cm,但像距分别是15cm、20cm和30cm,像的高度分别是2cm、4cm和8cm;(3)不同的凸透镜表一为焦距10cm凸透镜、表二为焦距12cm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对比实验序号1和序号4,物距都是30cm,实验序号3和序号6物距都是15cm,表二的像距、像都比表一大,所以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4)主要看“F”“T”二者的区别,很明显“T”左右对称,若成像左右相反“T”左右完全相同,不能分辨出成像的左右和实物的左右是相同还是相反;(5)焦距12cm的凸透镜替换焦距10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加上远视眼镜(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远时,成像会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观察,可能会因为成像位置较远而导致观察不清晰。远视眼镜是一种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会聚光线,使得观察到的物体看起来更近。因此,在更换凸透镜后,加上远视眼镜可以帮助调整成像的位置,使其更接近观察者的眼睛,从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6)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画的。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指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将物体的像呈现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时,会在透镜另一侧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则会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已知凸透镜左侧的实像和虚像光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进而确定出透镜的焦点位置;(7)由光路图得到启发凸透镜成虚像的时候,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角度就越大,使得光线更加发散,因此像距会变大,像也会变大。16.【答案】(1)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位于阻值最大处,检查电路无误,试触;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合适的位置,用调好的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I1 ,并将电阻的阻值R1、导体的电流I1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更换另一个阻值不同的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仿照步骤②进行5次实验,将电阻的阻值R实验次序12345RI(2)变大;A(3)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解析】【解答】(1)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6V且保持不变,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共有5个电阻,所以设计五组实验。保护电路的原则,所以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位于阻值最大处,检查电路无误,试触,开始实验进入第二步②闭合开关S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合适的位置,用调好的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I1 ,并将电阻的阻值R1、导体的电流I1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第三步③断开开关S,更换另一个阻值不同的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仿照步骤,依次换上5个不同电阻,讲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小刚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15Ω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性质,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他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大,则滑片P向A端移动,故该题第1空填“变大”、第2空填“A”;

(3)由图乙25Ω电阻,电流0.1A,5Ω电阻,电流0.5A,可以得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该空填“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1)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指出,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固定电源电压,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用滑动变阻器和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增大时,电流会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会增大。通过记录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值,我们可以绘制出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曲线,从而验证欧姆定律,并进一步研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的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通过控制变量(保持电压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17.【答案】(1)高度差;不漏气(2)深度;深度;液体密度;控制变量(3)a【解析】【解答】(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没反应或者迟钝,则说明装置“漏气”故第1空填“高度差”、第2空填“漏气”;

(2)实验1用的液体都是水,想验证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第1空填“深度”,实验2用的是水和酒精,想验证当深度相同的时候,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以上实验1控制液体相同、实验2控制了深度相同,故第2空填“深度”、第3空填“液体密度”,两个实验都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故第4空填“控制变量法”;

(3)图2实验中控制了深度相同,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所以a中是浓盐水,故该空填“a”.

【分析】(1)压强计是一种可以测量液体或气体压强的仪器。其原理是基于帕斯卡定律,即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其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强计的一端连接着一个密封的容器,另一端则连接着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当容器中的液体受到压力时,液体的压强会传递给活塞,从而推动活塞向外移动。通过测量活塞的移动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压强。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2)实验1用的液体都是水,想验证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2用的是水和酒精,想验证当深度相同的时候,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以上实验1控制液体相同、实验2控制了深度相同,则都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

(3)图2实验中控制了深度相同,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a图U形管右侧液体更高,同样的溶液高度a图压强更大,所以a中是浓盐水。18.【答案】答: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这种气味越重。【解析】【解答】

刚装修完的房屋,由于用于装修的材料中不同程度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甲醛,它们在材料中不断地扩散(做无规则运动)并向空气中散发,且在空气中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散发)的速度越快,因此,此题的答案应该为: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这种气味越重。

【分析】

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主要通过扩散的方式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19.【答案】会上浮一些;由于邮轮从长江驶入大海始终是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不变,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