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 +素材_第1页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 +素材_第2页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 +素材_第3页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 +素材_第4页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 +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5崔景偁+素材

文言高手

你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

知道,故事与尊重老师有关。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另一个尊师的故事。

好的。

一、古文来袭(导入古文)

二、文学常识(古文文常)

三、今义古注(字词解析)

四、深思熟虑(解答问题)

古文来袭

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古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请注意古文中的重点字音:偁chēng贽zhì

庶shù

要素梳理

让我们来看看古文四要素

地点

事件

人物

时间

清代

张惠言居所

张惠言及景偁

景偁拜师

猜猜故事的名字?

《》

猜猜故事的名字?

《崔景偁拜师》

再读文言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文学常识

张惠言(1761~1802)清代

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

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编》。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拓展

让我们来了解有关拜师的故事

诵读白话文

崔景偁拜师

张惠言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张惠言。几年后,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请求作(张惠言的)学生,张惠言感到惭愧并谢绝了,但对方不同意。(景偁)说:“我跟从您,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让我们来看看重点字词的理解

今义古注

1、余:

2、北面承贽(zhì第四声):

3、发策决科:

4、庶几:

5、偁之从先生:

1、余:我,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

2、北面承贽(zhì第四声):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3、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4、庶几:有希望。

5、偁之从先生:偁之所以跟随您。从:跟从,跟随。

6既:

7弟子:

8谢:

9已而:

10从:

6既:已经。

7弟子:学生,门徒。

8谢:拒绝。

9已而:不久。

10从:跟随。

深思熟虑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

②某则愿庶几焉

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景偁是个什么样的人?

景偁是个酷爱学习,尊师重道的学者。

感恩聆听

后会有期

一、古文来袭(导入古文)

二、文学常识(古文文常)

三、今义古注(字词解析)

四、深思熟虑(解答问题)

古文来袭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请注意古文中的重点字音:偁chēng贽zhì

庶shù

要素梳理

让我们来看看古文四要素

清代

张惠言居所

张惠言及景偁

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

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

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

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张惠言(1761~1802)清代

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

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编》。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让我们来了解有关拜师的故事

张惠言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张惠言。几年后,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请求作(张惠言的)学生,张惠言感到惭愧并谢绝了,但对方不同意。(景偁)说:“我跟从您,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让我们来看看重点字词的理解

今义古注

1、余:

2、北面承贽(zhì第四声):

3、发策决科:

4、庶几:

5、偁之从先生:

1、余:我,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

2、北面承贽(zhì第四声):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3、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4、庶几:有希望。

5、偁之从先生:偁之所以跟随您。从:跟从,跟随。

6既:

7弟子:

8谢:

9已而:

10从:

6既:已经。

7弟子:学生,门徒。

8谢:拒绝。

9已而:不久。

10从:跟随。

深思熟虑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