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弃物处理行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TOC\o"1-2"\h\u24731第1章总论 494581.1废物资源化利用背景与意义 447621.1.1背景 4268921.1.2意义 4228271.2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问题 4310661.2.1现状 598121.2.2问题 564681.3废物资源化利用目标与策略 5111451.3.1目标 5269881.3.2策略 528638第2章废物分类与评估 54232.1废物分类方法与标准 5278052.1.1废物分类方法 5234842.1.2废物分类标准 629542.2废物特性分析与评估 674392.2.1废物特性分析 6318462.2.2废物特性评估 6324132.3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 6172652.3.1废物处理技术选择 7199662.3.2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 712527第3章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759543.1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7128093.1.1可回收物 7181463.1.2有害垃圾 7116463.1.3湿垃圾(厨余垃圾) 7194913.1.4干垃圾(其他垃圾) 7294333.2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 8183273.2.1垃圾分选技术 8148623.2.2破碎技术 8283223.2.3压缩技术 8220593.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8215503.3.1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 8120313.3.2有害垃圾处理 820313.3.3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8187233.3.4干垃圾处理 8186693.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8187013.4.1案例一: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利用 8115613.4.2案例二:某地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8272803.4.3案例三:某城市焚烧发电项目 928566第4章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311034.1工业废弃物来源与特点 9242624.2工业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9317774.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9312134.4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01696第5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305165.1建筑废弃物产生与分类 1098825.1.1混凝土废弃物 1013965.1.2砖瓦废弃物 1042115.1.3木材废弃物 10278405.1.4金属废弃物 10174475.1.5塑料废弃物 1031935.1.6玻璃废弃物 10198755.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 10273205.2.1物理处理技术 1194565.2.2化学处理技术 11267065.2.3生物处理技术 1153055.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1114845.3.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4935.3.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86645.3.3木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4255.3.4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40265.3.5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46045.3.6玻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77785.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1263835.4.1案例一:某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11200115.4.2案例二:某地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12300015.4.3案例三:某企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1227267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33426.1农业废弃物产生与特点 1263596.1.1产量巨大: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废弃物年产量已达到数十亿吨。 12272456.1.2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废弃物产量更为丰富。 12269516.1.3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 12231936.1.4利用难度大:农业废弃物结构松散、含水量高、运输成本高,给资源化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1289446.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28186.2.1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粉碎、筛选、混合等,目的是减小废弃物体积,便于运输和利用。 12194656.2.2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分解、发酵等过程,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 12134066.2.3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提取废弃物中的有价元素、制备生物质炭等。 12296306.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12188696.3.1有机肥料制备: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通过微生物发酵、造粒等工艺,制备有机肥料。 13214976.3.2生物能源开发:通过生物质气化、发酵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生物天然气等。 13305596.3.3生物质炭制备:采用高温热解、化学活化等方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吸附等领域。 13211276.3.4设备选型与优化:根据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1333816.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3256456.4.1案例一:某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有机肥料,年处理秸秆5万吨,制备有机肥料3万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184116.4.2案例二:某企业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稻壳、玉米芯等)进行生物质气化发电,年处理废弃物10万吨,发电量达到1.2亿度,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 13106736.4.3案例三:某科研团队将农业废弃物(如稻壳、麦秸等)制备成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185726.4.4案例四:某地区推广农业废弃物还田技术,将废弃物进行粉碎、堆肥等处理后,直接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 137653第7章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196617.1危险废弃物特性与分类 1395147.1.1危险废弃物特性 13222767.1.2危险废弃物分类 1446277.2危险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14109477.2.1稳定化/固化处理 1441047.2.2破碎与分选 14274997.2.3焚烧处理 14112917.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14215547.3.1毒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136777.3.2腐蚀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321067.3.3感染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48077.3.4反应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2797.4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5186067.4.1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84667.4.2医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35347.4.3废电池资源化利用 1525409第8章废水资源化利用 1563248.1废水来源与特点 15319288.2废水处理技术 15125508.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16273268.4废水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64770第9章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6207399.1废气来源与特点 1651599.2废气处理技术 17119239.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17224559.4废气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718243第10章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183152210.1废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现状与问题 181988810.1.1政策现状 182725510.1.2存在问题 183123610.2国内外废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借鉴 182870610.2.1国内政策借鉴 182358610.2.2国外政策借鉴 181408510.3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建议 182762010.3.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集中度; 182205010.3.2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181242710.3.3完善政策体系,为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193144410.3.4推广典型示范项目,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192473710.3.5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191169610.4促进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措施与配套制度 19967910.4.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92035010.4.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191957410.4.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9587210.4.4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19第1章总论1.1废物资源化利用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废弃物处理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资源,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背景(1)废弃物排放量持续增长。(2)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废弃物处理压力增大。(3)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1.2意义(1)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3)促进废弃物处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1.2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问题我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现状(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规模逐步扩大。(3)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支持力度加大。1.2.2问题(1)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不完善。(2)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3)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不完整,附加值较低。1.3废物资源化利用目标与策略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高效、有序发展,提出以下目标与策略:1.3.1目标(1)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2)构建完善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3)提升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值。1.3.2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提高监管力度。(2)推动废弃物处理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3)优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提高附加值。(4)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2章废物分类与评估2.1废物分类方法与标准废物分类是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首要环节。合理的废物分类有助于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废物分类的方法与标准。2.1.1废物分类方法废物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按照废物来源分类:可分为生活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2)按照废物性质分类:可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等。(3)按照废物形态分类:可分为固态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等。(4)按照废物处理方式分类:可分为可回收废物、可生物降解废物、需特殊处理废物等。2.1.2废物分类标准废物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名录》等。(2)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评价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等。(3)国际标准: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2.2废物特性分析与评估废物特性分析是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废物的特性进行评估,可以为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2.2.1废物特性分析废物特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理性质:如形态、颜色、气味、密度、粒度等。(2)化学性质:如成分、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3)生物性质:如可生物降解性、病原性、生态毒性等。2.2.2废物特性评估废物特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废物危害性评估:分析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2)废物处理难度评估:分析废物的处理技术要求、成本等。(3)废物资源化利用价值评估:分析废物中可回收资源的种类、含量等。2.3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根据废物分类与特性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2.3.1废物处理技术选择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磁选、重力分选等。(2)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3)生物处理技术:如堆肥、厌氧消化、微生物降解等。(4)热处理技术:如焚烧、热解、气化等。2.3.2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质回收技术:如金属回收、塑料再生、橡胶再生等。(2)能量回收技术:如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3)建材利用技术:如利用废物生产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4)农业利用技术:如堆肥用于土壤改良、有机废弃物用作饲料等。第3章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3.1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各类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如下:3.1.1可回收物可回收物主要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这类垃圾可通过回收渠道进行收集、运输、分拣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3.1.2有害垃圾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等,这类垃圾需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3.1.3湿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主要包括厨余、食材残渣、废弃蔬菜和瓜果等。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如堆肥、发酵等,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3.1.4干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这类垃圾通常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3.2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垃圾分选、破碎、压缩等,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处理成本。3.2.1垃圾分选技术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提高各类垃圾的纯净度,为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条件。3.2.2破碎技术将大块垃圾破碎成小块,便于运输和进一步处理。3.2.3压缩技术通过压缩设备对垃圾进行压缩,减少垃圾体积,降低运输和处理的成本。3.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3.3.1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可回收物进行再生利用,如废纸再生、废塑料造粒、废金属熔炼等。3.3.2有害垃圾处理采用特殊设备和技术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废电池回收处理、废荧光管冷处理等。3.3.3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堆肥、发酵等,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3.3.4干垃圾处理对干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同时可通过焚烧发电实现能源回收。3.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成功案例:3.4.1案例一: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利用该城市采用“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3.4.2案例二:某地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该地区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实现资源化利用。3.4.3案例三:某城市焚烧发电项目该城市采用焚烧发电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实现能源回收,降低环境污染。第4章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1工业废弃物来源与特点工业废弃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废物。其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金属冶炼与加工、化工、轻工、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工业废弃物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3)危害性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资源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潜力。4.2工业废弃物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废弃物中的有价组分和无价组分进行分离,提高资源利用率;(2)破碎技术:将大块废弃物破碎成小颗粒,便于后续处理;(3)筛分技术:对废弃物进行筛分,分离出不同粒度的物料,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4)浓缩与脱水技术:通过浓缩、脱水等方法,减少废弃物中的水分,降低处理成本。4.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根据工业废弃物的种类和特性,可采取以下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1)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熔融、热解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或再生资源;(2)物理处理技术:如磁选、电选、重力分选等,回收废弃物中的有价金属和矿物;(3)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或有益物质;(4)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降解废弃物中的有机污染物;(5)资源化利用设备:包括破碎机、筛分机、浓缩机、焚烧炉、热解炉等。4.4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案例一:某钢铁企业废渣资源化利用该企业采用磁选、浮选等物理方法,对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炉渣进行处理,回收其中的铁、钒、钛等有价金属,并将尾渣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案例二:某化工企业废液资源化利用该企业通过预处理技术,对废液进行浓缩、脱色、吸附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然后将处理后的废液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案例三:某家电企业废塑料资源化利用该企业采用热解、催化等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料油、气体等能源,同时回收其中的金属、纤维等有价物质。案例四:某食品企业废渣资源化利用该企业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将废渣进行厌氧消化,产生生物天然气,同时将消化后的残渣作为有机肥使用。第5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1建筑废弃物产生与分类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建设、维修、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类型。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建筑废弃物分类如下:5.1.1混凝土废弃物5.1.2砖瓦废弃物5.1.3木材废弃物5.1.4金属废弃物5.1.5塑料废弃物5.1.6玻璃废弃物5.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废弃物,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以下为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概述:5.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分、破碎、研磨等,旨在将建筑废弃物进行初步处理,以便于后续资源化利用。5.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化、固化等,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废弃物,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5.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如木材、植物残体等。通过微生物分解、堆肥等方法,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5.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5.3.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等处理,可用于制备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等。5.3.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砖瓦废弃物经破碎、研磨等处理后,可用于制备再生砖、再生陶瓷等。5.3.3木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木材废弃物可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制备成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等。5.3.4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金属废弃物可通过熔炼、回收等手段,实现金属资源的再利用。5.3.5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塑料废弃物可通过再生造粒、热压成型等技术,制备再生塑料产品。5.3.6玻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玻璃废弃物经破碎、熔化等处理后,可用于制备再生玻璃、玻璃纤维等。5.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案例:5.4.1案例一:某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采用破碎、筛分、再生混凝土制备等技术,将建筑废弃物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5.4.2案例二:某地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建筑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5.4.3案例三:某企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以砖瓦废弃物为原料,采用再生砖制备技术,年产再生砖1000万块,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1农业废弃物产生与特点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除农作物秸秆、稻壳、果壳等副产品外,还包括农事作业中产生的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这些废弃物具有以下特点:6.1.1产量巨大: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废弃物年产量已达到数十亿吨。6.1.2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废弃物产量更为丰富。6.1.3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6.1.4利用难度大:农业废弃物结构松散、含水量高、运输成本高,给资源化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6.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点,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处理技术:6.2.1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粉碎、筛选、混合等,目的是减小废弃物体积,便于运输和利用。6.2.2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分解、发酵等过程,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6.2.3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提取废弃物中的有价元素、制备生物质炭等。6.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3.1有机肥料制备: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通过微生物发酵、造粒等工艺,制备有机肥料。6.3.2生物能源开发:通过生物质气化、发酵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生物天然气等。6.3.3生物质炭制备:采用高温热解、化学活化等方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吸附等领域。6.3.4设备选型与优化:根据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6.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6.4.1案例一:某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有机肥料,年处理秸秆5万吨,制备有机肥料3万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6.4.2案例二:某企业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稻壳、玉米芯等)进行生物质气化发电,年处理废弃物10万吨,发电量达到1.2亿度,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6.4.3案例三:某科研团队将农业废弃物(如稻壳、麦秸等)制备成生物质炭,用于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4.4案例四:某地区推广农业废弃物还田技术,将废弃物进行粉碎、堆肥等处理后,直接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第7章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1危险废弃物特性与分类危险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反应性等特性,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废物。本章首先对危险废弃物的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分类。7.1.1危险废弃物特性(1)毒性:危险废弃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接触等途径对生物体造成损害。(2)腐蚀性:危险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物质等可对设备、建筑物及土壤等造成腐蚀。(3)感染性:危险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引发感染性疾病。(4)反应性:危险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7.1.2危险废弃物分类根据危险废弃物的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毒性废弃物:如农药废弃物、医药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等。(2)腐蚀性废弃物:如废酸、废碱、废电池等。(3)感染性废弃物:如医疗废弃物、动物实验废弃物等。(4)反应性废弃物:如废催化剂、废化学试剂等。7.2危险废弃物预处理技术为降低危险废弃物的危害性,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效率,需对危险废弃物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2.1稳定化/固化处理通过化学稳定化或固化处理,将危险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固定在固体基质中,降低其迁移性和毒性。7.2.2破碎与分选对危险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磁选等物理处理,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7.2.3焚烧处理将危险废弃物在高温下进行焚烧,实现有害物质的分解和转化,降低废弃物的危害性。7.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弃物,采用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实现废物的再生利用。7.3.1毒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废电池回收:采用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技术,回收废电池中的有价金属。(2)废催化剂回收:通过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回收废催化剂中的贵金属。7.3.2腐蚀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酸、废碱中和处理,制备工业用盐、水处理剂等。7.3.3感染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方法,处理医疗废弃物,实现安全利用。7.3.4反应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催化剂、废化学试剂等经过再生处理,恢复其活性,实现循环利用。7.4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以供参考。7.4.1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某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采用物理拆解、化学浸出等技术,对电子废弃物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7.4.2医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某医疗废弃物处理企业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方法,将医疗废弃物处理后用于工业原料、燃料等领域。7.4.3废电池资源化利用某废电池回收企业采用湿法冶金技术,回收废电池中的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实现年回收量1000吨。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我国废弃物处理行业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8章废水资源化利用8.1废水来源与特点废水资源化利用是废弃物处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废水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含重金属废水、酸性或碱性废水等。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8.2废水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现有多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蒸发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2)化学处理技术:如中和、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等,用于调整废水的酸碱度、去除有害物质等。(3)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等,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水,降低其生物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8.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废水回用技术:通过膜分离、离子交换等设备,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2)废水浓缩技术:采用蒸发、膜分离等方法,对废水中的有价值成分进行浓缩,实现资源回收。(3)废水零排放技术:通过多种处理技术组合,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实现废水零排放。相关设备包括:膜分离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蒸发设备、废水回用设备等。8.4废水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水,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重金属,再通过膜分离技术进行浓缩,实现重金属资源的回收。案例二:某制药企业产生的有机废水,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降低BOD和COD,再通过废水回用设备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案例三:某工业园区集中处理各类废水,采用废水零排放技术,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园区绿化、道路清洗等,实现废水的高效利用。第9章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1废气来源与特点废气是废弃物处理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废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废气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有机废气、无机废气、酸性气体、碱性气体等。(2)污染性:废气中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不稳定性:废气的排放量、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受生产过程、设备功能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9.2废气处理技术针对废气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和发展了一系列废气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吸收法:利用吸收剂对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吸收,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2)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实现废气的净化。(3)冷凝法:通过降低废气温度,使其中某些成分凝结,从而实现分离和净化。(4)燃烧法:将可燃性废气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5)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实现废气净化。9.3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旨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1)有机废气转化为燃料:采用催化氧化等技术,将有机废气转化为可燃气体,作为燃料使用。(2)废气中稀有气体回收:通过吸附、膜分离等方法,回收废气中的稀有气体,如氩、氦等。(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回收:采用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楼顶租房合同范本
- 劳动用工合同解除协议
- 农林机械出租合同范本
- 农村垃圾运输合同范本
- 合同文本拒收现结协议
- 卤菜店劳务合同协议书
- 司法鉴定委托书协议书
- 公司常用劳动合同范本
- 合同违约未处罚写协议
- 保险经纪合同补充协议
- 早期生产遏制GP-12工作要求
-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 GB/T 15972.20-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 GA/T 1068-2015刑事案件命名规则
- 刘德武《如何画正方形》课件
- 政务礼仪-位次礼仪课件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 王知坚 益生菌相关药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量实验
- 《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报告书空白模板
- 生产过程质量改善计划
- 绿萝养殖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