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新时代“四个自信”对历史学科的新要求、新《课标》对地方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汉阴县丰富的地方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脉存传续的使命要求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新背景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我们发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初中历史教学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1.028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指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资源,是展示一个地区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大致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精神性和可再生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文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新背景、应用意义、实践案例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背景(一)新时代“四个自信”对历史学科的新要求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随后,国家领导人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在不同场合又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命题,2023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历史课程理念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的表述就明确了时代赋予历史学科的使命和要求。(二)新《课标》对地方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课标》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对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达成认同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这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单纯依靠部编初中历史教材,难免让学生与历史学科产生距离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和速度也就会不理想和迟缓。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家乡,热爱这个时代从而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四)汉阴县丰富的地方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脉传续的使命要求汉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312年秦置汉中郡西城县以来,汉阴城池有史可考的时间为2300余年。其中公元前312年至前202年,110年从属西城,无城池。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又在汉中郡设安阳县,为汉阴建城伊始,县城存史2221年,诚享陕西省内历史悠久县城之称。汉阴县被誉为“三沈故里”,是新文化运动巨匠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昆仲出生、成长的地方,走出了新中国开国的三位少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还成就了农民书法家沈兰华,培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汉阴县涧池九年制和城关一小创新推行作文早起步教改实验,并由作为出发点此走向全国的特级教师查振坤,还有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职工获得者成红霞等等。汉阴沈氏家训曾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以《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为标题,向全体中国人民介绍了以讲修身、重耕读、讲礼仪、严教子著称的沈氏家训,而沈氏家训的传承地——沈氏祠堂就在汉阴县涧池镇。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学生关注现实,在学习统编历史教科书知识的同时掌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知识,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潜能,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建构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乐教乐学的理想关系,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校内得到传承和普及推广,使各校的初中历史教学获得生机和灵气。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历史教师依托学科教研组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融合点进行梳理,在县志、文史资料中去繁就简,形成了汉阴地方美食资料汇编、汉阴从古至今杰出人物资料汇编和著名的遗址简介。扎根历史课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依据《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汉阴县)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融合点梳理》中的建议,在校内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实践,2023年10月笔者被选派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组团式送教拉萨阿里活动,在活动中巧妙结合“世界第三极”“缺氧不缺信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等地方文化印记和当代爱国榜样开展活动,获得当地学生和教师们的喜爱。依托教研组,在常规活动中渗透地方文化知识。2023年11月28日、29日下午涧池初级中学开展的校级政史地知识竞赛活动中,就在抢答环节设置了抢答题:“11.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授衔后,陕南三市(汉中、商洛、安康)共有开国六位少将,其中汉阴独占其三,他们是?(答案:何振亚、沈启贤、杨弃)”;在风险环节设置了风险题:6.材料:汉阴是著名的书法之乡,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有一位书法家、牌匾大家,其书作被西安多处名胜古迹选用,位于西安市的书院门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华清池的匾额等,都是他的墨迹。他与中国行书之圣沈尹默成为汉阴书坛的灵魂!根据材料,请说出这位书法家、牌匾大家的名字?结合他成功的事迹,你有什么感悟?持续开展主题式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关注度。2023年11月29日,以“探寻地方文化遗址感悟家训家风魅力”为主题,笔者带领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49名学生到沈氏家训展览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驻地遗址)参观。2024年3月28日下午14时,安康市第七批学科带头人沈鹏工作坊与中共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党支部、汉阴县涧池初级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联合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赴汉阴县开国少将杨弃故居研学活动,该校八年级522名学生全员参与。因地制宜依据校情班情,开设社团课程,拓宽学生视野。笔者利用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汉阴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掠影》社团课程,本学年共开展活动26次,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喜爱和学习、宣传地方文化的氛围。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一)提高教师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持续不间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了解和研究,提高对其教育价值的认识。历史教师除立足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标的学习之外,还从知网上下载了最新的有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订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旬)》《中小学教师培训》等专业刊物进行学习,撰写学习笔记,熟练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明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知识。对地方史专业理论等书籍、历史教学方法类专业书籍、地方史志文献、“学习强国”中“县级融媒”“教育”“党史”“人物”栏目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二)扎实灵活地会用活用部编教材教学,全方位立体式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部编历史教材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教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部编教材除正文外增加了“相关史事”“知识拓展”“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等栏目。梳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汉阴县)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融合点》,尝试借助一定的载体(资源)、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关能力、提升学科思维水平、获得相关体验与感悟、形成一定的价值与认同。立足教材,扎根历史课堂,巧用主题式教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探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方法。例如,立足校本研修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参加各级各类大型主题教学交流活动,教师共同进行交流和主题式研讨,共同成长,提高教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育教学能力。(三)加强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多种方式形成合力搭建活动平台学校可以与沈氏家训展览馆、汉阴三沈纪念馆、杨弃故居、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各镇文化站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专业的研究人员,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合作与交流,学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延伸至课外的多元化拓展性学习,搭建各种社会活动实践平台,充分提高学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增强初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育的实效。如1.营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习氛围,善用地方重大活动日开展实践活动,如汉阴县“油菜花节”暨安康市首届自行车拉力赛、涧池镇的烩面片大赛、“涧小卤”推广活动等。2.结合汉阴地方党史、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杨弃将军故居、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三沈纪念馆”和“沈氏祠堂”(陕南抗日第一军驻地遗址)、参观汉阴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建立地遗址(今汉阴县涧池中心小学内)等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实地感悟汉阴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一部分,激发作为汉阴人乃至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3.结合开展的各类课外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征文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趣。4.利用历史社团,拓宽初中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学习视野。(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开展跨学科融合在应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如历史教师要善于同语文教师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习观察生活的细节并使用合理的史料来撰写历史小论文,让学生实地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和奋斗,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家之情怀,认真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善于同美术教师合作,让学生用素描、手抄报等形式将对家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美好印象展示出来。(五)挖掘地方名人故事进行课堂模拟人物讲解地方名人故事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地方名人故事,将其融入历史课堂讲解中。如汉阴三沈的故事(主要参考《三沈研究》,戴承元,王涛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开国少将的故事、汉阴第一个党支部的故事(主要参考《汉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汉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三沈人物及其历史事件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