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语言文字运用

第16讲九上文言文

01模拟基础练

02真题实战练

03重难创新练

模拟基础练।

I.(2023•广东珠海金湾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秋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生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百废再兴________________

②南极潇湘____________

③非天下之忧而忧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54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乙】

游之日,初风日清和,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及日暮,猛风大起,潮浪奔腾。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陵然不能自。也。昔此楼成,滕子京日:“直须凭栏大哭一番7快!”

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而又有范公为知己,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

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是则真可哭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日暮/季下船

B.汝然不能自弓也/弓而夕阳在山

C.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乃重修岳阳楼

D.为毛锥子所窘/或异二者之为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5)结合两篇选文内容,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羽:范仲淹和袁中道表达的情怀不同。

小欢:范仲淹通过写,表达了»

小丽:袁中道通过写,表达了o

【答案】①同"俱",全、皆。

②至、到达。

③在……之前。

(1)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②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A

(4)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5)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袁中道通过写自己游岳阳楼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全、皆。

②句意:向南直到潇水和湘水。极,至、到达。

③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在……之前。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有:览,观看,欣赏;物,景物;得无,恐怕。

2/54

句意:(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②重点词:以,因为。

句意: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本题考查一词多意。

A.相同,“及日暮”的句意:等到傍晚时分,“及下船”的句意:等到下了船,“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B.不相同,“注然不能自己也”句意: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己”,控制;“已而夕阳在山”句意:不久,

太阳下山了,“己”,不久。

C.不相同,“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句意: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乃”,才;“乃重修岳

阳楼”句意: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乃”是于是。

D.不相同,“为毛锥子所窘”句意:诗文写作束缚,''为"被;"或异二者之为”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

两种人的心情,“为”指心情。

故选:Ao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的意思是:举酒同饮,意趣闲

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这样就可以断句。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的“览

物之情”,这样是为了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游

岳阳楼记》中,袁中道写了自己游览岳阳楼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根据以上内容作答。

【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

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

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

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

此,那么向北通到巫峡,向南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

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

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

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

3/54

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美好而喜悦,也不因自己失意落魄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

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

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

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当时的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我们出游的那一天,风和日丽,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

音,傍晚时分,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

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岳阳楼。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

哭一场才觉得痛快”。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

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

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

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2.(2025•广东深圳•中考模拟)班级开展“醉翁亭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文忠公以古文奥学,直言正行,卓卓当时,其凛然忠义之气,知有君而已,知有道而已,身不暇

恤,其暇恤小人哉?而小人皆不便之,故一斥夷陵,再斥于滁,既复起,历践①清②华③,从容庙堂,与诸

君子坐致国家于磐石之安者,非由君之明乎?公在夷陵岁余,在滁阅三岁,皆无几微迁谪之意,方日务保

民,与民旦暮相亲相娱乐,若父子然者。君子之道固④无往不自得也。

(节选自杨士奇《滁州重建醉翁亭记》,有改动)

【注释】①践:遵循,履行。②清:纯洁,清白。③华:光辉,光彩。④固:确实。

(1)下列选项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故自号曰醉翁也

4/54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故一斥夷陵

D.温故而知新

E.人情世故

(2)请翻译【甲】【乙】文画横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与民旦暮相亲相娱乐,若父子然者。

(3)《醉翁亭记》全文中提到下图展示的两个活动,请分别默写出对应的三字短句,和【乙】文"与民旦

暮相亲相娱乐”呼应。

①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同学们讨论用下列字体设计醉翁亭牌匾,请补充对话。

醉翁亭醉翁亭碱荀多

隶书楷书草书

小深:我选隶书,隶书浑厚,体现醉翁亭历史厚重。

小圳:我选的不同,我选,=

(5)同学们认为“君子之道”体现了醉翁亭蕴含的人文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阐释。

【答案】(1)AC

(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②和百姓从早到晚亲近相处、相互娱乐,就像父子一样。

(3)①射者中②弈者胜

(4)示例:楷书,楷书端庄,契合醉翁亭稳重之感,且文中醉翁亭是太守与民同乐之所,楷书的稳重也

能体现这种和谐稳重的氛围。

(5)【甲】文欧阳修作为君子,能与百姓一同欢乐,关心百姓,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是“君

5/54

子之道”中关爱他人、与民同乐的体现。【乙】文欧阳修能积极生活,与民相亲,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君

子品质,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君子之道”中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表现。【乙】

文欧阳修心怀忠义,只知有君主和道义,不顾自身安危,这体现了他坚守道义、正直不阿的君子风范,是

“君子之道”中坚守原则、正直忠义的内涵。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故自号曰醉翁也”的“故”是“所以”的意思。B"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的“故”是“原来的样子”。C“故一斥夷陵”的“故”是“所以”。D“温故而知新”的“故”是“旧

的知识”。E“人情世故”的“故”是“道理”。故选:ACo

(2)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得,领会;寓,寄托。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

上。②重点词:若,像;然,……的样子。句意:和百姓从早到晚亲近相处、相互娱乐,就像父子一样。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醉翁亭记》中“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提

到了投壶(射者中)和下棋(弈者胜)这两个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与乙文中“与民旦暮

相亲相娱乐”相呼应,都展现了欧阳修与百姓亲近相处、一同欢乐的场景。

(4)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示例一:楷书,楷书端庄,契合醉翁亭稳重之感,且文中醉翁亭是太守与民

同乐之所,楷书的稳重也能体现这种和谐稳重的氛围。

示例二:草书,草书飘逸,如同醉翁亭周围山水之灵动,且文中醉翁寄情山水,草书的灵动可展现这种洒

脱自在的情怀。

(5)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君子之道"在【甲】【乙】两文中有以下体现:与民同乐:【甲】文中”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以及【乙】文中"方日务保民,与民旦暮相亲相

娱乐,若父子然者”,都表明欧阳修作为君子,能与百姓一同欢乐,关心百姓,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

快乐,这是“君子之道”中关爱他人、与民同乐的体现。豁达乐观:【乙】文中"公在夷陵岁余,在滁阅

三岁,皆无几微迁谪之意”,欧阳修被贬夷陵和滁州,却没有丝毫被贬谪的失意之意,依然能积极生活,

与民相亲,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君子品质,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君子之道”中

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表现。坚守道义:【乙】文中“欧阳文忠公以古文奥学,直言正行,卓卓当时,其

凛然忠义之气,知有君而已,知有道而已,身不暇恤”,欧阳修凭借学问、正直言行在当时卓越不凡,心

怀忠义,只知有君主和道义,不顾自身安危,这体现了他坚守道义、正直不阿的君子风范,是“君子之道”

中坚守原则、正直忠义的内涵。

【译文】

甲: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

是琅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

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面下于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

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

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6/54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

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

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

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郡欧阳修啊。

乙:

欧阳文忠公凭借古文深奥的学问,正直的言论和端正的行为,在当时非常卓越,他那令人敬畏的忠义

之气,只知道有君主罢了,只知道有道义罢了,自身都来不及顾惜,哪有时间去顾惜小人呢?而小人都认

为他对自己不利,所以他第一次被贬到夷陵,第二次被贬到滁州,后来又被起用,历任清要显贵的官职,

在朝廷中从容应对,和各位君子一起使国家达到像磐石一样安稳的局面,这不是因为君主的圣明吗?欧阳

公在夷陵一年多,在滁州度过了三年,都没有丝毫被贬谪的失意之意,每天致力于保护百姓,和百姓从早

到晚亲近相处、相互娱乐,就像父子一样。君子的处世之道确实是无论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啊。

3.(2024•广东汕头•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攀。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囊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斗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上下:白

③或下船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

郝太傅①在京口,道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丞相净■郝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郝

日:“王家诸郎亦皆可潘。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郝公云:“正此好!”访之,

乃是逸少③,日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注释】①郝太傅:郝鉴,字道徽,以儒雅著称。太傅,官职名,掌管军政。②王丞相:王导。③逸少:

王羲之,字逸少。

7/54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旗的一项是

A.道门生与王丞相书(派)

B.丞相谓都信(告诉)

C.王家诸郎亦皆可奉(夸奖)

D.国嫁女与焉(特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5)结合【甲】文与【乙】文,谈谈张岱、王羲之身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1)①消失。②全,者B。③等到。

(2)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

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D

(4)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5)从张岱在“人鸟声俱绝”的雪夜独自赏景且以“痴”的评价自得、王羲之在众多年轻人故作矜持的

时候坦腹而卧可以看出,他们两个都是超凡脱俗、率直不羁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

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

消失。②句意: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全,都。③句意:等到了下船的时候。及:等到。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

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

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惟,只;而已,罢了。句意: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C.正确;D.有误,句意:便把女儿嫁给他。因:于是,就。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句意为: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

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故断为: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

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张岱在“人鸟声俱绝”的雪夜独自

赏景且以“痴”的评价自得;根据“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可知,王羲之

在众多年轻人故作矜持的时候坦腹而卧。所以,他们两个都是超凡脱俗、率直不羁的人。

【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54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

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

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

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

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

人啊!”

【乙】太傅都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都鉴的来人说:

“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都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

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都鉴说:“正是这个好!”

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4.(2024•广东惠州惠阳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芋一小舟,拥囊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硒,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害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等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余孥一小舟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是金陵人,客此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

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

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9/54

A.竟为南雪所阻/天南墙坏

B.辄复不遂/逐迷,不复的路

C.然流行坎止/欣然起行

D.鲁直所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答案】(1)①撑;②还;③客居。

(2)①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3)D

(4)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5)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

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我

撑着一只小舟。挈:撑。②句意: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③句意:他们是金陵

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俱,者B;绝,消失。句意为: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中重点词语有:与,和;一,全。句意为:(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雨/动词,下雨;B.成功,实现/于是;C.然而/……的样子;D.说。故选:

Do

(4)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发出铮

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故断为: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

想情等。[甲]文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表现了作者夜半赏雪

的高雅情趣;“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与知音把酒言欢,

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趣。[乙]文中,作者去沙市的途中,被雨雪所阻,诗人于是停住脚步,雪夜读书。“万竹

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作者随遇而安,“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

书”,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这些雅趣,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

然自得的心境。

10/54

【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只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

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

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

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

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

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5.(2023•广东深圳•校级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某罪有余责①,尚叨一麾②,敢不尽心,以求疾苦?二浙③之俗,躁而无刚④。豪者如虎,示之以文;弱

者如鼠,存之以仁。吞夺⑤之害,稍稍而息。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⑥。衢、歙二水,合于城隅,百里而东,

遂为浙江。渔钓相望,凫鹫交下。群峰四来,翠盈轩窗。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溪斋中,春

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节选自范仲淹《与晏尚书》,有删改)

【注】①罪有余责:此处指范仲淹因力阻废后被贬睦州。②尚叨一麾:还能出放外任,当一方长官。③二

浙:宋代浙江东路与浙江西路的合称。④躁而无刚:急躁而懦弱。⑤吞夺:侵吞掠夺。⑥接于新定:靠近

新定这个地方。

【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11/54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予学求古仁人之心/善射于家圃

B.百里而枣,遂为浙江/从流飘荡,任意枣西

C.周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周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D.群峰四来,翠承轩窗/而计其长曾不般寸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白云徘徊,终日不去。

(3)下列说法不氐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和苏轼都是北宋文学家,其中,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甲文“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以抒情作结,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追慕之情。

C.乙文“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丙词句句扣住“月”来写,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富有感染力。

(4)小深和小圳对乙文的理解产生分歧。请结合甲乙两文,为小圳补充理由。

小深:范仲淹被贬谪睦州后游山玩水,以至于“惟恐逢恩,一日移去”,这与他在《岳阳楼记》中“先忧

后乐”的抱负并不相符。

小圳:我不赞同你的看法,

(5)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名句摘录阅读批注思考探究

甲文:不以物喜,不以两个“不”字,否定“以物喜”“以“不”“有”之中,

己悲。己悲”的狭隘情感,告诉我们面对有着同样的人生

得失的正确态度。智慧:②—

丙词:人有"悲欢离合,两个“有”字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

难全。哲理性。

【答案】(1)C

(2)①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②白云很久也不散去。

(3)D

(4)范仲淹看到美景之后的“惟恐”,只是暂时的,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5)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表达了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尝,曾经/曾经。B.东,向东/向东。C.居,处于,在/居,停止,等。D.

盈,满/满。故选:Co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时,什么时候。句意:既然这样,那么

12/54

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②重点词: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终日,整天;去,离开。句意:

白云很久也不散去。

(3)本题考查说法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说法错误。全词设景清丽

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

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

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

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故选:D。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某罪有余责”句可知,此文是范仲淹被贬时所作。“尚叨一麾,敢不尽

心,以求疾苦?二浙之俗,躁而无刚。豪者如虎,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存之以仁。吞夺之害,稍稍而息”

句写出了自己即使被贬时也做出了一些政绩。”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衢、歙二水,合于城隅,百里而

东,遂为浙江。渔钓相望,凫鹫交下。群峰四来,翠盈轩窗。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溪斋中,

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句有描写了此地的美丽的景色,由此得出“惟恐逢恩,一日

移去”,此时的范仲淹看到美景之后的“惟恐”,只是暂时的,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

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

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

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不”“有”之中,有着同样的人生智慧:都表达了对未来要充满希

望。

【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

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

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

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我因力阻废后被贬睦州,还能出放外任,当一方长官,敢不竭尽心思,来去除百姓困苦?浙江东路与

浙江西路的风俗,急躁而懦弱。豪横之人就像猛虎,用文章来告诉他们;懦弱的人像老鼠,就用仁德之心

让他们存在。侵吞掠夺的危害,渐渐地停止。又有州郡的山川,靠近新定这个地方,衢、歙两地的水流,

在城角交汇,水流百里向东而去,就是浙江。钓鱼的遥遥相望,鸭子齐下。群峰环绕,绿树丛荫窗户。白

云悠悠,整日不去。有一支岩土山石间流出的泉水,缓缓流动的溪水流过书斋,春天的白天秋季的晚上很

清幽,很有隐者的乐趣。只怕遇到圣恩,一天就会离开。

丙: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13/54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

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

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

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

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6.(2023•广东广州荔湾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空,皑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夏之日,石寒水清,松密竹深,大柳起风,甘棠垂阴,于是乎濯缨涟漪,解带升堂,畏景火云,隔林

无光,虚薨沉沉,皑壁如霜,羽扇不摇,南轩清凉,此则楚襄兰台,未足以涤炎郁也。

秋之日,金飓扫林,蓊郁型开,太华爽气,出关而来,于是乎弦琴端居,景物廓如,月委皓素,水涵

空虚,鸟惊寒沙,露滴高梧,境随夜深,疑与世殊,此则庾公西楼,未足以淡神虑也。

(节选自吕温《虢州三堂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有去国怀乡/日始出时去人近

B.而或长烟:空/余孥:小舟

C.晴月千里/瞪壁如霜

D.蓊郁胭开/一狼胭其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鸟惊寒沙,露滴高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二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不同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B.甲文末段否定前文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表达了一种更为高尚的人格境界。

14/54

C.乙文突出夏日水清、林密、风急、月白等特点,展现虢州三堂的美丽风光。

D.乙文描绘夏、秋不同景色,以及三堂主人从季节变化中感受到的不同趣味。

(4)前人认为《岳阳楼记》在写景上学习了吕温的《虢州三堂记》。那么范仲淹效仿了《就州三堂记》写

景的哪些方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鸟儿被惊动后在寒冷的沙滩上飞腾,高高的梧桐树上滴落着露水。

(3)D

(4)①动静结合。例如,甲文写岳阳楼上的景致,水波不兴的静景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动景相互映

衬;乙文写“秋之日”,用“金飓扫林”的动景与“月委皓素,水涵空虚”的静景相互映衬。

②视听结合。例如,甲文写岳阳楼上的景致,闻渔歌声,是听觉;写芷兰青青,是视觉,两者结合起来,

描绘了优美的景色。

③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例如,甲文写迁客骚人登岳阳楼观景,先写“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再写“把酒

临风”,由写室外转到写室内,抒发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④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例如,甲文写“春和景明”之景,抒发“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写''寒

风凄切”之景,抒发“感极而悲者矣”的悲伤。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离开/距离;B.全/表数量;C.皎洁;D.广大无边/打洞。故选:Co

(2)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跃,跳动。句意: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重点词:惊,被惊动。句意:鸟儿被惊动后在寒冷的沙滩上飞腾,高高的梧桐树上滴落着露水。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以及三堂主人从季节变化中感受到的不同趣味”

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两段说的是“夏之日”“秋之日”,从夏日的“石寒水清,松密竹深”到“金飕扫

林,蓊郁洞开”,景色变化,趣味亦然,而三堂主人在这样的景色中“此则楚襄兰台,未足以涤炎郁也"''此

则庾公西楼,未足以淡神虑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从季节变化中感受到的不同趣味,而是随着景色心情

的变化。故选:D。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观点,前人认为《岳阳楼记》在写景上学习了吕温的《虢州三堂记》,

然后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分析。从手法上看,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甲文“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就是动静结合的手法;从观察角度看,两篇文章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进行观察,如甲文“渔

歌互答”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从场景设置上看,两篇文章都有室内和室外的景象,如甲文“把酒临风”

是室外的景象,而“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室外的景象;从抒情上看,两篇文章都有写景抒情的句子,

如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整月不放晴,阴风狂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芒,山岳隐没

了形状,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船帆倒下,桨断裂,傍晚时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

15/54

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感情,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指责,满眼都是萧条凄

凉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悲伤的情绪油然而生。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光湖色,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游泳,时而休息,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

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

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快乐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

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他们不

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时,就为国君

担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

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呀!哎!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这篇记述的时候是宋仁宗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夏天的日子,石头寒冷,水清冽,松树茂密,竹林深远,大柳树随风起舞,甘棠树投下阴影。在这时,

可以在小溪中洗濯冠缨,解带坐进堂中,害怕火一样的阳光,隔着树林看不到一点光亮,天空阴沉沉的,

白色的墙壁像霜一样冷,不用摇动羽毛扇,南边的窗子就十分清凉,这就算是楚庄王的兰台,也不足以用

来消除炎热的郁闷。

秋天的日子,强劲的秋风扫过树林,茂密的开阔,太华山清爽的气息,出了关口就来。在这时,可以

在那里弹琴端坐,景象开阔,月亮洁白,水面空明,鸟儿在寒冷的沙滩上惊飞,高高的梧桐树上滴落着露

水,环境随着夜色加深,仿佛与世隔绝,这就算是庾亮的西楼,也不足以使心境淡泊。

7.(2023•广东广州花都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6/54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霞粥②不充,日戾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公少有大节,

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节选自《北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适:嫁。②篦(zhdn)粥:稠粥。③日戾(ze):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吸异二者之为/尊王命急宣

B.南极潇湘/初核狭

C.予拳求古仁人之心/未尝稍降辞色

D.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南都入学舍

(2)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辄以水沃面。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分写了洞庭湖的阴晴景色,一暗一明,对应着一悲一喜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

B.甲文“用对语说时景”,运用大量对偶句,使文章富于文采和诗意,具有语言美。

C.乙文范仲淹幼时便知身世悲惨,因此在求学时期昼夜苦读、废寝忘食以出人头地。

D.甲、乙两文都写出了范仲淹志存高远,胸怀阔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4)有人说范仲淹初心不改,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②就用冷水洗脸。

(3)C

(4)乙文提到范仲淹年轻时候就对“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与甲文做官后“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说其初心不变。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A.或许、也许/有时;B.尽,最远到达/十分;C.曾经/曾经;D.结构

助词,的/到;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微,如果没有;吾,我。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同

道呢!②重点词:辄,就;以,用;沃面,洗脸。句意:就用冷水洗脸。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