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文言翻译题【知识精研】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1页
专题17 文言翻译题【知识精研】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2页
专题17 文言翻译题【知识精研】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3页
专题17 文言翻译题【知识精研】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4页
专题17 文言翻译题【知识精研】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壹考情透视·目标导航贰知识导图·思维引航叁核心精讲·题型突破真题研析030102题型分类命题预测★高频考法

★未来趋势

★原题重现

★题型特点

★解题图谱★类型一:重点实词译

★类型二:关键虚词译★类型三:句式结构译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文言翻译题题量2020年到2024年,新高考卷(新课标卷)均有文言翻译题出现。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类句子:(1)含有重要实词、虚词的句子;(2)含有固定结构的句子;(3)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4)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5)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句意的句子。分值8分题型主观题题干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年份卷别翻译文句考查重点2024

新课标Ⅰ卷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重点实词:当、乡(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重点实词:得当、愧、文句式结构:固非……也新课标Ⅱ卷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重点实词:辟、自、游(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重点实词:贤、高句式结构:…者,…也年份

卷别翻译文句考查重点2023

新课标Ⅰ卷(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重点实词:骄侮、先关键虚词:者、是以(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重点实词:一隅、审、信关键虚词:而、焉

新课标Ⅱ卷(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重点实词:却、周旋句式结构:不亦……乎(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重点实词:不意句式结构:斯亦……乎年份卷别翻译文句考查重点2022

新高考Ⅰ卷(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古今异义词:岁关键虚词: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多义实词:折节、与、去关键虚词:以新高考Ⅱ卷(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重点实词:勇鸷关键虚词:数、鲜(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多义实词:让、军师固定句式:何……乎2021新高考Ⅰ卷(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重点实词:患、赇(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重点实词:恶、乐活用实词:忠、佞新高考Ⅱ卷(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多义实词:报、听、互市(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古今异义词:感激(2024·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真题研析原题重现(2024·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真题研析原题重现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真题研析原题重现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真题研析原题重现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广有个孙子名叫李陵,担任侍中,擅长骑马射箭。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让他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士兵射箭,以防备匈奴。等到贰师将军出击匈奴时,李陵叩头自己请求说:“我所率领屯垦戍边的人,都是荆楚地区勇敢的人和奇才剑客。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皇帝赞许李陵的豪情壮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军队相遇,匈奴约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搏战攻击,匈奴军转身退回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大惊,召集八万多骑兵前来围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徒步与匈奴骑兵战斗,又杀敌几千人。李陵的部队被困在山谷中,匈奴军在山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杀死,无法前进。李陵说:“没有脸面回去见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愤怒,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真题研析原题重现参考译文: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践(深入)敌人的军事要地,阻挡(抵挡)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诬陷欺骗,把司马迁下狱(关进牢狱),施以宫刑。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于是对武帝说:“抓获了匈奴俘虏,说李陵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军。”于是汉武帝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不久后听说,教单于练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将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阏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一起都成为掌权的贵族。卫律常常伴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议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广利率七万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了九天。真题研析原题重现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祸转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也要把罪责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的人吗?如果李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真题研析题型特点文言翻译题特征命题特点综合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设问方式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选项特点

侧重于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翻译。真题研析解题图谱类型一

重点实词译题型分类

重点实词译重点实词译是指待翻译的句子,实词居多。所谓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例1.(2023·全国甲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题型分类

重点实词译(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答案】(1)(周尧卿)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还能有机会吗?”(2)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是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解析】①重要实词:涕(眼泪)①重要实词:察(考察、访查)题型分类

重点实词译参考译文:(周尧卿)为母亲守孝时,他在墓旁修筑草庐居住了三年。把柴草当作席子,把土块当作枕头,即使生病了也不喝酒吃肉。有人用礼制劝勉他,他说:“《礼记》上说‘老人、病人不需要停止喝酒吃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之前,他亲自背土筑坟。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周尧卿)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还能有机会吗?”……他曾在汀州宁化县任知县,提点刑狱杨纮刚进入境内,暗中观察刺史行为的优劣,他看到身戴刑具却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杨纮就靠近并询问原因。那个人回答说:“我因为家贫贪利,给别人作假证,(知县)为人正直不折,法令不可违反而我却违反了,我又有什么理由怨恨呢?”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是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庆历年间,范仲淹举荐周尧卿为可作为学习榜样的老师,可惜周尧卿还没有得到起用就去世了。题型分类

重点实词译例2.(2021·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答案】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解析】“忠”“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臣,佞臣;“则……则……”,就……就……。“忠”“佞”作“化”的宾语,可以推断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翻译后的句式与原句应尽量一致。

类型二

关键虚词译题型分类

关键虚词译

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这两类需要译出。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不必译出。例3.(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题型分类

关键虚词译【答案】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解析】与(介词,和、与)、而(连词,表修饰,不译)、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岸边摆好阵势,与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您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这是不想速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题型分类

关键虚词译例4.(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题型分类

重点实词译【答案】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解析】关键虚词:者、是以参考译文: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理。善于赏罚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谋事有功才应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类型三

句式结构译题型分类句式结构译

句式结构译,是指待翻译的文句以句式结构为侧重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其中:①判断句:应加上“是”“就是”等词语。②被动句:应加上“被”字。③倒装句:应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④省略句:应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例5.(2021·新高考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题型分类句式结构译【答案】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解析】“忠”“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臣,佞臣;

“则……则……”,就……就……。“忠”“佞”作“化”的宾语,可以推断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翻译后的句式与原句应尽量一致。

参考译文: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句话说:“君主清明,臣下正直。”裴矩对隋朝奸佞却对唐朝忠贞,不是他的生性有了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目测日影的表,臣子如同日影,表一动影子就跟随移动了。题型分类句式结构译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选自《名实说》)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答案】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解析】本题“指摘”这一动词沿用至今,比较容易翻译,“世”也相应地译为能实施批评行为的“世人”。而得分点“身”容易被误译为“身体”,这是对句间对称关注不够。“身之便安”和“世之指摘”对称,“身”和“世”都应指人,与“世人”相对的便是“自身”。题型分类句式结构译参考译文:世人称颂的名声,有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这三者都是最美的名声,却不知道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不是人们所说的高尚的行为。行为高尚的职分,在于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有刚毅的节操,被国君敬畏;有深远的谋略,替天下长远考虑;君臣相处融洽就留下共事,不融洽就遵循道义离开。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命题预测高频考法:“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

未来趋势:实词虚词句式三结合

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命题预测

高频考法【答案】

已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坚守节操、刚直不阿,触怒权贵,被排斥而死。如今,他的儿子不能自立,我非常怜悯他。【解析】关键实词:“故”译为“已故、故去”;“抗节”译为“坚守节操”;“摈斥”译为“排斥”;“子孙”是偏义复词,偏指“儿子”;“振”译为“振作”;“悯”译为“怜悯”。关键虚词:“其”,代词,他的;“之”,代词,他。文言句式:“摈斥至死”为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今其子孙不能自振”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