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读书治学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题
名篇品读一:寇准求教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
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
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日:“《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
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严:尊敬。③具:备办,准
备。待:接待。④《霍光传》:出自《汉书》。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
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之弟。
[微言大义]寇准是“奇材”,但他当了宰相后仍虚心求教,值得称颂。
谦逊好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当别人给我们指
出问题之所在时,千万不能文过饰非,应虚心学习,及时改正。
【一试身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呼准人相()
⑵业准出陕()
⑶啄徐日()
⑷准莫画其意()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断两处)
咏适自成都罢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第1页共21页
⑵咏将去,准送之交B,问曰:“何以教准?”
4.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方舟]
“将”的释义
①将要。如本文中“咏将去,准送之郊”。②扶持,扶助。如《木兰
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③将领。如《陈涉世家》中“项
燕为楚将”。④领兵。如《陈涉世家》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
以东”。⑤取,拿。如《赤壁》中“自将磨洗认前朝”
[国学广角]
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出自《汉书•霍光金日弹
传赞》。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此书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亡(无)
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学经学,没有著作,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
道理。
名篇品读二:王冕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
诵书;听己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
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第2页共21页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
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
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
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①诸暨(ji):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填。③蹊
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拿着书。“策”,通
“册,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
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
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微言大义]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内涵。文章告诉我们:王冕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
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
学习也应好学不倦、专心致志。
【一试身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⑵亡牛牛()
⑶或牵牛来贡蹊田()
⑷门人事冕如事性()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3页共21页
D.以刀劈狼首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⑵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4.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文言方舟]
“或”的释义
①代词,代人或代事物。如本文中“或牵牛来责蹊田”。②有时。
如《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③或者,也许。如《岳
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
[国学广角]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王冕以
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有《墨梅》诗:我
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4页共21页
名篇品读三:刘羽冲读书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①不可行。偶得古兵书,
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
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湖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
是抑郁不自得。恒④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
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迂阔:迂腐。②说:劝说。③沟湖:沟渠。④恒:常常,经常。
[微言大义]刘羽冲读书的故事启发我们:读书不要读死书,也不要死
读书,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要不断总结,学会融会贯通和创
新。
【一试身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B含有土寇(聚集,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
D.沟油1制成(刚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⑵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3.结合文中刘羽冲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第5页共21页
[文言方舟]
“会”的释义
①恰巧,适逢。如本文中“会有土寇”;又如《口技》中“会宾客
大宴”。②应当。如《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领悟,理解。如《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④聚集,会合。如《陈涉世家》中“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
来会计事”。⑤将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国学广角]
《阅微草堂笔记》
原名《阅微笔记》,是清代纪的编写成的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
花妖狐精、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对宋儒之苛察,有所讽刺。《阅微
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成为唯一能够与《聊
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
璧”。
名篇品读四:读书之法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
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
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
第6页共21页
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
概;非密咏恬吟①,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
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
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字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
子夏之“日知所亡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选自《曾国藩家书•告纪泽书》)
[注]①密咏恬吟:形容读书时静下心来,默默地吟诵,细心体会其中含
义。密,静寂,默默地。恬,安静。②日知所亡:出自《论语•子张》,“子
夏日:日知其所亡的⑴,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每天能
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
是好学的了。
[微言大义]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谈到了什么是看书,什
么是读书,认为两者不可或缺。我们应根据书的不同,选择“看”还是
“读”。
【一试身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则在家惇守()
⑵二者不可偏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⑵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
3.根据文章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
生“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
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第7页共21页
5.文中画线句从诗文两方面列举了多位文学名家,请你分别写出其中
一位的姓名及作品名。
(1)“李杜韩苏之诗”,如的《》。
⑵“韩欧曾王之文”,如的《》。
[文言方舟]
“类”的释义
①类别。如本文中“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②像。如
《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③道理。如《公输》中“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国学广角]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
书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权威的典籍,它们构成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文化、
思想的记录和总结。
第8页共21页
名篇品读五: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
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
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
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
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
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跖,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还(xudn):通“旋”,转身。②冀:希望。③迨:至,到。
[微言大义]这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文章,告诫我们“学而
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最忌讳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我
们应趁现在改正自己的缺点,否则等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
也来不及了。
【一试身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文言现象不同
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尊改之乎
C.吾悉能有之
D蹲君在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李生故寻王生”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A.温故而知新
B.故渔者歌日
C.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9页共21页
D.桓侯故使人问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⑵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文言方舟]
“谢”的释义
①认错,道歉,谢罪。如本文中“王生惊觉,谢日"。②告,问。如《陌
上桑》中“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③衰退,凋落,死亡。如《芙蕖》
中“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国学广角]
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
警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文中王生把李生的话当作座右铭,再
如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
骨”
第10页共21页
名篇品读六:徐伯珍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
箸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
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珊王昙生、吴
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摘出
《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
之九岩山,后汉龙丘甚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
便合抱。家甚贫篓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
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①琅珊王县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芭(chdng):人名④篓(2):贫穷。
[微言大义]陈伯珍面对山洪,毫无惧色,诵书不辍。徐伯珍勤奋读书的
精神令我们赞叹不已,同时也启发我们: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刻苦
读书。
【一试身手】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家甚贫塞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伯珍少孤贫()
⑵学干无纸()
⑶山水奉出()
⑷建武四年,争!)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第11页共21页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4.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方舟]
“并”的释义
①都。如本文中“太守琅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②一
起,一并。如《陈涉世家》中“并杀两尉”;《狼》中“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③并且。如《观潮》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
水面者”。
[国学广角]
古代官员升迁贬谪用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并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
某种名位或官职。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拔:提拔,选拔。贬:降职。谪:
被罚流放或降职。左迁:降职。黜:罢免官职。
名篇品读七:杨时好学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
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颍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
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颍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
第12页共21页
也,激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颗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
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
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①南剑:州名。今属福建省。②翕然:一致的样子。③赴告:报丧。
赴,通“讣”
[微言大义]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诗文,人称“神童”。这段文字不
仅赞扬了杨时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歌颂了他尊重老师的优秀品格。
【一试身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能展文()
⑵而以节赴告同学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讲孔、孟绝学手熙、丰之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益慕圣贤之道
C.颐即觉斯加冠
D.加以书赴告同学者足肤皴裂顶不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吾道南矣”是思想家程颍望着学生杨时远去的背影时所说的话。当
时程颗说这句话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并举例说明程颍有如此心情的
原因。
第13页共21页
[文言方舟]
“属”的释义
①撰写。如本文中“幼颖异,能属文”。②通“嘱”,委托,交付。
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③类。如《桃花源记》中“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类似。如《核舟记》中“神情与苏、黄不属”。
[国学广角]
程门立雪
宋代杨时和游酢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二人
不敢惊动,在门外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来
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第14页共21页
专题:读书治学
参考答案:
一、寇准求教
1.(1)听说。⑵等到。⑶缓慢,慢慢地。⑷明白。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1)寇公是位奇才,可惜学问不够啊。
⑵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
4.寇准是一个宽容大度、谦虚谨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有自知之
明的人。
[参考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时,听说寇准升为宰相,便)对他的幕僚们说:
“寇公是位奇才,可惜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
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便在厅堂内张挂帷帐,打扫得清洁严整,准备酒
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
话要教导我吗?”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明白
他的意思,回到府中取出《霍光传》读起来,当读到“不学无术”这
几个字时(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要对我说的啊。”
二、王冕夜读
1.⑴放牧。⑵自己(他)的。(3)责怪。(4)对待。
24解析]C℃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
个动作,可翻译为“来二A项中的“以”和“为”组合在一起,是“认
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介词“把”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
介词“用”的意思。
3.(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借着(佛像前
的)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第15页共21页
⑵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
是学成了博学多闻的儒生。
44解析]第一段,开头至“曷不听其所为”写的是第一件事,写王冕在田
展上放牛时溜进学舍听学生们读书,概括时要抓住核心词“放牛”“听
读书”;从“冕因去”至段末为第二件事,写王冕坐在佛像膝上伴长明
灯夜读,概括时要抓住核心词“佛像膝上”“夜读”。[答案]写了王冕在
田坡上放牛时溜进学舍听读书以及坐在佛像膝上伴长明灯夜读两件
事。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填上放牛。(他)
偷偷溜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下来。傍晚回家,
(王冕)丢失了牛。有人牵着丢失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
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很生气,打了他一顿。不久后(他又)
恢复老样子。(他的)母亲说:“这孩子痴迷读书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
不由着他呢?”王冕因此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夜晚(王冕)偷偷地走
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的灯光诵
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
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儿,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
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闻的儒生。韩性死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
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
迎接到越城来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拉着
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路
两旁讥笑(他),王冕自己也笑。
三、刘羽冲读书
14解析]B“会”应解释为“恰巧,适逢”
2.(1)恰巧(这时)有地方土匪(作乱),刘羽冲便(自己)训练了一队乡兵与
第16页共21页
他们战斗,(结果)全军溃败覆灭,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⑵(刘羽冲)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
骗我呢?”
3.刘羽冲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的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对所
学知识活学活用。
[参考译文]
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迂腐不切实际,
根本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左右,(便)
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巧(这时)有地方土匪(作乱),刘羽冲便(自
己)训练了一队乡兵与他们战斗,(结果)全军溃败覆灭,他本人)也差
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年左右,(又)
自称可以把千里(贫瘠的土地)改造成良田。(他)画了图依次劝说州官。
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洪
水大量涌来,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差点儿成为(水里的)鱼。从
此(刘羽冲)闷闷不乐。(刘羽冲)常常独自在庭院里漫步,摇着头自言
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上千百遍,只有这几个
字。不久,便得病死了。
四、读书之法
1.(1)小心谨慎,慎重。⑵荒废。
2.(1)读书的方法(中),“阅读”“朗读”“抄写”“作文”这四种方法,每
天都缺一不可。
⑵用战争来打比方,看书就是攻城略地,开拓疆土。
3•【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
同。所谓读,首先要根据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
杜甫等的诗如果不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概,韩愈、欧阳修
等的文章,如果不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第17页共21页
[答案]看:阅读。读:朗诵。
4.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作用:强调应针对不同的作品使用相应的读
书方法,这样才能领略不同作品的妙处。
5.(1)示例:李白将进酒
⑵示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参考译文]
读书的方法(中),“阅读〃"朗读""抄写""作文''这四种方法,每天都缺
一不可。所谓看,就是像你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和《近思录》,
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所谓读,就是像"四书〃《《诗》《书》《易经》
《左传》等经典,《昭明文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的诗,韩愈、
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文章,不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
的气概;不反复吟咏,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用有钱人家贮备米来
打比方,看书就是在外贸易,可获三倍之利;读书就是在家慎守家财,
轻易不去花费。用战争来打比方,看书就是攻城略地,开拓疆土;读
书就是深挖沟、筑坚垒,得到土地以后能守住。看书与子夏的“日知
所亡〃相近,读书则与"无忘所能〃相近,两者不可偏废。
五、李生论善学
1.[解析]BA、C、D三项中的加点词与题目中的“亡”均为通假字。
A项,“说”通“悦”,高兴;C项,“志”通“识”,记住;D项,“不”通
“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否定。
2.[解析]D例句和D项中的“故”的意思相同,都解释为“特意”。A
项中“故”的意思是“旧的,原来的";B、C两项中“故”的意思都是
“所以”。
3.(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
好的东西遵从,希望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