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 讲义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 讲义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 讲义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 讲义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性文章阅读答题方法模板讲义

一、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定义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论点及其分类、特点

①定义: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见解。

②分类:中心论点-文章的主要见解;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观

点。

③特点:判断句,它是有明确表态性,且能统摄全文的句子。从形式上看,不可

能是短语、问句、比喻句。

3.议论文的论据及其分类

①定义: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②分类: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

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

正确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

婆旬笺一

4.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第1页共23页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等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

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比喻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从而证明

论点。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观点,使论

证更鲜明。

5.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①定义:作者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②思路: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一一分析问题(本论)一一解决问题(结论)。

③答题示范:首先提出了……观点(中心论点/分论点);接着从……角度进行分析

/运用……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再次强调了文章/段落的……观点。

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具体体现:

①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

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准确无误。

②简洁性,议论文的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要太细致,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

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③鲜明性,表现为观点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

第2页共23页

手法和特殊句式。

④生动性,议论文可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生动

性。

二、方法详讲

问1.请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正确的一项是()。

2.变式设问

关于“XX”,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理解分析;有误/正确一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致内容。

第二步:阅读各个选项,明确选项表述的要点。

第三步:将其与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判断选项正误。

【答题模板】

公式:理解文意+明确表述要点+判断正误。

【必备知识】

选项表述常见错误类型:

第3页共23页

①无中生有。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文章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②以偏概全。选项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文章中对部分事物情况

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

代普遍。

③张冠李戴。原文说甲怎么样,而选项却说成乙怎么样;或将原文中某个人的观

点、做法,说成是另外一个人的观点、做法等。

④关系错乱。A.因果混乱,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B.混淆是非,有意将

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⑤状态不当。A.混淆已然与未然,故意将“已经产生的情况”和“即将出现的情

况”混淆。B.混淆或然与必然,故意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必然出现的情况混淆。

问2.请提取、概括文章信息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XX的?请用文中的话概括。

2.变式设问

阅读第X-X段,请写出“XX”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哪几个方面;概括一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题干,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区间。

第4页共23页

第二步:抓住答题区间中的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模板】

公式:确定答题方向+提炼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模板:作者从……方面论证了……/围绕……阐释了……。

【必备知识】

对文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读题干,明确文章分析与概括的范围与标准。

②通读文章,明确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是什么,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③整体把握,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看上下文中是否有可

用信息。

问3.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变式设问

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中心论点;是什么一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第5页共23页

第二步:重点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找到中心论点。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验证中心论点是否合理,确定最终答案。

【答题模板】

公式:理解文章内容+提炼中心论点+确定答案。

模板: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必备知识】

方法中心论点

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论点

或开宗明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或通过故事、诗文等引

开头出中心论点;或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分析归纳中心论

位置法

中间有的文章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有的文章采用归纳全文、篇末点题的方式揭示中心论点,

结尾要注意具有总结性的标志词,如“所以”“总之”“故此”

“归根结底”等

中心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是具有

表述法正确、鲜明、简洁特点的表态性语句。它必须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

而不是某段的中心句

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提炼概

归纳法

论据反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和论点之

论点法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

第6页共23页

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问4.请分析、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第X段的论点是什么?

2.变式设问

近两年,XX电视节目受到观众欢迎。这一现象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第X段;论点一考查分析、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二步:找出相关段落的关键语句,提炼分论点。

第三步:组织语言,确定最终答案。

【答题模板】

公式:确定答题区间+提炼分论点+确定答案。

模板:第X段提出了……的论点。

【必备知识】

概括分论点的主要方法:

①从中心论点入手。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可根据中心论点

来找分论点。

第7页共23页

②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与证明的,可以

通过研读文章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角度,提炼分论点。

问5.请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请为本文/第X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变式设问

请你为第X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补写;事实论据一考查补写事实论据。

2.答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要补写的论据类型。

第二步:通读文章,明确需论证的论点,联系生活实际补写论据。

【答题模板】

公式:人物/事物+典型事例+结果+体现该文/段论点的简短评价。

模板:XXX……(品质),……(具体事例),……(评价性语句)。

【必备知识】

补写事实论据的注意事项:

①要准确。先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②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第8页共23页

③要简洁。A.凡与论点没关系的情节都是多余的。B.若文中已有事实论据,需分

析其规律: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与前文有无照应。若有一定规律,那补写的论

据需与已有的论据保持一致。

问6.分析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请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2.变式设问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XX”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

L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补写;道理论据一考查补写道理论据。

2.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题干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

第二步:明确需论证的论点,调动知识积累补写论据。

【答题模板】

公式: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句+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简短评价。

模板:XXX说过:“……。”

【必备知识】

常见论点可选用的道理论据

勤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一张衡

第9页共23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周易》

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一华罗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林则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曹植

爱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顾炎武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一陶行知

小信成则大信立。一《韩非子》

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论语》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曹操

志向

百学须先立志。一朱熹

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一《后汉书》难得是铮友,当

朋友

面敢批评。一陈毅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一《墨子》

节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一《资治通鉴》

知而好谦必贤。一《荀子》

谦虚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一林逋

问7.试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以下内容可以作为文章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2.变式设问

第10页共23页

下列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段尾最合适?为什么?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作为;论据;理由一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2.答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文章/段落大意,明确文章/段落论述的论点。

第二步: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和论述角度。

第三步:将材料和文章/段落论证的论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答题模板】

公式:表明观点+内容分析+与论点/分论点关系+结论。

模板:应放在……/可以作为论据。材料突出了……/有力地论证了……,与本文/

第X段论证的……论点一致,所以应该放在第X段/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必备知识】

分析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是否可以作为论据的方法:

①把握本文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②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看材料是人物事迹还是名言、传说等,判

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③分析材料的观点与文章中心论点、分论点的关系。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

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材料的观点与分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

能作为某一段的论据;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

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全文或某一段的论据

第11页共23页

问8.请判断句子/段落运用的论证方法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变式设问

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

L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什么;论证方法一考查判断论证方法。

2.答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区间(句子/段落)。

第二步:根据句子/段落中的标志性词语/句子,辨析其运用的论证方法。

【答题模板】

公式:确定答题区间(句子/段落)+抓关键词句+确定论证方法。

模板:句子(第X段)列举了……事例(或“引用……名言/道理"〃把……比作……

"“用……和……对比”),证明了……,所以句子/段落运用了举例/道理/比喻/对

比论证。

【必备知识】

举证论证“如”“比如"〃例如““譬如”等

常用论证方

“俗话说”“XX说”〃古人有言〃、格言警句、名人

法的判断标道理论证

名言等

对比论证“相反〃〃反之”“但是”等

第12页共23页

比喻论证“如”“好像”“是”等

问9.分析举例论证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变式设问

选文第X段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论证方法;作用一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针对全文还是某段,需判断是一种论证方法还

是多种论证方法,或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

第二步:根据相关内容中的标志性词句判断论证方法。

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板】

公式:举例论证+作用。

模板: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

具体、客观,更有说服力。

【必备知识】

举例定义通过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第13页共23页

论证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

特征

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

作用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使文章浅显易懂,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问10.问分析道理论证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变式设问

第②段画线句子“XX”在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论证方法;作用一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针对全文还是某段,需判断是一种论证方法还

是多种论证方法,或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

第二步:根据相关内容中的标志性词句判断论证方法。

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板】

公式:道理论证+作用。

第14页共23页

模板:运用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言/俗语/警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

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必备知识】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

定义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道理道理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

论证特征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

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

作用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或更有吸引力

问11.问分析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变式设问

文章第X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L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论证方法;作用一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针对全文还是某段,需判断是一种论证方法还

是多种论证方法,或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

第15页共23页

第二步:根据相关内容中的标志性词句判断论证方法。

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板】

公式:比喻论证+作用。

模板:运用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说理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必备知识】

定义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

比喻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

特征

论证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

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作用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论证更加形象生动

问12.分析对比论证及其作用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变式设问

选文第X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第16页共23页

题干关键点:论证方法;作用一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题干要求(针对全文还是某段,需判断是一种论证方法还

是多种论证方法,或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

第二步:根据相关内容中的标志性词句判断论证方法。

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板】

公式:对比论证+作用。

模板:运用对比论证,将……和……进行比较,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强调……论

点。

【必备知识】

定义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

特征

论证的本质

作用突出强调某个论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

问13.请运用论证方法对给出的观点进行论证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本文/段观点是XX,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进行论证

2.变式设问

“XX”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X段中的这句话。

第17页共23页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观点;论证一考查运用论证方法。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明确要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第二步:理解所给论点(观点)的内涵。

第三步: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举例作答。

【答题模板】

公式:事例+生活经历+结合观点进行论证。

模板:XX(人物)……(结合人物经历、事迹进行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

(结合本文观点进行论证)。

【必备知识】

答题要点:

①看清题干要求,是针对某句还是某段或者全文,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论证方法。

②根据文章内容,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可以用“例如”等字眼提示,

并且所讲的内容均是有代表性的事实;道理论证可以用“某某说”“俗话说”等

提示语,内容多为含哲理的古诗、名言警句或道理等;对比论证需要列举正反两

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

③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问14.请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问形式】

第18页共23页

1.常规设问

简要分析本文/段落的论证思路。

2.变式设问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X段的论述思路。

【答题方法】

L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分析;论证思路一考查分析论证思路。

2.答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文章,厘清文章的层次。

第二步:简要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第三步: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层意,组织答案。

【答题模板】

公式:论点+论证+结论(注意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模板:本首先通过……引出了……的论点;然后通过……(事例/名言/从某个角

度)加以论证;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必备知识】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一般题干都会直接点明作答范围。

②阅读全文/段落内容,明确答题区间中所提及的论点。

③勾画出能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或者结论的关键词句,简单对全文/段落划

分层次。

④按顺序分析每个层次的论点、论据等,如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在论证过程

第19页共23页

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指出所论证的论点。

⑤在把握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整合语言,概述文章/段落

的论证思路。

问15.段落是否可以调换

【设问形式】

1.常规设问

文章第X段和第X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2.变式设问

有同学在抄录本文的过程中出现了疏忽,把XXX三段的顺序抄错了,结合全文来

看,影响了对本文的正确理解,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题方法】

1.审题目

题干关键点:第X段和第X段;调换顺序;为什么一考查分析段落是否可以调换。

2.答题思路

第一步:表明态度,一般为“不能调换”。

第二步:分析所问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段落不可调换的理由。

第三步:分析词语/句子体现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公式:态度+内容+逻辑。

模板:不能调换。理由:第X段论述的是……,第X段论述的是……,两段之间是

递进/照应关系,从……到……,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论点,所以不能调换。

第20页共23页

【必备知识】

判断段落是否能调换的方法:

①逐段概括要点,对段意进行同类合并,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