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4分)“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为引导同学们积极进取,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开展“正少年,正青春”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4分)下面是小西拟写的活动中的一段导语,请你阅读并帮她完善。少年如初春,如朝阳,如待放之花苞。少年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少年们以篷勃的朝气和坚定的信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青春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热血少年始终走在前列。正少年,正青春,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用青春的力量奏响瞭亮的时代强音。(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①朝阳(A.cháoB.zhāo)②复兴(A.xīngB.xìng)(2)校对中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①篷勃②瞭亮2.(11分)下面是“经典诗文朗诵大比拼”环节中主持人设置的问题,请你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遨游在经典诗文的海洋中,我们既可以欣赏美景、体悟真情,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1)从“,”(曹操《观沧海》)中,我们欣赏到秋风瑟瑟、海浪澎湃的壮美景象。(2)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我们体会到深秋凄凉萧瑟的意境。(3)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我们体会到深深的思乡之情。(4)从“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中,我们感受到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5)从“,”(《<论语>十二章》)中,我们懂得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3.(6分)下面是小西在活动中分享的一段有关青春的感悟,请你帮助她修改完善。①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②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③青春既是用来挥霍的,也是用来奋斗的。④只有奋斗了,当我们回头和那个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⑤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1)从词性角度判断,第②句中“名字”是词;第④中的“告别”是词。(2分)(2)第③句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2分)(3)请在第⑤句括号内填写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4.(3分)少年正是读书时。小西在阅读《西游记》时制作了以下阅读记录卡,请你帮他补充完整。《西游记》阅读记录卡语段摘录:语段一:他两个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内。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每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挺韧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见。语段二:如来道:“……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阅读批注:(1)批注1:以上两个语段都选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1分)(2)批注2:六耳猕猴虽与真悟空同像同音,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如来的法眼,这一情节告诉我们:。(50字以内)(2分)二、阅读(46分)5.(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记者从陕西省图书馆获悉: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陕西省“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将于4月23日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4个主题“馆中馆”集中开放,50余场活动将相继开展。此次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包括集琴茶文化展示、专业知识教学于一体的“七方琴茶美学馆”,展示长安画派艺术魅力、提升省图公共艺术普及教育质量的“范华艺术馆”,全国首创以“喜剧”为主题的专题图书展馆“陕图喜剧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体验空间“有声乐趣主题馆”。此外,省图3大馆区将开展5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阅•见西部”第一季——“诗歌里的家乡”“数智阅读,探‘知’之旅”等6场全省性活动,省图10大阅读推广品牌推出的非遗、普法、文学等各类主题活动,以及“图韵书源•字承文脉”——《汉字》陕西省图书馆展、“大英图书馆•环游地球80天”特展等展览。(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二】(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春风浩荡,诗书飘香。2021年至今,“全民阅读书香陕西”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4届,每届线上参与者数量都超过1000万人次,线下诵读会演超70场,在与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的联动推广中,单场播放量最高超5000万次,总阅读量超2.6亿次,为“书香陕西”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涌现出一批全民阅读推广优秀典型。其中,由作家贾平凹于2015年发起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通过“名家经典诵读会”“贾平凹文化大讲堂”“寻找中国最美的文学记忆”,激发群众阅读热情,推广优秀图书,为书香陕西建设添砖加瓦。至今,该活动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127场,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榆林市佳县“燕翼堂”义塾国学馆,创办至今24年间,始终坚持义务讲学,在潜移默化中“正人心,美风俗,广教化,育人才”,已有20万余人参与其中。“燕翼堂”义塾国学馆通过传习国学经典、红色文化,组织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传承发展国学文化,走出了一条全民尚读的公益之路。此外,从陕西宝鸡开往四川广元的秦岭小慢车6063/4次火车,通过设立“通学车厢”为沿线数千名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帮助百余名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通学助学、惠民助农的幸福列车。在秦岭小慢车上连续5年开展的全民阅读主题公益活动,不仅丰富并延伸了阅读的形式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老乡参与其中,为扶志扶智、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更深的内涵。(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四】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21世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达玛•旺安提出,我们应该增加三个新的支柱,以便反映现代社会的持续流动与前进势头。第一,“学会学习”。它既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又是终身学习的手段。它是支持其他支柱并且鼓励学习者承担继续学习责任的“可迁移”的技能。第二,“学会变革”。它使得学习者能够对现状投以批判的眼光,以便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改变现在的情境。第三,“学会成长”。它包含了所有的学习成果,因此使得学习者能够既作为个体也作为更广泛、更包容的社会的一员而发展。(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分别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一】概括。(2分)(2)结合【材料三】概括陕西全民阅读推广优秀典型及其取得的成果。(4分)(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以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方式为主,相比而言,这两年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的人占比最少。B.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的陕西省“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等单位主办,50余场活动将相继开展。C.2021年至今,“全民阅读书香陕西”主题活动已经开展4届,每届在与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的联动推广中,单场播放量最高为5000万次。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提出,应该增加“学会学习”“学会变革”和“学会成长”新支柱,以反映现代社会的持续流动与前进势头。6.(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爷爷的礼物明前茶①1979年,我6岁,父母因为一纸调令远赴贵州工作,只好将我托付给舅舅与舅妈暂时抚养。②(A)那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关照,入住一个陌生的家,巨大的忐忑俘虏了我,我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我唯一感到自由的日子,是星期天学校放了假,去三里路外的爷爷家。③爷爷已经退休十年,他在大家庭中保持着不可亲近的威严。我一到爷爷家,就去替他拿《参考消息》。在七十年代末,退休后还能订阅这份报纸,近乎一种政治待遇,这是他特别引以为傲的事。我经常听他与叔叔在饭桌上争论国际形势。我隐隐觉得,爷爷有这样不同流俗的思想,与那张薄薄的报纸相关。④而爷爷居然把取报纸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内心十分喜欢。当然,一路之上我表现得无比庄重。我庄重地穿过两条春天开满蔷薇花的小弄堂,庄重地走过三座桥,穿过米店、面条作坊、小学校与隆隆轰鸣的纺织厂,到达区委,拿到《参考消息》,再原路回来。⑤爷爷并不表扬我为他做的这些事,可我分明感觉到,(B)他原先像冰山一样厚实凛冽的外表下,有一线暖流在酥酥地流动。⑥终于,他允许我在他放唱片的时候坐在他的近旁。仅有的十几张唱片,多数是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当时我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当庞大的、百感交集的音律如海涛一般轰鸣时,爷爷脸上的表情令人震惊。有一回,他听得老泪纵横,像是忘了身边还有我这个人。我吃惊极了,按奶奶的话说,爷爷是多么心硬的一个人,为啥会哭起来呢?这恐怕是爷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秘密。⑦有一天,我将独自返回舅舅家时,爷爷起身说:“正好我也要出门散步,我们一起走吧。”⑧那是我第一次与这位发茬雪白的老人一同走路。我兴奋又困惑,不知道爷爷要与我谈什么,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要与我分手折返。要知道,非年非节,要他一个庄重的长辈,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是不可能的——那会对我舅舅形成一种兴师问罪的压力,爷爷这么礼数周全的人,不会这么干。⑨走到中途,爷爷忽然提议去路边的汤圆店吃“四喜汤圆”。在当时,那是一种奢侈的点心,美妙不可方物。汤圆如此细腻柔滑,我吃着,一股巨大的幸福感紧紧摄住了我。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我认真地点头,又困惑地摇头,其实是我不记得了。⑩祖孙间的同行,就在离舅舅家只有一箭之地的一座老桥上终止了。爷爷朝我意味深长地挥了挥手,我明白,爷爷是说:下周见。⑪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我就与爷爷再相见了!⑫那天放学,舅妈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对我说:“你家老爷子竟然来了,稀客哦!”我进堂屋一看,发现爷爷穿着全套的见客行头坐在藤椅上,薄呢料子的改良中山装,连最上面的风纪扣也扣上了,下面是一双老干部气质的圆口布鞋,雪白的布鞋边,说明他的新鞋是第一次上脚。⑬爷爷似乎是散着步突发奇想来见亲戚的,又似乎是来跟舅舅大谈国际形势的,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选自《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2019年第3期,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与爷爷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4分)(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①请赏析(A)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3)第⑧段中说道:“我兴奋又困惑。”阅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兴奋又困惑”。(3分)(4)这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从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语句。(4分)①要知道,非年非节,要他一个庄重的长辈,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是不可能的。照应句:②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照应句:(5)文中的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6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桐城西乡狼最多,某家畜一黑犬,秋日,小儿戏场圃中,狼从容自外入,村人亦以为犬也,不之觉。狼矙①人不备,亦弭首摇尾作犬状,潜近小儿。犬望见,遽②遮以身。狼左右伺之,犬亦左右遮之。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众闻声趋至,狼自窦③逸④,犬自后啮断其胫,遂获之。犬背创于狼,血淋漓然,未几亦毙。盖狼之来也驯如犬,杂犬中,人往往不辨,惟犬识之,辄吠而逐。然非人助之,为力终不敌狼也。(节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注释】①矙(kàn):同“瞰”,窥探。②遽(jù):迅速,急忙。③窦:沟渠。④逸:逃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狼从容自外入②众闻声趋至③未几亦毙④盖狼之来也驯如犬(2)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B.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C.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D.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村人亦以为犬也,不之觉。②人往往不辨,惟犬识之。(4)文章最后一句“然非人助之,为力终不敌狼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歌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2分)(2)小西打算按主题将本学期学过的诗歌分门别类整理好,你认为这首诗歌应放入以下哪个主题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A.怀乡思亲B.壮志抒怀三、作文(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进入中学后,你认识了好多的老师和同学,你和他(她)之间也一定发生了很多故事,他们或让你感动,或催你奋进,或给你启迪……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和运用(24分)“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为引导同学们积极进取,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开展“正少年,正青春”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4分)下面是小西拟写的活动中的一段导语,请你阅读并帮她完善。少年如初春,如朝阳,如待放之花苞。少年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少年们以篷勃的朝气和坚定的信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青春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热血少年始终走在前列。正少年,正青春,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用青春的力量奏响瞭亮的时代强音。(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①朝阳B(A.cháoB.zhāo)②复兴A(A.xīngB.xìng)(2)校对中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①篷勃蓬②瞭亮嘹【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答案:(1)①B②A(2)①蓬②嘹【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11分)下面是“经典诗文朗诵大比拼”环节中主持人设置的问题,请你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遨游在经典诗文的海洋中,我们既可以欣赏美景、体悟真情,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1)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中,我们欣赏到秋风瑟瑟、海浪澎湃的壮美景象。(2)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我们体会到深秋凄凉萧瑟的意境。(3)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我们体会到深深的思乡之情。(4)从“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中,我们感受到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5)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中,我们懂得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重点字:萧瑟)(2)古道西风瘦马(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山入潼关不解平(重点字:潼)(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6分)下面是小西在活动中分享的一段有关青春的感悟,请你帮助她修改完善。①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②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③青春既是用来挥霍的,也是用来奋斗的。④只有奋斗了,当我们回头和那个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⑤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1)从词性角度判断,第②句中“名字”是名词词;第④中的“告别”是动词词。(2)第③句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3)请在第⑤句括号内填写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分析】(1)本题考查词性。名字:名称。是名词。告别: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是动词。(2)本题考查关联词。“用来挥霍的”与“用来奋斗的”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3)本题考查标点。结合“青春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它永远不会消逝()青春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愈发历久弥新。”可知,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解答】答案:(1)名动(2)不是….而是……(3);【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3分)少年正是读书时。小西在阅读《西游记》时制作了以下阅读记录卡,请你帮他补充完整。《西游记》阅读记录卡语段摘录:语段一:他两个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内。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每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挺韧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见。语段二:如来道:“……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阅读批注:(1)批注1:以上两个语段都选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真假美猴王”。(2)批注2:六耳猕猴虽与真悟空同像同音,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如来的法眼,这一情节告诉我们:邪不压正,虚假无法长久掩盖真实。(50字以内)【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从“他两个各踏云光,斗上九霄云内。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每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以及“如来道:‘……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等关键语句可知,这两个语段描述的是真假美猴王相互争斗,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的情节,所以该情节是“真假美猴王”。(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六耳猕猴虽与真悟空极为相似,但最终还是被如来识破,这告诉我们邪不压正,无论假象多么逼真,真相总会大白,虚假的事物无法长久地掩盖真实。答案:(1)真假美猴王(2)邪不压正,虚假无法长久掩盖真实【点评】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二、阅读(46分)5.(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记者从陕西省图书馆获悉: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陕西省“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将于4月23日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4个主题“馆中馆”集中开放,50余场活动将相继开展。此次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包括集琴茶文化展示、专业知识教学于一体的“七方琴茶美学馆”,展示长安画派艺术魅力、提升省图公共艺术普及教育质量的“范华艺术馆”,全国首创以“喜剧”为主题的专题图书展馆“陕图喜剧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体验空间“有声乐趣主题馆”。此外,省图3大馆区将开展5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阅•见西部”第一季——“诗歌里的家乡”“数智阅读,探‘知’之旅”等6场全省性活动,省图10大阅读推广品牌推出的非遗、普法、文学等各类主题活动,以及“图韵书源•字承文脉”——《汉字》陕西省图书馆展、“大英图书馆•环游地球80天”特展等展览。(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二】(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春风浩荡,诗书飘香。2021年至今,“全民阅读书香陕西”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4届,每届线上参与者数量都超过1000万人次,线下诵读会演超70场,在与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的联动推广中,单场播放量最高超5000万次,总阅读量超2.6亿次,为“书香陕西”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涌现出一批全民阅读推广优秀典型。其中,由作家贾平凹于2015年发起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通过“名家经典诵读会”“贾平凹文化大讲堂”“寻找中国最美的文学记忆”,激发群众阅读热情,推广优秀图书,为书香陕西建设添砖加瓦。至今,该活动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127场,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榆林市佳县“燕翼堂”义塾国学馆,创办至今24年间,始终坚持义务讲学,在潜移默化中“正人心,美风俗,广教化,育人才”,已有20万余人参与其中。“燕翼堂”义塾国学馆通过传习国学经典、红色文化,组织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传承发展国学文化,走出了一条全民尚读的公益之路。此外,从陕西宝鸡开往四川广元的秦岭小慢车6063/4次火车,通过设立“通学车厢”为沿线数千名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帮助百余名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通学助学、惠民助农的幸福列车。在秦岭小慢车上连续5年开展的全民阅读主题公益活动,不仅丰富并延伸了阅读的形式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老乡参与其中,为扶志扶智、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更深的内涵。(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四】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21世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达玛•旺安提出,我们应该增加三个新的支柱,以便反映现代社会的持续流动与前进势头。第一,“学会学习”。它既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又是终身学习的手段。它是支持其他支柱并且鼓励学习者承担继续学习责任的“可迁移”的技能。第二,“学会变革”。它使得学习者能够对现状投以批判的眼光,以便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改变现在的情境。第三,“学会成长”。它包含了所有的学习成果,因此使得学习者能够既作为个体也作为更广泛、更包容的社会的一员而发展。(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分别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一】概括。(2)结合【材料三】概括陕西全民阅读推广优秀典型及其取得的成果。(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202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以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方式为主,相比而言,这两年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的人占比最少。B.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的陕西省“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等单位主办,50余场活动将相继开展。C.2021年至今,“全民阅读书香陕西”主题活动已经开展4届,每届在与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的联动推广中,单场播放量最高为5000万次。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提出,应该增加“学会学习”“学会变革”和“学会成长”新支柱,以反映现代社会的持续流动与前进势头。【分析】这是一组关于阅读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1)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此次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包括集琴茶文化展示、专业知识教学于一体的‘七方琴茶美学馆’,展示长安画派艺术魅力、提升省图公共艺术普及教育质量的‘范华艺术馆’,全国首创以‘喜剧’为主题的专题图书展馆‘陕图喜剧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体验空间‘有声乐趣主题馆’”可知,省图高新馆区推出的4个主题“馆中馆”分别是:七方琴茶美学馆、范华艺术馆、陕图喜剧图书馆、有声乐趣主题馆。(2)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其中,由作家贾平凹于2015年发起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至今,该活动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127场,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可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127场,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结合材料三第三段“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榆林市佳县‘燕翼堂’义塾国学馆,创办至今24年间……已有20万余人参与其中”可知,榆林市佳县“燕翼堂”义塾国学馆,创办24年,20万余人参与其中,走出了一条全民尚读的公益之路;结合材料三第四段“此外,从陕西宝鸡开往四川广元的秦岭小慢车6063/4次火车……在秦岭小慢车上连续5年开展的全民阅读主题公益活动,不仅丰富并延伸了阅读的形式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老乡参与其中,为扶志扶智、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可知,秦岭小慢车上的全民阅读主题公益活动,连续开展5年,丰富并延伸了阅读的形式内容,为扶志扶智、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更深的内涵。(3)ABD.正确。C.有误,结合材料三第一段“2021年至今,‘全民阅读书香陕西’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4届……单场播放量最高超5000万次”可知,是“超5000万次”,而非“为5000万次”,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答案:(1)七方琴茶美学馆、范华艺术馆、陕图喜剧图书馆、有声乐趣主题馆。(2)①“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127场,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②榆林市佳县“燕翼堂”义塾国学馆,创办24年,20万余人参与其中,走出了一条全民尚读的公益之路;③秦岭小慢车上的全民阅读主题公益活动,连续开展5年,丰富并延伸了阅读的形式内容,为扶志扶智、推动乡村振兴赋予了更深的内涵。(3)C【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6.(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爷爷的礼物明前茶①1979年,我6岁,父母因为一纸调令远赴贵州工作,只好将我托付给舅舅与舅妈暂时抚养。②(A)那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关照,入住一个陌生的家,巨大的忐忑俘虏了我,我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我唯一感到自由的日子,是星期天学校放了假,去三里路外的爷爷家。③爷爷已经退休十年,他在大家庭中保持着不可亲近的威严。我一到爷爷家,就去替他拿《参考消息》。在七十年代末,退休后还能订阅这份报纸,近乎一种政治待遇,这是他特别引以为傲的事。我经常听他与叔叔在饭桌上争论国际形势。我隐隐觉得,爷爷有这样不同流俗的思想,与那张薄薄的报纸相关。④而爷爷居然把取报纸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内心十分喜欢。当然,一路之上我表现得无比庄重。我庄重地穿过两条春天开满蔷薇花的小弄堂,庄重地走过三座桥,穿过米店、面条作坊、小学校与隆隆轰鸣的纺织厂,到达区委,拿到《参考消息》,再原路回来。⑤爷爷并不表扬我为他做的这些事,可我分明感觉到,(B)他原先像冰山一样厚实凛冽的外表下,有一线暖流在酥酥地流动。⑥终于,他允许我在他放唱片的时候坐在他的近旁。仅有的十几张唱片,多数是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当时我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当庞大的、百感交集的音律如海涛一般轰鸣时,爷爷脸上的表情令人震惊。有一回,他听得老泪纵横,像是忘了身边还有我这个人。我吃惊极了,按奶奶的话说,爷爷是多么心硬的一个人,为啥会哭起来呢?这恐怕是爷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秘密。⑦有一天,我将独自返回舅舅家时,爷爷起身说:“正好我也要出门散步,我们一起走吧。”⑧那是我第一次与这位发茬雪白的老人一同走路。我兴奋又困惑,不知道爷爷要与我谈什么,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要与我分手折返。要知道,非年非节,要他一个庄重的长辈,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是不可能的——那会对我舅舅形成一种兴师问罪的压力,爷爷这么礼数周全的人,不会这么干。⑨走到中途,爷爷忽然提议去路边的汤圆店吃“四喜汤圆”。在当时,那是一种奢侈的点心,美妙不可方物。汤圆如此细腻柔滑,我吃着,一股巨大的幸福感紧紧摄住了我。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我认真地点头,又困惑地摇头,其实是我不记得了。⑩祖孙间的同行,就在离舅舅家只有一箭之地的一座老桥上终止了。爷爷朝我意味深长地挥了挥手,我明白,爷爷是说:下周见。⑪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我就与爷爷再相见了!⑫那天放学,舅妈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对我说:“你家老爷子竟然来了,稀客哦!”我进堂屋一看,发现爷爷穿着全套的见客行头坐在藤椅上,薄呢料子的改良中山装,连最上面的风纪扣也扣上了,下面是一双老干部气质的圆口布鞋,雪白的布鞋边,说明他的新鞋是第一次上脚。⑬爷爷似乎是散着步突发奇想来见亲戚的,又似乎是来跟舅舅大谈国际形势的,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选自《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2019年第3期,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与爷爷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请赏析(A)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3)第⑧段中说道:“我兴奋又困惑。”阅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兴奋又困惑”。(4)这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从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语句。①要知道,非年非节,要他一个庄重的长辈,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是不可能的。照应句:爷爷似乎是散着步突发奇想来见亲戚的,又似乎是来跟舅舅大谈国际形势的,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②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照应句: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5)文中的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文章讲述了作者6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被寄养在舅舅家,而感到忐忑不安。在星期天去爷爷家的日子里,作者负责为爷爷拿《参考消息》,并逐渐感受到爷爷外表威严下隐藏的温情。爷爷允许作者在他放唱片时坐在近旁,一起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有一天,爷爷陪作者走了一段路,并在路上请作者吃了奢侈的“四喜汤圆”。不久后,爷爷竟然穿着正式的服装,特意带着一袋水磨糯米粉来到舅舅家看望作者,展现了爷爷对作者的深深关爱和疼惜。【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结合文章第③﹣④段“爷爷已经退休十年……我经常听他与叔叔在饭桌上争论国际形势……我一到爷爷家,就去替他拿《参考消息》”可知,作者回忆了替爷爷拿《参考消息》的事;结合文章第⑥段“终于,他允许我在他放唱片的时候坐在他的近旁……当时我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这恐怕是爷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秘密”可知,作者回忆了和爷爷一起听唱片的事;结合文章第⑦﹣⑩段“有一天,我将独自返回舅舅家时,爷爷起身说……走到中途,爷爷忽然提议去路边的汤圆店吃‘四喜汤圆’……祖孙间的同行,就在离舅舅家只有一箭之地的一座老桥上终止了”可知,作者回忆了与爷爷同行吃汤圆的事;结合文章第⑪﹣⑬段“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我就与爷爷再相见了……我进堂屋一看,发现爷爷穿着全套的见客行头坐在藤椅上……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可知,作者回忆了爷爷到舅舅家送糯米粉的事。(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①结合语境“那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关照,入住一个陌生的家”可知,“俘虏”一词原指打仗时捉住敌人,这里形象地表达了“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入住陌生家庭时内心的巨大不安和忐忑,这种不安和忐忑使得“我”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②结合语境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爷爷的外表比作“冰山”,形象地描绘了爷爷原先的威严和难以接近;同时,将爷爷内心的温暖比作“暖流”,生动地表现了爷爷在“我”为他拿报纸等小事中,逐渐对“我”产生了关爱和接纳,使得“我”能够感受到爷爷的温暖,这种温暖像暖流一样在爷爷的内心酥酥地流动。(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第⑦段“有一天,我将独自返回舅舅家时,爷爷起身说:‘正好我也要出门散步,我们一起走吧’”可知,爷爷第一次提出与“我”一同走路,这让“我”感到被重视和亲近,所以“我”很兴奋;结合文章第⑧段“我兴奋又困惑,不知道爷爷要与我谈什么,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要与我分手折返”可知,“我”困惑是因为“我”不知道爷爷要与“我”谈什么,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会与“我”分手折返,对爷爷的行为感到不解。(4)本题考查对文章照应手法的理解能力。①结合文章第⑧段“要知道,非年非节,要他一个庄重的长辈,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是不可能的”可知,这句话写出了爷爷作为一个庄重的长辈,在非年非节的时候,是不可能把孙女送到寄养的小辈家里去的。文章第⑬段“爷爷似乎是散着步突发奇想来见亲戚的,又似乎是来跟舅舅大谈国际形势的,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与之相照应,写出了爷爷屈尊来拜访晚辈,实则是为了来看“我”。②结合文章第⑨段“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可知,这句话写出了爷爷对“我”在舅舅家是否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的询问。文章第⑬段“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与之相照应,写出了爷爷对“我”的关心。(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文章第④段“我经常听他与叔叔在饭桌上争论国际形势。我隐隐觉得,爷爷有这样不同流俗的思想,与那张薄薄的报纸相关”可知,爷爷订阅《参考消息》并与叔叔争论国际形势,表现出爷爷思想不同流俗;结合文章第③段“爷爷已经退休十年,他在大家庭中保持着不可亲近的威严”和第⑫段“我进堂屋一看,发现爷爷穿着全套的见客行头坐在藤椅上,薄呢料子的改良中山装,连最上面的风纪扣也扣上了,下面是一双老干部气质的圆口布鞋,雪白的布鞋边,说明他的新鞋是第一次上脚”可知,爷爷在家庭中保持着威严,穿着打扮也十分注重礼数,表现出爷爷是一个注重礼数的人;结合文章第④段“爷爷并不表扬我为他做的这些事……他原先像冰山一样厚实凛冽的外表下,有一线暖流在酥酥地流动”、第⑦段“正好我也要出门散步,我们一起走吧”、第⑨段“爷爷端详我的表情,意外地问:‘你在舅舅家,没有吃过水磨糯米粉做成的大汤圆吗?’”和第⑬段“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可知,爷爷让“我”替他拿报纸、与“我”同行吃汤圆、到舅舅家送糯米粉等细节,都表现出爷爷对晚辈的关爱和疼爱。综上所述,爷爷是一个关心疼爱晚辈、有威严、注重礼数、思想不同流俗的人。答案:(1)作者回忆了与爷爷之间发生的四件事:替爷爷拿《参考消息》;和爷爷一起听唱片;与爷爷同行吃汤圆;爷爷到舅舅家送糯米粉。(2)①“俘虏”一词原指打仗时捉住敌人,这里形象地表达了“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入住陌生家庭时内心的巨大不安和忐忑,使得“我”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②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爷爷的外表比作冰山,形象地描绘了爷爷原先的威严和难以接近;同时,将爷爷内心的温暖比作暖流,生动地表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和接纳,使得“我”能够感受到爷爷的温暖。(3)“我”兴奋是因为爷爷第一次提出与“我”一同走路,这让“我”感到被重视和亲近;困惑是因为“我”不知道爷爷要与“我”谈什么,也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会与“我”分手折返,对爷爷的行为感到不解。(4)①照应句:爷爷似乎是散着步突发奇想来见亲戚的,又似乎是来跟舅舅大谈国际形势的,只有我知晓他屈尊来拜访晚辈的真实目的。②照应句:爷爷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大袋他刚买的水磨糯米粉。(5)爷爷是一个关心疼爱晚辈、有威严、注重礼数、思想不同流俗的人。从爷爷让“我”替他拿报纸、与“我”同行吃汤圆、到舅舅家送糯米粉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对晚辈的关爱;从他在家庭中的威严和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他的注重礼数和威严;从他订阅《参考消息》并与叔叔争论国际形势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不同流俗。【点评】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文章一般侧重对人物外貌的某一主要特征进行描写,从而揭示人物性格。2.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3.注意人物行动的描写。人物性格和人物行动是统一的,行动细节的分析是把握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4.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的思想品质。5.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注意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尤其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6.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人物在诸多冲突中的行为、心理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7.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因而社会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桐城西乡狼最多,某家畜一黑犬,秋日,小儿戏场圃中,狼从容自外入,村人亦以为犬也,不之觉。狼矙①人不备,亦弭首摇尾作犬状,潜近小儿。犬望见,遽②遮以身。狼左右伺之,犬亦左右遮之。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众闻声趋至,狼自窦③逸④,犬自后啮断其胫,遂获之。犬背创于狼,血淋漓然,未几亦毙。盖狼之来也驯如犬,杂犬中,人往往不辨,惟犬识之,辄吠而逐。然非人助之,为力终不敌狼也。(节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注释】①矙(kàn):同“瞰”,窥探。②遽(jù):迅速,急忙。③窦:沟渠。④逸:逃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狼从容自外入从②众闻声趋至听,听到③未几亦毙死亡④盖狼之来也驯如犬原来(2)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B.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C.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D.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村人亦以为犬也,不之觉。②人往往不辨,惟犬识之。(4)文章最后一句“然非人助之,为力终不敌狼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分析】译文:桐城西乡的狼最多,某家养了一条黑狗,秋天,小孩在园子里玩耍,狼不慌不忙地从外面进来,村里人也认为它是狗,没有察觉。狼窥探小孩没有防备,也低下头摇着尾巴像狗一样,慢慢靠近小孩。狗看见了,迅速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小孩子的前面。狼左右探头想钻空子,狗也左右挡着狼。这样盘旋了很久,小孩害怕地哭了,狗也狂吠起来。众人听到小孩的哭声和狗的狂吠声赶来,狼从沟渠中逃跑,狗从后面咬断了狼的大腿,于是抓住了它。狗被狼咬伤,鲜血淋漓,不久也死了。原来狼一来就像狗一样温顺,得到机会就搏击,它的凶猛比老虎还厉害,它的逃跑比狐狸还狡猾。混杂在狗中间,人们往往不能分辨,只有狗能识别它,就叫着追逐它。然而没有人的帮助,狗的力量最终还是不能抵挡狼。【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狼不慌不忙地从外面进来。自:从。②句意: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③句意:众人听到小孩的哭声和狗的狂吠声赶来。闻:听,听到。④句意:原来狼一来就像狗一样温顺。盖:原来。(2)本题考查停顿。句意:这样盘旋了很久,小孩害怕地哭了,狗也狂吠起来。可断为:盘旋良久/小儿骇而号/犬亦狂吠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亦,也。以为,认为。犬,狗。不之觉,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不觉之”,“觉”是“察觉”,之,代指狼伪装成狗这件事。句意为:村里的人也把它当作狗,没有察觉到它是狼。②中重点词语有:往往,表示常常。辨,分辨、辨别。惟,只、只有。识,识别、认出。之,代指狼。句意为:人们常常不能分辨出来,只有狗能识别它(狼)。(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然非人助之,为力终不敌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如果没有人帮助它(狗),(狗)竭尽全力最终也不能战胜狼。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狗自身力量不足以战胜狼,但是在人的帮助下,就能战胜狼。这表明,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个体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借助他人的力量,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战胜困难。答案:(1)①从②大腿③听,听到④原来(2)C(3)①村里的人也把它当作狗,没有察觉到它是狼。②人们常常不能分辨出来,只有狗能识别它(狼)。(4)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或强大对手时,个体的力量有限,团结协作借助他人的力量,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歌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2)小西打算按主题将本学期学过的诗歌分门别类整理好,你认为这首诗歌应放入以下哪个主题中?请简要说明理由。A.怀乡思亲B.壮志抒怀【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处的巴山夜雨当为实景,因为这是作者眼前之景。秋雨缠绵,诗人展读家书,眼前景,心中情,融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