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制度演变_第1页
赋税制度演变_第2页
赋税制度演变_第3页
赋税制度演变_第4页
赋税制度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赋税制度演变一、引言赋税制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状况。了解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脉络,把握经济社会运行规律,对当今的财政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一)夏商周时期的贡赋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赋税制度以贡赋为主。据古籍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即根据各地土地的不同情况,确定贡赋的种类和数量。贡赋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土特产品等,诸侯向天子缴纳贡赋,以表示对天子的臣服。

商朝在夏朝贡赋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贡赋的种类更加丰富,除了农产品外,还有布帛、牲畜等。商朝对贡赋的征收有了一定的规范,设有专门的职官负责管理。

周朝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分给士,士则将土地分给庶民耕种。庶民要向各级贵族缴纳贡赋,其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庶民要定期为贵族耕种公田,收获物归贵族所有。此外,周朝还对商业和手工业征收一定的赋税,如关市之征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改革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各国纷纷进行赋税改革。

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征收不同的赋税。这种赋税制度打破了井田制下土地贡赋的固定性,使赋税负担更加合理,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管仲还对工商业征收关税和市税,促进了齐国商业的繁荣。

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一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也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秦国商鞅变法时,实行了一系列赋税改革措施。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按土地数量征收田赋,同时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秦国的赋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一)秦朝的赋税制度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赋税制度较为严苛。秦朝的赋税主要包括田赋、口赋、杂赋等。

田赋是对土地所有者征收的赋税,税率较高,一般为收获物的三分之二。口赋是按人口征收的赋税,主要用于国家的财政支出。杂赋则包括各种临时性的赋税征收,如兵役、徭役等。秦朝繁重的赋税负担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汉朝的赋税制度汉朝初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以恢复和发展经济。汉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算赋、口赋、更赋等。

田租是对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税率较低,一般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时,曾一度将田租减为三十税一,这一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缴纳一算(一百二十钱)。口赋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七岁至十四岁每人每年缴纳二十钱。更赋是一种代役税,成年男子可以通过缴纳更赋来代替服徭役。

汉朝还对商业和手工业征收一定的赋税,如关市之征、盐铁税等。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盐铁专卖使国家垄断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财政收入。均输平准则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同时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赋税制度也较为混乱。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有田租、户调、杂税等。

曹魏时期实行租调制,规定田租每亩征收粟四升,户调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租调制的实行改变了汉朝以来赋税征收的混乱局面,使赋税制度相对稳定。

西晋时期,在租调制的基础上,实行了占田制和课田制。占田制规定了百姓占田的数量,课田制则规定了百姓应缴纳田租的数量。西晋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西晋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赋税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东晋及南朝时期,赋税制度以田租和户调为主,但征收标准不断变化。由于战乱频繁,人口流动较大,户籍管理混乱,导致赋税征收困难。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不断加重赋税负担,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同时推行租调制。均田制规定了农民的土地占有数量,租调制则规定了农民应缴纳的田租和户调数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实行,使北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为后来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五、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一)隋朝的赋税制度隋朝统一全国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隋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户调、力役等。

隋朝实行轻税政策,田租税率较低,一般为收获物的三分之一。户调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征收不同数量的绢、绵或布、麻。力役方面,规定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二十天,闰年加两天。隋朝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唐朝的赋税制度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赋税制度较为完善。唐朝的赋税主要有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主要赋税制度。租即田租,每丁每年缴纳粟二石。庸是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每天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调是指户调,每丁每年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租庸调制的实行,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纳绢代役的规定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随着唐朝后期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征税依据,使赋税负担更加合理。同时,两税法简化了税收手续,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六、宋元时期的赋税制度(一)宋朝的赋税制度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加剧,赋税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宋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商税、专卖收入等。

田赋是宋朝最主要的赋税收入之一,其征收形式较为复杂,有公田之赋、民田之赋、城郭之赋、丁口之赋等。丁口之赋是按人口征收的赋税,杂变之赋则是将五代十国以来的各种杂税合并而成。宋朝还对商业征收重税,商税包括过税和住税,过税是对行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住税是对坐商征收的货物交易税。此外,宋朝实行专卖制度,对盐、茶、酒等商品进行专卖,专卖收入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元朝的赋税制度元朝的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税粮分为丁税和地税,北方地区一般征收丁税,南方地区一般征收地税。丁税每丁每年缴纳粟三石,地税每亩征收粟三升。科差则包括丝料和包银,丝料是每户每年缴纳的丝织品,包银是每户每年缴纳的白银。元朝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分化政策,对汉族人民的赋税负担相对较重。

七、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一)明朝的赋税制度明朝初期,实行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制度。赋役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每户的人口、田产、资产等情况,作为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依据。鱼鳞图册以田土为单位,详细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业主姓名等情况,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明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户役、杂役等。田赋是明朝最主要的赋税收入,税率一般为每亩征收米麦三升三合五勺。户役是按户征收的徭役,杂役则包括各种临时性的差役。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加剧,赋役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张居正实行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即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的实行,简化了税收手续,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清朝的赋税制度清朝初期,基本上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所调整。清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丁赋、杂赋等。田赋是对土地所有者征收的赋税,丁赋是按人口征收的赋税。清朝前期,由于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丁赋逐渐摊入田赋中征收,不再按人口征收。摊丁入亩的实行,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使赋税负担更加合理,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清朝还对商业和手工业征收一定的赋税,如关税、盐税、茶税等。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的关税主权逐渐丧失,海关被外国人控制,关税收入大量流失。

八、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一)特点1.征收标准的变化:从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如汉朝的算赋、口赋以人口为征收标准,唐朝的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依据,清朝的摊丁入亩将丁赋摊入田赋中征收,进一步强化了以土地为征税标准。2.赋税形式的变化:从实物税为主逐渐向货币税为主转变。在古代社会,赋税形式多以实物为主,如田赋征收粮食、绢帛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成为主要的赋税形式。如明朝的一条鞭法规定一概征银,清朝的赋税征收也多以白银为主。3.税种的简化与合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赋税制度逐渐趋于简化,税种不断合并。如唐朝的两税法将各种赋税合并为夏秋两征,宋朝的杂变之赋将五代十国以来的各种杂税合并而成,明朝的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4.与土地制度的紧密联系:赋税制度的演变往往与土地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如井田制下实行贡赋制,井田制瓦解后各国纷纷进行赋税改革;均田制实行时,相应地推行租调制,均田制破坏后租庸调制也无法继续实行,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

(二)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的赋税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如唐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如秦朝繁重的赋税负担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2.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赋税制度的演变影响着社会阶层的变化。如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依据,使得土地兼并者的赋税负担相对加重,而无地少地的农民赋税负担相对减轻,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阶层结构。3.对国家财政的影响:赋税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合理的赋税制度能够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则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如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对地方赋税的控制能力减弱,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4.对政治统治的影响:赋税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关系到政治统治的稳定。合理的赋税制度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治统治,如汉朝初期的轻徭薄赋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危及政治统治,如秦朝的苛捐杂税导致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九、结论赋税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