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为了恢复生态与环境问题,国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推动森林资源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建设当中,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森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除了松树以外,还有大量的果树,它们不仅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而且还是医疗健康行业、家具行业等多方面的重要原材料,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在森林保护的背景下研究松树的病虫害防治和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松树病虫害;防治措施森林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森林保护意识的淡薄,森林资源不断被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之后,国家就把重点放在了保护生态环境上,并将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了实处,大力推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境内土壤和水文适宜松树的生长,不仅产生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还给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价值。但是不少松树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会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松树以及果树的死亡,威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桐梓县松树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措施,有效地提升松树的生态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桐梓县松树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其生态防治措施,以提高当地的松树保护和生态安全。1桐梓县松树病害的发病特点1.1松树烂皮病的发病特点松烂皮病是以铁锈薄盘菌为主要病原菌侵袭的一种松树病害,又名松枯梢病、松软皮病、松枯枝病等,是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树龄在5年~15年的树体为主,侵害区域多在松树的枝干,造成松树芽枯、叶枯及梢枯等现象,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发育,造成松树的质量下降。刚发病松树的部分针叶会因为病原菌的侵袭转变为黄绿色,之后病情逐渐发展,叶色慢慢变成黄绿色。再严重时叶色会变成褐色、黄褐色,此时,感病枝干出现缺水、皱缩等现象。最后染病部分就出现烂皮病状,针叶经历了逐步脱落,且在叶痕处表现出轻微的膨大现象。若此病害侵袭至小枝,受影响的小枝将呈现枯枝状态[1]。此外,若侧枝基部的皮部受到病害影响,侧枝将呈现枯死并下垂的状态,形成明显的弯曲形态。烂皮病不仅损伤针叶,还会导致裂缝出现流脂的现象。自4月份起病,当病情发展到皮下破裂阶段时,将会观察到有黄褐色病原菌的子囊盘出现。松树树干上每一患处会有数个子囊盘,体积不断增大并且颜色加深,一旦成熟后会引发更大更严重的松树病变[2]。松烂皮病的致病菌在受感染树皮的内部度过冬季休眠期,次年的1月~3月间,针叶开始显现出枯萎的病理特征。进入4月上旬至中旬,病枝干皮下逐渐形成子囊盘,到5月下旬~6月上旬全部达到成熟状态,6月之后全部成熟。成熟的子囊孢子在7月中旬~8月中旬期间开始大量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子囊孢子的释放必须依赖于降雨条件,其放散过程可持续长达三个月。释放的子囊孢子通过风力传播至松树的枝干和干皮部,在水湿条件下萌发,并通过伤口侵入皮层组织,再次经历越冬过程后,病害症状将重新显现[3]。1.2松针锈病的发病特点松针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鞘秀菌属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松树病害,又称松针疱锈病。在幼树阶段,若受到病害侵袭,往往会导致其生长受阻,出现枯死早落的现象。对于成熟的树种,当病害感染程度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新梢的完全干枯,最终影响整株植物的存活。松针锈病的发病规律遵循一定的自然周期,在每年的8月下旬,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的方式,分散进入松树的气孔,进而在松树内部形成初生菌丝,并度过冬季。次年春季,这些菌丝会形成性孢子器。随着季节的推移,至5月上、中旬,它们开始产生锈孢子器,并在此后的一个月内,锈孢子会进行分散。之后,夏锈孢子会进一步分散,并在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从而再次侵染松针,完成整个病害循环[4]。松树感染松针锈病后,针叶上会出现明显的褪绿黄色段状斑点,随后这些斑点会进一步演化为丘疹状的黄褐色至黑褐色病变。同时,松针锈病会导致松树新梢的生长速度显著减缓,甚至完全停滞。若病害持续3年左右,松树幼苗将面临枯萎死亡的严重风险。1.3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特点松线虫病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松树病害,是造成松树死亡的主要病害,也是国家林业重点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以松褐天牛为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又名松树萎蔫病。此病传播途径广、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可以造成松林的大面积死亡。早期感染松线虫病时很难发现,会出现树脂代谢降低导致松树一部分树干针叶失去光泽、叶色变黄的现象,且此时松树上会有松褐天牛或其他昆虫危害或生卵痕迹。到了后期,松树上大部分的针叶开始发黄、枯萎,有昆虫蛀屑出现,然后整株松树的针叶颜色变成红褐色,最后松树慢慢枯死。松线虫病在感病后1~2年内,并不表现出整株枯死状况,所以在疫情初期很难被发现。经过缓慢的病情发生、发展、成灾,到了10年左右,病树就已经蔓延成灾。松线虫病产生的原因与气候有关,天气炎热时松材线虫病容易大区域散播,尤其是夏天温度超出21℃的时候会提升松材线虫病发生概率。桐梓县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而在我省又有松线虫病的疫情区,所以防治措施没有做好很容易感染此病。松线虫病发生较多的原因除了与气候有关还与其传播媒介广有关。松材线虫不能通过自然途径传播,因此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及人为传播是其重要的媒介。其中松褐天牛和云杉花墨天牛在羽化时会携带松材线虫,每只天牛可携带上万条松材线虫。在4月中下旬到9月底,携带松材线虫的天牛在松树上啃食叶子和树皮补充营养,松材线虫在天牛啃食的创口进行寄生、繁殖,危害松树。由于松线虫病在染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有些人类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携带疫木或其制品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导致松线虫病疫区面积持续扩大。2桐梓县松树虫害的发病特点2.1松树松毛虫虫害的发病特点松毛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森林害虫,又称松蚕和火毛虫。其中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每年对300hm2的林木造成损失[5]。松毛虫身体颜色多数为棕红色或者棕黑色,通常一年繁殖3次,其繁殖能力极强,1次产卵量可达300~500粒。松毛虫幼虫对松树构成显著威胁,特别是在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之际。此时,幼虫会爬上松树,对针叶进行啃食,且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其对松树针叶的啃食量亦呈增加趋势。由于松毛虫繁殖数量多,所以在发生严重的区域呈现一片火红,远处看去就像森林火灾一样,对松林造成毁灭性打击。2.2松树纵坑切梢小蠹虫害的发病特点纵坑切梢小蠹是我国严重危害松树的蛀干害虫,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2021年蒋丽雅调查纵坑切梢小蠹在胶东半岛地区危害发现,纵坑切梢小蠹的整体虫株率和受害梢率均为50%,严重区域虫株率达80%,受害梢率达78%[6]。该虫在贵州省的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在2012年时调查纵坑切梢小蠹对贵州省松树的危害率就已经高达72.1%。纵坑切梢小蠹虫主要栖息于松树的树干和新生枝梢之中,其隐匿性极高,难以被轻易察觉。一旦大面积发生时,会造成松树树势衰弱和大片树木的死亡。2.3松树松大蚜虫害的发病特点松大蚜属半翅目蚜科刺吸害虫,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华山松等的幼梢、幼树或树干。松大蚜虫的成虫体型长度为3~4mm,体色为黑色或黑褐色,其体表覆盖有刚毛。卵呈长椭圆形,长度在1.8~2.0mm之间,颜色为黑色,越冬时期以卵的形式存在于松针上。到了次年4月初,卵孵化成为无翅的胎生雌蚜,并随即进行孤雌生殖,进而产生出有翅或无翅的蚜虫。该虫一年一代,以卵在松针上越冬。4月中旬无翅雌成虫开始出来取食,产卵隐蔽场所,孵化为干母,继续繁殖。次年4月上旬,越冬卵陆续孵化为若虫,均为雌性。在每年的10月中旬,有翅雄成虫出现,交尾后产卵越冬。该虫以吸食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通常危害1年~2年生松树的嫩梢部位,使得叶片逐渐变黄甚至脱落,受害部位的松针出现黄红色的病斑,严重时会使松针出现枯萎、落叶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价值。3桐梓县松树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策略3.1桐梓县松树病害生态防治策略3.1.1松树烂皮病生态防治策略对松树烂皮病生态防治主要通过加强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和修剪以增强树势。同时,对患病的树木、枯死的树木要进行彻底地清理,对患病的枝条和树冠下半部的枯枝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另外,对因冻害、干旱、涝害和虫害造成的创口,要及时处理,尽量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此外,强化光照和通风条件,以提升松树的抗逆能力。在树种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健康、优质的松树品种,避免使用带有病害的苗木。3.1.2松针锈病生态防治策略松针锈病的生态控制措施是对病枝进行修剪,并改善其生长环境,从而达到防止病害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还要改善松林的生长条件,采取措施使土壤疏松,不能有积水。土壤变硬会造成空气从土壤中排出,使松苗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了它的生长。而积水又会让土壤里的湿气太重,让松苗的根系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引起疾病。所以,要经常松松松树的泥土,使之更透气。3.1.3松材线虫病的生态防治策略松材线虫病的生态防治可以使用生物菌剂进行病害防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研发出首个针对病原松材线虫且可进行大面积航空喷洒的菌剂——“联邦121”[7]。它是由小分子疫苗和绿色助剂组成,具有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且持效期长,可以有效地预防健康松树感染或治疗早期感病松树。在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策略中,可以采取以昆虫为媒介的防治措施。具体而言,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释放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或喷施白僵菌、绿僵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实现对媒介昆虫种群密度的有效控制。3.2桐梓县松树虫害生态防治策略3.2.1松毛虫虫害生态防治策略在松毛虫虫害严重的林区,以遵循适地适树为原则,构建混交林为手段,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补植阔叶树种(壳斗科和豆科植物),以破坏松毛虫的繁殖环境,达到有效防治虫害的目的。在松毛虫繁殖密度较低的林区时,可以采取生态友好型的控制策略,通过设置人工巢箱以吸引益鸟栖息,进而利用鸟类自然捕食行为控制松毛虫数量。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生物防治效果,还可以采取繁育并选用优良蜂种的策略。在松毛虫产卵的高峰时期,应选择晴朗且无风的适宜气象条件,有计划、分阶段地将蜂群投放到林间,降低松毛毛虫的虫害。3.2.2纵坑切梢小蠹虫害生态防治策略纵坑切梢小蠹虫害可以采用仿生信息素诱捕防治措施进行生物防治。昆虫信息素产品具有专一性和精准灵敏的特性,可应用昆虫信息素引诱剂与诱捕器监测害虫的发生情况及大量诱捕防治,通过诱捕数据反映出其是否发生、发生程度、发生阶段等情况,同时达到一定用量的引诱剂及诱捕器可以实现害虫的绿色防控。此外,在进行种植前,精心挑选健壮且优质的苗木进行栽植。提前做好详尽的规划,并充分考虑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种植方案。3.2.3松大蚜虫害生态防治策略松大蚜虫害可以通过使用杀虫灯、诱蚜黄板、糖醋汁等诱杀害虫进行防治。为实现对多种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还可以采用树干涂白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同时,为了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入,在移植松树之前严格禁止从松材线虫危害较重的地区引种苗木,尽量减少新植松苗的越冬卵基数,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护松树,也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天敌,如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等,以降低松大蚜虫的数量,有效地对松树进行生态防治。综上所诉,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我们坚定地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并致力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当下,如何提升森林的恢复能力,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无答案
- 医务部工作总结与医疗质量提升计划
-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 含解析
-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计划
- 生产计划制定中的常见误区
- 创新管理模式的年度探索计划
- 企业合作与实习机会安排计划
- 秋季教育活动方案计划
- 2025浙江余姚景隆置业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B卷+C卷)三套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服务消费券发放的精细化实施方案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防灾减灾培训(安全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 2024年《BIM技术介绍》课件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 花键计算公式DIN548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