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串讲专题03文言文阅读(选择性必修下册)目录1.课内知识梳理2.解题知识储备3.核心考点突破4.考点应用壹
课内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考衔接,以书为本序号课文编选目的1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前者为晋文代表,后者为明代古文代表。二文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均蕴含着孝亲敬老的传统思想观念;两篇文章存在着其他一些相似点或可对照点。例如,在语言方面都较少雕饰,以传情达意为主,但前者较为整饬修洁,后者则将典雅的叙述与口语化的描写融为一体。2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二文均有着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体悟,以及迥异于流俗的思想和行为。语言虽整饬,却清雅精致、节奏感强、收放自如。3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代散文的代表,一篇设事明理的散文,类比说理4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散文的代表,一篇记游说理的散文,直接议论课文传统观念道概括《陈情表》孝道伦理性的、社会性的道忠与孝《项脊轩志》亲情、家庭本位、重视家人间的关系伦理性的、社会性的道情与志《兰亭集序》对生命的沉思哲理性的道生与死《归去来兮辞(并序)》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真正价值的醒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哲理性的道仕与隐《种树郭橐驼传》对民生的关注、对治术的思考针对现实政治官与民《石钟山记》质疑精神认识论真与伪《陈情表》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2、至于成立(古:到;
今:连词,提及,另外)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
今:建立,形成)4、而刘夙婴疾病(古:多指重病;
今:病的总称)5、寻蒙国恩(古:不久;
今:寻找)6、除臣洗马(古:授予官职;
今:除去、消除)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皇恩今:向上级报告)8、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报告,申诉;
今:使人知道)9、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
今:身心劳苦)10、奉诏奔驰(古:急速就职,奔走效力;
今:很快地跑)11、拜臣郎中(古:官职名;
今:中医医生)1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古:流星的光;
今:微小的光)1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数量少)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诏书特下(下:下达)②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③历职郎署(职:担任)2.名词作状语:①则病日笃(日:一天天地)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
内:在家里)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3.名词作动词:臣少多疾病(疾病:生病)4.动词的使动用法:①臣具以表闻(使......知道)②谨拜表以闻(使……知道)5.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6.形容词作名词:①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②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③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④凡在故老(年老之人)⑤愿陛下矜悯愚诚(愚拙的诚心)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②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急于星火(于星火急)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于陛下尽节之日长)3.省略句:①谨拜表以闻(陛下)②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③则告诉(陛下)不许④少仕(于)伪朝
4.被动句:①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
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②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绕)《项脊轩志》古今异义
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古义:原来的;今义:与“新”相对,过旧的)
2. 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主持寺庙的和尚)
3. 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常常)4. 凡再变矣(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古义:桌子;今义: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6. 或凭几学书(古义:有时;今义:也许)
7. 吾妻来归(古义:旧时指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8. 始为篱,已为墙(古义:后来、不久;今义:已经)
9. 余自束发(古义:表示成童;今义:扎头发)10. 余久卧病无聊(古义:无所依靠;今义:精神空虚没有寄托)11. 余稍为修葺(古义:我;今义:剩下来的、多出来的)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的)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抚养)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垣墙周庭
(垣墙:砌墙)
或凭几学书
(书:写字)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
(下:往下,朝下)
使不上漏上
(上:从上面)前辟四窗
(前:在前面)东犬西吠
(西:朝西,向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亲自)
内外多置小门
(内外:从内到外,里里外外)文言句式1.判断句
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此……”表判断)②轩东故尝为厨(“为”表判断)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④妪,先大母婢也(“……,……也”)2.省略句(本文省略中省略的成分较全,需注意)①(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略主语“余”)
②(余)借书满架
(省略主语“余”)
③吾儿,(吾)久不见若影
(省略主语“吾”)
④使(之)不上漏
(省略兼词“之”)
⑤明月(照)半墙
(省略谓语“照”)
⑥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省略介词“于”)
⑦垣墙(于)周庭
(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①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②然余居于此(在这里居住)③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④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⑤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⑥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宾语前置:
令人长号不自禁
(止住自己)4.被动句得不焚(意念被动句)《兰亭集序》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取得古今异义词1、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居于次一等2、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
今义:物品的种类3、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4、怀抱
古义:襟怀抱负
今义:怀里抱着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
年少和年长的人。)2、一觞一咏
(
名词作动词,喝酒。)3、死生亦大矣
(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4、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文言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2、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3、列坐其次
省略句4、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5、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归去来兮辞》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古今异义1.风波
古:指战乱。今: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人事
古:指做官。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
古: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亲戚
古: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5.情话
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6.慷慨
古:感慨。今:指大方的行为。7.恨
古:遗憾。今: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有事
古:指耕种之事。今:指发生某事。/泛指。9.幼稚
古:小孩。今:指不成熟的做法。10.追
古:挽救,补救。今:追赶,追求。11.扶老
古:拐杖;今:扶着老人。12.征夫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13.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女子文静而美好。14.景
古:阳光。今:景色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②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常常)情在骏奔(骏:像骏马)当敛裳宵逝(宵:在晚上)③形容词作名词: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携幼入室(幼:儿童、小孩)④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⑤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安:安适)⑥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⑦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富贵非吾愿2.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去哪里)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疑惑什么)3.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足以为酒(省略宾语,足以“之”为酒)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4.被动句遂见用于小邑(见,被)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种树郭橐驼传》通假字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古今异义1、故乡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今义,指家乡。2、既然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3、去
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4、其实
古义,两个词,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5、不过
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6、其实
古义,两个词,其,这,实,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7、字
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8、小人
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9、病
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10、养人
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7、字
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8、小人
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9、病
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10、养人
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病瘘
(病:患,患……病)(2)名我固当
(名:称呼)(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爪抓,掐)(5)移之官理可乎
(官:做官)(6)见长人者
(长:治理)(7)而卒以祸
(祸:受到祸害)(8)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作传)2、名词活用作状语(1)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活得长久)(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全:保全)4、使动用法(1)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2)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使……硕大茂盛)(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结果早;蕃,使……结果多)(4)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5、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特殊句式1、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
【“……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②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③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凭什么】(2)定语后置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富豪人家】3、省略句①苟有能反(于)是者②然吾居(于)乡③而卒以(之)祸④传其事以(之)为官戒《石钟山记》通假字至莫夜月明(暮)词类活用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古今异义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空中:①古义:中间是空的。
②今义:天空之中。文言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2、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贰
解题知识储备教考衔接,以书为本一、如何快速有效地读懂一篇文言文“三读法”(一)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1.看内容是什么
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2.看题注有什么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
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之所以这样读,在于文言文本身是“文”.从高考试题来看,无论实词、虚词都强调根据语境答题,更不用说信息的筛选和文意的分析概括。
(二)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1、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三)三读,借助题目,以“题”悟意
文言文阅读的概括分析题,一般是选择题,往往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二、如何翻译文言文(一)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当直译无法准确传达原文意旨时,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三)具体翻译技巧
“留”“换”“补”“删”“调”“贯”
保留专有名词: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替换古代词汇: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增补省略成份: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如不补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份,如主语、量词、介词等。
删除无义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如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
调整特殊语序: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如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宾语前置的语序、定语后置的语序等。
灵活贯通翻译: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叁
核心考点突破教考衔接,以书为本高考文本特点:1.选文体裁:趋于多样化。由考查十几年的纪传体到2021年的纪事本末体,再到2022年的国别体及其他文体,2023年的多样文体百花齐放,充分显示了高考文言文体的变化过程。自从2022年,高考选文开始迈入多样化时代。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写人叙事的本质特点不会变。2.选文主题:着眼立德树人。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尤其在内容主题上能够让考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3.选文关联:关联教材,注重迁移。选文虽都出自课外,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关联性,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4.选文篇幅:由一篇变成了两篇,切合群文阅读;不管两篇还是一篇,总共600~700字,文字浅显。高考题型特点
高考题型考查主要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考查内容有词义(课内外文言文实词、文学常识)、课内外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与断句;简答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和内容概括。
新高考文言文的命题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重视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积累,注重考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结,要求学生在作答中能够充分调动课内知识;二是考查更加细致,2023年新课标卷断句题的考查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客观选择变成了主观填涂,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要求更高;三是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及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章内涵,具备对古文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六大技巧:
1.利用对话标断句
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这些字词后面一般跟着说话的内容,是断句的重要线索。需要注意是对话中可能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以及对话中又有对话的复杂情况。
2.借助虚词断句
虚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其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等,句尾语气词“者、也、矣”等,疑问语气词“何、曷、胡”等,以及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等。
3.根据名词和代词断句
名词或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需要注意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一、文言断句4.依据句式和固定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句式和习惯用法,如“……者,……也”的判断句,“不亦……乎”的反问句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者,……也”就是典型的判断句结构,可在“者”后断开。5.借助修辞和句式整齐断句
文言文中常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及句式整齐的特点来组织文章。这些修辞和句式整齐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断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易于断句。6.结合语法结构和语境断句
在断句时,还需要结合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境来综合判断。语法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而语境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和逻辑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断句时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同时,要注意探究断错句的原因,如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等,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二、文言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1.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必须要有对“事件”的表述,包括“何人、何时,何地、起因、经过,结果”等重点要素。
2.在概括作者观点时,必须要用完整的一话;同时要注意关键词转述的准确性。
3.如题干中有引用的句子,必须对其加以翻译。
(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1.必须要逐段梳理,根据题干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概括,从多个角度进行概括。需要注意文中直接点明的描述性、评价性词汇,根据典型、核心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或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人物形象。
2.要学会积累描述人物形象的相关词汇,以免词汇匮乏,不能精准概括(三)概括事件原因/结果
1.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例如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分清原因及结果的层次,分条作答。
2.每点都应该是完整的一句话。四
考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授权合同协议书(以此为准)
- 生物制药公司合同协议
- 用工合用工合同协议
- 珠宝个人买卖合同协议
- 环保钢带箱采购合同协议
- 盐水鹅供销合同协议
- 甲级木质门销售合同协议
- 甲乙双方协议终止合同
- 电解液采购合同协议
- 电器组装采购合同协议
- 媒体宣发合同协议
- 变电站交、直流系统培训课件
- 高中英语3500词词汇
- 2025-2030中国消毒器械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知识竞赛赛题及答案(共70题)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杭州市高三历史4月二模质检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分析试题及答案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
- 职场沟通职场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山东管理学院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