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_第1页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_第2页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_第3页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_第4页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使广大员工熟悉工艺技术、掌握操作技能、

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办法。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的操作。

3职责

公司全体操作人员应无条件的严格按照此规程进

行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的各项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4要求

1.烘炉

凡新建或大修更换耐火砖炉衬的发生炉启用时都应按本规

程进行烘炉。

1.1烘炉的必备条件

必需在空车联合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烘炉,亦就是说必需具

备下列系统的正常运转。

1.1.1上煤系统能正常运转。

1.1.2煤气炉加煤机能正常运转。

1.1.3煤气炉出渣系统能正常运转。

1.1.4煤气炉的生产水,循环水和软化水能正常供给。

1.1.5煤气炉的鼓风系统能正常工作。

LL6烘炉期不能停电。

L2烘炉的具体要求:

1.2.1炉篦上铺20-50mm的炉渣块,高出炉篦顶200-250mm,

并耙平。

1.2.2灰盘注满水,给钟罩阀水封和鼓风箱水封注水,关闭

盘形阀和上段炉出口阀门。

1.2.3水套和旋风除尘器的蒸汽集气器内加软化水,水位到

集汽包中2/3位置。

1.2.4烘炉的劈柴开始不宜粗大,园、方都不能超80硒,长

度400mm为宜。劈柴从炉膛人孔中加进去,放在炉子中央区域,

点燃后要关好(不必用螺钉拧紧)人孔盖。以免由此进空气,木

柴燃烧的空气由水力逆止阀自然通风口送进炉膛o燃烧烟气通过

上段钟罩阀从气放散管(或炉顶人孔)排出。调节上段钟罩阀放

散开启程度,调节烟气量排出大小。

1.2.5烘炉炉温的调节:

(1)在低温烘烤阶段,控制自然通风的开启度控制进风量。

(2)在高温烘烤阶段加入焦炭后,启动鼓风机送空气,但

要严格控制进风量。

(3)调节排出的烟气量,可调节上段钟罩阀放散开启程度。

总之烘炉的升温速度要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要精心调节

进风与排烟量,添加劈柴量和焦炭量,在350c以下用劈柴烘

烤。

1.2.6烘炉升温速度表:

升温速度温度(℃)℃/小时小时升温速度温度(℃)℃/小时小时

常温一1201010340—350保温—40

110—120保温—32350—6001025

自然冷却24580—600保温—25

常温一1201010600—9502018

no—120保温—32930—950保温—6

120—3501023合计245

2.冷炉

2.1以20℃/小时,速度降至常温。

2.2打开人孔,自然通风门,拉起钟罩阀,出渣露出炉篦。

2.3检测炉内C0含量小于0.03mg/L时,在救护人员监护下,

司炉工和技术员进炉检查下列内容:

2.3.1.检查炉衬是否有变形,裂纹及损坏。

2.3.2水封内壁有无异常状况。

2.3.3炉篦有无烧流以及裂纹和松动,确认烘炉、冷炉过程

中一切良好可进行下步工序。

3•点炉前烘炉和点炉

3.1准备工作按烘炉准备进行,发生炉及附属设备符合点炉

要求。

3.2抬起钟罩阀,开鼓风阀门向炉内鼓风十分钟,除去炉内

潮气。

3.3准备好各种工具。

3.4用火把自人孔引燃。点燃后关好临时人孔盖。

3.5温升要求:

3.5.1常温——120℃6小时。

3.5.2保温120℃10小时

3.5.3120℃——240℃以10℃/h升温,12小时

3.5.4240℃——360℃以30℃/h升温,4小时

3.6360℃关闭自然通风,封住人孔,鼓风进风。

3.7360C适当加焦炭,控制上段出口温度50-70C左右,

下段出口温度350C以上,火层基本稳定后,适当通入饱和蒸汽,

根据炉况,饱和温度控制在45-55°。炉底压力三200nm水柱,

逐步加焦炭到炉顶,然后加煤。

3.8当发生炉压力,层次,温度等参数达到规定要求后,每

半小时取样化验,02含量稳定在0.6%以下,煤层到位,可将煤

气送入下步工序。

4送气

4.1送气准备工作。

4.1.1打开间冷器放散阀

4.1.2打开所用一捕放散和横管未端放散及一捕出口阀。

4.1.3打开所用二捕放散管未端放散。

4.1.4通蒸汽加热绝缘子箱,温度达到100—110C。

4.1.5检查各个部位是否都处在当时合适位置。

4.1.6水注满煤气站区到用户室外排水器。

4.1.7按照具体送气方案检查工艺管路的截门和放散是否处

于合适位置。

4.1.8支起站区到用户室外所有防爆阀。

4.1.9启动循环水泵。

4.1.10用户准备工作完成。

4.2送气(用烟气吹赶)

4.2.1打开盘形阀保持其畅通,根据炉出口压力调整放散阀,

使炉出口压力维持正常,从间冷器取样化验合格,进行下步工序。

4.2.2解除上段炉出口水封,进行吹扫,取样化验合格,关

闭放散管。

4.2.3解除一捕隔离器水封,吹扫一捕和一捕后横管路,一

捕放散管取样化验,合格后关闭一捕放散和横管放散。

4.2.4打开所用间冷器前大闸阀,从二捕放散管取样化验,

02<0.5%时一捕送电。

4.2.5打开间冷器出口阀1/2位置,关闭间冷器放散,打开

二捕出口阀,同时关闭二捕放散,低压总管放散5分钟,关闭二

捕后横管放散管。

4.2.6按吹扫规程吹扫加压机。

4.2.7解除低压水封,打开出口阀门,取样化验合格,关闭

低压总管放散,二捕送电。

4.2.8通知用户,启动加压机,煤气由高压总管放散管放散,

取样化验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4.2.9打开用户末端放散管,取样化验合格,用户可以点火。

5正常生产时的检查与控制

5.1炉内各层厚:

5.1.1中部灰层200-250mm(第一层风帽)

5.1.2火层100-200mm

5.1.3边部灰层700-1000mm

5.2根据插钎结果,进行出渣,出渣就勤而少。

5.3根据炉底炉出压力,上,下段温度和饱和温度以及燃料,

炉内层次与炉前分析数据对炉子进行调整。

5.4每隔一小时应插钎探测一次,每次应测相对应的两个孔,

测量时间为L5分钟,拔出后目测钎子颜色,确定灰层,火层厚

度及氧化层温度,并做记录,同时抄录仪表参数。

5.5操作数据:

5.5.1上段煤气出口温度100T20C,压力为80-100mm水柱。

5.5.2下段煤气出口温度400—550±50℃,压力为

120-160mm水柱,压差40-60mm水柱。

5.5.3炉底混合压力为250-550nim水柱。

5.5.4饱和温度45-65℃

5.6煤气质量标准(体积百分比)

上段下段混合

2.83.73.2

02

0.20.10.15

mHn

0.20.40.3

2

28.430.529.2

0

13.611.012.6

2

6.61.84.8

H4

48.256.651.2

2

5.7循环水喷咀前压力控制在0.1-0.15kgf/cm2

5.8高压蒸汽压力控制在3-4kgf/cm2

5.9汽包压力控制在0.6-0.7kgf/cm2

5.10加压机出口压力最高控制在800-900mmH20柱

5.11鼓风机出口压力最高控制在500-600mmH20柱

5.12使用干式逆止阀必须将重锤配重调节灵活到位,逆止

钟罩回位严密;如果使用水力逆止阀在鼓风稳定情况下,必须注

水到风箱排水阀溢流出水为止。

5.13一捕出口压力78-98mm水柱

5.14二捕出口压力75-95mm水柱

5.15绝缘子箱温度三110℃

5.16二捕出口温度30-80℃

6正常停炉

6.1停加煤机电源

6.2通知用户停止使用煤气,首先应确定已停。

6.3通知机器间停排送风,调整钟罩阀和鼓风量。

6.4停电捕

6.5水封上,下段煤气出口(下段煤气关闭盘形阀)。

6.6打开高压蒸汽阀门,灭炉,打开钟罩阀,同时关闭低压

蒸汽阀门和鼓风阀门,吹扫8-10小时。

6.7打开工艺管路上的放散阀,用高压蒸汽进行吹扫完毕,

再用空气赶。

6.8灭炉8-10小时后,向任意四个探火孔对侧插钎20-30

分钟,确认炉已熄灭,打开人孔扒煤到风帽,救护人员化验合格

(C0含量小于0.03mg/L),可进炉内将剩余焦炭扒出,然后启动

灰盘清除炉渣。

6.9放尽鼓风箱水封水和逆止阀存水。

7紧急停炉

发生炉及其附属设备在运行中遇到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停炉:

7.1加煤装置严重损坏,无法加煤。

7.2水套开裂漏水。

7.3风帽脱落移位。

7.4炉底座,灰盘开裂漏水。

7.5出灰机运转部分严重损坏,无法出灰。

8炉子的转换操作:

8.1发生炉转热备用炉之原则:

8.1.1通知用户停用煤气(停电例外)

8.1.2机器间停送煤气(停电例外)

8.1.3停电捕(停电例外)

8.1.4煤气炉上调整钟罩阀,逐渐关小进炉空气闸阀或其它

形式的空气阀门(停电热备,逐渐关小高压蒸汽阀门),使炉出

口压力保持正压,不能低于50加水柱。

8.1.5封闭上,下段煤气出口。

8.1.6停鼓风机(停电例外),同时打开高压蒸汽阀门。

8.1.7打开自然通风,关闭高压蒸汽,拉起钟罩阀,打开汽

包排空阀。

8.2热备用炉管理

8.2.1热备用炉保持满煤(停电例外)

8.2.2注意汽包水位和上,下段水封。

8.2.3热备用期间严禁打开探火孔。

8.2.4热备用炉每昼夜探钎一次,探钎前,关闭自然通风,

然后依次打开饱和蒸汽,空气阀门,保持炉内正压,不低于

50mmH20柱。

8.2.5在热备时间较长,炉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

开鼓风机提高温度,并转动炉篦,松动炉渣。

8.3热备用炉转生产炉

8.3.1停电热备炉,必须仔细检查水套内是否有水,如有水

方可缓慢加水至规定水位。

8.3.2关闭自然通风。

8.3.3向炉内送蒸汽一至二分钟,吹扫炉底积存煤气。

8.3.4开启鼓风,由钟罩阀调节压力。

8.3.5调整炉况,使参数达到正常。

8.3.6按送气规程送气。

9故障停电规程:

9.1值班调度立即查明停电原因和时间,并立即通知加压工

打开低压总管放散。

9.2司炉工:

9.2.1立即打开高压蒸汽阀门向炉内增加蒸汽保持炉出压力

正压,同时关闭炉前空气闸阀,打开空气排空阀。

9.2.2调整钟罩阀保持炉出口压力正常,不能低于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